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遼寧有多少個自然資源

遼寧有多少個自然資源

發布時間: 2023-06-12 10:23:49

⑴ 遼寧海城市的地理環境和自然資源是怎樣的

海城處於遼東半島與內陸的連接點上,東接邊城丹東,南鄰港口城市營口和大連,西依油城盤錦,北靠鋼都鞍山和省會沈陽。海城位於遼寧省南部,遼河下游之左岸,遼東半島之北端。地處東經122°18′~ 123°08′,北緯40°29′~ 41°11′之間。東西長80公里,南北寬44公里。全境總面積2732平方公里(2013年)。

⑵ 關於遼寧省的常識有哪些

簡稱遼。是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省會沈陽。煤、鐵、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豐富。鋼都鞍山、大慶油田全國聞名。工業門類齊全,主要有冶金、機械、石化、電子等。主要城市有沈陽、大連、鞍山、撫順、本溪、鐵嶺、丹東、錦州、盤錦、營口等。農業主產大豆、玉米、水稻、棉花、油料等。遼寧是著名的柞蠶、蘋果產地和海洋漁業生產區。沈陽是歷史文化名城。名勝古跡有沈陽故宮、清代三陵、遼陽壁畫墓群、鞍山千山、湯崗子溫泉、義縣奉國寺、鳳凰山、本溪水洞等。遼寧境內有京哈、沈大等20多條鐵路線。

地理概況

遼寧省南臨渤海、黃海。隔鴨綠江與朝鮮為鄰,東南隔海與日本相望,東、北、西三面與吉林、內蒙古、河北等省區接壤,靠近俄羅斯,是連接歐亞大陸橋的戰略要地。遼寧省陸地面積佔中國領土的1.5%。全省分為遼河平原、遼東丘陵(包括長白山延續部分及其餘脈千山)、遼西丘陵(包括醫巫間山、努魯兒虎山等)三個地帶。境內有遼河、鴨綠江(中朝界河)、大凌河、太子河、渾河、繞陽河等河流,還有海拔708米的千山(全稱千朵蓮花山)。遼寧省海域面積1502萬平方千米。海岸線東起鴨綠江口,西至山海關老龍頭,大陸海岸線全長2178千米,佔中國大陸海岸線總長的12%,島嶼岸線長622千米,佔中國島嶼岸線總長的4.4%。

氣候特點

遼寧省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1月均溫-18—-5℃,7月均溫22~26℃。無霜期125~215天,日均溫10℃以上,活動積溫2700~3700℃,年降水量440~1130毫米,是東北地區光照最多、熱量最富、降水最豐的省份。

自然資源

遼寧省已發現有益礦種110種,佔全國的67%。現已探明儲量的礦種有69種,其中鐵礦、磷鎂礦、金剛石、硼礦、滑石、玉石、石油、天然氣、錳礦等22種礦產儲量居全國前7名。遼寧的植物資源主要集中在東部山區,現有森林大都是茂密的天然次生林,草原、灌木叢、蘆葦、谷地、沼澤等相互交替,植被類型較多。如此復雜的生態環境正是野生動物棲息生存的良好條件,各種陸棲脊椎動物達500多種。

交通運輸

遼寧省現有公路里程9萬多千米,以沈陽、鐵嶺、法庫、錦州、朝陽、阜新等地為中心,聯系全省各市縣鄉鎮。國道有10條。鐵路里程約4200千米,鐵路運輸量占貨運總量的70%以上。遼寧內河航運里程750千米,大連港、營口港、丹東港、錦州港、葫蘆島港等五個港口與世界14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航。其中大連港吞吐量居全國第七位。航空方面,沈陽、大連、鞍山、錦州、丹東、朝陽等六個機場與日本、俄羅斯、韓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及國內100多個大中城市通航。

經濟概況

遼寧省工業、農業、交通也都很發達。主要工業有機械、冶金、石油、化工、煤炭、造紙、建材、紡織等,為國家重工業基地。遼寧省農牧漁業資源豐富,主要農產品有玉米、稻穀、大豆、棉花、油料、煙草。瓦房店、綏中、蓋州是國家蘋果生產基地,岫岩、開原是國家山楂優質產品基地。沿海漁場資源豐富。

文化習俗

遼寧省是一個多民族省份,共有44個民族,除漢族外,還有滿、蒙古、回、朝鮮、錫伯、壯、苗、土家等43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670萬,佔全省的16%。

省會:沈陽

沈陽市為遼寧省省會,是東北地區最大的城市和交通中心、通訊樞紐及物資集散地,為中國重工業基地,也是東北地區重要的教育科研中心和經濟中心城市之一。沈陽市位於遼河平原中部,人口698萬。市府駐瀋河區。轄和平、大東、皇姑等9區和遼中、康平、法庫3縣,代管新民市。以重工業、機械製造業為主,工業有機電、醫葯、汽車、石化等類。沈陽農業主產稻穀、玉米,是全國商品糧的重要產區。沈陽還是聯系東北三省和關內的交通樞紐。

「北方明珠」:大連

「大連」這個名字源於大連灣,位於遼東半島南端,西北瀕臨渤海。東南面向黃海,與山東半島隔海相對,是扼守京津的門戶;北面背依東北大陸。腹地遼闊。堪稱東北之窗。海陸空交通十分便利。大連是半島城市,具有海洋性氣候特點,它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市容整潔,環境優美,素有北方明珠之美譽。大連自然資源豐富,品質優良的蘋果、黃桃、櫻桃葡萄等水果和鮮美可口的鮑魚、對蝦、海參扇貝、螃蟹等海珍品遠銷海外。

千山

位於遼寧省鞍山市東南,有東北明珠之稱。千山又名千華山、積翠山、千朵蓮花山,是長白山遼東支脈主峰,海拔708米。千山群峰拔地,萬笏朝天,「無松不奇,無石不峭,無寺不古,無處不幽」,是全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之一。

沈陽故宮

沈陽故宮是我國現存僅次於北京故宮的最完整的皇宮建築。沈陽故宮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兩代皇帝當年居住的宮殿。佔地約6萬平方米,有房屋300餘間。組成院落數十個。沈陽故宮分中、東、西三路:中路的主體建築是崇政殿,又稱正殿。俗稱金鑾殿,院落包括三進,南有大清門,北有清寧宮。大政殿是東路建築的主體。又叫八角殿。大殿八角即是八旗的象徵。大政殿周圍還有被稱為十王亭的十座方亭。文溯閣是西路的主體建築。由前部分的戲台、嘉蔭堂和後部分的仰熙齋構成。

蛇島

位於遼寧大連市旅順口區西北面渤海之中的小島。又名小龍山島。島上有黑眉蝮蛇1.3萬余條,而且只有這一種蛇,屬劇毒蛇。蛇島是世界上唯一的只生存單一蝮蛇的海島。這里食物充足,各種昆蟲、鼠類及每年遷徙在此停歇的多種候鳥,給蝮蛇提供了豐富的佳餚。島上蝮蛇所產生的蛇毒是治療各種神經肌肉、血液循環等疾病的寶貴葯用資源。

旅順口

旅順口是大連市最大的風景名勝區,總面積為244.22平方千米,包括8個景區、72個景點,一年四季風光秀麗。氣候宜人,海濱的海岸線曲折,沙灘平緩,是進行海水沐浴的極佳場所,山、海、灣、灘、島緊密相連,鳥島、蛇島、老鐵山鳥棧和黃、渤海天然分界線等自然奇景堪為世界奇觀;而且新石器時期遺址、漢代牧羊城、唐代鴻臚井和近代戰爭遺跡等人文景觀也頗為豐富。以黑石礁上的石林、白雲山上的蓮花狀地質景觀構造等最具特色。

遼陽壁畫墓群

遼陽壁畫墓群是我國東漢和魏晉時代的墓室壁畫群。主要分布於今遼寧省遼陽市北郊的太子河兩岸。1961年國務院將這些壁畫墓定名為「遼陽漢壁畫墓群」。遼陽墓室壁畫以表現墓主人生活為主,突出家居宴樂和車馬出行等場面。構圖比較嚴謹,形象頗為生動。還注意到了比例和透視關系。這些漢墓壁畫是中國最早發現的漢代墓室壁畫,它通過反映當時地方政權顯貴的生活,展現了當時東北地區的面貌。

筆架山

筆架山與葫蘆島隔海相望,海拔100餘米。總面積8平方千米。山門上刻著「光耀家國」四個大字。懸崖峭壁的筆架山上有許多道教廟宇。神路又稱天橋,是因潮汐沖擊而成的一條卵石小路,長約1600米。寬約9米。連接著海岸和筆架山。神路潮漲隱,潮落現,像一條蜿蜒的蛟龍隱現在大海之中,神奇絕妙,堪稱筆架山一絕。此外,石猴泅渡、仙女造橋、龜出海等景觀也甚為壯觀。

本溪水洞

本溪水洞又稱九曲銀河洞,是一個地下大型暗河岩溶洞穴。洞內各種溶岩景觀千姿百態,地下暗河平穩流長,行船覽勝,如入仙境。

⑶ 東北平原有哪些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和石油資源是東北平原最具優勢的自然資源。

平原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富含有機質。東部、北部以自然肥力較高的黑土為主,西部主要是黑鈣土和草甸土,南部遼河平原分布有草甸土一潮土。境內大部分地區地表水和地下水均較豐富,宜於引灌,據統計,尚有宜農荒地SJX)多萬畝,草原刁茄多萬公頃,草山草坡213萬公頃,農牧業開發潛力十分巨大。

石油是東北平原最重要的礦產資源。平原北部在中生代晚侏羅紀時已初步形成拗陷盆地,白堅紀進人大發展時期,湖泊及河流相沉積厚達6儀舊米,後因盆地抬升縮小,新生代沉積厚度約15(X)米,巨厚的沉積物,為石油生成提供了有利條件。據研究,松遼盆地總生油量可達8(X)、以刀億噸,按ro%的聚集系數計,總聚集量約80~叩億噸,天然氣儲量前景可在2《XX)億立方米以上。除大慶油田外,還有吉林油田、遼河油田。遼河油田所在的遼河平原也是沉降帶,它的下游,新生代沉積厚度超過2《IX)米,具有良好的生油環境。

糧食基地

松嫩平原是東北區自然條件優越,農業生產水平較高的地區,耕地面積大(1130×104hm2)占東北區耕地總面積的半數以上,農村人口人均耕地0.45hm2,耕地中黑土、黑鈣土、草甸土約佔83%,土壤自然肥力高。中溫帶半濕潤氣候適宜於一年一熟的喜涼作物和中、早熟的喜溫作物生長。作物以玉米為主,產量占東北區玉米總產量的64%左右,其次為水稻、小麥和大豆,產量分別占東北區水稻、小麥和大豆總產量的23%、25%和32%。松嫩平原也是甜菜、奶類的生產區,產量分別占東北區的64%、58%。可見松嫩平原是東北區的農業重要基地,在全國也具有重要地位[1]。

松嫩平原地勢低平,海拔一般在120~250m。黃土狀物質構成的台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切割,地表略有起伏。哈爾濱、齊齊哈爾和白城間的三角形以內地區,現在仍在沉降中,構成了向心水系。由於排水不暢,地面有不同程度的沼澤化。

平原邊緣由於近期隆起,形成一系列台地。東部山前台地,地表微波狀起伏,海拔240~300m。台地表面上部為黃土狀亞粘土物質,下部為沙礫層。這里年降水量500×700mm,地帶性植被是森林草原,是著名的黑土帶,開發歷史較久,是重要的商品糧、經濟作物產區,具有農業綜合發展的條件。但這里水土流失比較嚴重,部分地區澇害嚴重。哈爾濱、長春等大城市水與大氣污染,以及松花江污染是國土整治的重點。應大力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對松花江及其支流進行綜合治理,加強水利建設,抗洪排澇。

松嫩沖積湖積平原,經風力侵蝕與堆積作用,形成了淺崗地與封閉的淺碟形凹平地交錯的地表形態。雖有松嫩水系流過,但支流甚少,地表水多匯集於眾多的凹平地內,形成鹼水泡沼。實際上,它具有內陸型平原性質。濕地、沼澤、湖泡眾多,河曲發達是地貌上重要特徵。

松嫩平原土地資源雖然豐富,但土地生產率不高,土地利用不夠合理。在開發利用土地資源過程中又忽視治理、保護措施,致使生態環境受到破壞。

松嫩平原糧食產量不穩定的主要原因是春旱頻率高,伏旱、秋澇在有些年份亦較嚴重,低溫冷害頻繁。水資源雖較豐富,但開發利用率低,有效灌溉面積不足耕地的15%,抗災能力低,受旱、澇影響,糧食產量波動在20%~30%左右。本區自北向南≥10℃積溫大多在2000~3200℃之間,氣溫的年較差大,本區農作物栽培又以對低溫較敏感的玉米為主,而且近年將中晚熟品種盲目向北擴展,每遇低溫年份,常遭到嚴重低溫冷害而減產。

低溫冷害,一般是指氣溫在0℃以上,在作物整個生育期或某個生育期,低於作物所需要的臨界溫度而造成嚴重減產。低溫冷害年,農作物平均減產約13%~35%。東北的低溫冷害,可分延遲型和障礙型兩類型,有的年份兩種類型兼有,可稱混合型。延遲型冷害,主要是生育期氣溫較低,使作物抽穗期推遲和灌漿緩慢,以至秋霜前不能成熟,粒重降低,空批率大,成熟度低。障礙型冷害,是在作物孕穗、開花期遇到短期連續幾天的低溫,危害花器官,造成空粒大增,引起減產。研究表明,只有水稻和高粱存在障礙型冷害。而對作物產量影響最大的則是延遲型冷害。冷害年作物減產,除了溫度的直接影響外,還因氣溫低,限制光能資源的利用,間接影響產量。冷害的分布,有從南向北遞增的趨勢。嚴重的冷害頻率在10%~20%之間。低溫冷害對農業生產威脅很大,但只要掌握了它的規律,採取積極措施,就會大大減少損失。按各地氣溫條件合理布局作物及其品種,是戰勝冷害的戰略性措施。分析近幾十年來冷害減產的情況表明,其原因之一是作物品種布局不合理,生育期較長的偏晚熟品種越區種植。應開展作物區劃和作物品種區劃的研究,做到適地適種,採取增肥改土、選育、推廣早熟耐低溫的高產品種,適時早種,改革耕作制度,加強田間管理等措施。

松嫩平原在東北區農業開發歷史較早,外延開發的潛力已不大:今後主攻方向是深度開發,提高單產。目前糧食單產不夠高主要是由於農田投入不足,耕作管理粗放。本區土壤的自然肥力較高,但長期以來只用不養,地力下降。黑土帶土壤侵蝕較重,土壤有機質含量逐漸減低。化肥施用量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農家肥施用量更少,不施肥的白茬下種田約佔全區耕地的1/3,成為低產的主要原因。東部山前台地,年侵蝕模數約為6000t/km2,黑土層越來越薄,水土流失對商品糧基地建設影響很大,需要積極預防和治理。

搞好商品糧基地建設,必須從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出發,堅持開發利用、保護、治理相結合,堅持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採取綜合治理措施,建立多層次多功能的復合生態結構。今後松嫩平原農業的發展,應立足於資源的深度開發,著重解決產量不穩不高的問題,主要是加強水利建設和建立旱作農業技術體系,增強對旱、澇的抗禦能力;合理調整作物品種布局,避免、減輕低溫冷害;努力培肥地力並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在提高土地生產能力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產率;強化種植業和飼養業、農區和牧區的結合,加快畜牧業的發展;鞏固提高以玉米、水稻、小麥、大豆、甜菜以及肉、奶為主的農業綜合商品生產基地。

⑷ 遼寧的環境適合什麼植物生長有哪些得天獨厚的優勢

地處北半球暖溫帶,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具有海洋性特徵。不可思議的是,大連一個地方生長著十多種亞熱帶植物。這是遼寧仙人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獨特的區域小氣候造就了這種奇特的自然現象。

記者從大連市自然資源局了解到,遼寧仙人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3574.7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森林生態系統和野生動物。該地區天然赤松-櫟林頂部植物群落生長穩定,生長良好,是目前亞洲現存最大的群落。

記者從自然資源局了解到,我市目前有12個自然保護區。它們是: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連成山頭海岸地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遼寧仙人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連斑海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連長海海洋珍貴生物省級自然保護區、大連小黑山水源保護生態功能市級自然保護區、大連老皮島-玉皇頂海洋生態市級自然保護區、大連海王九島海洋景觀市級自然保護區、大連三山島海洋寶藏資源增殖市級自然保護區、大連長山群島海洋珍貴生物市級自然保護區、大連石城鄉黑臉琵

⑸ 遼寧省朝陽市自然資源的礦產資源

朝陽市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礦產品種比較齊全,現已了現各類有益礦產53種,礦產地830多處,其中已探明儲量的礦產有46種。有些礦種如金、鉬、錳、磷、石灰石、膨潤土、硅石、珍珠岩、粘土、含鉀岩石等為省內優勢礦種;硅灰石、紫砂、鎳為境內首次發現;鐵、煤、油頁岩、白雲岩、沸石、螢石、玄武岩、輝綠岩、花崗岩等在省內佔有主要位置。此外,尚有許多礦種如銅、鉻、鎢、銀、鉛、鋅、鉑、鈀、石棉、泥炭、理石、地下熱水、礦泉水等具有較好的找礦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