❶ 崇明東灘自然保護區的動物資源
由於崇明東灘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水熱環境,動物資源十分豐富。根據初步調查,動物資源由如下幾類組成。
浮游動物
據夏季(2000年6~7月)對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水域的調查,共鑒定出浮游動物19種,其中以甲殼動物占絕對優勢。其主要種類以低鹽近岸生態類為主,其次為半鹹水河口生態類型,也有少量的廣溫廣鹽生態類型的種類。
低鹽近岸生態類型,有蟲肢歪水蚤、真刺唇角水蚤、長額刺糠蝦和中華節糠蝦、腹針胸刺水蚤等;半鹹水河口生態類型,有華哲水蚤、火腿許水蚤和江湖獨眼鉤蝦;少量的廣溫廣鹽生態類型如精緻真刺水蚤、中華哲水蚤、微刺哲水蚤等。
底棲動物
保護區灘塗底泥中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因此底棲動物特別豐富,據初步調查,東灘有底棲動物70多種。主要種類可分3類:軟體動物、甲殼動物和環節動物。軟體動物中的彩虹明櫻蛤(俗稱海瓜子),泥螺、溢蟶是三大美味海產品,有很高的經濟價值。這些海產品主要分布在崇明東灘的V區,已經形成較大產量。每年採拾期,大量民工進入採集,收購加工後暢銷市場。甲殼動物中方蟹科的蟹類數量巨大,為鳥類提供豐富的食物。
昆蟲
經初步調查,在保護區共收集到昆蟲103種,隸屬12目50科。其中直翅目:5總科17種;半翅目7科11種;蜻蜓目3科3種;鞘翅目10科25種;鱗翅目:14科29種;膜翅目4科4種;雙翅目6科8種;革翅目1科1種;同翅目2科2種;脈翅目1科1種;蜚蠊目1科1種;螳螂目1科1種。由於保護區的植被正處於演替的初級階段,昆蟲的種類並不算很多。隨著植被的演替,保護區的昆蟲種類會不斷的增長。昆蟲是食蟲鳥類的主要食物,對維持自然保護區的鳥類群落有重要的意義。
魚類
長江口水域有豐富的魚類資源。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處於長江口的最外端,因此,區內魚類資源十分豐富。根據本次調查和資料記載,在保護區水域已知分布有魚類94種,為長江口魚類(記載為117種)的80.34%。這些魚類隸屬14目34科,其中鯉科魚類最多有24種,佔25.53%;銀魚科8種,佔8.51%;鯷科6種,佔6.38%;鰕虎魚科和鰕科均為5種,各佔5.32%;鯡科、舌鰨科各4種,各佔4.26%;其餘各科的種類比較少,僅1~2種。
保護區水域中的魚類可分為淡水種類、海水種類、鹹淡水種類和洄遊性種類。其鄰近水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的主要棲息地。許多魚類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如刀鱭,味十分鮮美,市場價格昂貴,是珍貴的經濟魚種;鳳鱭是江浙一帶特有的風味特產,以它為原料的鳳尾魚罐頭暢銷國內外,兩者都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崇明東灘附近水域還盛產日本鰻鱺的幼苗,每年春汛期間,數千漁船集中在此,形成一個巨大的產業。
兩棲爬行動物
保護區有兩棲、爬行動物共16種,在附近水域生存的海龜和蟌龜是國家的重點保護動物。由於保護區是一塊新形成的陸地,區內兩棲、爬行動物數量在逐漸增多。保護區與圍墾較早的陸地接壤之處,兩棲、爬行動物的種類比較多,近海邊新圍墾的地區,因鹽度較高,兩棲、爬行動物的數量比較少。
鳥類
崇明東灘主要是一片廣袤的灘塗濕地,又處於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飛的路線上,因此,途徑和停留在崇明東灘的鳥類十分豐富。經歷年調查,已有284種在崇明東灘發現過。隨著調查的深入,估計更多的鳥類可以在崇明東灘發現。其中瀕危和珍稀鳥類是重要的組成成分。在崇明東灘已觀察到的國家一二級保護鳥類38種,占崇明東灘鳥類群落組成的15.06%,其中列入國家一級保護的鳥類4種,如東方白鸛、中華秋沙鴨、白頭鶴和黑鸛等;列入國家二級保護的鳥類34種,如黑臉琵鷺、白額雁、大天鵝、小天鵝、鴛鴦、鳶、蒼鷹、赤腹鷹、雀鷹、松雀鷹、普通鵟、白尾鷂、鶚、游隼、燕隼、灰背隼、紅隼、灰鶴、白枕鶴、小杓鷸、小青腳鷸、紅角鴞、領角鴞和斑頭鵂鶹等。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鳥類有20種。
獸類
保護區有獸類10種,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種(白暨豚),國家二級保護動物2種(江豚和海豹),上海市地方重點保護動物2種(刺猥和豹貓)。1998年夏季,一頭白鰭豚進入崇明東灘保護區的灘塗潮溝中,被人捕獲。這表明,保護區鄰近水域也是白鰭豚重要的棲息地。由於保護區的范圍內大多是圍墾不久的土地,哺乳動物正逐漸由內地向保護區遷移之中,數量會不斷地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