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裏海是世界上最大的鹹水湖,其沿岸蘊含著豐富的什麼資源
裏海沿岸有豐富的( 石油 )資源和( 天然氣 )資源。 石油和天然氣是裏海地區最重要的資源。
Ⅱ 世界上最大的湖,因豐富的石油引起五國爭奪,被譽為第二個波斯灣
世界上最大的湖,因豐富的石油引起五國爭奪,被譽為第二個波斯灣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湖在哪裡嗎?如果三弟告訴大家是裏海,你是不是會覺得有疑問呢?難道裏海不是海嗎?其實世界上有很多地方名實不符,比如說我們在剛才提到的裏海,雖然它的名字里有海字,但它其實並不是海,而是世界上最大的鹹水湖。
首先咱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裏海。裏海處於亞洲和歐洲的交界處,面積達到了37.1萬平方公里,比北美五大湖的面積還要大,是一個封閉的內陸湖。 裏海屬於地中海氣候,夏季無酷暑,冬季無嚴寒,裏海的形狀呈字母S型,由於裏海湖底北淺南深,導致它湖底從北向南傾斜。裏海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它不僅位於兩大洲交界處,而且位於多個國家交界處。它的沿岸分布著五個國家,分別是俄羅斯、哈薩克、土庫曼、伊朗、亞塞拜然。
裏海有著十分豐富的石油儲備,根據估算,在裏海這片區域,它的石油資源能夠達到全世界的18%左右,美國能源信息署曾經預測,裏海地區的石油儲量約為365億噸,天然氣儲量為16萬億立方米。按照目前的石油消費水平,可供給歐洲消費400年。自此之後裏海也被認為是二十一世紀第二個「波斯灣」。裏海為什麼會有如此豐富的石油資源呢?
石油是由有機的動植物殘骸,被埋入地下後和泥沙組成了有機淤泥,在經過層層疊加,以及地下高溫等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裏海出現的石油資源很大可能是由於古生物的遺骸,經過時間的推移,滄海桑田的變化和海底生存壓力等多種原因,致使形成了石油。再加上地殼表面是封閉的,石油無法滲透出來,這才能被人類發現和利用。我們都知道,石油發展現代工業必不可少的重要資源,也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形成石油需要花費上萬年的時間,但利用起來卻是用一點少一點。正是由於裏海發現了珍貴的石油資源,才讓一直很平靜的裏海變得喧鬧了起來。那麼裏海到底歸哪個國家所有呢?
在裏海沒有發現石油之前,從來沒有人對裏海的歸屬權產生過質疑,在蘇聯解體之前,裏海被默認為歸屬於前蘇聯和伊朗,而且前蘇聯和伊朗都同意均等分配裏海的資源,其他國家也相安無事地通過裏海運輸物資。但是如今蘇聯解體後,裏海的沿岸國家達到了五個,為了爭奪珍貴的油氣資源,這里的形勢也變得復雜起來,裏海的歸屬權成為裏海周邊各國爭論不休的議題。對於同裏海接壤的五個國家來說,這五個國家為了爭奪裏海的主權也分別拿出了不同的招數。並且他們對裏海油氣劃分歸屬的觀點也不盡相同。
按照國際法對內陸海和內陸湖規定的不同,所以內陸海的性質認定直接影響油氣資源的分割。為了各自利益最大化,這幾個國家的主張也分為兩派。俄羅斯、哈薩克和亞塞拜然三國主張,裏海是內陸海,因為三國相鄰的裏海水域油氣資源豐富,他們要求對裏海水體和海底進行劃界,從而盡可能多地分得屬於他們的寶貴資源。而伊朗、土庫曼兩國堅持認為裏海是內陸湖,因為兩國附近水域油氣資源較少,他們認為裏海的石油資源是周邊五國的共同財產,任何一國開采都必須徵得其他國家同意。那麼最終裏海石油歸屬問題如何解決呢?
這一問題至今仍然沒有定論。目前的規則是,裏海周圍任意一個國家想要開採石油資源,都必須經過其他國家的同意。而且開採石油也需要備案,且開採石油的數量必須精準。裏海主權之爭實際上是能源之爭,而且從石油資源的重要性來看,這一爭斗必將持續下去,很難解決。畢竟對於這些國家而言,資源就代表著利益,石油之爭就是利益之爭,又有誰願意把自己的利益拱手讓人呢?
Ⅲ 裏海有什麼特點
裏海的南面和西南面被厄爾布爾士山脈和高加索山脈所環抱,其他幾面是低平的平原和低地。裏海南北狹長,形狀略似「S」型,南北長約1200公里,是世界最長及唯一長度在千公里以上的湖泊。東西平均寬約320公里,湖岸線長約7000公里,面積371000平方公里,大小幾乎與波羅的海相當,規模為亞速海的10倍,相當全世界湖泊總面積(270萬平方公里)的14%,比著名的北美五大湖面積總和(24.5萬平方公里)還大出51%。湖水總容積為76000立方公里。
裏海有曼格什拉克、哈薩克、土庫曼、克拉斯諾沃茨克等海灣。裏海的水面低於外洋海面28米,湖水平均深度約180米。裏海的湖底深度不同,北淺南深,湖底自北向南傾斜,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部分:北部一般深4~6米;中部水深170~790米;南部最深,最大深度可達1025米。裏海有島嶼約50個,面積約350平方公里。有伏爾加河、烏拉爾河、庫拉河、捷列克河等130多條河流注入。1940~1970年,平均每年流入的淡水量286.4立方萬公里,其中伏爾加、烏拉爾和捷列克河約佔90%以上。
裏海位於荒漠和半荒漠環境之中,氣候乾旱,蒸發非常強烈。據統計,裏海每年的進水總量為338.2立方公里,而每年的耗水量則為361.3立方公里,進得少,出得多,出現了入不敷出的「赤字」,湖水水面必然會逐步下降。1930年湖的面積為42.2萬平方公里,到1970年已經縮小到37.1萬平方公里了。因為水分大量蒸發,鹽分逐年積累,湖水也越來越咸。由於北部湖水較淺,又有伏爾加河等大量淡水注入,所以北部湖水含鹽度低,為0.2%,而南部含鹽度高達13%。
裏海的水位,7月最高,2月最低,北部水位高低之差為2~3米,中部和南部僅有20~50厘米,最大也不超過1.5米。裏海的水溫,夏季南北水域基本相同,為26℃左右。冬季北部水溫0℃以下。南部的平均溫度為8~10℃,北部淺水區每年冰期2~3個月。
裏海地區石油資源豐富,兩岸的巴庫和東岸的曼格什拉克半島地區,以及裏海的湖底,是重要的石油產區。裏海湖底的石油生產,已擴展到離岸數十公里的水域。裏海生物資海豐富,既有鱘魚、鮭魚、銀汗魚等各種魚類繁衍,也有海豹等海獸棲息。裏海含鹽量高,盛產食鹽和芒硝。卡拉博加茲戈爾灣是大型芒硝產地。
裏海地區航運業較發達。通過伏爾加河及伏爾加—頓河等運河,實現了白海、波羅的海、裏海、黑海、亞速海五海通航。但由於北部水淺,航運受到一定限制。在巴庫和克拉斯諾沃茨克之間有火車輪渡。運輸貨物以石油為主,其次為糧食、木材、棉花、食鹽、建築材料等。沿岸主要港口有亞塞拜然共和國的巴庫,俄羅斯聯邦共和國的阿斯特拉罕、馬哈奇卡拉,哈薩克共和國的舍甫琴柯,土庫曼共和國的克拉斯諾沃茨克,伊朗的恩澤利和托爾卡曼港等。
Ⅳ 裏海是世界上第一大湖,那麼它為什麼叫做海而不是湖呢
裏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兼最大的鹹水湖),面積37萬平方公里。美國一口咬定裏海是海,企圖在裏海分一杯羹,但是,主流意見還是認為裏海是湖。
美國當然有私心。為了打壓俄羅斯石油對於歐洲的「控制」,美國支持修建(亞塞拜然)巴庫——(喬治亞)第比利斯——(土耳其)傑伊漢石油管線,將裏海石油直接運到地中海。
這條石油管線的存在,對俄羅斯來說如同噩夢一般,必欲除之而後快。但美國的實力放在哪,俄羅斯暫時搬不動。俄羅斯能做的,就是把裏海各國拉到一起,把美國擠出裏海。而這顯然更符合伊朗的利益。
Ⅳ 裏海盆地的能源儲藏
裏海盆地,是個蘊藏著豐富能源的「聚寶盆」。 石油資源豐富,兩岸的巴庫和東岸的曼格什拉克半島地區,以及裏海的湖底,是重要的石油產區。裏海湖底的石油生產,已擴展到離岸數十公里的水域。
在發現中東石油之前,裏海可以稱得上是世界石油市場的支柱。1901年,裏海的原油產量達到1100萬噸,占當時世界原油總產量的50%;在當時的世界石油貿易中,裏海佔30%。1940年,僅亞塞拜然一地的石油產量就達2200萬噸,占當時的蘇聯全國產量的70%。因此,裏海石油確實曾紅極一時。據保守估計,裏海的石油儲量在500億至1900億桶。
裏海盆地的石油開采還主要局限在陸地開采上。隨著海洋石油開采技術的進步以及全球石油需求的進一步擴大,裏海再度掀起「淘金熱」。
Ⅵ 裏海的油氣狀況怎麼樣
裏海含油氣盆地是繼中東、西西伯利亞後的世界第三大油氣資源富集區,被稱為「第二個中東」「第二個波斯灣」。但是對於它的確切的油氣資源含量,說法不一。根據美國能源部門的估計,裏海地區的石油地質儲量大概在2000億桶。英國的BP公司2005年的年度報告中,認為裏海的可開采儲量為200億~350億桶。這個儲量是非常大的。如果按2000億桶計算,就佔到世界整個地質儲量的18%左右。除了石油資源,裏海的天然氣資源大概有14萬億立方米,佔世界儲量的4%~5%。儲量是非常大的。
裏海地區南部為盛產石油的海灣地區,北部有俄羅斯西西伯利亞油田,東側也是中亞著名的產油區。海灣地區、西西伯利亞油田是位於世界上前兩名的巨大能源區,裏海地區的地質條件與周圍產油地區的相似性顯現出該地區油氣資源巨大的開發潛力。
裏海地區蘊藏著十分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而且隨著地質勘探的不斷深入、儲量不斷擴大,世界級新油田不斷被發現,正逐漸成為可能僅次於中東和西西伯利亞的世界第三大油藏區,世界主要的能源供應基地之一。就質量而言,裏海石油具有埋藏淺、品位高、雜質少、易開發等特點,屬於輕質原油。
裏海地區大多數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尚未開發,甚至許多地段尚未勘查。亞塞拜然石油資源(探明儲量加可能儲量)絕大部分在海上,哈薩克和土庫曼石油資源總量中也有30%~40%在海上。整個裏海地區目前的探明石油儲量估計為180億~350億桶,高於美國(220億桶)或北海(170億桶)的探明儲量。裏海天然氣儲量更大,在裏海油氣儲量(探明儲量加可能儲量)中,天然氣約佔2/3。按探明儲量計,哈薩克、土庫曼及烏茲別克均能排位於世界前20大天然氣資源國之列。裏海地區的探明天然氣儲量估計為9.5萬億立方米,可與北美(8.5萬億立方米)相比。
石油和天然氣是這一地區最重要的資源。開發始於20世紀20年代,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得到相當發展,主要是依靠亞塞拜然的巴庫附近的裏海沿岸油井。現在採用鑽井平台和人工島開采海底石油。2004年裡海擁有剩餘石油可采儲量約13.64億噸,其中哈薩克為7.5億噸,土庫曼為0.8億噸,亞塞拜然為1.6億噸,伊朗為0.014億噸,俄羅斯為3.68億噸。另外,裏海天然氣資源豐富,剩餘可采儲量約4.8萬億立方米。其中哈薩克為1.84萬億立方米,土庫曼為2.86萬億立方米,亞塞拜然為0.13萬億立方米。在環保的壓力之下,作為綠色能源的天然氣具有如此巨大的可采儲量,更加凸顯了裏海的能源意義。具體儲量和產量見表10-1和表10-2。
表10-2裏海地區石油產量及出口量單位:百萬噸
從以上兩表可知,在裏海地區,哈薩克具有較強的石油優勢,而土庫曼具有較強的天然氣優勢,伊朗和俄羅斯在裏海地區開發較少,尤其是伊朗一直未開發。
裏海地區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程度相對較低,絕大部分尚未進行三維地震勘探,因而隨著勘探的深入,石油可采儲量仍有進一步增加的可能。縱觀國際石油資源的地質勘探史,隨著科技的進步,世界重要油藏、儲層的石油資源總量、可采儲量總是不斷被刷新,處於逐年增加的趨勢。裏海地區未來潛力巨大。裏海地區地廣人稀,工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較低,能源需求小,因而裏海石油出口潛力巨大。其中,哈薩克石油生產的90%,土庫曼油氣生產的75%都可供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