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綿陽有什麼特產
綿陽有什麼特產
綿陽,古稱「涪城」、「綿州」,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是四川省第二大城市,那麼綿陽有什麼特產呢?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綿陽有什麼特產,歡迎閱讀!
潼川豆豉
潼川豆豉是著名四川特產,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華老字型大小,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明未清初年間,潼川知府進京為滿清皇帝祝壽,呈獻潼川豆豉,皇帝品嘗後贊不絕口,欽定為宮廷御用珍品。「潼川牌」豆豉是以優質大豆為原料,取用千年「龍眼古井」中清泉,以獨特的傳統工藝之精華與現代釀造技術相結合,陳年精工釀制而成,色黑俐顆,油潤發亮,滋潤化渣,味香回甜,不含任何色素添加劑。
綿陽米粉
孔明曰:「吾死之後,可任大事者:蔣公琰其宜也。」綿陽米粉緣以三國宰相蔣公琰(蔣琬),一日他微服私訪於綿州街頭,品嘗綿陽米粉後,提出建議原料由粗變細,方便入味,形成全國獨有細米粉特色,流傳省內外地區細米粉視綿陽米粉為鼻祖,淵源流長綿陽米粉現在成為綿陽人的早餐標配。
梓潼片粉
梓潼片粉是綿陽特產「梓潼三絕」之一。梓潼片粉象梓潼的民風一樣,淳味朴實剛柔相濟,食之有麻、辣、沖之味,秉性尚熱,嚼之涼爽,一道小食,寒熱均俱,陰陽相宜,無怪人稱其絕。因其味淡不為年輕人所喜,而為歷經滄桑的老年人最愛,猶如茶之於咖啡,淡泊而久遠。
梓潼酥餅
梓潼酥餅是綿陽特產「梓潼三絕」之一。當地稱「薄餅子」,言其又薄又脆,又酥又香,千層酥層層酥。梓潼酥餅製作極為考究,選用上等麵粉和板油,配以奶油、香蕉精緻成形,烘焙成品紋理清晰,層次分明,色澤金黃,入口香酥化渣,下咽有餘香。
鹽亭火燒饃
火燒饃是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縣的特產。鹽亭火燒饃因用火燒制而成得名,又名回回燒饃,俗稱鍋魁、燒餅、干餅子,它口感好保存期長。
鹽亭縣古為西陵國,是嫘祖誕生的地方。嫘祖首創種桑養蠶抽絲織絹後,為了改變天下人衣著文明,要到各地傳播種桑養蠶抽絲技術,長期在外奔忙,發明了火燒面團。回族人將嫘祖時代的火燒面團加入發酵面和佐料,探索出一套製作火燒饃的工藝,保留至今,成了人們旅行中的.一種特色食品。
火燒饃的製作是首先用上等小麥麵粉和發酵面,用水和勻,軟硬適中後進行發酵。再用鹼調劑其酸味,達到色味俱佳方能拌上花椒面,適量精鹽,進行搓揉成條形。條形面盤成螺旋結,趕成餅狀,放上少量芝麻,上鍋烘炕。烘炕溫度適度,兩面炕到七、八分熟時就起鍋。放入灶膛內用子母灰復蓋嚴,進行燒烤,待表層呈黃時即成了松酥香脆回味無窮的火燒饃了。
北川米黃大理石
北川米黃大理石是四川省綿陽市北川自治縣特產著名石材。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經中國石材協會和有關專家學者及眾多廠家客戶達成共識而命名。特點是品種全、色澤亮、板面凈、質地優。除天然裂隙、花紋外,幾乎無夾雜;有較好的理化性能,其體積密度、吸水率、光面亮度、壓縮強度、彎曲強度等物理性能指標明顯優於其它同類產品。是中國國內發現的最好米黃大理石,資源儲量、開采條件、開采量是唯一能替代優質進口米黃石材的品種。2010年底,中國石材協會授予北川縣「中國米黃大理石之鄉」稱號。
北川苔子茶
北川苔子茶,四川省北川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是野生茶樹長期進化形成的一個分支,該品種長期生長於海拔1000—1800米以上高山密林,為適應晝夜溫差大、雲霧多、直射日照短等自然環境,形成了該品種耐寒、芽壯、葉厚、氨基酸含量高等特徵,內含豐富簡單兒茶素(占茶多酚的60—80%)與酯型兒茶素(約占兒茶素總量的70—80%)含量搭配合理,氨基酸含量高,成品茶滋味醇、香氣高、湯色翠綠明亮,葉底黃綠明亮,耐沖泡,無農殘,回味甘甜,是製作綠茶的優良品種。
江油附子
江油附子產於四川省綿陽市江油市,為著名川產地道葯材,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葯物出產辨》稱附子「產四川龍安府江油縣」。江油附子為江油特產,栽培歷史有1300多年,炮製歷史亦逾千年。中國民間一直就有「世界附子在中國,中國附子在四川,四川附子在江油」的說法。江油附子具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逐風寒濕邪等功能。
;B. 麻煩介紹一下綿陽市自然地理概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氣候、自然資源等詳細狀況,謝謝。
綿陽是中國唯一的科技城,四川省區域中心城市、四川省副省會、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素有「富樂之鄉」、「西部矽谷」美譽的綿陽,是我國重要的國防科研和電子工業生產基地,先後獲得過聯合國改善人居環境最佳範例獎(迪拜獎)、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文明衛生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中國最佳宜居城市等諸多榮譽,是國務院批准建設中國唯一的科技城。地理位置
綿陽市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帶。東鄰廣元市的青川縣、劍閣縣和南充市的南部縣、西充縣;南接遂寧市的射洪縣、大英縣;西界德陽市的羅江縣、中江縣、綿竹縣;西北與阿壩羌族自治州和甘肅省的文縣接壤。
面積
面 積:20249.45平方公里,佔四川省土地面積4.2%。其中綿陽市區面積90平方公里。全市按地貌主要類型:山區佔61%,丘陵區佔20.4%,平壩區佔18.6%。
海拔
綿陽市區平均海拔700米。
人口
全市2008年末總人口為540.7萬人,其中:男性人口279.6萬人,女性人口261.1萬人;農業人口405萬人,非農業人口135.7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1.2%。計劃生育率為92%。綿陽市區常住人口約為90萬,城市流動人口約為50萬。
民族
綿陽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除漢族外,還有羌族、回族、藏族等40個少數民族約20萬人,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境內西部地區。全市各區縣中,平武縣、北川縣享有民族縣待遇,全市現有1個少數民族自治縣(北川羌族自治縣)、7個民族鄉,北川縣是我國唯一一個羌族自治縣,羌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之一,史書有"炎始於羌"之說。中華民族的祖先炎帝,就是羌族人。''羌''、西戌牧羊人也,是興起中國西部最原始的部落之一。相傳大禹就是他們的祖先。
水系、水文特徵
受地貌影響,綿陽市境降水豐沛,徑流量大,江河縱橫,水系發達。全市境內有大小河流及溪溝3000餘條。所有河流、溪溝都分別注入嘉陵江支流涪江、白龍江與西河,全屬嘉陵江水系。涪江是嘉陵江右岸的最大支流,也是市境最主要的河流,它在市境的流域面積佔全市幅員面積的97.2%,涪江發源於松潘縣雪寶頂,貫穿於綿陽市遂寧市至重慶市合川注入嘉陵江,全長670km,流域面積36400平方公里,在綿陽市境內長約380 km,流域面積約20230平方公里,流域地形西北部高、東南較低,南北地勢高差達5092.8米。涪江對市境的自然地理環境形成和經濟發展產生著重大影響。涪江支流較多,市境內的主要一級支流有涪江右岸的平通河、通口河(湔江)、安昌河、凱江;涪江左岸有火溪河、芙蓉溪、梓江等,構成不對稱的羽狀水系。上游地處高山峽谷,植被較好、暴雨洪水匯流時間短,具有典型的山溪性河流暴漲暴落的特點。市境多發洪災,洪災的區域分布以安昌江和涪江上游出現的頻率最高,特別是涪江右岸及以西沿龍門山前緣一線的北川、安縣、江油最為頻繁。
綿陽市是中國唯一三個節水型社會試點城市之一。
綿陽是少有的被三條江河包圍的山水城市,城區河道總長達55公里。為了打造城市水環境,我市在城區規劃了11座閘壩,目前已經分別在涪江、安昌河、芙蓉溪上建成了7座,攔截形成水面7.8平方公里。4座新建的閘壩完工後,加上原有的閘壩,綿陽城區將形成至少14平方公里水面。
地質情況
中國的地質構造分屬三個大地構造域:西部叔特提斯——喜馬拉雅構造域,東部為濱太平洋構造域,北部是古亞洲構造域。綿陽市境大地構造位置正處於三大構造域的結合部位。市境東南部屬揚子准地台,西北部屬松潘——甘孜地槽褶皺系和秦嶺地槽褶皺系。
市境主要地質構造類型有摩天嶺東西向褶皺帶、龍門山北東向構造帶和旋扭構造三類。在摩天嶺東西向褶皺帶上主要有青溪大斷裂、營坪斷裂和虎牙斷裂三個斷裂構造。1976年松潘—平武大地震即發生在虎牙斷裂上。而龍門山北東向構造帶位於四川盆地西北側,全長450公里。在龍門山北東向大斷層中,區域性大斷層有江油——灌縣大斷層、北川——映秀深斷裂帶、青溪大斷層。其中北川——映秀深斷裂帶北起廣元茶壩以南,南達瀘定縣一帶,其間穿過彭灌——九里崗復式背斜東南側,寶興復式背斜西北側,長達400餘公里。總體作北東40度延伸。這一斷裂可分為南北兩段,市境為北段稱北川大斷裂,南段稱為映秀斷裂或中雎鋪斷裂帶,發生於龍門山台緣褶皺帶內。北川斷裂帶走向北東40度左右,傾向北西,傾角50度-70度,在北川縣顯示最清楚,由北川向東北延伸,在曲山至鄧家渡一段的湔江東南岸可見到斷層三角面。它再向北東延伸入平武南壩一帶,即稱南壩大斷層。
資源概況
【礦產資源貧乏】
綿陽市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幅員面積20249.45平方公里,呈北東—南西條帶狀展布,分跨中國兩個一級構造單元。按板塊論,處於全國東、西板塊的經向嵌合帶;按槽台學說,又斜跨甘孜—松潘地槽與楊子地台。受兩大構造單元的影響,多期多次構造繼承、干擾、迭加,構造形態復雜,使綿陽具備了良好的成礦條件。全市已發現礦種有鐵、錳、鉛鋅、鎢、金、銀、磷、硫、水晶、方解石、石灰石、白雲石、膨潤土、玻璃用石英砂岩、天然氣等56種,礦產地400餘處,其中黑色金屬73處,有色金屬25處,貴金屬70處、燃料礦產13處,非金屬礦產200餘處。已探明儲量的有26個礦種,具工業礦床規模的74處。
儲量在全省佔有重要地位的礦種有:三台、鹽亭的膨潤土、江油的鑄型用砂、水泥配料用頁岩儲量居全省第一,安縣、北川的重晶石儲量居第二,江油的玻璃用石英砂岩、冶金用白雲岩、全市的天然氣總量居第三。以縣(市、區)論,平武的礦產資源以金屬礦產為主,主要有金、鐵、錳、鎢和鉛鋅礦;其他縣(市、區)以非金屬礦為主:如江油市的石灰石、硫鐵礦,安縣的石灰石、磷塊岩、重晶石,北川的石灰石、重晶石、硅石、飾面用板岩,三台、鹽亭的膨潤土,涪城、遊仙的磚瓦用頁岩、砂石等。天然氣在綿陽市有廣泛分布,除平武、北川、安縣外,均有產出。
綿陽西部的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全球大熊貓數量分布最多的地區
旅遊觀光
綿陽歷史悠久,歷史文化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出生在江油的青蓮鎮,在青蓮及江油境內有李白眾多的遺跡遺址,至今仍是人們朝拜祭祀李白尋幽仿古的重要場所;被李白贊譽「樵夫與耕者,出入畫屏中」的竇圌山,李白讀書台,尋仙仿道的大匡山都能尋到李白的足跡;在金牛古蜀道和翠雲廊的南端,全國最大的古柏叢中掩映著一座古廟,這就是有「文昌祖庭」之譽的七曲山大廟;在通往九寨溝的路上,有「深山故宮」報恩寺和獨特的白馬人風情;在全國唯一羌族自治縣北川境內,除了濃郁的羌族風情外,還有禹穴溝、禹王廟;鹽亭是嫘祖故里,有嫘祖墳、嫘祖廟;三台有四川第二大道觀雲台觀、有古國遺址和江古城,還有梓州杜甫草堂;安縣是清代文豪李調元和現代著名作家沙汀的故鄉,奇特的山水孕育著優秀的人才。
綿陽城市被青山綠水環繞,喬木淡煙相隔,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是聯合國改善人居環境範例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綿陽-臨園路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城區除了涪江、安昌江沿岸的城市觀光帶以外,還有富樂山、西山、南湖、仙海等景區,有漢闋、李杜祠、碧水寺、聖水寺、蔣琬墓、子雲亭、六一堂、富樂堂等歷史人文景點,有人民公園、火炬廣場、五一廣場、鐵牛廣場、濱江廣場、青年廣場、三江半島、芙蓉漢城、洞天公園、南山公園等眾多的大眾休閑場所。綿陽被譽為最適合人居住的城市,同時也是最適合觀光和休閑
C. 綿陽市有什麼豐富的自然資源嗎
其次就是自貢市,自貢有“千年鹽都”“美食之府”等美譽,還是有一定的名氣的。雖然在經濟上和綿陽有一定的差距,2018年其GDP在全省僅拍第十位而已,但是就其自身來講,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就其交通來講,公路、鐵路、航空比較便利,而且綿陽南郊機場是僅次於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的四川第二大機場,為遊客帶來便捷的同時,相應地帶動經濟的發展。所以,小編覺得,如果四川遷移省會,綿陽和自貢的機會是比較大的。但是省會遷移是我們飯後之餘的閑談,至於四川會不會遷移省會以及遷移到哪座城市,是需要經過對各個方面的考量之後的慎重決定,不是我們所能左右的。不過,小編還是很好奇,如果四川遷移省會,你覺得哪座城市最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