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三條紅線」指什麼
「三條紅線」:
一是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到2030年全國用水總量控制在7000億立方米以內。
二是確立用水效率控制紅線,到2030年用水效率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6以上。
三是確立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總量控制在水功能區納污能力范圍之內,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到95%以上。為實現上述紅線目標,進一步明確了2015年和2020年水資源管理的階段性目標。
(1)水資源紅線代表什麼擴展閱讀:
三條紅線政策背景:
淡水資源短缺是我國的一大基本國情,水利設施薄弱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突出制約。我國淡水資源僅佔世界總量的6%,比耕地佔比還要低3個百分點,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8%,比人均耕地佔比還要低12個百分點。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水資源節約和保護工作不斷加強,以水功能區管理為核心的水資源保護制度體系初步形成。但總體上看,目前我國水資源管理仍較為粗放,主要表現為「一低、一高、兩重」:農業灌溉用水效率較低,仍比先進國家低0.2—0.3。
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通過建立「三項制度」,確立「三條紅線」,著力改變當前水資源過度開發、用水浪費、水污染嚴重等突出問題,使水資源要素在我國經濟布局、產業發展、結構調整中成為重要的約束性、控制性、先導性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