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地球的資源還夠人類撐多少年
杞人憂天,再過1萬年也沒事,光雄安新區就是政府的千年規劃,千年啊,樓主洗洗睡吧
❷ 地球上的可利用資源能支撐多少年
石油45-50年,天然氣50-60年,煤炭200-220年。
若世界停止生產糧食,全世界的存糧只能用40天左右。
大可放心,資源損耗是嚴重,但會有新能源的 統計數據表明,目前世界上75%的能源來自於礦物燃料的燃燒,而這些燃燒是人類最大的健康污染源,也是地球溫室效應的罪魁禍首。
火力發電、交通運輸和各種加熱過程都需要燃燒大量的煤炭、石油、柴油、汽油和木製品,在燃燒過程中,這些礦物燃料會排放大量的有害氣體顆粒,導致人類呼吸系統障礙和癌症。從全球角度來看,目前全球面臨的最嚴重的環境問題之一,就是溫室氣體在大氣當中的含量持續增加,這是導致全球氣候變化的最重要的原因。
聯合國希望世界各國花大力氣進行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源、生物能源和水利資源的開發和應用,同時加大對現有礦物能源進行技術更新和改造,以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 科學家研究發現,在地表面幾千米處存在著溫度逾千度的灼熱岩石層,可以設想,火山爆發噴發出的火紅岩漿就源於此。
科學家稱這種熱能為岩石地熱資源。如果能把灼熱岩石中的熱能取出變成電能,石頭也能發電。在此之前,科學家曾發明了利用水文地熱資源進行發電的方法,即把地下蒸汽或溫泉的能量轉化為電能,這種電能已佔總發電量的0.3%。如何把地下岩石中的熱能取出來發電,是許多能源專家長期以來的夢想。 英荷「羅雅·達奇舍」石油公司正計劃把這一夢想變成現實。
❸ 地球的資源,能源還能用多久
地球上的資源、能源主要取自煤炭、石油和天然氣。
目前,地球上探明的可採用儲量石油1萬億桶,可供使用45~50年;天然氣120萬億立方米,可供使用50~60年;煤炭1萬億噸,可供使用200~220年。全球已探明的主要金屬與非金屬礦產資源儲量為1450億噸。其中,鋁可保證供應約222年、銅33年、鉛18年、汞43年、鎳51年、鋅20年、鐵礦石161年。
這些能源可以用很久,不用擔心,雖然現在資源損耗是比較嚴重,但人類也在不斷探尋新能源。
❹ 【地球的資源】還夠用多少年、
根據石油專家以往的推算,地球上石油只夠使用40-50年。然而,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天文學家托馬斯·戈爾德教授於去年11月提出新學說,斷言「距石油枯竭還有500年」,語驚四座。
石油起源於古生物遺體的「有機成因說」已被普遍認同,中學教科書都是這樣記述的。而戈爾德教授卻站在「無機成因說」的立場上提出了「地下深層可燃氣學說」,認為石油並不是起源於生物,而是起源於地下100-300公里深處的甲烷。
研究表明,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碳化氫,其中結構最簡單的就是甲烷。戈爾德說,地球深處的甲烷是46億年前地球誕生時被封在地球內部深處的,在地球出現生命之前就已經存在。其根據是,尚未證明有生物存在的木星和土星的大氣中含有甲烷等碳化氫物質,並且從落到地球上的隕石中也發現了碳化氫。他認為,地下100-300公里的溫度和壓力下,碳化氫能穩定存在,而甲烷和其他碳原子與氫原子結合,生成了分子量更大的碳化氫。在這種狀態下生成的碳化氫順著岩石狹窄的縫隙上升,聚集到地表附近,於是形成了油田和天然氣田。
戈爾德教授受瑞典政府的委託,在瑞典的一個環形地帶挖掘了兩口深度分別為6700米和6500米的井,並從一口井中回收了約1.3萬升石油,這一結果引起了世界的關注。
但很多研究人員指出,回收的石油很可能是在挖掘工程中使用的潤滑油泄漏混入的。即使那些石油不是混入的,作為油田這點回收量也太少了,根本不值得開采。因此,他們對「地下深層可燃氣學說」持否定觀點。戈爾德教授認為,雖然產量少,但是產出石油卻是事實。
日本弘前大學教授氏家良博說:「關於石油的成因,有機成因學說中的『油母質根源學說』目前得到了絕對的支持,但無機成因說對分散存在於地層中的碳化氫的成因也具有說服力。」
根據戈爾德的學說,由於地層里的石油被回收之後,將被從地球深層上升的石油重新填滿,因此石油的儲量會大幅度增加,可供使用500年。專家認為,要判斷戈爾德教授學說的真偽,最直接的方法只有挖掘100公里的深井,而現在的技術還無法做到這一點
水是可再生資源,水從海裡面蒸發出來以降雨的方式回到陸地上就已經是淡水了,只要降到的地方沒有被污染就可利用。所以能用多久要看人類的污染范圍合污染速度了!!
❺ 世界資源還可以用多少年
目前我國正著手建立限制出口政策和建立國內儲備體系,以備工業未來之需。業內專家指出,我國稀有金屬資源豐富,但由於大量出口,到2020年,許多稀有金屬資源將所剩無幾。現在政府正在尋求將資源留在國內的途徑,而不是讓資源白白流失。 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礦產部孫立會接受路透社記者采訪時說,我國許多稀有金屬的價格,包括銦,銻,鎢,在過去的幾年裡均快速攀升。正當這些金屬在全球出現新的用途時,中國迅速增長的工業需求導致了可出口數量的下降。而我國出口的資源,價格非常低廉,而且幾乎沒有任何監管。到2020年,許多稀有金屬資源將所剩無幾。這關繫到國家安全。 孫立會說,正在考慮之中的措施包括,取消出口退稅,嚴格環保法規,激勵整合以便控制盲目開采和灰色出口。最關鍵的一點還是在稀有金屬生產之時,就提取一定的數量作為戰略儲備。 其他考慮在列的稀有金屬戰略儲備品種還包括鉬、錫、鎵和鍺。業內專家指出,許多稀有金屬是生產其他金屬的副產品,因而難以控制其產量。現在我們面臨的問題是,作為副產品,這些材料可能在尾渣中浪費掉了,也可能為了多獲取一些利潤而低價賤賣了。 據悉,日本正利用各種渠道"悄悄"從中國大量買入稀有金屬,范圍包括鎳、鉻、鎢、鈷、鉬、釩、錳7種稀有金屬,而且這個范圍還將擴展到其他金屬資源。日本貿易部下屬的負責自然資源和能源的組織,計劃於今年10月成立一個正式協會,來重審國家的金屬儲備政策。該組織在2004年7月的一份報告中討論過,因發展信息技術的重要性,應加速10種稀有金屬庫存,其中包括鉑,稀土和銦。 一些貿易商說,日本公司過去集中采購時曾經抬高銦的價格,而最近幾個月,他們分散了訂單,每次小量采購。按照自然規律,資源本身會枯竭。石油和天然氣會在幾十年內枯竭,樂觀一點估計也會在100年內枯竭。照現在的開采速度,根據已探知的礦產資源儲量,金礦會在15年內,銀礦會在20年內,銅礦會在31年內枯竭。除了鐵礦會在150年以後內枯竭以外,大部分礦產資源都會在百年內消失。就像鎳礦會在45年內枯竭一樣,大部分稀有金屬資源也將在本世紀末之前枯竭,雖然隨著新礦脈的發現,枯竭的時間還有可能往後推移,但大的趨勢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地球的資源儲量並不合理,像錳80%分布在南非,鎢68%分布在中國,銻62%分布在中國,世界上的稀有金屬大都藏在地球的一隅。世界人口到2030年將達到82億,人口有一半集中在亞洲,而亞洲的能源需求量將在30年內增長2倍。中國的能源需求將增長2.2倍。如果2030年中國達到美國的生活水平,世界現有石油產量的127%、汽車產量的138%、紙張產量的193%都將被中國這一個國家消耗掉。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目前全球蔬菜的48%、豬肉的47%、水產品33%、糧食的22%都被中國人吃掉了,這些都超出了中國在世界消費中所佔的比例。按現在的物價口徑計算,如果中國13億人達到目前英國的消費水平,那將需要整個地球的資源才夠13億中國人的消費量,若達到現今美國人的消費水平,就需3個地球的資源。那麼,我國今天以促使消費來增長GDP又是否合理呢?
❻ 地球上的資源還能用多久
廣義的資源是用不完的,一個資源枯竭後,會有替代資源出現,或者社會退回到與之想適應的社會形態。理論上根據E=MCC這個公式,能量是用不完的。至於材料方面,也有新型替代材料如果是環境方面,那確實讓人擔心
本報綜合報道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在《2006年度生命地球報告》中稱,全球自然生態系統正以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惡化,而且生態多樣性減少的趨勢也日益明顯。假設人類按照目前速度消耗資源,到2050年將消耗掉相當於兩個地球才能提供的全部自然資源。
WWF主席詹姆士·利普在發布年度報告時說:「20多年來,我們維持這種生活方式所需的消耗已經大大超出了地球所能承受的程度。我們再繼續下去的話,將會負擔不起……如果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像美國人一樣生活,我們得消耗掉5個地球。」
這份報告將各方面數據綜合為反映地球生態狀況的兩個指標。第一個指標叫做「生命地球指數」,該指數根據地球上1300種、種群數量達3600多個的脊椎動物的變化趨勢來衡量生物多樣性。報告顯示,在1970年至2003年間,由於人類行為——包括污染、亂砍亂伐和捕撈過度,從魚類到哺乳類的脊椎物種種群已銳減三分之一。
WWF報告使用的另一個指標叫做「生態足跡」。研究人員用「生態足跡」的指數來表示地球上平均每人所需的陸地和海洋面積,該指數反映了人類對生物圈的索取程度。報告顯示,人類的「生態足跡」已增加到地球無法依靠再生能力來滿足的地步。以人均全球公頃數來衡量,2003年全球「生態足跡」平均每人為2.2公頃,而地球所能提供給每個地球居民的土地為1.8公頃。
從上世紀80年代起,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就開始超過資源的再生能力。在2003年人類的「生態足跡」已經超出了地球生態承載力多達25%。另外,由於化學燃料的大量使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長幅度最大,40多年來已經增長了9倍多。
據報道,在1961年至2003年間,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消耗量翻了三倍,主要原因是世界人口在這40多年間從30億增加到了65億。聯合國發布的相關數據更顯示,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到90億。
總部設在瑞士的世界自然基金會(WWF)24日宣稱,人類目前正在以空前的速度消耗著大自然的資源,如果按照目前的趨勢,到2050年,人類即便有兩個地球的自然資源也可能不夠花。若想扭轉這種狀況,必須立即做出重要抉擇。
WWF表示,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改變生活習慣來拯救地球,例如減少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等)的使用,加強對農業、漁業等的管理。
❼ 地球上的所有資源還能夠供給我們多少年
地球的礦產還可以開采105年,石油還可以開采50年,由於地球綠地草場沙化嚴重,人類砍伐加劇,地震及人為海水污染,汽車尾氣,空調廢氣排放,會影響臭氧層,使地球環境惡化.地球人應該採取措施汲取資源,首先是開發研究生產航天器,生產飛碟,在外星尋找廢棄的星球作為垃圾場,然後換取等重量礦產、石油、黃金、紅木運回地球.這樣地球的負荷不會增加,勻速運轉,如果只增加負荷,地球的轉速會變慢,一年等於兩年,100年等於200年,地球人會長壽.
❽ 地球上的資源還能供人類維持多久
據相關的調查估測,地球上的資源還可以使用200-250年左右,但這也只是估計的值,具體還要看實際的消耗。
截止現在,一些國家消耗了大量資源。如果我們按照美國的消費能力生活,五個地球的自然資源可以支撐我們。其中大部分是發達國家,其能源消耗遠遠高於平均水平。但在這一能源消費統計數據中,仍處於發展中國家的中國也拖累了地球。
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是永遠向前的。我們不需要回到最原始、最簡單的狀態,但我們必須珍惜大自然給予人類的利益,要求一定的程度,懂得如何回報。人們很累,需要休息來補充體力。地球也是。
❾ 地球上的資源還夠人類用多久
你好,從1990年開始,世界能源就出現了危機的跡象。在此之前,人類都是一味開采已經發現的能源,包括石油、煤、天然氣,而沒有關注能源的未來。目前所謂的能源危機,只能說是化石能源存在危機。化石能源是指石油、天然氣和煤。地球花了46億年時間為我們積累的煤,石油和天然氣,我們只用了幾百年,就差不多開采殆盡。
據估計,世界化石能源可維持的年數是:石油46年,天然氣65年,煤169年。
2050年,全球淡水消耗突破底線
地球上除了空氣。沒有哪一種物質比水對人類更重要了。國際科研小組發布了一份報告,稱人類每年對淡水消耗的底線是4000立方千米,當前每年消耗2600立方千米,預計本世紀中葉將接近底線。
目前,中國是世界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13個國家之一。
據有關資料表明,地球上已經探明的有色金屬儲量如果按現在的開采速度計算,可供開採的年限分別為:銅22年、鋁164年、鎳77年、錫28年。原生有色金屬礦產資源正在趨於枯竭。
被用作製造阻火材料的銻金屬15年就將被用光,銀在110年內就會被耗盡,鋅可能在2037年被用光,而銦和鉿這兩種重要的計算機晶元原料金屬在2017年就可能被用完,用來製造熒光燈的綠色磷光體的金屬鋱在2012年前就會被用光…
採納哦。。、、、
❿ 地球資源還能用幾年
資源有很多種,石油、礦產等都是幾百萬年太陽能累積下來的。用一點少一點。地球的資源並不是無窮無盡的,按目前的速度,石油只能用60年,煤只能用200年。這就是所謂的能源危機,其實危機的決不僅僅是能源,鐵礦,銅礦等各種礦藏也會遲早耗光。估計耗完所有的資源也就200-300年的時間。
其它的像水之類的資源是很豐富的,但是供人類可以直接使用的並不多,需要經過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