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我國採取了那些措施
我國的環境管理政策核心是採取防範措施和加強環境管理,辦求不產生或少產生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
一、主要措施
1、將環境保護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和年度計劃,在經濟發展中防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2、嚴格對建設項目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建設項目的生產主體工程與防治污染設施同時設計、同時建設、同時投產使用)。現在,全國建設項目環評執行率和「三同時」執行率都達到95%以上。
3、健全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規章,使環境管理沿著法制化和規范化軌道發展。
4、健全環境管理機構。從中央到省、市、縣四級政府建立了環境管理機構,這些機構依法行使環境管理權力。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大中型企業也建立了相應的環境管理機構,管理本行業和本企業的環境問題。
二、在環境經濟政策方面,主要包括資金投入和稅收優惠政策
1、企業將防治污染所需資金納入固定資產投資計劃。
2、列入國家重點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的項目,國家給予資金支持;城市政府將城市維護費用於環境保護設施建設;國家徵收的排污費用於污染防治。
3、國家實行稅收優惠政策——所得稅優惠:對利用廢水、廢氣、廢渣等廢棄物作為原料進行生產的,在5年內減征或免徵所得稅;
——投資方向稅優惠:建設污水處理廠、資源綜合利用等項目,其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實行零稅率;
——增值稅優惠:對以煤矸石、粉煤灰和其他廢渣為原料生產的建材產品,以及利用廢液、廢渣提煉黃金、白銀等免徵增值稅;
——建築稅優惠:建設污染源治理項目,在可以申請優惠貸款的同時,該項目免交建築稅;
——關稅優惠:對城市污水和造紙廢水部分處理設備等實行進口商品暫定稅率,享受關稅優惠;
——消費稅優惠:對生產、銷售達到低污染排放限值標準的小轎車、越野車和小客車減征30%的消費稅。
——農業特產稅優惠:西部地區退耕還林還草而產出的農業特產收入,在10年內免徵農業特產稅。
三、實施環境技術政策的目的在於提高能源和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的排放
1、工業企業在進行技術改造時,採用先進的技術和清潔生產工藝,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率;
2、按照環保法律有關規定,對企業浪費能源和資源、嚴重污染環境的落後工藝和設備實行限期淘汰;
3、企業在生產中應該採用無毒、無害或低毒、低害原料。
環境保護產業政策強調,在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中,促進環保產業結構優化,提高環保產品的科技含量;制定措施促進環保產業社會化、環保產業營運市場化、產品標准化等。在環境國際合作政策方面,中國一貫高度重視環境國際合作交流,強調在認真做好本國環境保護工作的同時,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國際環境事務;以新的夥伴關系共同推進區域和全球環境合作,加快解決全球環境問題的進程;堅持環境國際合作應該尊重國家主權,處理環境問題應兼顧各國現實的實際利益和世界的長遠利益。
❷ 我國要完成好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任務有哪些可供選擇的措施
節約資源 保護環境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有效利用能源、減少環境污染、降低安全生產事故頻次,防止突發環境事件,確保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制定並執行環保政策和措施,致在保護環境的同時改善人民的生活質量,已經成為我國民生工程的關注點。
中國化工業價值鏈的發展,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具有顯赫的地位,但是,環境污染問題,在化工領域尤其是中小化工企業存在的問題,是不可懈怠和輕視的;改善化工安全生產和化學品安全管理體系,增強企業安全防患意識,提升環保部門的環境管理水平,從而更好地採取治理和應對突發環境事故,是當前急不可待的任務。
我們能夠借鑒國際最佳實踐和企業成功經驗,從而進一步推動中國的可持續發展。
提升地方政府和企業的環保意識和能力,是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各地區區域性經濟發展中,已經注意到了本位主義和犧牲環境為代價所帶來的最終惡果,國家環保總局(現環保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開展的清潔生產運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示範項目,以促進中小型企業的認知和意識,足有收效。
安全地生產、清潔地生產,企業的獲益包括:提高安全生產、環保能力,降低事故、員工受傷和突發環境事件的發生,以及改善與加強當地社區、工業、價值鏈、買方市場的綜合效益,相關經驗將作為成功案例,為中國企業的環保工作,提供寶貴經驗。
國際勞工組織估計,1.6億人在受到包括環境問題在內的各種影響,每年約有230萬男子和婦女與工作有關,包括近36萬死亡事故,估計有195萬宗與工作有關的疾病的疾病死亡,GDP的4%被無形損耗。對於生病的工人的保護,疾病和損傷引起的就業 -不僅是勞工權利,而且是一項基本人權。
對於中國,改善人民的生活質量,而不危及後代人的利益,政府,地方政府和業界應制定和實施更加嚴厲的安全生產、清潔生產、高效利用自然資源等法規和政策,以減少對中國本土、人類環境的污染。
國家對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問題,包括環境污染的防治與控制、自然生態保護、核安全監管、環境安全保護等,政策應當先行。對於以省級主要領導執行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也應當充分利用經濟杠桿策略,過去比較注重經濟份額的考量,以「政績」應迅速轉為對國家法規和政策執行力的考量,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過程。
❸ 怎樣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1、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2、 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3、 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
4、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 道路,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實現又好又快 的發展要求,關系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是堅持全面協調 可持續基本要求的重要體現,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 然選擇。要正確認識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是緊密聯 系、辯證統一的關系。
5、生產發展,是走文明發展道路的基 礎環節。離開生產發展,社會進步就失去前提,生活富裕 也不可能實現。生活富裕,是走文明發展道路的重要體現。 不斷提高整個社會的物質和精神生活水平,使社會財富得 到合理分配,使全體社會成員共享發展成果,人類文明才 能不斷進步。
6、 生態良好,是走文明發展道路的應有之義。 遵循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和優 化生態環境,堅持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人類文明才能得到持久永續發展。為了保證人民群眾的生態權益,必須著力推進綠色發 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❹ 我們能為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做什麼
1. 堅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樹立愛自然、愛環境、講衛生的良好環境道德,並處處去影響他人,帶動他人共同愛護環境、保護環境。 2. 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努力促進環境改善。一種是直接參與的方式,另一種則是以間接接的方式來推動環境保護。 3. 自覺參與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在我國,有許多中小學生積極主動地承擔起了監督污染、保護環境的責任。 4. 做好宣傳工作,喚起全社會對環境保護的關注。作為中學生,既要做保護環境的衛士,又要做宣傳環保的使者。 1、 立即行動起來,都來關心、支持和愛護綠化,積極參與校園綠化建設和管理。 2、愛護花草樹木設施, 對破壞綠化設施的行為要敢於制止並舉報
❺ 節約資源,反對浪費的行動計劃
1、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是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我國人民向來是勤勞節儉,勤儉持家是我國延續幾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今天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就是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2、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是我黨的優良傳統。從建黨開始,在艱苦的條件下成長起來的黨,一直就有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優良傳統。在厲行節約的思想指導下,與全國人民一起艱苦奮斗,才不斷壯大,不斷取得人們的支持和擁戴,才不斷取得勝利。目前我國還處在相當不發達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水平仍然不夠,必須堅持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3、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也是我黨在新時間進一步加強作風建設的重要舉措。不少幹部,特別是黨的領導幹部中就出現了不少的鋪張浪費、豪華奢侈的現象,這特別影響了黨在群眾中的威信,影響了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如果不及時解決鋪張浪費、豪華奢侈的奢糜之風,就可能進一步脫離群眾,進一步動搖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將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納入反對「奢靡之風」的活動中,為進一步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找到很好的切入口。
4、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不僅是黨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們國家的一個長期方針。要勤儉建國,勤儉辦企業,勤儉持家,國家才能興旺。教育每一個人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真正實行節約,必將讓我們的建設更有力量,我們的生活才有機會上更高的水平。
❻ 中國在節水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節水日,在這天中活動組織常常會倡導人門節約用水,避免過度用水。
鑒於大量工業廢水經過簡單處理後可以回用,除少數嚴重污染外,工業節水也是國內城市節水的重點。1990年的中國城市工人萬元工業產值用水量為245 m3//萬元,2004年降至196 m3//萬元。總體而言,工業用水水平仍然較低,發達國家為20 ~ 30 m3/萬元,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在具體的節水技術中,我國主要注重重復用水技術,包括冷卻水循環節水、一般循環節水(指循環水、閉路水等)。)和流程節水(包括冷卻工藝改造、無水和少水工藝等。),這些技術已成功應用於火電、鋼鐵、石化、化工、印染、造紙等行業。
對於中國的節水措施,你認為還有哪些值得改進的地方,歡迎把您的觀點分享在評論區,與廣大網友一起討論!
❼ 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是什麼
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 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總書記強調,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要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和責任,真正下決心把環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意義:
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明確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這標志著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表明了我們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定意志和堅強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