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威寧有什麼紅色資源
擴展閱讀
火槍紀元怎麼搶資源 2025-02-12 23:49:06
中國為什麼產煤缺石油 2025-02-12 23:48:59

威寧有什麼紅色資源

發布時間: 2023-06-14 03:03:17

⑴ 貴州省畢節市威寧縣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貴州西大門。位於貴州省境西北部,北、西、南3面與雲南省毗連。全縣總面積6296.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森林覆蓋率33.28%;縣境中部為開闊平緩的高原面,四周低矮,是貴州省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縣,屬畢節地區管轄。全縣轄35個鄉鎮,620個行政村(居)委會。2007年末總人口120.4萬人,少數民族人口佔全縣總人口的25.1%。縣府駐草海鎮。

春秋時為莫國之地。漢屬犍為郡。唐置羈縻寶州。元置烏撒路,後升為烏撒烏蒙宣慰司。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烏撒衛,隸雲南都司;永樂十一年(1413)改隸貴州都司。清康熙五年(1666)改烏撒府為威寧府。1914年改府為縣。1954年11月成立民族自治縣。

威寧80%以上地區海拔超過2000米,是貴州省地勢最高的縣。縣境氣候溫涼,適於馬鈴薯、甜菜作物生長,是貴州馬鈴薯良種基地和甜菜生產基地。

高原草場面積大,畜牧業發達。特產威寧火腿。盛產黃梨和蘋果。農收產品加工業發達。縣城西邊是著名的草海。中河區發現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11.2℃,1月均溫3.9℃,7月均溫17.0℃ ,年降水量739毫米 。森林面積 18 萬公頃 。有煤 、石膏 、鉛鋅、鐵、銅等礦產資源 。產玉米 、馬鈴薯 、小麥 、水稻 、豆類、蕎麥、甜菜。有火腿、蘋果、黃梨、黨參等特產。工業以煤炭、地毯工業為支柱。貴昆、貴大鐵路過縣境。名跡勝地有石門壩教堂、雙霞洞摩岩石刻、草海黑頸鶴保護區等。

社會經濟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地處黔西北高原,是貴州省的西大門,全縣總面積629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森林覆蓋率31.7%;縣境中部為開闊平緩的高原面,四周低矮,是貴州省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縣。全縣轄35個鄉鎮,620個行政村(居)委會。2007年末總人口120.4萬人,少數民族人口佔全縣總人口的25.1%。是國家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低緯度、高海拔、高原台地的地理特徵,使這里的光能資源和風力資源為貴州之冠,威寧縣城也因年平均日照數為1812小時,被氣象學界命名為"陽光城"。太陽神的無私惠顧,使動植物大受其益,又因地處烏蒙之巔,山脊和空曠地帶無靜風時刻,春風浩盪,秋風送爽,常年艷陽高照與涼風撲面兼備,是理想的避暑勝地。

威寧既是貴州的"屋脊",又是滇東北走廊的交通要塞,326國道過縣境129公里,102省道過縣境157公里,鐵路里程187公里。威寧縣物產資源種類繁多,盛產玉米、馬鈴薯、蕎麥等糧食作物,烤煙、芸豆、蘑芋等經濟作物和蘋果、黃梨、核桃、板栗等干鮮水果;中葯材有黨參、天麻、黃柏、三七、半夏、杜仲、厚朴等。其中馬鈴薯常年產量在15億公斤以上,品質優良,為全國之冠。全縣擁有成片草場和草山草坡320萬畝,各類牲畜常年存欄達157.22萬頭(匹、只)以上,出欄77.47萬頭(匹、只)以上,已成為我國南方最大的畜牧業基地之一。是著名的"馬鈴薯之鄉"、"中葯材之鄉"、"畜牧之鄉"和"南方落葉水果基地"。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鐵、鉛、鋅、銅、金、銀、鋁、石膏、泥炭、硅石、大理石、水晶石、花崗石等30餘個品種,其中煤炭資源遠景儲量達50億噸。

歷史文化
威寧歷史悠久,資源豐富。據文獻記載,威寧秦朝為漢陽縣地,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1954年11月11日成立"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是全省乃至全國成立較早的自治縣。歷史的滄桑巨變,為威寧留下了眾多歷史文化遺跡,如中水漢墓群、彝族向天墳、奢香古驛道遺址、千年古剎鳳山寺、明代疆界碑、吳三桂金殿、蔡鍔點兵場、石門坎柏格里墓、雲貴紅軍橋等。

特殊的氣候條件,地理條件和歷史沿襲,使威寧縣物華天寶、雄奇壯美,旅遊資源、文化資源、風物特產在全國別具一格,形成"多彩貴州"中充滿神奇魅力的高原風景線。

在縣城東部的鹽倉、板底兩鄉鎮范圍內,有面積40餘萬畝的中國南方天然大草原--百草坪;有彝族的火把節和歌舞阿西里西;有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素有"戲劇活化石"之稱的彝族古戲"撮泰吉";有被譽為"東方金字塔"的彝族向天墳遺跡。這里還是貴州母親河烏江的發源地,一口古井使千里烏江源遠流長。

位於威寧縣西北部的中水、石門坎旅遊區,旅遊資源以歷史文化和苗族風情見長。備受國內外專家學者廣泛關注的石門坎,在中國教育文化領域內創造了若干個第一,它是我國第一個倡導和實踐雙語教學的地方,是中國近代首開男女合校先河的學校,是中國最早的麻風病、地氟病防治區,有貴州的第一個足球場,第一個學校游泳池遺址,石門坎因此被稱為"西方人眼中的海外天國","西南苗族的最高文化區"。被評為2005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的中水遺址,所出土的文化遺物,填補了貴州史前考古的多項空白,其歷史至少在2000-3500年前,為研究古夜郎的歷史文化變遷,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考古依據。

旅遊資源
位於雪山鎮、龍街鎮范圍的北部旅遊區,為草海北 草海部岩溶丘陵區和多雨區,森林覆蓋率較高,是威寧縣畜牧業和水果生產基地之一。這里有鬱郁蔥蔥的森林、雲霧繚繞的人工草場、花果飄香的萬畝蕎麥種植區和蘋果園、民族風情濃郁的苗家村寨。

彝族、回族、苗族三個主體少數民族釀就了威寧濃郁的民族風情,有熱烈奔放的彝族火把節、庄嚴肅穆的回族古爾邦節、歡快明朗的苗族花山節等節日活動。獨具特色的民族村寨,五彩斑斕的民族服飾,原始古樸的民族舞蹈,獨特的音律,淳厚的風情,讓人嘆為觀止,流連忘返。

坐落在縣城西郊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草海,與青海湖、滇池同為中國三大高原湖泊,被稱為"物種基因庫"、"天然博物館"、"鳥的王國",有"高原明珠"的美譽。1992年10月,國務院公布草海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120平方公里,草海逐漸引起了世人的矚目,成為全球十大最佳湖泊觀鳥區之一和鳥類研究的重要基地,在最新一版的全國小學德育教材中,《黑頸鶴之鄉--威寧草海》一文被編入教材。草海屬長江水系,是金沙江支流橫江的上源湖泊,是貴州高原上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水面海拔高度2170米,比泰山主峰還高600米。濕地與農田為鄰,湖水的補給來源主要是大氣降水和地下水,年補給水量800~900萬立方米,湖區平均水深2米,最深處5米,湖中遍布水生植物,現有海菜花、蘆葦、蒲草、水蔥、紫萍、金魚藻等水生植物40餘種,因此得名"草海"。草海之美,獨臻其妙,廣闊的水面,環海峰巒逶迤曲折,遠近高低,層疊有次。東南海面,六洞橋長堤卧波,西海水域,陽關山蒼然突兀。山圍水抱、秀迤委婉。登山盡可觀海,游海亦可見山,山水相依,渾然天成。草海是鳥的樂園,湖裡共有鳥類208種10萬余只。我國現有鳥類1186種,貴州有417種,而到草海棲息的鳥類佔全國的六分之一還多,占貴州近一半,草海因此成為中國第二大遷徙鳥的樂園。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黑頸鶴、金雕、黑鶴、白尾海雕等7種,二級保護鳥類灰鶴、白鷺等20餘種,中日候鳥協定保護的鳥類56種,國家珍稀瀕危重點保護動物27種。各種珍稀鳥類中,以有著"鳥中大熊貓"之稱的黑頸鶴最為珍貴,它是世界上迄今所發現的15種鶴中唯一生活在高原上的鶴類,也是科學上記載最晚的一種鶴,全球僅存7000餘只。據最新的觀測數據顯示,從2008年春到草海越冬的黑頸鶴有1194隻、灰鶴774隻、斑頭雁3820隻。水是草海的另一景,特別清,特別藍,像 透明的玻璃,一眼可望到游魚、水草。

⑵ 貴州紅色旅遊景點有哪些地方貴州紅色旅遊路線

在即將結束的2020年我們最應該給自己准備的一場旅行應該是一場紅色旅遊線路,這一年裡有太多的不容易,那麼說到紅色旅遊線路首推就是貴州的紅色旅遊線路,那麼貴州紅色旅遊線路有哪些呢?

1、旅遊景點

貴陽市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

安順市王若飛故居

黔南州獨山縣深河橋抗戰遺址

銅仁市周逸群烈士故居

黔西南州史迪威公路晴隆二十四道拐遺址

黔南州荔波縣鄧恩銘烈士故居

2、路線推薦

【西線:瀑布之鄉,紅色星光】

線路:貴陽—天龍(屯堡文化,明朝軍隊的長途西遷)—安順市(含王若飛故居、文廟、歷史街區等)—龍宮—、天星橋—王二河水庫、晴隆抗戰文化(含史迪威公路延伸的關嶺永寧鋼、石二橋,晴隆24道拐)—花江大峽谷—貞豐三岔河(紅八軍革命遺址、滇桂黔革命根據地遺址、布依族風情)—興義(民族婚俗博物館、馬嶺河峽谷、萬峰林)—去雲南昆明

介紹:貴州西線擁有黃果樹、龍宮、紅楓湖、馬嶺河等4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關嶺國家地質公園、屯堡文化村等特色品牌景區,被稱為我省的黃金旅遊線。入夏以來,這里紅色旅遊升溫,綠色旅遊趨旺。安順王若飛故居作為全國青少年愛國教育基地和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每年都有數萬青少年前往參觀。

這條黃金旅遊線上的紅色旅遊點,還有晴隆縣蓮花鎮半官坡的史迪威公路24道拐,始建於1927年,1936年進行了改建,在二戰期間是運送美國援華物資的主要通道;關嶺國家地質公園總體規劃和開發建設詳規已通過評審。這些特色景點投入接待後,將為西線紅色旅遊增輝添彩。

80年前,紅軍取得了長征全面勝利,在人類歷史上寫下了氣壯山河、濃墨重彩的一筆。80年後的今天,踏著紅軍當年長征的足跡,祭拜先烈尋訪舊蹤,感受多彩貴州的悔老清山綠水,民俗民風原生態。帶上親人、帶上朋友來貴州旅遊。一邊欣賞優美的風景,一邊感受濃厚的紅色文化。

【北線:國酒之鄉,紅色長征】

線路:貴陽—息烽集中營—烏江渡口—遵義會議會址(含紅花崗烈士陵園)—湄潭紅九軍司令部舊址及浙大西遷抗戰文化—婁山關戰斗遺址—桐梓小西湖抗戰文化—仁懷國酒門、茅台渡口、茅台國酒文化博物館、茅台鎮—習水三岔河—習水土城、青杠坡戰斗遺址—赤水黃皮洞戰斗遺址—袁猴渡口、風溪渡口—赤水桫欏自然保護區—燕子岩、竹海國家森林公園,十丈洞、四洞溝瀑布,丙安、大同古鎮—去四川瀘州

介紹:黔北旅遊線包括遵義會議會址、婁山關、茅台酒廠、赤水等主要景區(點),是一條以紅軍長徵文化、國酒文化為主體的旅遊線。

赤水(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赤水風景名勝區位於黔西北,距貴陽約460公里。陸接川南、江連吳楚,素有「黔北門戶」之稱。赤水市境內有十丈洞、四洞溝、天台山、九角洞、丙安古鎮、月亮湖、九曲湖、長嵌溝8大景區和18個獨立景點。景觀以瀑布、竹海、桫欏、丹霞地貌、原始森林為主要特色,兼有紅軍長征、歷史文化古跡等人文勝跡,是集生態、科普、考古、觀光、休閑、度假、保健、旅遊為一體的勝地碧野升。

景區內千姿百態、神韻各異的瀑布舉目皆是,丹霞絕壁、奇峰怪石,深山幽谷、竹海綠波、古樹巨藤、奇花異卉。主要景區有:四洞溝瀑布群景區、十丈洞瀑布公園脊神、野竹坪竹海國家森林公園、金沙溝桫欏自然保護科考觀光區、月亮湖度假休閑觀光區、友仁溪周末休閑觀光區等。

【西北線:烏蒙磅礴,紅色激情】

線路:貴陽(息烽集中營)—黔西、大方(紅二、六軍團戰斗遺址、百里杜鵑)—織金(織金洞)—畢節(貴州抗日救國軍司令部舊址、夏曦烈士紀念碑)—威寧(紅二、六軍團戰斗遺址,草海)

【南線:綠色寶石,紅色奇景】

線路:貴陽—都勻(斗篷山)—甕安猴場會議會址—三都(板告、怎雷水族村寨)—獨山(黔南事變紀念館、深河橋戰斗遺址)—平塘(縣城玉水金盆景觀、掌布地址奇觀及鄉村旅遊、甲茶休閑度假區)—荔波(紅七軍革命遺址、鄧恩銘烈士故居、樟江、大小七孔、水春河漂流、瑤族村寨)—去廣西河池

【東南線:苗疆腹地,紅色黎明】

線路:貴陽(黔靈山張學良、楊虎城囚禁地)—凱里(含鎮遠舞陽河)—雷山(含巴拉河、西江苗寨)—台江施洞(銀飾手工製作)—劍河(溫泉)—天柱(三門塘)—錦屏(隆里古鎮)—黎平(黎平會議會址、天生橋)—肇興(侗寨、堂安侗族生態博物館)—從江(高增侗寨、岜沙苗寨)—榕江(三寶侗寨、永樂梯田)—貴陽

【東線:舞陽仙都,紅色搖籃】

路線:貴陽—黃平(舊州二戰盟軍飛虎隊機場舊址、亻革家村寨、飛雲崖、野洞河)—施秉(雲台山、杉木河漂流)—鎮遠(日軍戰俘營、青龍洞、下ぱ簟⑻溪)—銅仁市(周逸群故居、九龍洞)—印江(紅二六軍團戰斗遺址、黔東革命根據地遺址、梵凈山)—去湖南張家界

⑶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的資源

自然資源
森林面積 18 萬公頃 。有煤 、石膏 、鉛鋅、鐵、銅等礦產資源 。產玉米 、馬鈴薯 、小麥 、水稻 、豆類、蕎麥、甜菜。有火腿、蘋果、黃梨、黨參等特產。工業以煤炭、地毯工業為支柱。
旅遊資源
草海
坐落在縣城西郊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草海,與青海湖、滇池同為中國三大高原湖泊,被稱為物種基因庫、天然博物館、鳥的王國,有高原明珠的美譽。
北部旅遊區
位於雪山鎮、龍街鎮范圍的北部旅遊區,為草海北
部岩溶丘陵區和多雨區,森林覆蓋率較高,是威寧縣畜牧業和水果生產基地之一。有鬱郁蔥蔥的森林、雲霧繚繞的人工草場、花果飄香的萬畝蕎麥種植區和蘋果園、民族風情濃郁的苗家村寨。
草海觀鳥
草海是鳥的樂園,湖裡共有鳥類221種10萬余只。我國現有鳥類1186種,貴州有417種,而到草海棲息的鳥類佔全國的六分之一還多,占貴州近一半,草海因此成為中國第二大遷徙鳥的樂園。
石門坎
威寧最西北的苗族聚居區石門坎,在上個世紀初至四十年代,曾經是「中國西南苗族文化的復興地」和「中國西南文化最高區」,當地的苗族文化影響了當時整個西南地區,名揚中外。
百草坪
威寧是全國的「十大牧區」之一,素有「中國南方草地畜牧之鄉」的美譽。百草坪草原位於縣境東部的高中山地區,草原面積有40多萬畝,海拔2400~2800米之間。
中水遺址
2006年5月9日,威寧「中水文化」正式成為「2005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中水遺址包括雞公山文化、吳家大坪遺址、紅營盤墓地、銀子壇墓地和大河灣遺址等。
被評為2005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的中水遺址,所出土的文化遺物,填補了貴州史前考古的多項空白,其歷史至少在2000-3500年前,為研究古夜郎的歷史文化變遷,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考古依據。
彝族向天墳
向天墳作為我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彝族特有的葬俗,與「夜郎套頭葬」、「僰人懸棺葬」合稱為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的「三大葬禮」,是我國少數民族中最古老、別具一格的葬俗之一。
生物
縣內野生植物種類繁多,按用途分為牧草類、葯用類、果類及其他類4個類型。牧草類植物有40科192屬514個種。葯用植物略計700餘種,主要品種195種。野生果類有刺梨、獼猴桃、棠梨、山楂、櫻桃、葡萄、批把、楊梅、草莓等。其他有用野生植物有毛栗、毛脈山櫟、青岡子、蕨類、火棘、野生茶樹、苦酊茶、八角、花椒、棕櫚等。縣境喬木樹種及竹種223個,分屬62種、140屬。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樹種水杉、禿松,二級保護樹種傘花木、香果樹、銀杏、杜仲、十齒花、光葉珙桐、鵝掌楸、紅豆杉、野茶樹,三級保護樹種銀雀樹、黃杉、西康玉蘭、三尖杉、檫木、厚朴、清香木、木荷等;有省、市珍稀樹種木棉、紫樹、復葉欒樹、黃連木、香楠、毛黑殼楠、山桐子、黃牛奶樹、火繩樹、貴州紫薇、紅花油茶、燈台樹等。具觀賞價值的樹種有滇楊、杜鵑、大官楊、沙蘭楊、水杉、垂柳、法桐、女貞、楓楊、冬青、雪松、玉蘭、木槿、龍柏、鳳尾柏、木芙蓉、郁李、桂花、夾竹桃、山茶、羅漢松等。糧食作物有玉米、稻、馬鈴薯、麥、大豆、蕎等。玉米產量居全市大田作物之首,隊以稻產為大宗。經濟作物有油菜、煙草、花生、茶、麻類、棉、糖料、蠶桑、芝麻及其他油料作物。所產水果分屬12科22屬計30餘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