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色金屬或者說是稀有金屬有哪些,分別主要生產國是什麼國家
銦:我國儲量居世界第一。佔全球供應量的80%。主要用於平板顯示器、合金、半導體數據傳輸、航天產品的製造。主要伴生在鉛鋅礦中,2005年我國原生 銦產量也只有410噸。銦它是一種伴生的金屬,它只是鋅精礦裡面的含量都是用PPM(百萬之)計算的,非常的少,不能再生。
鎢:我 國世界儲量第一。佔全球供應量的為85%。主要用於硬質合金、特種鋼等產品,並被廣泛用於國防工業、航空航天、信息產業,被稱為「工業的牙齒」。鎢能耐高 溫,所以鎢合金被大量用在機械、武器工業中。比如槍、炮的發射管中都會用到鎢的合金。 軍事方面用做穿甲彈的彈丸,都是用比坦克裝甲硬得多的高密度合金鋼、碳化鎢等材料製成的。鎢合金的機械性能與貧鈾相差無幾,而且貧鈾的缺點反而是它的優 點。
沒有放射性,鎢的化學性能也非常穩定,甚至在1000℃以上的高溫下也不會氧化,而且硬度也不會明顯下降。這點對防破甲彈的高溫金屬射流十分有利。鎢 的硬度極高,主要用於鋼鐵金屬的合金,加入鎢後鋼的硬度會有極大的提高,在金屬加工領域的刀具材料高速鋼就是含鎢的合金。如果一個國家沒有鎢的話,在目前 技術條件下的金屬加工能力就會出現極大的缺失,直接導致機械行業的癱瘓,所以稱之為戰略金屬。此外在照明領域也必須使用鎢做為燈絲。
鉬:我國儲量居世界第二。佔全球供應量的24%。用於煉制各類合金鋼、不銹鋼、耐熱鋼、超級合金,在軍事工業中應用廣泛,被稱作「戰爭金屬」。
稀土:我國儲量居世界第一。供應量佔全球總量的80%以上。用於製造復合材料,鎂、鋁、鈦等合金材料,被形象地比喻為「工業味精」,這個大家說的最多,都知道,就不用說了
鍺:儲量居世界第一。產量佔全球的50%。主要用於夜視儀、熱成像儀、石油產品催化劑、太陽能電池等生產,並被廣泛用於光纖通訊領域。
此外鉭、鍶、 銻、鎘、銥、鉍、銠、鈦、鎳、鋯、鉻、鈷等等及鎳鉻、鎳鉻硅、鎳鋁、鈦鋁、鐵鎳等等,在歐洲這些很多都是戰略金屬在國防建設中也有廣泛的用途.有些已經用 於宇宙飛船的製造及軍事應用.如金屬鉭不僅在火炮上有大用處,而且是以後宇宙空間探索必要的材料,其奇特的物理化學性能至今科學家還在研究, 鉭合金的特殊用途目前仍在研究、開發。
如勞斯阿莫斯國立研究所開發出含有熔融鈈並含有20wt%鈦的鉭合金。這種合金用於要求材料密度在 11.0g/cm3以下,對熔融鈈有優異的耐腐蝕性及在800~1200℃的高溫中能持續數小時的耐氧化性。被選用的T-222合金(Ta-10W- 2.5Hf-0.01C)正在被研究用作冥王星探測器發電裝置的材料。目前T-111(Ta-8W-2Hf)合金被用作在宇宙空間使用的包裹熱力發動機熱 源的強化結構材料。可以看出,稀有金屬的供應是發展原子能、宇宙探索,國防建設,電子計算機、無線電電子學等新技術所必需的條件。
本人花了許多時間,找到這些資料,還有很多沒有找出來,實在是時間所限,只為盡一份心力,希望大家再補充。據統計,近年來國際銦消費量每年都在以30%的速度遞增,日韓等國已經出台了具體措施,加強包括銦在內的許多小金屬的戰略儲備。中國有色金屬協會安泰科信息有限公司馮君從:
「日本是在去年年底宣布,要增加14種戰略金屬儲備,其中就包括銦,有鎢、鉬,鍺等等這些金屬,每年要增加這 個儲備,韓國是今年3月份,也公布和日本相應的一些類似的一些政策,也是增加國家政府,國家的儲備 日本經濟產業省前不久組織了由稀有金屬供應商、稀有金屬用戶以及有關專家學者等參加的研討會,共同研究確保釩、鉻、錳、鈷、鎳、鉬、鉑、銀、銅、鎢、銦以 及稀土等31種稀有礦產資源的穩定供應對策,並將研究結果作為政策課題納入預定於今年5月提出的「國家能源資源戰略規劃」。
據了解,日本的稀 有金屬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其中,日本每年消費總量90%的鎢從中國進口,截至2005年10月,其國家儲備為293噸,這些稀有金屬大部分儲存在日本茨城 縣的國家儲備基地。日本產業界認為,政府計劃將銦和稀土列入法定戰略儲備物資的原因除了其稀少之外,主要還因為這些資源控制在中國手裡。如果不趁早儲備相 當數量的銦和稀土,很容易受制於人。
日本國際未來科學研究所的代表浜田和幸就曾說:「中國擁有世界稀土資源的88%,掐住了日美的咽喉,日本和美國沒有這些稀有金屬,就無法製造精密的制導武器。」日本產業用稀有金屬過分依賴進口,不能保證穩定供應,日本政府為了防止在稀有資源供應上受制於人(中國),除了官民齊動手,大量囤積從中國廉價購買的稀有金屬外,並已經著手研究相應技術,開發替代材料。
眾所周知,中國是稀有金屬資源大國,尤其是許多制約著現代高科技發展和軍事用途廣泛的稀有金屬蘊藏量在世界上所佔比例很大。金屬鋯主要用於核工業反應 堆、航天航空工業和武器製造,其中全球90%的鋯在中國加工;銦主要用在液晶屏等高端的領域,全球80%的銦都產自中國,70%的銦出口日本;中國擁有世 界稀土資源的88%,2005年我國稀土出口總額3.1億美元,其中出口日本1.8億美元,占總金額的58.27%,排在首位,出口美國0.3億美元,占 10.26%,排在第二位。
此外,鎢及鎢製品出口總額7.3億美元,其中出口日本2.3億美元,佔31.67%,排在首位,出口美國0.88億美元,占 12.10%,排在第三位。其它稀有金屬如鈹、鉻、鍺、鎵(含銦)等稀有金屬出口總額為5億美元,其中出口日本3.1億美元,佔61.8%;出口美國 0.55億美元,佔10.94%。
由於近年來國家對采礦權的下放,各種稀有金屬礦和煤礦一樣陷入了開采一哄而上的混亂局面,致使 我國的大量戰略稀有金屬資源被糟蹋、破壞和賤賣。一些個人,單位,地方為了自己的局部利益和個人得失,對稀有金屬開采濫挖亂采,出口的絕大部分是未經軋、 鍛或簡單加工的初級產品,換取的資金得不償失。
以銦為例,這種稀缺資源全球儲備也不過若干噸,其中80%都出自我國。雖然在全世 界來看,銦都屬於稀缺資源,但我國的銦資源卻相對比較豐富。1995年我國超過法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原生銦生產國,截止到目前原生銦年產量佔到了全球的 80%以上。不過,我國的銦開采出來卻大多銷往了國外,特別是日韓。日本的消費量佔到全球的70%,所以中國基本上90%以上都是出口,而且銦主要是用在 液晶顯示屏.
銦如此,稀土、鎢等一大批稀有金屬資源又何嘗不是在這樣毫無節制和管理地濫采賤賣呢?擁有緊缺資源就擁有「話語權」。稍微留心的人都知道巴西、澳大利亞在鐵礦石資源上卡中國脖子的事,人家滿天要價,寶鋼等中國企業十分無奈。而我們身在 「寶山」,卻把稀有金屬棄若蔽履,由於這些行業的管理者目光短淺,為了蠅頭小利和眼前利益,任意拋灑,廉價競售,不惜在外商面前競相壓價,連定價的「話語 權」都統統拱手相送!讓美日等國揀了大便宜,以極低的價格輕易就大量攫取到了我國特有的稀有戰略資源,進而大量囤積。
稀有金屬資 源是不可再生的戰略物資,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民族賴以發展和生存的命脈。在為了GDP增長而引進外資時,我們是為那些不斷被更新和淘汰的所謂「知識 產權」付出了高昂代價的,可是在不可再生的,賣一點就少一點的,甚至可以用以製作精確制導武器來攻擊自己的稀有金屬資源面前,有人卻鼠目寸光,渾渾噩噩,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看不到它們的巨大戰略價值,毫無戰略頭腦,毫無憂患意識,放任自流,眼睛只盯在一點點薄利上。真是「仔賣爺田不心痛」,連國家的發展 和安全都不顧了!
加強儲備、對一些重要的有色金屬的開采、生產和出口進行調控,是目前很多國家都在著手做的事情。比如說美國,盡 管他們有相當多的礦產資源的儲量都位居全球首位,但他們卻是世界上第一個實行礦產儲備的國家。為了保護本國資源,美國封存了大量礦山,轉而從國外進口礦產 品。這樣一旦國際市場供應緊張,價格激增的時候,美國就有可能拋出儲備,打壓價格.
美國、西歐、日本多年來一直對我國實行嚴格的 軍售限制,只要是有可能改善中國軍事裝備的任何技術、設備和資源都要受到苛刻的管制,其狼子野心就是要阻止中國強大起來。而我們卻在把能對戰略和發展起決 定性作用的稀有資源爭相推出國門,為居心叵測的反華勢力儲備積聚能掉過頭來攻擊我們的戰略資源大開綠燈,為什麼我們不能學那些卡中國脖子的國家那樣,制定 法律、法規,對稀有金屬,尤其是關系著戰略資源的稀有金屬嚴格控制開采權,嚴格限制出口呢?
美日等國未雨綢繆,早已在為今後的激烈競爭甚至戰爭處心積慮地進行戰略物資囤積了。我們是麻木不仁還是立即採取措施?嚴格控制我國稀有金屬出口刻不容緩! 其中有些稀有金屬已經基本開采殆盡,中國後來還要回過頭來高價從國外買回。現在動手也算亡羊補牢,整頓稀土行業,嚴控戰略資源出口刻不容緩。
2006年5月,倭國政府將提出「國家能源資源戰略規劃」。根據新「戰略規劃」,日將擴大稀有金屬戰略儲備的范圍,以防止因這些稀有金屬的短缺影響倭國經濟的正常發展。有關專家指出,稀有金屬作為關系經濟和國防安全的重要戰略物資,日美都大量儲備,而且有相當一部分是從我國進口,而我國對部分稀有金屬的生產和出口缺乏有效的調控和管理,這一局面必須盡快改變。
② 周邊國家主要金屬礦產資源概況
我國周邊國家的有色金屬礦產資源貯量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據統計,16個周邊國家的銅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22.6%,鎳佔23.1%,鎢佔26.6%,錫佔35.4%,金佔17.5%,鉀鹽佔27.6%。周邊國家主要礦產資源儲量見表7.1。
開發利用周邊國家的礦產資源,優勢是距離近、交通運輸經濟,總開發成本低。這些國家在地質史上經歷過不同的地質演化,呈現不同的地質構造面貌,有較穩定的西伯利亞地台、印度地盾和印支-南海地台,也有較活動的烏拉爾-蒙古弧形造山帶、西太平洋島弧造山帶和特提斯-喜馬拉雅造山帶,從而造成多種成礦環境,形成較豐富的礦藏。其中有眾多的世界級金屬礦床,例如庫爾斯克銅鎳礦、烏多坎銅礦、上卡姆鉀盆地、涅帕鉀鹽盆地;蒙古額爾登特銅鉬礦,庫蘇泊盆地磷礦;哈薩克科翁臘德和阿克斗卡銅鉬礦、肯皮爾賽鉻鐵礦,孜良諾夫和捷克利鉛鋅礦;吉爾吉斯斯坦庫姆托爾金礦,薩雷賈茲錫礦,海達爾坎銻礦;烏茲別克穆龍套金礦,阿爾瑪累克銅鉬礦,瓊科伊汞礦;阿富汗艾納克銅礦;馬蘭傑坎德銅礦,蘇金達-瑙薩希鉻鐵礦,科拉爾金礦;緬甸抹谷寶玉石礦,海因達錫礦;泰國呵叻高原鉀鹽礦,拉廊-普吉砂錫礦;越南西原高原鋁土礦;印度尼西亞格拉斯貝格銅金礦和邦加島錫礦等。
表7.1 2005年我國周邊國家主要金屬礦產儲量統計
周邊國家中主要的金屬礦產資源概況如下。
1)鉻鐵礦。
周邊國家鉻鐵礦資源不算很多,哈薩克(礦石儲量3.2億t)、印度(0.27億t)、巴基斯坦(0.06億t)和俄羅斯(0.04億t)總計3.57億t,佔世界總貯量的9.6%。主要集中在哈薩克阿克利賓斯克州肯皮爾賽超基性岩體中,產在烏拉爾造山帶的板塊碰撞帶的烏拉爾蛇綠岩帶中,該岩帶延伸達3000km,含礦岩體長65km,平均寬10km,屬豆莢狀鉻鐵礦礦床,礦石含Cr2O320%~59%,貯量3.2億t。印度地盾東南部元古代的超基性岩帶中賦存有重要的鉻鐵礦礦床,其中奧里薩邦的蘇金達-瑙薩希礦床在250m 以上各級儲量1.3億t,屬層狀鉻鐵礦礦床,礦石含Cr2O348%~61%,礦體往深處尚未尖滅,可能延伸至500m,估計儲量可達2.5億t。因此,深部仍有一定找礦潛力。巴基斯坦境內有3條蛇綠岩帶,這些岩帶向東與我國西藏蛇綠岩帶相連,同屬於阿爾卑斯-喜馬拉雅蛇綠岩帶。3條蛇綠岩帶為北部山區蛇綠岩帶、俾路支蛇綠岩帶和查蓋蛇綠岩帶。其中俾路支蛇綠岩帶規模最大,含礦性最好,長1000多km,寬50餘km,岩帶中部的穆斯林巴格鉻鐵礦礦床礦石儲量有400萬t,含Cr2O345%~59%,屬豆莢狀鉻鐵礦礦床。俄羅斯鉻鐵礦礦床分布在烏拉爾山脈的薩拉諾夫、克柳切夫及極地烏拉爾和東里雅賓斯克地區,規模不大。因此,俄羅斯現在正迫切需要尋找富鉻鐵礦。
事實上,俄羅斯和哈薩克鉻鐵礦礦床同屬於烏拉爾鉻鐵礦帶,處於歐洲板塊與哈薩克板塊和西伯利亞板塊碰撞縫合線位置,具有一定的成礦潛力。
2)鋁土礦。
周邊國家鋁土礦只集中在少數國家,資源量有80億t左右,分布在印度(礦石儲量10億t)、越南(67.5億t),另外,印度尼西亞(0.35億t)和俄羅斯(2億t)也有部分儲量。
印度鋁土礦多集中在東海岸的奧里薩邦和安德拉邦,屬風化殘積形成的。礦帶總面積達2.5萬km2,主要為三水型鋁土礦礦石,Al2O3含量多在45%~55%之間,已知各級儲量16億t左右。越南優質鋁土礦分布在南方西部山區的西原高原帶,賦存於新近紀—早第四紀拉斑玄武岩紅土風化殼中,面積超過2萬km2,風化帶深達60km,原礦平均品位Al2O336%~39%,已探明儲量40.5億t,主要礦床有多東省的達農,林同省的保祿和新獺礦床等;區域成礦條件良好,找礦潛力較大。印度尼西亞也有紅土型鋁土礦成礦的良好條件,已知在廖內群島、賓坦島、蘇拉威西島和加里曼丹島均有優質鋁土礦的分布,礦石含Al2O345%~55%,探明儲量3500萬t,資源量達10億t。俄羅斯鋁土礦分布在俄羅斯地台和烏拉爾山脈,多為沉積型,礦床規模較小,礦石質量欠佳。
3)銅礦。
周邊國家銅礦資源較豐富,分布也較廣泛,總計有7410萬t,佔世界總貯量的22.6%;儲量較多的有俄羅斯(含銅2000萬t)、哈薩克(1400萬t)、印度尼西亞(1100萬t)、蒙古(382萬t)、烏茲別克(800萬t)、印度(580萬t)、巴基斯坦(138萬t)和阿富汗(500萬t)等。
俄羅斯銅儲量主要集中在西伯利亞地台西北緣的諾里爾斯克銅鎳礦區、後貝加爾地區烏多坎砂岩銅礦,以及烏拉爾山脈的一些黃鐵礦型銅礦。諾里爾斯克銅鎳礦床與三疊紀侵入岩雜岩有關,全區原有銅儲量超過500萬t,品位3%;尚未開發的後貝加爾地區烏多坎砂岩銅礦有銅儲量1050萬t,品位1.5%。哈薩克的銅儲量集中在一些大型的斑岩銅礦、砂岩銅礦、矽卡岩型銅礦及黃鐵礦型銅礦中。有巴爾喀什地區的科翁臘德(原銅儲量790萬t,品位0.9%)、阿克計卡(500萬t,品位0.5%)、薩亞克大型斑岩銅礦和矽卡岩-斑岩銅礦,有北部的博謝庫利(216萬t)和南部的科克賽大型斑岩銅礦,有中部的傑茲卡茲甘(350萬t)砂岩銅礦以及東北部阿爾泰成礦帶上的許許多多黃鐵礦型銅鉛鋅礦等。烏茲別克銅儲量主要集中在東部的阿爾馬累克目大斑岩銅礦中(800萬t)。蒙古境內有一條近東西向的斑岩銅鋁礦帶,稱為北、中、南蒙古帶,其中北帶有蒙古最大的額爾登特斑岩銅礦(原有儲量1000萬t),南帶有尚未開發的察干蘇布爾斑岩銅礦(118萬t)等。阿富汗有亞洲最大的銅礦床(位於盧格爾省的艾納克銅礦,銅儲量超過1120萬t,平均銅品位2.36%),賦存在沉積岩層中。巴基斯坦銅礦出現在特提斯斑岩銅礦帶的查蓋岩株帶內,已知有俾路支省西部的賽恩德克斑岩銅礦(165萬t)。查蓋岩株帶為一鈣鹼性岩株帶,長約480km,最大寬度136km,延伸到伊朗境內;在伊朗已發現有巨大的薩爾切什梅斑岩銅礦(原有儲量904萬t)。在巴基斯坦境內除賽恩德克外,還發現有七八處新的礦化地,有一定的資源潛力。印度尼西亞銅儲量極為豐富,已知礦床主要分布在兩伊利安中部和蘇拉威西,以及蘇門答臘、爪哇和加里曼丹,以斑岩型為主。主要礦床有伊利安查亞的坎茲貝格、格拉斯貝格(資源量2142萬t),松巴吐島的巴圖希賈烏(資源量500萬t)等斑岩銅、金礦,而且許多礦床都是在20世紀90年代新發現和擴大的,該區銅、金資源潛力極大,是西南太平洋島弧銅金集中區。印度也有較重要的銅礦,分布在印度地盾上。目前最大的是位於中央邦的馬蘭傑坎德銅礦(原有儲量655萬t),被認為是元古代的斑岩銅礦床。另外在辛格布姆剪切帶內有多個熱液型礦床,現保有銅儲量225萬t。
4)鎳礦。
周邊國家有鎳礦儲量1084萬t,只分布在少數國家。包括俄羅斯(660萬t)、印度尼西亞(320萬t)、緬甸(92萬t)和越南(12萬t),但佔世界總儲量比例較大,約為23%。
俄羅斯的鎳資源分布在西伯利亞地台西北緣諾里爾斯克硫化銅鎳礦區。印度尼西亞鎳資源主要為基性、超基性岩體風化殼中的紅土鎳礦,分布在群島的東部,礦帶可以從中蘇拉威西追蹤到哈爾馬赫拉、奧比、瓦伊格奧群島,以及伊利安查亞的鳥頭半島和塔納梅拉地區。其中,中蘇拉威西島東南部的波馬拉鎳礦,含鎳2.3%~3.3%,有鎳資源量126萬t;索羅科鎳礦有鎳資源量224萬t。由於印度尼西亞超基性岩帶風化殼廣泛分布,因此其紅土型鎳鈷礦有良好的找礦前景。緬甸鎳礦也是紅土型硅酸鎳礦,受印緬山脈超基性岩帶控制,分布在中部盆地西緣,已知有太公當鎳礦(80萬t)和姆韋當鎳礦(12萬t)。越南鎳礦為銅鎳硫化物型,分布在西北部,已知有山蘿省的班福礦床,賦存在黑水河裂谷塔布蛇綠岩帶內,有探明儲量12萬t。
5)鎢和錫礦。
周邊國家鎢、錫資源極為豐富,分布也很廣泛。約有鎢儲量56萬t,錫儲量248萬t,分別佔世界鎢、錫總儲量的27%和35%。儲量較多的有泰國(錫94萬t)、印度尼西亞(錫75萬t)、越南、寮國、緬甸,以及俄羅斯(鎢25萬t,錫30萬t)和吉爾吉斯斯坦(鎢10萬t,錫20萬t)。錫資源集中在2500km 長的東南亞錫礦帶,以砂錫為主。其中泰國南部的拉廊—普吉和印度尼西亞的邦加島等地儲量最集中。俄羅斯錫礦主要分布在遠東楚科奇半島,多為錫石-硫化物型的原生錫礦。20世紀90年代在布里亞特發現火山岩型大型錫礦,資源量在40萬t以上,也多為矽卡岩型原生礦。吉爾吉斯斯坦巨大錫礦位於其東部,有特大型的薩雷賈茲錫鎢礦區,成礦與海西期花崗岩有關,已探明錫儲量20萬t、鎢10萬t。
6)金礦。
周邊國家金礦分布廣泛,儲量豐富。金資源量8049t。約佔世界總量的17.5%。主要分布在俄羅斯(3100t)、烏茲別克(3000t)、哈薩克(資源量3000t)、吉爾吉斯斯坦(540t)、塔吉克(573t)、越南(596t)、印度(85t)、蒙古(140t)和印度尼西亞(資源量2329t)等國。
俄羅斯金礦主要產在烏拉爾山脈、葉尼塞山脈、東薩彥嶺,以及東北部和堪察加年輕的火山岩中,如別瘳佐夫金礦、沃龍佐夫金礦、奧林匹亞德寧礦床、尊—霍爾賓金礦等。近年來新查明的伊爾庫茨克州產在黑色葉岩中的蘇霍依洛克金鉑礦床具有巨大的金和鉑儲量,金和鉑各有1430t,品位也各有2.6g/t,特別引人注意。烏茲別克南天山巨大的穆龍套金礦資源量極大,據認為有5000t之多,而且周圍有十幾個大金礦。哈薩克大的金礦有其東北部產在含炭質陸緣沉積岩中的巴克爾契克礦田,有資源量1200t;北哈薩克產在花崗閃長岩中的瓦西里科夫斯科依礦床,有金資源量500~600t,南哈薩克產在火山—侵入岩中的阿可巴卡依礦田有金資源量600~700t。另外在阿爾泰黃鐵礦型銅多金屬礦床中有大量的伴生金。吉爾吉斯斯坦在南天山距我國新疆邊境僅60km 處有產在黑色岩系中的庫姆托克金礦,有儲量360t。塔吉克在扎拉夫尚河谷帶有矽卡岩型塔羅爾大型金礦,探明儲量在150t以上;該區還有不少金礦,總資源量在933~1400t。越南西部有蓬苗、茶楠等重要金礦,金資源量分別為200t和100t。蓬苗金礦產在前寒武紀片麻岩和片麻狀花崗岩中,呈脈礦產出。茶楠金礦為中新生代陸相火山-侵入岩中的含金石英—硫化物脈礦。印度南部太古代綠岩帶中產有著名的科拉爾脈狀金礦,已產金790t,目前保有儲量僅33t,近年來經努力勘查還未有重大發現。蒙古已發現金產地多處,可劃分成16條金成礦帶,其中北肯特帶佔全國金儲量的94.6%。礦帶內有扎馬爾、依羅、博洛、柴達木、策倫等礦區,探明儲量133t,預測儲量352t。印度尼西亞金資源量極大,多為與第三紀火山岩有關的淺成熱液型金礦和矽卡岩—斑岩銅金礦床,中伊利安格拉斯貝格斑岩銅金礦中有金2227t,松巴哇島的巴圖希賈烏斑岩銅金礦中也含金455t,加里曼丹的凱里安金礦為淺成熱液型,含金114t。印度尼西亞幾乎所有島嶼都有金的分布,勘查潛力極大。
事實上,周邊國家礦產也大多集中在少數國家和地區。俄羅斯13種有色金屬礦產較豐富,哈薩克有10種,印度8種,印度尼西亞6種,烏茲別克5種,泰國和越南各4種,其他國家均只有1~2種礦產較豐富(表7.2)。
表7.2 我國周邊國家礦產資源相對豐富的國家
續表
據表7.2,可將我國周邊國家礦產資源富集程度劃分成3類:第一類是礦產資源豐富、潛力大的國家,它們是俄羅斯、哈薩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第二類是礦產資源較豐富、潛力中等的國家,它們是蒙古、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越南、泰國和緬甸;第三類是礦產資源不豐富,潛力小的國家,它們是柬埔寨、寮國、土庫曼和塔吉克。當然這不是絕對的,因為現有資源量多少除地質條件外,還與地質工作程度和勘查程度有關。我國周邊國家總體的勘查程度較低,地質工作程度也較低,因而發現新礦床的機會也較多。但至少從目前看,所列的第一類、第二類將是我國企業走出國門、選擇礦業投資對象的首選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