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湖南省地圖的自然資源
湖南地處中亞熱帶,氣候溫和,植被繁茂,為野生動物提供了適宜的生存場所。湖南野生動物資源中,對農業有益的動物有265種;屬國家級保護的珍稀動物有44種,其中一類保護動物有白鰭豚、華南虎等18種,二類保護動物有獼猴、短尾猴等19種,三類保護動物有黑熊等7種。湖南的家禽家畜品種齊全,分布廣泛,禽鳥種類繁多,共有500多種,佔全國鳥種數的45%。其中屬於國家級保護的一、二、三類珍禽共22種,佔全國鳥類保護數的44%。湖南一類珍禽有白頭鶴、白枕鶴、紅腹角雉、白鶴、黑鶴、白冠長尾雉、中華秋沙鴨;二類有紅腹錦雞、白腹錦雞、大天鵝、小天鵝、鴛鴦等。
湖南有林地11302萬畝,占湖南總面積的35.7%。森林覆蓋率為34.3%,大大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現有木本植物2470種,林業用地佔湖南土地面積為57.4%。現有活立木蓄積量1.84億立方米。其中用材林1.84億立方米,年生長量1100餘萬立方米,是我國南方重要的產材若基地之一。有「廣木之鄉」的雪峰山區,有江華木產地的湘南南嶺。還有竹林面積847萬多畝,毛竹蓄積量89億根,居全國第三位。湖南經濟林主要有油茶、油桐、茶葉等,湘西自治州素有「金色桐油之鄉」的美稱,洞庭湖君山盛產的「君山銀針」茶在唐代就作為貢品,1982年列為我國10大名茶之一,此外,省內還擁有豐富的草場資源。 湖南的能源建設主要包括原煤生產、原油加工和電力建設。
湖南是中國南方產煤較多的省份,現已探明,煤炭儲量達34億噸,其中保有儲量28.4億噸。
煤炭資源主要分布於郴州、衡陽、婁底、邵陽、長沙、湘潭、株洲、懷化7個市,占湖南保有總量的95.4%。現在,湖南核定年生產原煤能力為1395萬噸,據統計,從1950-1998年,累計產煤9.34億噸、1998年煤3810.53萬噸,排在全國第10位,最高產煤年份超過了5000萬噸。
湖南水能蘊藏量為1532.45萬千瓦,其中可供開發的有1083.9萬千瓦,現在已建有鳳灘、東江、五強溪等一批較大水電站,至1998年,水電裝機容量達510萬千瓦。湖南的火力發電廠也不斷新建、擴建,現在有耒陽電廠、華能岳陽電廠、石門電廠、湘潭電廠等4個大型火電廠一期工程竣工發電,至1998年底,火電裝機容量已達482萬千瓦。湖南的發電量,加上與葛州壩電站聯網,現在電力較為充裕,1997年首次出現電力供過於求。2010年前,還將興建一批水電站和火電廠,並做好建設核電廠的前期准備工作。
湖南電網已覆蓋湖南90%以上的地域,現有110千伏及以上變電容量2017萬千伏安、線路14939公里,已進入了一個以500千伏和220千伏輸變電設施為主網架,以30萬千瓦等級機組為主力機組、擁有百萬容量大電廠的大電網、超高壓、大機組、高參數的新階段。
湖南有關石油的蘊藏正在勘探,外國投資者也在加盟此事。目前雖不生產原油,但80年代就建有原油加工企業,坐落在岳陽的長嶺煉油廠,年加工能力500萬噸左右,年產汽油和柴油等用於動力機械的燃料油200萬噸左右。 崎麗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的歷史文化,使湖南具有獨特的旅遊資源。湖南共有10大旅遊區和100多處旅遊點,其中桃源縣的桃花源,寧遠縣的九疑山,郴州中的蘇仙嶺,衡陽市的回雁峰,炎陵縣的炎帝陵,汨羅的屈子伺,特別是湘潭韶山沖上毛澤東同志故居和寧鄉縣花明樓劉少奇同志故居等久負盛名、令人嚮往。五嶽獨秀的南嶽衡山,是著名的佛教聖地和避署勝地。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岳陽樓,以其悠久的歷史、美妙的傳說和雄偉的氣勢蜚聲中外。自然風景明珠武陵源風景區(包括張家界、索溪峪、天子山和猛洞河等風景區),地貌奇特,古木參天,珍禽出沒,深谷幽遂,清溪明澈溶洞溫泉融為一體,奇峰怪石錯落相間。張家界已辟為第一座國家森林公園。省會長沙,是歷史文化名城,集古揚今。馬王堆漢墓,嶽麓山、愛晚亭、桔子州和烈上公園的秀美景色,天心閣、開福寺、「千年學府」嶽麓書院、中共湘區委員會舊址等都是著名的旅遊勝地。
2004年,年末全省總人口為6697.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4.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377.68萬人,鄉村人口4320.02萬人。全省人口出生率為11.89‰,比上年提高0.07個千分點;死亡率為6.80‰。年末全省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569.31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比重為8.50%,比上年提高0.14個百分點。
2004年,自然增長率為5.09‰,提高0.14個千分點。
B. 國家自然保護區有哪些
一、我國第一個內陸荒漠自然保護區——博格達自然保護區
該自然保護區,位於新疆,由天池自然保護區和中國科學院阜康荒漠生態區兩部分組成。自上而下有冰雪帶、高山植被帶、森林帶、草原帶、荒漠草原及荒漠,組成了一個乾旱區荒漠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保護區。這個保護區是我國第一個參加聯合國「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區網的內陸荒漠地區的自然保護區。
二、我國最大高寒草原及濕地保護區——三江源保護區
三江(長江、黃河、瀾滄江)源保護區位於藏北高原。藏北高原藏語稱「羌塘」或「章塘」,意為北方高地。它大致位於昆侖山和雅魯藏布江谷地之間。東西長2000千米,南北寬700千米,平均海拔4500米~5000米。高原上生物資源豐富。它是我國面積最大、地勢最高的高寒草原,是青藏高原的核心,也是我國最大的濕地自然保護區。
三、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四川卧龍自然保護區
卧龍自然保護區,是大熊貓的主要產地,它位於岷江上游四川汶川縣境內,面積20萬平方千米,海拔1150米~6250米之間。現已被列為聯合國「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區網,成為大熊貓研究中心。
四、有「童話世界」之譽的自然保護區——四川九寨溝自然保護區
九寨溝位於四川省南坪縣境內,是岷山山脈中一條縱深40餘千米的山溝谷地,因周圍有九個藏族村寨而得名。溝中有雪峰十座,插入雲霄;有108個形狀各異的湖泊;有多處氣勢壯觀的瀑布;有大面積的原始森林;有上百種珍稀動植物。入秋後滿山紅葉倒映於碧水之中,山光水色,五彩繽紛,景物特異。九寨溝是我國第一個以保護自然風景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護區。
五、我國唯一的冰川森林公園——貢嘎山東坡的海螺溝
海螺溝位於四川省瀘定縣境內,景色中最為壯觀的是位於冰川上部的大冰瀑布。這個寬1100米,落差檔正1080米,由無數巨大冰塊組成的瀑布,僅次於落差1100米的加拿大國家冰川公園的冰瀑布,而名列世界第二。在距離冰川幾千米的地方,有多處的溫泉、熱泉和沸泉。沸泉水溫高達90℃,可以沏茶和煮雞蛋。除此之外,莽莽蒼蒼的原始森林也是公園的一絕。黛綠色的密林里,蘊藏著250多種從亞熱帶到寒帶的野生植物;還棲息著40多種動物,其中有屬於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小熊貓、白唇鹿等28種。這里一年四季可以旅遊,最佳是春秋兩季。
六、我國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
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坐落在阿爾金山中段的郁漫塔格山與昆侖山、海拔約為4000米的高山盆地間,佔地4 5萬平方千米。保護區面積超過了我國現有的100多個自然保護區的總和(除三江源保護區外),比台灣省還要大1萬平方千米。這里生長著數十種稀疏、低矮但廣為分布的莎草科、禾本科、豆科牧草。眾多的野生動物中,最珍貴、最具有地域特色,數量又占優勢的是野驢和藏羚。由於交通不便,以及高寒缺氧。淡水少,物資供應困難,所以人跡罕至,因而是我國少有的高原生態系統保存相當完好的地區。
七、我國建立的第一個草地類自然保護區——錫林郭勒草原
錫林郭勒草原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的錫林浩特市境內,這里是歐亞大陸中溫帶典型草原保存較好的地區,是典型草原的代表。1987年被批准加入國際生物圈保護網,成為舉世矚目的一塊綠色寶地。
八、珍奇動植物的故鄉——長白山自然保護區
長白山自然保護區首蠢明位於吉林者告省安圖、撫松、長白三縣交界的白頭山附近地區,總面積20餘萬公頃,是我國溫帶森林生態系統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有植物1300多種,陸棲脊椎動物300餘種,其中珍稀植物有紅松、長白落葉松;有列為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東北虎,梅花鹿,紫貂等。
九、我國最大的蛇類自然保護區——蛇島
蛇島位於遼寧省旅順口西湖嘴的渤海中。全島略呈菱形,長1700米,寬700米,面積0.62平方千米。系蝮蛇棲息地,無人定居。島內管牙類毒蛇甚多,卵胎生一次產仔蛇4至14條,每年遞增8%,蝮蛇為珍貴動物,蛇膽、蛇蛻、蛇皮、蛇肉均可制葯。
十、我國最年輕的濕地生態自然保護區——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
山東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位於古老黃河入海口,地理坐標介於北緯37°40′~38°10′、東徑118°41′~119°16′之間,總面積1500平方千米,其中核心區面積300平方千米。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光照充足,是國家級以保護新生濕地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鳥類為主的自然保護區。黃河每年攜帶大量泥沙入海,使黃河三角洲以每年3千米的速度向渤海灣推進,濕地資源和生物資源十分豐富。這片共和國年輕的土地,灘塗遼闊,且少污染,少人跡,是我國最完整的濕地生態保護區,也是珍稀、瀕危鳥類的樂園。
十一、我國第一個鳥類自然保護區——北戴河
我國第一個鳥類自然保護區,建立在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總面積1.5平方千米。這里鳥類資源豐富,有覆蓋面積達60%以上的森林和廣闊的沿海灘塗,又地處候鳥遷徙的路線上,因而為候鳥停留、覓食、棲息提供了極好的自然環境。據統計,這里已知鳥類405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鳥類86種。每年3月中旬至5月下旬,是觀鳥的最佳季節,吸引大批中外學者和遊客前來觀光游覽。
十二、「綠色寶庫」——神農架自然保護區
舉世聞名的神農架,坐落在鄂西北的崇山峻嶺之中,總面積3250平方千米。這里植物種類繁多,有「綠色寶庫」之稱。尤其是中草葯資源非常豐富,種類達1300種,有「葯房」之稱,廣闊的原始森林和豐富的植物資源,為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這里的野生動物多達570餘種。因此,享有「天然動物園」的美名。
十三、我國建立的第一個自然保護區——鼎湖山自然保護區
鼎湖山自然保護區,建於1956年,面積1200公頃。位於廣東省高要縣,地處北回歸線附近,是我國南方的一個自然資源寶庫。自然保護區內有高等植物2000多種,其中有經濟林木300多種,葯用植物900多種,油科和纖維植物各100多種,澱粉植物400多種,草原料植物60多種,野生水果約30多種。保護區內保存有400多年歷史的270公頃自然林,是世界上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亞熱帶季風性常綠闊葉林。
十四、我國第一個熱帶森林公園——尖峰嶺國家森林公園
尖峰嶺國家森林公園地處海南省西南部的樂東縣境內,總面積470平方千米,是我國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雨林,也是我國第一個熱帶國家森林公園。尖峰嶺海拔1412米,山勢巍峨峻拔,林中古木參天,茂密幽靜,風景秀麗,資源豐富。這里每年向國家提供大量葯材,並有多種出口。林區珍禽異獸繁多,其中許多是國家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尖峰嶺以富饒的熱帶森林資源,奇特的景色,吸引著中外遊客和科學工作者前來旅遊和考察。
十五、我國唯一的黑冠長臂猿自然保護區
1980年建立的黑冠長臂猿自然保護區,位於海南省白沙縣境內的壩王嶺林區中,是我國唯一的黑冠長臂猿自然保護區,黑冠長臂猿的生理特徵和血緣關系和人接近,被認為是人類的「近親」。因此,它是現代醫學、動物學甚至心理學和社會學的重要實驗物。它可以為研究人類起源和生物進化提供實例和依據,其科研價值極高,素有「中國之貴」的美稱。
十六、我國最大的熱帶生物園——海南省
海南省得天獨厚的熱帶生態環境,為生物繁衍創造了極好的條件,是我國最大的熱帶生物園。這里擁有各門類植物4200餘種,其中特殊樹種600餘種,國家重點保護之珍稀樹種200多種,如花梨、苦梓、油楠等。野生陸棲椎動物有500多種,其中獸類700多種,鳥類340多種。屬海南特有的動物中有鳥類1種,獸類4種;國家重點保護之珍稀動物多種,如黑冠長臂猿、海南鹿等。
十七、我國首批海洋保護區共五個,它們是:(1)河北省昌黎縣的昌黎黃金海岸自然保護區。(2)廣西合浦縣的山口紅樹林生態自然保護區。(3)海南省萬寧縣的大洲島海洋生態自然保護區。(4)海南三亞市的三亞珊瑚礁自然保護區。(5)浙江省平陽縣的南列島海洋自然保護區。博格達自然保護區該自然保護區,位於新疆,由天池自然保護區和中國科學院阜康荒漠生態區兩部分組成。自上而下有冰雪帶、高山植被帶、森林帶、草原帶、荒漠草原及荒漠,組成了一個乾旱區荒漠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保護區。這個保護區是我國第一個參加聯合國「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區網的內陸荒漠地區的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