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昆蟲為什麼會成為未來食物的重要補給資源
2030年,全球人口預計將超過83億,人口增長將導致出現世界糧食危機。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除了消費更多的轉基因食品和進一步提高農作物產量,將昆蟲作為食品來源或許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之一。
為解決糧食危機並節約有限的自然資源,許多專家正在研究用營養豐富的昆蟲作為未來人類食品的來源。聯合國糧農組織也在研究將昆蟲作為替代食品來源的可行性。
據估算,地球上的昆蟲數量是人類數量的1萬倍。而人類食用的昆蟲有1400餘種,其中包括螞蟻、蟋蟀、毛蟲、蝗蟲、飛蛾和蟑螂等。在非洲和亞洲的一些偏遠地區,昆蟲還是當地村落居民的主要食物來源。
昆蟲可以為人們提供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以及維生素和某些礦物質十分豐富的高級營養成分。而且,許多昆蟲所特有的營養素,極易被人體消化吸收。例如,白蟻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還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微量元素、維生素和生理活性物質;蚯蚓除含氨基酸外,還含72%的粗蛋白,比魚、大豆、肉類和骨粉的蛋白含量高,它的超氧化歧化酶(SOD)物質,可清除人體細胞老化過程中產生的自由基,能防治人類心腦血管疾病,還有助於人類美容。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生物研究所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亦顯示,在日常飲食中增加可食性昆蟲,不僅能彌補普通食品中營養不全的缺憾,避免營養不良,還可以預防腸胃疾病。
以烹制昆蟲菜餚為興趣的高級廚師富恩特斯指出,昆蟲食品比肉類更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人體消化1磅裡脊肉需要3~4個小時,而消化1磅蝗蟲只需不到1個小時。
積極倡導食用昆蟲食品的美國人格拉瑟說,目前世界面臨飲用水等資源的短缺,而飼養牛、豬等牲畜需要消耗大量資源。因此,人們應該意識到,這種生產食物的方式是不可持續的。用昆蟲生產1千克動物蛋白質要比牛肉節省大量資源、空間和時間。
昆蟲食品開發已經引起人們重視。有些國家正在研究、篩選、培育一些營養價值高的昆蟲食品,作為人類食物的補充來源。據說,昆蟲食品在美國、日本、西歐等一些國家和地區已形成龐大的產業規模,美國生物學家正在研製上千種昆蟲提取物,試驗治療艾滋病、癌症及各種慢性病、疑難病和傳染病。
人們吃蟲的方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從原蟲熟食,到製作昆蟲營養品,到利用科技提取昆蟲的有益成分,加工成昆蟲保健品、葯品。不論如何變化方式,人們的目的都在於想方設法地充分獲取昆蟲的營養價值。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保護昆蟲多樣性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昆蟲是大自然奉獻給人類的食品,但人們應當不斷地研究並更多地了解昆蟲,以充分利用這個綠色環保、安全營養、取之不盡的資源。另外,水生昆蟲對水環境監測、水環境保護、生物防治也有重要作用,應加倍保護和利用好昆蟲資源,使昆蟲資源可以永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