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貴州氣候,自然資源方面的優勢是什麼
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種基本類型,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是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暖風和、雨量充沛、雨熱同期。
氣候溫暖濕潤,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溫變化小,冬暖夏涼,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為14.8℃,比上年提高0.3℃。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 氣溫多在3℃~6℃,比同緯度其他地區高;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一般是22℃~25℃,為典型夏涼地區。降水較多,雨季明顯,陰天多,日照少。
受大氣環流及地形等影響,氣候呈多樣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另外,氣候不穩定,災害性天氣種類較多,乾旱、秋風、凌凍、冰雹等頻度大,對農業生產危害嚴重。
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礦產110多種,其中有76種探明了儲量,有多種保有儲量排在前列,排在第一位的有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冶金用砂岩、飾面用輝綠岩、磚瓦用砂岩等,排在第二位的有磷、鋁土礦、稀土等;排在第三位的有鎂、錳、鎵等;此外,煤、銻、金、硫鐵礦等佔有重要地位。煤炭儲量大,煤種齊全、煤質優良,素有「江南煤海」之稱,保有儲量為49 2.27億噸;鋁土礦保有儲量為4.24億噸;磷礦儲量26.95億噸,佔全國總量的40% 以上;重晶石儲量為三分之一;金礦儲量居第十二位,是新崛起的黃金生產基地。
以「西南煤海」著稱,煤炭資源儲量達497.28億噸,居第五位,煤炭不僅儲量大,且煤種齊全、煤質優良,為發展火電,實施「西電東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為煤化工、實施「煤變油」工程提供了資源條件。
『貳』 貴州自然旅遊資源的五朵特點
州省旅遊資源特徵
從貴州旅遊資源的分布、構成、景觀質量及特徵、開發程度、社會情況等來看,可將其概括為以下9個方面:
1、環境的多樣性
貴州是我國西部高原山地的一部分,地處雲貴高原的東斜坡地帶,恰處於中國地勢第二大梯級(西部高原山地)向第一大梯級(東部丘
陵平原)的過渡部位。境內地勢起伏、高差懸殊。最高海拔達2 901m,最低148m,全省平均海拔1110米。
貴州在地史上大部分地區在古生代及中生代為海相沉積區,新生代以來轉為上升,碳酸鹽類岩石廣泛分布,出露面積佔到全省總面積
的61.9%。貴州位於世界上最大喀斯特區——華南喀斯特區的中心部位,是我國喀斯特最發育的省份之一。喀斯特地貌形態齊全,類
型多樣,幾乎包括了除冰川喀斯特以外的所有類型。由於第四紀冰川未大面積波及貴州,而低熱的河谷便成為生物界的避難所,使得
貴州現代生物界古孑遺物種豐富,區系成分復雜,物種類型繁多。
貴州在熱量帶上處於南亞熱帶至中亞熱帶的位置。由於地勢 由北、東、南三面向中部和西部增高,內部起伏較大和氣溫垂直變化明
顯等原因,各地光照、輻射、熱量差異較大。由於地質、地貌和生物氣候條件的復雜多樣,使貴州的土壤類型也極為復雜,從而為生
物資源的多樣性提供了重要的環境條件。
2、景觀的獨特性
貴州省許多地區地學景觀都具有獨特性,有的景觀堪稱世界自然奇觀,構成旅遊資源優勢。瀑布群、溶洞群規模宏大,保存完整,分
布集中,居全國之首;惠水燕子洞為特殊的地下喀斯特地貌景觀,數十萬只白腰羽燕起飛,燕翅如雲,壯觀無比。
貴州有世界上唯一的三疊紀奇觀(世界上僅有瑞士聖喬治山有部分出露),在這里每走一步,跨越萬年,天然造化,自然傳承,擁有
六項世界之最:1)全球最壯觀的淺海次深海過渡帶;2)全球最好的早三疊紀深水生物遺跡化石群;3)全球最早、最大的三疊紀管
殼石生物礁;4)全球最完整的三疊紀孤立石灰岩台地——大貴州灘;5)全球最好的海生爬行類–海百合動物群;6)全球保存最系
統最完好的三疊紀海陸變遷和淺海—次深海「拉鋸戰。
貴州三疊紀是大自然傳承給貴州和全人類的珍貴資源,在世界上具有惟一性,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和美學欣賞價值,具有申報世
界自然遺產與世界地質公園的沉甸甸的文化、科技含金量。
3、氣候的宜人性
——氣候
貴州省氣候總的特點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降雨適中,且多夜雨,多微風,沒有絕大多數大陸性氣候所特有的極端
溫度。
——季節:(1)春季是從3月份至5月份,春季來臨時,萬木復甦、鮮花盛開、各地生機勃勃。(2)夏季是從6月份至9月份,以晴朗
的溫和宜人的天氣為主。白天日照時間較長,夜晚氣溫溫和,日溫差較大。(3)秋季是從10月份至12月份,雖然氣溫要比夏季低一些
,但天氣依然不錯。本省的植物是多為常綠植物,但也引進了不少落葉樹。多彩的樹葉裝扮出貴州的秋季美景。(4)冬季為1月份至
2月份,全省大部地區的氣溫有所下降,但無嚴寒,仍是旅遊的好時節。
4、資源的豐富性
貴州山川秀美,其旅遊資源結構復雜多樣、豐富多彩。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都十分豐富,有古老悠久的歷史文化遺存及近現代革命歷
史文化遵義紀念館;還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有多種奇異典型的地質現象、豐富的礦產礦床及動植物群落;有大量高峰絕壁、急
流險灘和洞穴可供攀登、漂流探險;眾多的高原湖泊為水上運動提供了優美的場所;還有數量和品種多樣的礦泉供人閑逸療養,形成
貴州旅遊資源組合的豐富多樣性。
5、民族風情的多彩性
貴州的民族旅遊資源特色鮮明,豐富多樣。全國56個少數民族,貴州有49個,其中世居的少數民族有17個。少數民族人口佔全省總人
口的37.85%。其中全省苗族人口佔全國苗族總人口的49.8%;布依族佔97.3%;侗族佔55.7%;仡佬族佔98.2%;水族佔93.2%。各民族
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了風格各異、類型多樣的民族文化、風俗習慣、節日、服飾、村舍建築,構成了貴州旅遊資源的一大特
點和優勢。
『叄』 貴州省礦產資源有哪些特點
貴州礦產資源具有以下特點:
(1)資源比較豐富,優勢礦產顯著。全國發現與探明儲量的九大類礦產,在貴州均有發現和探明。主要礦產資源儲量及其潛在經濟價值人均佔有量高,不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更高於鄰近省區市佔有水平。尤其是主要礦產優勢顯著,不僅資源豐富,儲量名列前茅,潛在經濟價值大,而且現實經濟優勢明顯,是貴州礦產的主體。
(2)、大型礦廠多。
(3)、富礦多
資源比較豐富、分布相對集中、規模大,質量較好。主要礦產資源潛力大,遠景好。共伴生礦產較多。
位於雲貴高原東部的貴州,系隆起於四川盆地與廣西、湘西盆地或丘陵之間的高原山區。在長達10多億年的地質演變歷史中,具有良好的成礦地質條件,造就了當今貴州礦產資源豐富、分布廣泛、門類較全、礦種眾多的優勢格局。並成為全國重要的礦產資源大省之一。通過長期地質勘查與研究,特別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不斷的大量工作,至2002年已發現礦產110種以上(含亞礦種),發現礦床、礦點3000餘處。在發現的礦產中,有包括能源、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貴金屬、稀有稀土分散元素、冶金輔助原料非金屬、化工原料非金屬、建材及其它非金屬、水氣等九大類礦產在內的76種,不同程度探明了儲量。在已探明的儲量礦產中,依據保有儲量統一對比排位,貴州名列全國前十位的礦產達41種,其中排第一至第五的有28種。居首位的達8種,列第二、第三的分別為8種與5種。尤以煤、磷、鋁土礦、汞、銻、錳、金、重晶石、硫鐵礦、稀土、鎵、水泥原料、磚瓦原料以及多種用途的石灰岩、白雲岩、砂岩等礦產最具優勢,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而且人均與國土單位面積佔有礦產資源潛在經濟價值量,都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遠高於鄰近省區市佔有水平。 從開發利用角度論,貴州礦產資源具有資源比較豐富,優勢礦產顯著;分布相對集中,規模大,質量較好,主要礦產資源潛力大,遠景好;共伴生礦產較多;資源豐歉不均,部份礦產短缺等五個方面的主要特點。隨著貴州礦產的眾多發現和資源儲量的探明,為礦產的廣泛開發利用奠定了重要的基礎。現已有50多種礦產被開發,其中建有正規礦山,並形成一定生產規模的有20多種。 全省已探明儲量的產地中,有1/3以上的被開發。以礦產資源為依託發展起來的貴州礦業,已成為全省工業的支柱產業,產值多年占工業總值的30%以上。優勢礦產的開發利用,使貴州成為我國十大有色金屬省區,建成全國重要的鋁工業和磷化工基地,並建成全國重要的錳系鐵合金生產基地以及亞洲最大的碳酸鋇生產地。而生產加工的各種礦產品成為歷年外貿出口的重要商品,創匯多年佔全省總額的1/3。豐富的礦產資源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實現富民興黔"目標,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基礎。 分類礦產 根據工業用途及金屬元素性質的不同,金屬礦產可分為黑色金屬礦產、有色金屬礦產、貴金屬礦產、稀有稀土及分散元素礦產等。根據工業用途不同,非金屬礦產也可分為化工原料非金屬、冶金輔助原料非金屬、建材及其它非金屬礦產等。金屬與非金屬七大類礦產在貴州都有產出分布和開發利用。 黑色金屬礦產 也稱鐵合金金屬礦產,是金屬礦產中的一個類別。貴州已發現的黑色金屬礦產有錳、鐵、釩和鈦4種。其中以錳最重要,保有資源儲量7181萬噸,是全省黑色金屬礦產中資源最為豐富、開展勘查較多、開發利用較盛的礦種,已成為貴州著名的優勢礦產之一。鐵礦雖然分布廣泛,在66個縣市有所發現,其中45個探明一定資源儲量,產地多達128 處,但資源較少,保有儲量僅 4.5億噸,不足全國總量的1%,排居第19位,而且存在小礦多大礦少、貧礦多富礦少、坑采儲量多露采儲量少、難采選礦石所佔比重大等不足。全省除水城觀音山、赫章鐵礦山及菜園子和清鎮與修文鋁土礦共生的鐵礦等少數產地,探明儲量較多,規模可達中型,礦石較富,具較大開采利用價值外,其餘產出大多分散零星,規模小,開發利用價值有限。 釩礦盡管分布較廣,已在10多個縣市有所發現,但規模小,除1處達中型,其餘皆為小型規模。特別是釩主要與其它礦產伴生或共生,含量低,開發利用困難。鈦礦在20世紀50年代已有發現,但僅有礦點的存在,至今未探明儲量,不具工業價值。 有色金屬礦產 是貴州金屬礦產中最重要的一類礦產。其發現與利用歷史悠久,礦產種類多,資源儲量豐富,開發價值大。 自兩千年前開始發現汞礦以來,尤其是通過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大量地質勘查與研究,有色金屬類的礦產在貴州多有發現。至今,發現的有汞、鋁土礦、銻、鉛、鋅、銅、鎢、錫、鉬、鎳、鎂(煉鎂白雲岩)及鈷等12種。其中汞、鋁土礦、銻資源豐富,開發利用價值大,在全國佔有突出地位,是貴州著名的優勢礦產。鉛鋅、銅發現與開發利用歷史悠久,但資源儲量有限,其中鉛鋅雖在全省50餘個縣(市)有所發現,礦床、礦點多達300餘處,然而歷年探明儲量的鉛加鋅總量僅157萬噸,經長期開采消耗,保有儲量不足全國總量的1%,鋅、鉛分別排居19與21位,除集中產區的水城、赫章、普安、睛隆與都勻等地探明有少數達中型規模的儲量產地外,其餘產出分布零星,規模小,開發利用價值大多有限。 而銅礦資源儲量更少,至今僅探明2.4萬噸,且分布產出甚為零星,最大產地僅萬余噸,從而成為全國銅礦資源貧乏的省區。鎢、錫、鉬、鎳自20世紀50年代發現以來,通過勘查雖探明儲量,但由於成礦地質條件的限制,可供開發利用資源儲量與產地甚少,其中鎢錫儲量局限在梵凈山地區,兩者合計不到2萬噸;鉬礦產地4處,資源儲量僅0.7萬噸;鎳只有1處,探明儲量28噸。鎢、錫、鉬、鎳不僅資源儲量少,且都為共、伴生礦產,開發利用價值小。 貴州可供煉鎂的白雲岩分布廣泛,資源豐富,探明儲量已逾3200萬噸,排名全國第三位,隨著科技的進步,采冶經濟效益的提高,煉鎂白雲岩將會成為貴州頗具潛力的開采利用礦產。 貴州至今尚未找到具有工業價值的鈷礦產地,僅有礦點的發現,沒有正式探明儲量。 貴金屬礦產 長期以來,貴州是貴金屬礦產資源貧乏的省區。自1978年始,貴州率先在全國發現了新型具有工業價值的微細粒浸染型(卡林型)金礦之後,並隨著20多年來對該新型金礦的勘查,探明了豐富可供利用的資源儲量,現保有資源儲量達148噸以上,使貴州步入全國黃金資源基地的行列,這不僅改變了貴金屬資源短缺的面貌,更使金礦成為貴州新興的優勢礦產。 除金礦外,尚有銀的發現與儲量探明。全省銀礦以伴生銀為主,多隨鉛鋅、銅等礦產一起產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的赫章、威寧、水城和黔東南的從江等地,盡管現探明資源儲量僅300餘噸,但找礦前景尚好,有望探明更多可供開發利用的資源儲量。"
『肆』 貴州省的旅遊資源有什麼特色之處
說到可以避暑的省會城市,一定有朋友先想到了我們風景如畫的雲南省會昆明市,不得不說昆明市不愧是有“春城”之稱的地方,風景秀美四季如春,夏天的平均氣溫也不過20度左右。但是我們今天要去的這座城市不是春城昆明,但是距離昆明很近,這里就是同屬雲貴高原的貴州省會貴陽市,下面趕緊跟隨小編的步伐,看看貴陽市有什麼好玩的吧。
小編說了這么多,在這個炎熱的夏天裡想不想來貴陽市看一看呢,我想這日新月異的新發展,必然會讓你眼前一亮,流連忘返。
『伍』 貴州地質結構復雜,形成了種類繁多、組合多樣、地資源得天獨厚、最具特色
貴州地質結構復雜,形成了種類繁多,組合多樣,地震都未吃過的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