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社區教育資源怎麼做
擴展閱讀
木桿拖把哪裡最多價格低 2025-02-14 00:19:43
1萬的婚禮成本多少 2025-02-14 00:09:36

社區教育資源怎麼做

發布時間: 2023-06-08 19:06:59

⑴ 如何開發利用社區資源開展幼兒愛家鄉教育

[內容摘要]

社區是幼兒生活、學習和活動的外在環境,蘊涵著豐富的可供利用的教育資源,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如何有意識地利用這些顯性和隱性的教育資源,對幼兒進行愛家鄉教育,是一個值得研討的課題。本文結合自身的工作實際,談談自身在這一方面的一些做法。

[關鍵詞]

社區 教育 資源 利用

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決定了幼兒接受教育的內容應是以幼兒生活為基礎,應與幼兒認知發展水平相適應。幼兒生活的社區,蘊含著許多可供利用的教育資源。譬如社區環境,作為幼兒生活的主要環境,與幼兒的生長息息相關,它以一定的物質或精神的形態完整地出現在幼兒的面前,時時刻刻都以一定的方式作用於幼兒。如何利用好這筆財富,為幼兒教育服務,這既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我們幼兒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個新課題。將社區資源作為幼兒園課程資源的一個組成局部,以「大自然大社會」中的「活教材」 支持幼兒的學習,引導幼兒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符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的幼兒園教育內容選擇要求。《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一起為幼兒的發展發明良好條件。」這為我們利用社區資源,開展幼兒愛家鄉活動指明了方向。

在以往的幼兒教育教學實踐中,筆者在如何開發利用社區資源,開展幼兒愛家鄉教育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與實踐,充分利用社區中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等顯性和隱性的教育資源,使其最大限度地得以開發利用,開展幼兒愛家鄉教育的系列活動,取得可喜的效果,在此僅做拋磚引玉之談。

一、利用社區資源萌發幼兒愛家鄉情感

筆者工作所在的幼兒園地處老城區,周邊是泉州有名的古巷——舊館驛。小巷以其幽雅的環境、古樸的民風著稱,幼兒每天從這里經過都在感受著它特有的魅力。於是我們利用這有利條件,開展了《我們的社區》系列活動,通過帶領幼兒實地觀賞、進行古厝寫生等活動,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情景下去感知周邊環境的優美,萌生出熱愛小巷的情感。

在觀賞中我們還帶領他們到小巷裡的同伴家中做客。做客中他們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回來後,我們組織幼兒根據觀賞古巷的感受,開展繪畫活動——《我們的社區》。在活動中,幼兒能積極參與討論,自身最喜歡小巷的什麼建築?這座建築是什麼樣子的等等。在此基礎上,幼兒還將此活動延伸到了《我們居住的小區》系列活動中,幼兒在繪畫、交流中表達了自身對居住小區的`喜愛之情。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老師既沒有枯燥的說教,也沒有運用示範,而是通過一系列有目的的提問來開展活動,引導幼兒去感受社區周邊環境的幽雅、古樸,讓幼兒進行觀察和考慮,充分發揮想像。活動中幼兒的興趣較濃,活動開展比較勝利。通過這一連串活動的開展,既培養了幼兒熱愛小區、熱愛家鄉的情感,同時也提高了幼兒的繪畫能力。

二、利用社區資源深化幼兒愛家鄉情感

將社區資源作為課程的資源,將幼兒的好奇心轉化為幼兒的學習動力,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在真實的社會環境中展開探究,使生活中的偶然轉化為教育中的肯定,是利用社區資源生成課程的價值所在。泉州有著幾千年的文化底蘊,風景名勝享譽海內外。我園又處在泉州名勝——開元寺和近,以家鄉的環境和人文優勢作為幼兒教育的內容,有意識地帶領幼兒實地觀賞又是我們開展愛家鄉教育主題活動的一大舉措。我們帶領幼兒觀賞開元寺,觀賞了東西塔,在欣賞一樽樽浮雕的活動中,幼兒始終興趣盎然,問題一個接一個:「東西塔有幾層?」「東西塔是什麼做的?」「上面的雕像怎麼刻上去的?」等等。這些問題成為小朋友們急於探究的熱點,於是我們引導幼兒通過查找資料、向家長咨詢、閱覽書籍等多途徑,對東西塔進行了一番研究。在一系列的活動中,幼兒了解了所在社區輝煌的過去,深化了對自身家鄉的情感。

幼兒的興趣是開展主題探究活動的起點。引導幼兒關注自身社區周圍的生活,就是支持幼兒對生活的熱愛!教師的引導、支持使社區成為幼兒不時探究的源泉,更有力地促進了活動的深入開展。社區資源為教師支持引導幼兒探究提供了和其豐富的寶藏,為幼兒的自主學習提供了物質基礎。教師讓幼兒充分了解社區資源,挖掘社區資源潛在的教育價值,構建幼兒與社區資源互動的平台,和時滿足幼兒的學習熱情,支持幼兒的探究需求,促進了幼兒主動學習的生成和深化,滿足了幼兒好奇的天性,加深了對家鄉的熱愛。

三、利用社區資源升華幼兒愛家鄉情感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兒居住環境的配套設施不時完善。我園地理位置優越,處於老城區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泉州市政府、開元寺、小學、菜市場、超市、茶店等均分布在我園和近。幼兒園周邊的生活設施都是我們可利用的教育資源,都能成為我們開展主題活動的活教材。因此,我們合理、充分地利用這些社區資源,豐富幼兒的生活,開展不同的教育活動。

例如在主題活動《美麗的泉州》中,天福茗茶店成為了小朋友們探究的對象。在研究家鄉的特產中,幼兒對安溪的茶葉發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為了滿足幼兒的興趣與需要,我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組織幼兒到和近的天福茗茶店觀賞。一進茶葉店,幼兒就開始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來了:「怎麼茶葉店有這么多茶葉啊」、「怎麼還有這么多好吃的東西」、「這里的茶壺、茶杯和我以前見過的怎麼都不一樣啊」……在實地觀賞的過程中,實物的出現在幼兒的腦海中激起了思維的千層浪花。他們在驚嘆家鄉特產豐富的同時,更進一步激起了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泉州的特產我最喜歡這安溪鐵觀音茶」、「我們泉州還有好多特產」……知識是通過社會情景中的交流而形成的,具有社會性。把幼兒帶到社會中,給幼兒充分、自由的想像、發揮的空間,我們的教育效果遠比預期的來得好。因此,把幼兒帶入社區,讓幼兒在社會情景中去感知、學習,並且獲得快樂的體驗,是促進幼兒思維發展和社會化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對幼兒進行熱愛家鄉教育的一種嘗試,其效果遠比單純枯燥的說教來得好。

綜上所述,社區資源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資源已逐步滲透到我們的教育教學中,並給保守的教育模式以極大的沖擊,為現代的教育教學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社區中蘊含的教育資源是十分豐富珍貴的,它為我們開展教育教學提供了廣闊的平台。實踐證明:利用社區資源開展主題活動,促進了幼兒良好行為品質的形成;鞏固和豐富了幼兒的知識,促進了幼兒的智力發展;增進了幼兒間的互相合作與關愛;培養了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真正起到了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全面和諧發展的作用。

今後我們還將不時探索,進一步深入挖掘社區中可用的各種教育資源,為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服務,為幼兒園的教育教學開辟新的領地。

⑵ 幼兒園在社區教育中怎樣有效利用社區資源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81年就指出,幼兒教育必須從學校這個封閉的范圍中解放出來,擴展到家庭與社區,這一精神現已成為世界幼兒教育共同發展的方向。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政府頒布了一系列學前教育的政策與法規,明確指出了幼兒園必須與家庭、社區相互配合,以提高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和有效性。2001年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可見,充分開發和利用社區教育資源,已經成為當前幼兒教育改革的熱點。我園是一所沒有圍牆的幼兒園,是一所開放式的幼兒園,小區9608平方米的綠地是孩子們活動玩耍的樂園,綠蔭下、花草旁是孩子們探索自然世界的空間。幼兒園、家庭與社區作為幼兒生活和發展的三大基本空間,我們應該讓幼兒融入到社區這個大環境中去,與社區中的人和物充分接觸。因此,我園開展了幼兒園對社區教育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研究,拓寬了學前教育的空間和內容,使幼兒園、家庭、社區形成教育合力,促進了幼兒的發展。 一、利用社區人力資源 開展家長助教活動 社區人力資源是社區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包含社區內的居民和各種職業的人群以及這些人群為社區創造出的特殊的文化氛圍。我園位於銅鑼灣社區的中心位置,我們充分利用社區的人力資源,逐步建立了一支由工人、醫生、工程師、大學教授等各行各業人士組成的志願者隊伍,其中有的是社區居民,有的是幼兒家長,也有很多來自於社會團體、企業機關。我們根據志願者們的職業和特長,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把他們請到幼兒園的活動中,讓他們參與幼兒園的課程審議,開展家長助教活動。如,琦琦的媽媽是口腔醫生,我們請她到園里來為孩子們檢查牙齒,給孩子們講解牙齒的結構、如何保護牙齒,讓幼兒明白保護牙齒的重要性。軒軒的爸爸是建築設計師,我們請他來為孩子講解各國的特色建築,軒軒爸爸還帶來了很多照片,開闊了孩子們的視野,看到孩子們如此興奮,之後隨機生成了「我心目中的各國建築」美術活動。志願者隊伍中有一位擅長書法的老人,孩子們都親切地叫他「孫爺爺」,每周四下午孩子們提著小桶,拿著自製的毛筆來到小區空地上和孫爺爺學習「大地書法」。「大地書法」不僅能幫助孩子認字、識字,鍛煉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而且增強了孩子對漢字的興趣,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家長助教活動增強了幼兒園和家庭、社區的聯系,調動了家長參與幼兒園課程教學的積極性,豐富了幼兒園課程內容,開闊了幼兒的視野。 二、挖掘社區特色資源 開展主題探究活動 社區作為幼兒生活的主要環境,與幼兒的成長息息相關,它以一定的物質或精神的形態完整地呈現在幼兒面前並以一定的方式作用於幼兒。我園坐落在南開區的經濟、文化中心,與大胡同、新世界百貨、遠東百貨相鄰,與古文化街、南市食品街、鼓樓相鄰,豐富的地域文化資源也是我們開發和利用的重點。在我們舉辦的一次攝影大賽中,一張鼓樓的照片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有的說我也去過,有的說起了在鼓樓的所見所聞,從我園到鼓樓步行僅需一刻鍾,於是我們組織孩子們到鼓樓參觀,回來進行了「我與鼓樓」的主題活動。主題活動包括:「鼓樓變遷」的語言活動,讓孩子和家長一起搜集相關資料,有圖片的有文字的,在講述鼓樓的歷史變遷中,讓孩子理解鼓樓文化;「我看到的鼓樓」繪畫活動,孩子們把他們看到的,感興趣的景觀通過畫面表現出來,充滿了童趣和兒童的智慧。老師們發現幼兒對「泥人張」特別感興趣,組織了一系列的泥工活動,孩子們也捏出了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的泥人。鼓樓的燈籠也特別吸引孩子們,我們組織了「創意燈籠製作大賽」,讓家長和孩子一起用各種材料製作燈籠,有用廢舊紙盒做的,有的用一次性水杯做的,有的用飲料瓶做的,每盞燈籠都富有創意。我們把這些燈籠懸掛在走廊里,既美化了幼兒園環境也體現了家園合作的辦園特色。 三、利用社區自然環境 開展特色體育活動 自然是最好的教科書,自然環境中的一切都是教學的最佳材料,這是自然主義者提出的觀點,因此教育不能僅局限在學校、教室,應該走向自然,走向社區,走向社會。我園所在的社區自然環境優美,有較大的活動場地,有天然的綠色草坪,有齊全的體育活動設施,我們充分利用社區中的自然環境,開展特色體育活動。在練習走的動作時我們利用草地、水泥地、石階、路沿等不同場地設計不同的活動,如「穿樹林」、「走彎彎路」、「小小偵察兵」等,通過開展這些豐富有趣的活動,提高了幼兒聽口令——反應的能力,訓練了幼兒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走、在指定范圍內散走、一個跟著一個走、繞過小障礙物走、推著小物體走、在平衡板上走、倒退走步等不同走的動作。我們利用草坪上的木樁設計了「小兔拔蘿卜」的體育活動,不僅練習了幼兒間隔連續跳的動作,而且鞏固了幼兒的數數能力。幼兒在大自然中自由地活動身體,輕松地鍛煉身體,大膽地嘗試各種玩法,培養了幼兒的創造力。 四、利用社區自然環境 開展科學探究活動 幼兒的學習與周圍的人、物、大自然及社會現象緊密相連,他們通過聽、看、觸、摸、嘗、聞等各種感官直接感知周圍世界。讓幼兒與大自然對話,與物質環境、材料相互作用是幼兒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徑。而幼兒科學教育的內容要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讓幼兒體驗和領悟到科學就在身邊。孩子們經常在園外的綠地上活動,通過孩子們的發現可以生成很多科學活動。在一次活動中,地上的螞蟻吸引了虞鑫小朋友,他聚精會神地觀察了好大一會,其他小朋友也過來觀察,顯然螞蟻的活動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於是生成了「螞蟻王國」的科學活動。這個活動從認識螞蟻到螞蟻社會,持續了一個月的時間,孩子們仍然興趣不減,仍舊有時間就到草地上觀察螞蟻。綠地上有很多小樹,孩子們每天都和花草樹木在一起,每天都有機會關愛它們,於是各種各樣的愛綠、護綠很多應運而生。在「我和小樹共成長」「我是護綠小使者」等活動中,幼兒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了定期給小樹澆水、除草。在植樹節和世界森林日,孩子們給花草掛上了自製的護牌。秋天落葉紛紛,我們和家庭、社區一起清掃落葉,並舉行「樹葉變變變」活動,讓孩子和家長一起搜集各種形狀的落葉,一起把它們製作成樹葉粘貼畫。這樣的活動增進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鍛煉孩子們的動腦、動手能力,增強他們的合作精神和環保意識。

⑶ 如何有效開發利用社區課程資源

隨著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問題逐步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是強化現代課程資源意識,提高對課程資源的認識水平,因地制宜地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為促進學生健康而有個性地發展服務。
一、了解社區資源,繪製表格,統計重要的社區資源。
二、分析社區資源,有選擇地利用,需要的可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形成學校社區教育基地。
三、將社區的專業人士請進課堂,採用講座、組織和指導活動的形式參與綜合實踐活動。如:利用社區的歷史遺跡,開發以傳統教育為主題 愛國教育為主題的實踐教育資源,
四、讓學生走進社區,利用社區(鎮區)的凡人新事,開發以道德教育為主題 實踐教育資源。
五、利用社區的自然景觀,開發以生態教育為主題的實踐教育資源
總之,資源是實踐活動的源泉。沒有資源,綜合實踐活動就成了空談。我們只有充分開發利用社區資源,才能開發富有地方特色的實踐研究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