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荷蘭的介紹~~
荷蘭,是主權國家荷蘭王國下的主要構成國,與美洲加勒比地區的阿魯巴、庫拉索和荷屬聖馬丁等四個主體,共同組成這個主權國家。
荷蘭的領土可分為歐洲區與加勒比區兩個部分。歐洲區領土位於歐洲西北部,瀕臨北海,與德國、比利時接壤,並與英國為鄰。加勒比海區,位於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包括博奈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和薩巴島三個小島。
荷蘭最大的三個城市分別為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與海牙。阿姆斯特丹是憲法確定的正式首都,然而,政府、國王的王宮和大多數使館都位於海牙。此外,國際法庭也設在海牙。鹿特丹港,位於鹿特丹,為全世界進出量第八的大型港口。
1、地理:
平坦是荷蘭地形最突出的特點。其國土面積的一半海拔低於1米,26%甚至低於海平面[27]。部分地區甚至是由圍海造地形成的,比如弗萊福蘭省的大部分地區。這些低地都修建了海堤來保護。而荷蘭人世代與海爭地,在荷蘭人眼中最大的敵人是海洋。
歐洲區荷蘭的最高點是位於國家最東南角的瓦爾斯堡山,海拔321米,但全荷蘭的最高點卻是位於加勒比海沙巴島的風景山,高887米,這也是整個王國的地理最高點。萊茵河、瓦爾河和馬斯河將荷蘭一分為二。
長期以來,因為自然災害與人類介入,荷蘭的海岸線不斷的在改變中。最著名的例子是1134年的暴風,讓大量土地滲入海里,創造出澤蘭省西南邊的群島。
1278年12月14日,聖露西亞洪災(St. Lucia's flood)造成尼德蘭與德國超過5萬人喪生,是在荷蘭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洪災之一。1421年的聖伊莉沙白洪災(St. Elizabeth flood)過後,摧毀了大量圩田,造成72平方公里的Biesbosch潮汐洪泛平原的出現。
1953年2月,北海出現的洪水,造成尼德蘭西南方數個海堤潰堤,超過1,800位居民在洪水中喪生。荷蘭政府因此擬定了大規模的防洪計劃,以保護這個國家不受洪水威脅,其中最著名的為三角洲工程。
歐洲區荷蘭盛行來自亞速爾高壓的西南風,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冬暖夏涼,年降水量650~700毫米。但加勒比海的波奈爾則屬熱帶半乾旱氣候;沙巴和聖佑達修斯則熱帶而潮濕。
2、旅遊
有「歐洲花園」和「風車之國」之稱的荷蘭旅遊業較為發達,久負盛名的攔海造陸工程、美麗宜人的鬱金香種植區(荷蘭有「鬱金香王國」之稱,鬱金香是其國花)、著名的乳酪小城豪達(擁有世界第一家乳酪交易中心)、充滿古老氣息的大型風車群(荷蘭是風車最多的國家)都是旅遊觀光的好去處。
6、工業
荷蘭工業非常發達,主要工業部門有食品加工、石油化工、冶金、機械製造、電子、鋼鐵、造船、印刷、鑽石加工等。鹿特丹是歐洲最大的煉油中心。荷蘭有許多著名的跨國公司,2011年共有12家荷蘭企業進入「世界500強」。
7、外交
荷蘭外交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特色,就是它過去的中立性。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許多國際組織都設立在荷蘭國內,最著名的是聯合國及國際法庭組織。不過,荷蘭外交實際上放棄中立政策,先後加入北約與歐盟。
荷蘭的外交政策,基於四項基本立場:大西洋區域合作,歐洲整合(European integration),國際發展(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以及國際法。
2. 關於荷蘭的資料!
荷蘭王國位於歐洲西部,面積4 1 5 4 8 平方千米( 包括內陸海) ,海岸線總長1 0 7 5 千米。居民中 荷蘭人佔9 5 % 。居民多信天主教和基督教。荷蘭語為官方語言。
1 6 世紀前長期處於封建割據狀態。1 6 4 8 年獨立。1 7 世紀末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殖民強國。1 7 9 5 年法軍入侵。1 8 1 4 年脫離法國。1 8 1 5 年成立荷蘭王國。1 8 4 8 年成為君主立憲國。1 9 5 4 年1 1 月1 9 日同我國建立了外交關系。
荷蘭是「低地之國」,絕大部分為平原。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天然氣、煤、石油蘊藏較豐富。工業發達,造船、電子、化工、水利工程、鋼鐵、石油提煉、採煤、食品等工業部門先進,金融保險業發達。農業以畜牧和園藝為重要,並以高集約化、高產著稱。航運業和漁業發達。外貿在經濟中占重要地位。主要貿易夥伴是歐洲共同體國家。
首都阿姆斯特丹,荷蘭經濟、文化中心和重要海港,有造船、飛機製造、化學、電機等工業。政府所在地是海牙。鹿特丹是重要的商業和金融中心,世界大港之一。
其它
重要節日:國慶日4 月3 0 日。風車日5 月第二個星期六。鬱金香節5 月最接近1 5 日的星期三。
貨幣:荷蘭盾。
時差:比格林尼治時間早1 小時;比北京時間晚7 。
國花:鬱金香。
國鳥:琵鷺。
國名釋義:日耳曼語意為「森林之地」。現國名荷蘭語音譯為尼德蘭,意為「低地」。
譽稱:風車之國、低窪之國、花卉之國。
世界之最:花卉交易額佔世界總交易額6 0 % 以上。
民俗:喜愛鮮花、風車和木鞋。
3. 荷蘭簡介
尼德蘭王國,簡稱尼德蘭因其北荷蘭省和南荷蘭省(Zuid-Holland)最為出名,故又稱荷蘭,是由尼德蘭、阿魯巴、庫拉索和荷屬聖馬丁4個構成國組成的君主立憲制的復合國,是以尼德蘭本土為核心的主權國家。荷蘭政府的權力僅限於國防、外交、國籍和引渡,除了上述權力以外,各構成國皆有完全的自主權和自治權。
荷蘭是世界有名的低地國家,本土設12個省,下設443個市鎮。首都設在阿姆斯特丹,但是其中央政府、國王居住辦公地、所有的政府機關與外國使館、最高法院和許多組織都在海牙。
國土總面積41864平方千米,位於歐洲西偏北部,是著名的亞歐大陸橋的歐洲始發點,與德國、比利時接壤。
(3)荷蘭的資源有哪些擴展閱讀:
荷蘭的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低平是荷蘭地形最突出的特點。全境為低地,四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四分之一的土地低於海面,除南部和東部有一些丘陵外,絕大部分地勢都很低。南部由萊茵河、馬斯河、斯海爾德河的三角洲連接而成。
氣候特徵
荷蘭位於北緯51°-54°之間,受大西洋暖流影響,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冬暖夏涼。荷蘭沿海地區夏季平均氣溫為16℃,冬季平均氣溫為3℃。內陸地區夏季平均氣溫為17℃,冬季為2℃。6-8月份溫度為21~26℃。冬季陰雨多風,1月份平均溫度為1.7℃。荷蘭歷史上記載過的最低氣溫為-27.8℃,最高氣溫達到38.6℃。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荷蘭
4. 荷蘭的詳細資料!!(牧場之國名字的來源)
荷蘭國土總面積為41864平方公里,位於歐洲西部,東面與德國為鄰,南接比利時。西、北瀕臨北海,地處萊茵河、馬斯河和斯凱爾特河三角洲,海岸線長1075公里。全境為低地,四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四分之一的土地低於海面,沿海有1,800多公里長的海壩和岸堤。十三世紀以來共圍墾約7,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相當於全國陸地面積的五分之一。境內河流縱橫,主要有萊茵河、馬斯河。西北瀕海處有艾瑟爾湖。其西部沿海為低地,東部是波狀平原,中部和東南部為高原。南部由萊茵河、馬斯河、斯海爾德河的三角洲連接而成。「荷蘭」在日耳曼語中叫尼德蘭,意為「低地之國」,因其國土有一半以上低於或幾乎水平於海平面而得名。荷蘭的氣候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冬溫夏涼,月平均氣溫:1月2~3℃;7月18~19℃。由於地低土潮,荷蘭人接受了法國高盧人發明的木鞋,並在幾百年的歷史中賦予其典型的荷蘭特色。年降水量650~700毫米。有天然氣、石油和煤等蘊藏。
為了生存和發展,荷蘭人竭力保護原本不大的國土,避免在海水漲潮時遭「滅頂之災」。他們長期與海搏鬥,圍海造田。早在13世紀就築堤壩攔海水,再用風動水車抽干圍堰內的水。幾百年來荷蘭修築的攔海堤壩長達1800公里,增加土地面積60多萬公頃。如今荷蘭國土的20%是人工填海造出來的。鐫刻在荷蘭國徽上的「堅持不懈」字樣,恰如其分地刻畫了荷蘭人民的民族性格。
荷蘭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西方十大經濟強國之一。荷蘭自然資源相對貧乏,但天然氣儲量豐富,2001年開采天然氣約743億立方米,自給有餘,還能出口。荷工業發達,主要工業部門有食品加工、石油化工、冶金、機械製造、電子、鋼鐵、造船、印刷、鑽石加工等,原料和銷售市場主要依靠國外。近20年來重視發展空間、微電子、生物工程等高技術產業,傳統工業主要是造船、冶金等。鹿特丹是歐洲最大的煉油中心。荷是世界主要造船國家之一。荷蘭的農業也發達,是世界第三大農產品出口國。農業生產現代化,乳、肉產品供應國內有餘,是世界主要蛋、乳出口國之一。荷蘭人利用不適於耕種的土地因地制宜發展畜牧業,現已達人均一頭牛、一頭豬,躋身於世界畜牧業最發達國家的行列。他們在沙質地上種植馬鈴薯,並發展薯類加工,世界種薯貿易量的一半以上從這里輸出。花卉是荷蘭的支柱性產業。全國共有1.1億平方米的溫室用於種植鮮花和蔬菜,因而享有「歐洲花園」的美稱。荷蘭把美麗送到世界各個角落,花卉出口占國際花卉市場的40%~50%。荷金融服務和保險業、旅遊業發達。航運業和漁業在經濟中占重要地位。歐洲經濟共同體成員國。糧食(小麥)和飼料依靠進口。海運和內河航運發達,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是重要港口。海岸外小島、古城、運河風光和花卉種植業吸引國外旅客。每年旅遊者達260餘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