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運營即銷售,再聊B端如何做裂變
說起裂變很多人想到的都是微商、是病毒營銷、是分銷機制,這些都是屬於面向C端用戶的,那麼面向B端用戶能不能做裂變呢?
我可以肯定的答復你: 「必須能!」
在聊B端如何裂變前我我們先來拆解下「裂變」這個詞。「裂變」一詞從是「核裂變」衍生出來的,描述的是一種劇烈的化學反應,後面在推廣營銷中擴展成了把東西分享出去,然後一傳十,十傳百,從而達到一個快速傳播的效果。
隨著我們認知的演化,在時間維度上,可以帶來劇烈反應的裂變營銷慢慢離我們遠去, 現在的「裂變」泛指自我驅動產生的增長。 我們知道由於決策門檻的存在,B端運營在相對恆定的環境下也很難劇烈地爆發,所以下面要聊到的裂變也是圍繞自驅動的增長展開。
常規的裂變有一個標准公式: 裂變 = 獎品 + 海報 + 分享流程 + 種子用戶, B端的裂變有也可以直接套公式來操作,但是我們常常會發現傳播效果不錯,但是真正的客戶被淹沒了,讓我們轉化無從下手。因為 C端的決策是個點,B段的決策是個鏈 (不確定性多),這就給 B端裂變的轉化製造了門檻,下面我們進入正題,用3個思路幫你做好B端的裂變運營:
很多人都會想:C端的裂變可以在朋友圈轉發,可以在媒體渠道鋪展現,可以用返利驅動人對人分銷,只要對用戶類型定位偏差不大,找到目標用戶不要太EASY;可是B端呢,要找的是某個能拍板決策的人,我怎麼跟對方建立連接,增能確定把海報推給他,怎麼確定是否能觸動他,除了傳統的電銷、陌拜和關系營銷,如果想通過線上的方式像C端那樣裂變幾乎不可能。
好吧,上面的問題確實存在,但遇到問題、解決問題不正是我們運營的本職和樂趣嗎?裂變運營不可能只有上面那些已知的傳統手段,我們只要擴展下思維就可以找到多種的方式:
做B端業務的朋友都知道,在有競品或替代品的條件下,B端用戶的決策受很多因素影響。
所以我們做B端運營裂變的對象不是一家企業,也不是一個行政單位,而是其中的介面人,有相對決策權並影響最終決策的介面人。
肯定有朋友會問:接觸到關鍵人有什麼方法好用?知道哪些人是關鍵人了,那麼如何觸達到他們,這里我提供兩個思路給大家借鑒:
這里聊到進入關系網並接觸關鍵人並不是促成直接裂變,而是幫我們找到合適的裂變渠道,B端裂變和C端不同的是 B端關鍵人不是為自己決策 ,所以除了渠道還要著重考慮客戶關系。
關鍵的來了,下面聊一下客戶資源池的搭建。
客戶資源池對B端運營來說是一個長期且重要的工作,B端如果單單靠流量那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要知道現在C端都在興起私域流量的運營了,客戶資源池的打造實際上就是不斷擴充自己客戶資源的存量,常用且有效的方法我們來分享下:
上面的思路最早來自於我偶然間參加的保險團隊分享,相信肯定有更好的方法或渠道在被運用,也歡迎大家聯系我交流分享。
B端的需求是企業級的需求,前面我們一直強調B端客戶決策的特殊性,其根本原因是成本。B端的采購決策不僅是資金成本,還關繫到人員成本、時間成本。如果是一套軟體服務要接入舊有的系統,還需要考慮技術成本以及後續的不確定風險。因此,B端客戶的裂變可能不是即時的,而是有一個從了解到接受認同的過程。
有人要說了:類似於Zoom的雲會議,阿里的雲服務,Dnspod的域名服務,Mockplus的UI管理,不是可以直接裂變嗎,好像並不應該考慮什麼關鍵人認同。沒錯,這些都屬於可以直接面向個體的垂直產品,它們或是基本功能免費、或是資金成本不高,都可以看做是C端產品來運營。
但是細心的朋友會發現,他們一直在通過C端運營手段沉澱用戶,核心業務終究是機構和企業的定製化服務,必然可以應用到B端的裂變轉化,這樣的B端裂變就還是要回到讓客戶方的關鍵人認同。
實際應用中方法會更多,只要抓住種子用戶的關鍵人,設計並設置了解、認同、使用、推薦的場景和路徑,那麼客戶一旦遇到問題就會想到你,從你這里獲取解決問題的辦法,這需求就自然地跑出來了。
當然其中具體的細節很多,這篇文章沒有展開主要是分享思路框架,後面關於B端運營的文章中我們再拆解展開。
對於每一個做B端運營的人來說,成單的機會都是一點點從市場上扣回來的。運營即銷售,我們面對的是不同行業、不同需求、不同類型的客戶,有的行業好做,有的需求好實現,有的客戶好打交道,但是機會和成長只能在不好做、不好實現、不好打交道那邊獲得,因為機會和問題對所有人是一樣的。
客戶的特殊性和差異性讓B端裂變難度更大,但當你覺得事情難做的時候肯定大家都覺得有困難,大家都挑選好做的事情時,好做對每個人又都是均等的,這時候守住難的,爭取把難的事情搞定就意味著更多的機會PK完勝。
另一點,我們都以為客戶是離散的,是不相關的,尤其是B端客戶。事實上客戶的圈子並不大,在同行業中,誰要做什麼事情,需求是否麻煩,關鍵人是否好打交道,系統有什麼障礙,客戶之間比我們更了解的清楚(他們是競爭對手)。哪怕不同行業的客戶,在某個層面上互相交流的機會也不少,所以一旦選擇迎難而上,所獲得的的不僅僅是收益,還有口碑,而且好處會比我們想像中要大得多,大到有機會覆蓋到整個行業。
與C端裂變相比,B端的裂變略顯粗糙,人的因素佔比更大,對人心的撬動不再是簡單的模板式的工具,而是在行為上,在溝通上。當然這不是說C端的工具不能用,而是B端對格局、對人性的要求更高一些,至少工具的作用是錦上添花的多,但我相信深入進入把資源池打造好以後B端的裂變同樣可以精細化,甚至有機會改變某個垂直行業的商業模式。
這篇文章沒有聊什麼模型概念,也沒有聊哪些具體問題要如何應對,更沒有聊細節的方案實施,而是把B端裂變做為一個命題,來和大家一起探討B端市場的幾點思路,感謝!
看到這篇文章是一種緣分,能看到這里就是緣分中的緣分,感謝有你!
刀叔微信號:yanjq0407
歡迎交流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