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資源配置是什麼意思
所謂資源配置由市場起決定作用是指,決定勞動、資本、土地等生產要素流動、交易、組合的,都是市場價格機制,包括產品價格、工資、利率、匯率、租金等都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資源配置為什麼要由市場來決定?一是因為市場價格具有對資源配置的及時協調作用,即市場價格的變化會自動調節產品供求,進而調節資源在各個經濟領域的配置;二是因為市場價格具有資源配置信號傳遞作用,告訴人們資源在各個產品生產上是多了還是少了;三是市場競爭具有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作用,促使生產者降低成本消耗,提高經濟效率。
㈡ 什麼叫資源配置
在十八界三中全會前市場是「基礎性作用」,在這之後是「決定性」作用。這裡面有兩個東西,一是市場自發調節,一是國家宏觀調控,簡單說,就是誰主誰輔的問題。以「決定性」為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就是以商品價值規律為指導,直接表現為供過於求和供不應求。假如房源越來越多,買的人(剛需)越來越少,那房價就會下跌,就不會有熱錢進入房市。房源很少,買的人多(剛需),房價就會上漲,熱錢就會進來投資,提供房源,滿足需求,一直到供過於求,房價下跌,投資退出。這就是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也就是說,國家會讓市場去自己識別房市,該漲就漲,該跌自動會跌,這是一種合理的、也是理想的模式。但是,市場由於資本等因素的存在,錢說了算,很多情況下,不能向「想要的方向」發展,這就需要國家干預,這就是「宏觀調控」。
比如:某市城市化發展迅速,住房需求不斷擴大,房價走高,因為新的樓盤很少。這就可以適度提前出讓建設用地,用以住房建設,如果幾年內出讓過多,房價就會下跌。再比如:某市規定,二套房提高首付金額。這就是控制房源,抑制房價的措施。事實情況下,市場和國家會同時起作用。以房地產為例,市場以房價為表現,國家宏調的主要表現有貨幣政策(利率)、土地政策等。那目前來看,「決定性」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以前的「基礎性」時代,國家把開發商慣壞了,而開發商帶給政府的是太多泡沫;現在的「決定性」時代,國家給他們斷奶了,不管是虛胖還是強壯,該死就死,該活就活。那就是說,在將來,房價由市場說了算,國家只看、少管,把泡沫盡量擠干。短期內,房價還會上漲;長期看,下跌是必然趨勢。除非,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快到難以想像。
㈢ 什麼是資源配置定義
資源配置(resource allocation)是指對相對稀缺的資源在各種不同用途上加以比較作出的選擇。勞動力、生產資料、技術、信息這些要素被稱為資源,人們為了滿足自身的需求會對這些資源的使用作出安排,這個過程被稱為資源配置。
優化資源配置就是合理安排資源是有限的資源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的需求。
㈣ 資源配置的核心要素是
主要是價格
各企業「十四五」戰略的編制基本都進入了尾聲,也許戰略部門終於可以松一口氣了,不過對於企業整體而言「十四五」才算是剛剛開始,各類戰略後續的問題也紛至沓來。戰略做好基本就可以算是選好了賽道,形勢判斷准確,選條高速路開上去,車速怎麼都不會低於六十邁,但最終能跑多快、能不能到達目的地,還是會受到大量的因素干擾。
當前環境下,領先企業基本都已經實現了全國化/多產業布局,稍有落後的受限於環境和競爭形勢暫時只能深耕某些區域/產業,但不論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區域產業都已基本成型。除了努力尋覓到少量藍海的企業外,資源配置的效果如何將更加深遠的影響絕大多數企業「十四五」戰略的最終成效。
從歷史經驗來看,如果拋開戰略本身系統性、協調性等問題,戰略落地效果不佳基本就是源自於規劃拆解不正確、監控考核不到位、逐年指標有偏差、資源支撐不匹配四個方面。戰略執行出了問題,往往是這幾方面問題交互的結果,有很多問題可能是源自於企業文化、人員、制度流程等等諸多方面的積病,並非是戰略一方之過,要想解決自然也就要從出問題的根源上著手才可以。雖然可能存在的問題很多,但也只能逐一解決,本文更多的還是從資源配置的角度著眼,來談談如何提升戰略執行的效果。
探討問題之前先要解構問題,先解構一下資源配置這個問題有哪些要素,然後再來談談如何解決。先從資源二字入手,一般而言,企業可以配置的資源就是五類,資金、人員、物料、設備、實體組織。其中前四類都是比較常規的資源,而實體組織則較少的被作為一種資源來看待,但實際上一個企業能夠承載多少個實體組織、一個區域可以容納多少家實體單位、一個產業可以支撐幾個實體企業發展等等都是有上限的,只有科學的配置才可發揮組織的效用。再從配置的角度來看,個人觀點,資源配置過程中最為困難的流程有三步,配置計劃、明確載體、配置終止。一般而言能夠准確地把握好配置多少資源、由誰來承載資源、何時應當終止投入資源這三點,就能夠避免資源配置過程中的絕大多數問題,確保有效支撐目標實現。接下來就讓我們按照配置的順序,結合各類要素談談怎麼才能做好戰略規劃後續的資源配置。
㈤ 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是什麼意思 完善知識產權什麼意思。
我自己看了一些資料總結的大概意思就是生產資源的必備生產要素(如用地、用電、用能等)將根據企業市場發展情況提供不同的供給標准(比如給發展好的,稅收靠前,節能的企業減少生產要素收費標准,給能耗大的,性價比低的企業提高生產要素收費標准,促進優勝劣汰!)。也是屬於宏觀調控的一種方式。
完善知識產權就是常說的包含完善法律法規制度,相關部門配置,知識產權的申報和維護流程等等,簡單來說就是要重視知識產權這一塊內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針對那些抄襲的作品要加大打擊力度和懲罰力度。對知識類產品(如書刊、論文、影視作品、創意點子等等)的所有權、著作權、使用權等一類權利進行明確規定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