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礦產資源現在有多少噸
擴展閱讀
承德石油的比例是多少 2025-02-11 10:08:46

礦產資源現在有多少噸

發布時間: 2023-07-01 12:17:54

① 地球上的可用資源還有多少

世界主要資源儲量:
1、石油的世界總儲量,悲觀地估計為2700億噸,樂觀地估計為6500億噸。在油砂和油頁岩中還有7000億噸。但能經濟地回採的約有1750億噸。按悲觀估計,回採量最少約1000億噸。世界年耗油量30億噸推算,可用130年左右。但是全世界已查明的石油可采儲量僅879億噸。如每年開采30億噸,不到30年就可用光。
2、天然氣儲量約1800億噸到4000億噸。全世界天然氣的可采儲量為70多億立方米。有一種看法是,全世界可開採的天然氣總儲量高達281億立方米,也只滿足170年的需求。
煤炭已證實的儲量為14000億噸。按全世界的耗煤量計算,可用500年。還有一種估計是,全世界煤儲量的預測量是10萬億噸,但可供採掘的只有約7000億噸。以每年開采量34億噸計算,只能維持200年。
3、鈾的可供作核燃料的礦產資源儲量為400萬噸。僅西方世界已證實有209萬噸。即使核技術迅速發展,這個儲量也要到快中子增殖反應堆迅速生產出比自身所消耗的還要多的核燃料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才用完。
4、世界水力資源的理論蘊藏量38億千瓦,可開發的有11萬千瓦/小時。
但可用資源的總量是相對而言的,比如太陽能就是一種可用資源,但你能難定義它是否算是地球上的資源。又比如「硅」在宇宙中的儲量排在第八位。在地殼中,它是第二豐富的元素,構成地殼總質量的26.4%,僅次於第一位的氧(49.4%)。以前應用技術不發達時,都被當做垃圾。還比如「氟」,以前是個寶,但因為有破壞臭氧等危害,現在就是一種淘汰資源。

② 緬甸佤邦有多少礦產資源

錫礦儲量在5000萬噸以上。佤邦的礦產資源非常豐富仿備,蘊藏著豐富的備帆毀鉛鋅礦,錫礦。據統計,佤邦轎蘆已探明的錫礦儲量在5000萬噸以上,可開發儲量位居世界前列,整個緬甸95%的錫礦產量來自佤邦。緬甸,全稱緬甸聯邦共和國,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國。

③ 山東富鐵礦發現3500多萬噸,將能解決哪些問題

由山東省煤田地質局規劃勘察研究院承擔的齊河—禹城整裝勘查區李屯項目區,施工的第5個鑽孔鑽獲4層富鐵礦,總厚度達79.36米,其中最厚的一層達到72.3米,平均品位超過55%,預估該項目區富鐵礦資源量達3500多萬噸

據悉,山東省的富鐵礦資源主要分布在淄博金嶺和萊蕪地區,齊河-禹城地區是近年來我省在深覆蓋區發現的富鐵礦找礦新區,並被原國土資源部列為國家級整裝勘查區。

為加強該區富鐵礦勘查,增加富鐵礦資源儲量,山東省自2013年起在該區部署開展了大量富鐵礦勘查及研究工作,先後實施財政地勘項目17個,累計投入資金5600餘萬元,探獲了全鐵品位50%-60%的厚層富鐵礦。

富鐵礦

1、於制葯、農葯、粉末冶金、熱氫發生器、凝膠推進劑、燃燒活性劑、催化劑、水清潔吸附劑、燒結活性劑、粉末冶金製品、各種機械零部件製品、硬質合金材料製品等。

2、純鐵用於制發電機和電動機的鐵芯,還原鐵粉用於粉末冶金,鋼鐵用於製造機器和工具。此外,鐵及其化合物還用於制磁鐵、葯物、墨水、顏料、磨料等。

3、用作還原劑。用於鐵鹽制備。還用於制備電子元器件。

4、用作營養增補劑(鐵質強化劑)。

5、在膠黏劑中用作環氧膠黏劑的填料,配製鑄件修補膠。常作為還原劑使用。

④ 中國鐵礦石儲量有多少

截至2015年底,全國鐵礦區數量為4669處,査明資源儲量850.77億噸,其中基礎儲量207.63億噸(儲量50.38億噸),主要分布在遼守、四川、河北、山東、內蒙古、安微、雲南、山西和湖北等省區。

石源分布

中國鐵礦資源有兩個特點:一是貧礦多,貧礦資源儲量占總量的80%;二是多元素共生的復合礦石較多。此外礦體復雜;有些貧鐵礦床上部為赤鐵礦,下部為磁鐵礦。

一、東北地區

東北地區鐵礦主要是鞍山礦區,它是目前中國儲量開采量最大的礦區,大型礦體主要分布在遼寧省的鞍山(包括大弧山、櫻桃園、東西鞍山等)、本溪(南芬、歪頭山、通遠堡等)、遼陽(弓長嶺),部分礦床分布在吉林省通化附近。鞍山礦區是鞍鋼、本鋼的主要原料基地。

鞍山礦區礦石的主要特點:

1、除極少富礦外,約占儲量的98%為貧礦,含鐵量20-40%,平均30%左右。必須經過選礦處理,精選後含鐵量可達60%以上。

2、礦石礦物以磁鐵礦和赤鐵礦為主,部分為假象赤鐵礦和半假象赤鐵礦。其結構緻密堅硬,脈石分布均勻而緻密,選礦比較困難,礦石的還原性較差。

3、脈石礦物絕大部分是由石英石組成的,SiO2在40-50%。但本溪通遠堡鐵礦為自溶性礦石,其鹼度(Ca+Mg/SiO2)在1以上。且含錳1.29-7.5%可代替錳礦使用。

4、礦石含S、P雜質很少,本溪南芬鐵礦含P很低,是冶煉優質生鐵的好原料。

二、華北地區

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宣化、遷安和邯鄲地區的武安、峰峰礦區。礦山村等的地區以及內蒙和山西各地。是首鋼、包鋼、太鋼和邯鄲、宣化及陽泉等鋼鐵廠的原料基地。

遷灤礦區礦石為鞍山式貧磁鐵礦,含酸性脈石,S、P雜質少,礦石的可選性好。

邯邢礦區主要是赤鐵礦和磁鐵礦,礦石含鐵量在40%-55%之間,脈石中含有一定的鹼性氧化物,部分礦石S高。

三、中南地區

中南地區鐵礦以湖北大冶鐵礦為主,其他如湖南的湘潭,河南省的安陽、舞陽,江西和廣東省的海南島等地都有相當規模的儲量,這些礦區分別成為武鋼、湘鋼及該地區各大中型高爐的原料供應基地。

大冶礦區是中國開采最早的礦區之一,主要包括鐵山、金山店、程潮、靈鄉等礦山,儲量比較豐富。礦石主要是鐵銅共生礦,鐵礦物主要為磁鐵礦,其次是赤鐵礦,其他還有黃銅礦和黃鐵礦等。礦石含鐵量40-50%,最高的達54-60%。

脈石礦物有方解石、石英等,脈石中含SiO28%左右,有一定的溶劑性(CaO/SiO2為0.3左右),礦石含P低,(一般0.027%),含S高且波動很大(0.01-1.2%),並含有Cu(0.2-1.0%)和Co(0.013%-0.025%)等含有色金屬。

礦石的還原性較差,礦石經燒結、球團造塊後入高爐冶煉。

四、華東地區

華東地區鐵礦產區主要是自安徽省蕪湖至江蘇南京一帶的凹山,南山、姑山、桃沖、梅山、鳳凰山等礦山。此外還有山東的金嶺鎮等地也有相當豐富的鐵礦資源儲藏,是馬鞍山鋼鐵公司及其他一些鋼鐵企業原料供應基地。

蕪寧礦區鐵礦石主要是赤鐵礦,其次是磁鐵礦,也有部分硫化礦如黃銅礦和黃鐵礦。鐵礦石品位較高,一部分富礦(含Fe50%-60%)可直接入爐冶煉,一部分貧礦要經選礦精選、燒結造塊後供高爐使用。礦石的還原性較好。

脈石礦物為石英、方解石、磷灰石和金紅石等,礦石中含S、P雜質較高(含P一般為0.5%,最高可達1.6%,梅山鐵礦含S平均可達2%-3%),礦石有一定的溶劑性(如凹山及梅山的富礦中平均鹼度可達0.7-0.9),部分礦石含V,Ti及Cu等有色金屬。

五、其他地區

除上述各地區鐵礦外,中國西南地區、西北地區各省,如四川、雲南、貴州、甘肅、新疆等地都有豐富的不同類型的鐵礦資源。

鐵礦分類

一、赤鐵礦

赤鐵礦中主要成分為Fe2O3,即氧化鐵。自然界中Fe2O3的同質多象變種已知有兩種,即α-Fe2O3和γ-Fe2O3,其中Fe的質量分數約為69.9433034300%。前者在自然條件下穩定,稱為赤鐵礦;後者在自然條件下不如α-Fe2O3穩定,處於亞穩定狀態,稱之為磁赤鐵礦。

二、磁鐵礦

主要成分為Fe3O4,即四氧化三鐵,每個Fe3O4分子中有兩個+3價的鐵原子和一個+2價的鐵原子,即Fe2O3·FeO,氧原子為-2價,其中Fe的質量分數約為72.3597945571%。等軸晶系。

三、褐鐵礦

褐鐵礦並不是一個礦物種,而是針鐵礦、纖鐵礦、水針鐵礦、水纖鐵礦以及含水氧化硅、泥質等的混合物。化學成分變化大,含水量變化也大。

1、針鐵礦 α-FeO(OH)。

含Fe 62.9%。含不定量的吸附水者,稱水針鐵礦HFeO2·NH2O。斜方晶系,形態有針狀、柱狀、薄板狀或鱗片狀。通常呈豆狀、腎狀或鍾乳狀。切面具平行或放射纖維狀構造。有時成緻密塊狀、土狀,也有呈鮞狀。

顏色紅褐、暗褐至黑褐。經風化而成的粉末狀、赭石狀褐鐵礦則呈黃褐色。針鐵礦條痕為紅褐色,硬度5~5.5,比重4~4.3。而褐鐵礦條痕則一般為淡褐或黃褐色,硬度1~4,比重3.3~4。

2、纖鐵礦γ-FeO(OH)。

含Fe 62.9%。含不定量的吸附水者,稱水纖鐵礦FeO(OH)·NH2O。斜方晶系。常見鱗片狀或纖維狀集合體。顏色暗紅至黑紅色。條痕為桔紅色或磚紅色。硬度4~5,比重4.01~4.1。

四、鈦鐵礦

鈦鐵礦主要成分為FeTiO3,即鈦酸亞鐵,其中Fe的質量分數約為36.8031410549%。三方晶系。菱面體晶類。常呈不規則粒狀、鱗片狀或厚板狀。在950℃以上鈦鐵礦與赤鐵礦形成完全類質同象。

五、菱鐵礦

菱鐵礦主要成分為FeCO3,即碳酸亞鐵,其中Fe的質量分數約為49.0504689248%,常含Mg和Mn。三方晶系。常見菱面體,晶面常彎曲。其集合體成粗粒狀至細粒狀。

亦有呈結核狀、葡萄狀、土狀的。黃色、淺褐黃色(風化後為深褐色),玻璃光澤。硬度3.5~4.5,比重3.96左右,因Mg和Mn的含量不同而有所變化。

六、黃鐵礦

黃鐵礦主要成分為FeS2,即過硫化亞鐵,其中Fe的質量分數約為46.5519684580%,黃鐵礦因其淺黃銅的顏色和明亮的金屬光澤,常被誤認為是黃金。晶體屬等軸晶系的硫化物礦物。成分中通常含鈷、鎳和硒,具有NaCl型晶體結構。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鐵礦資源調查報告

⑤ 地球上的礦物資源到底有多少,會被人類耗盡嗎

地球上的礦物構成了人類用來建造、製造和支撐站立運做的大部分東西 —— 包括岩石和土壤。因此,如果我們真的耗盡了礦物,我們都將在地球縮小的表面積上爭搶一席之地。

如果,你只是擔心一種對工業很重要的礦物即將耗盡,那麼你或許可以松一口氣了。人類大量使用的大多數礦物質儲量都非常豐富。例如,鐵約佔地殼的32%,所以在擔心我們能否繼續生產鋼鐵之前,你得先考慮找個沒有蘊藏鐵的立足之地。

其實,對於所謂「耗盡」了某種礦物,更正確的描述應該是,隨著礦物的大量開采,容易開採的礦物減少,開采過程變得過於昂貴、困難或有害,不利於采礦。即便是如此,隨著采礦技術的進步,以前不可開採的礦物將變得可用,生產量較低的礦石也將會得到更有效的加工。

那麼,礦產資源是什麼?我們星球的供應量有多大?

礦物是在地下自然形成的物質 —— 想想煤、石英、鹽等等。像其他東西一樣,它們是由元素構成的,這些元素是基本物質,不能分解成更簡單的物質。有些礦物是單一元素,比如金。當我們評估世界上礦產的數量時,這比我們隨著時間旁耐衡消耗的有限資源要復雜得多。根據估計的消耗量和目前的生產能力,世界礦產儲量在不斷修正。例如,1950年,估計銅儲量為1億噸。在接下來的50年裡,世界銅生產商開采了3.39億噸銅 —— 如果按照1950年的標准,我們應該已經三次用完銅了。對大多數礦物來說,在20世紀,供應實際上增加了,盡管我們在比以往更快地消耗它們。

所以,地球不太可能耗盡礦物。但是,人們會經歷礦藏短缺嗎?一定會。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一直面臨著礦產短缺。短缺和產量下降刺激了新礦的開采、新技術的創新和高質量礦石標準的降低。我們也在使用更為廣泛的礦產。超過60種不同的元件可以用來製造一個計算機晶元。其中,很多都是20或30年前才開始工業應用的礦物,而且它們的產量非常小,因此更容易受到供應風險的影響。

我們以前也有過礦石即將耗盡的情況。冰晶石曾經是鋁生產過程的一部分,現在已經不復存在了。格陵蘭島有最後一批冰晶石礦藏,儲量豐富,值得開采,但該礦於20世紀80年代關閉,當時,新的加工技術讓我們不再依賴它來生產鋁。然而,即使你不能在市場上買到冰晶石,小礦脈仍然存在於世界各地。因此,建設一個昂貴的礦來開采一種沒人需要的礦物是沒有意義的—— 這就像現在建造一個只生產VCD機的工廠一樣。

然而,我們也無法僅僅依靠技術更新來取代一些古老的礦物。耶魯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十多種對製造業至關重要的金屬,目前是沒有潛在替代品的。當然,這些已經足夠多了,我們不用擔心很快就會用完。例如,90%的錳用於煉鋼。錳是不可替代的,如果耗盡它,將會影響世界鋼鐵生產。但是,錳也是地球上第12種最常見的元素,世界礦石儲量估計為3.8億噸。鉛是另一種不可替代的礦物質,用於各種各樣的商品,如 汽車 電池和風琴管。但是全球有9000萬噸的儲量,我們離用完還差得很遠。

其他一些開采難度更大、需求更大的礦物,可能會給生產商帶來更大的麻煩。以鋱、鏑和釹等稀土元素為例。別被畝型它們艱澀難懂的名稱給騙了,其實它們並不難找。但與冰晶石一樣,並沒有很多儲量豐富的礦石可以盈利開采。與此同時,隨著它們被越來越多的產品(iphone、電腦晶元)所使用,以及許多新的環保技術(風力渦輪機、電動 汽車 )中強力磁鐵的使用,需求在不斷上升。這些產品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當然,這帶來了一個問題。提取「綠色」技術中使用的稀土元素是極其「骯臟」的。鈾、釷等放射性礦物集中在開采過程中產生的廢石和污泥中。然後,加工稀土礦物會對土地造成更嚴重的破壞。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一直承擔著世界上95%的稀土開采任務,滿足著大部分國家對稀土的需求。

隨著國內消費的增長和環保的需求,中國也曾將稀土出口削減40%,從而導致稀土價格的大幅提升。但市場最終做出了調整,以應對這一趨勢。一些企業開始尋找替代製造方法,試圖降低對稀土進口的依賴。松下和本田找到了一種從廢棄的電子設備和 汽車 電池中回收釹的方法。

所以,地球上不缺礦物質。可供人類使用的礦物供應取決於我們對材料的渴望,以及技術的升級和消費的變化。但是,合理的開發和利用將是維持地球資源的根本。因此,對於礦產問題,我們既不必杞人憂天,也不能坐吃山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