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保護鯨資源
鯨,是一種資源,也是一種生靈,而且是一種具有相當智能的生靈,因此它應該與人類一樣,享有在地球上的生存權。同時,為了人類的長遠利益,它們也應該繼續生存下去。特別是這些年來,我們不斷聽到鯨集體自殺的消息,對於稍有良知的人來說,心裡都應該有一分內疚。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以同情的目光注視著鯨的未來,他們憂心忡忡,總是希望那些鯨的捕殺者都能放下屠刀,使那些僅存下來的鯨,能有一條生路,繁衍起來,與人類共同生活在這蔚藍的星球上。
1972年,在聯合國的人類環境會議上,100多個國家通過了一項決議案,吁請全世界暫停捕鯨10年。這一決議得到了國際捕鯨委員會內一些國家的堅決支持,但也遭到日本和蘇聯的強烈反對。之後,在世界上,除了日本和蘇聯這兩個國家還繼續在南大洋里捕鯨外,其餘的國家都遵守了那項議案。
日本和蘇聯主要捕撈以前認為太小而不值得捕撈的縞臂鯨。在1980~1981年間,它們共獲取了12845噸鯨肉和1740噸鯨油。以前,有些西方國家曾經利用鯨肉來製作動物飼料,但1980年以後,歐洲經濟共同體國家開始禁止進口鯨魚製品以抗議對鯨的捕殺。蘇聯主要捕殺巨臂鯨,把鯨肉向日本出口或者用來養貂。但在1981年,國際捕鯨委員會通過決議禁止捕殺巨臂鯨之後,蘇聯也開始改捕較小的縞臂鯨了。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捕鯨技術也大大地改進了。日本和蘇聯的捕鯨船都使用了直升飛機、定點飛機和聲吶追蹤等先進的捕撈技術,對鯨發動了一場立體戰爭,如同天羅地網一樣,能夠漏網鯨可以說越來越少,倖存者實在寥寥無幾。在縞臂鯨的數量急劇減少以後,它們又開始捕殺更小的鯨了。
但是,與日本和蘇聯的做法相反,一些國家的科學家開始了對鯨的研究,以找到增加鯨數量的方法。科學家們發現,座頭鯨的壽命較長,跟人類壽命差不多,但生育能力比較弱,一般是一胎一仔,雙胞胎的時候並不多。但是,科學家們還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就是隨著鯨數量的減少,鯨交尾的年齡比以前提前了,而且受孕率也顯著提高。因此,科學家們高興地說,鯨似乎正在實行某種早婚多育的政策,以增加它們的數量。
② 鯨的價值與保護是什麼
一頭藍鯨可產油30多噸,相當於1700頭豬或8000隻羊的脂肪總量;鯨的骨器、內臟可作葯用或制肥。一頭巨鯨可稱得上價值連城,所以世界上不少國家如日本、挪威等國競相獵捕,使不少鯨瀕於滅絕,國際捕鯨委員會不得不決定停止商業捕鯨。
虎鯨之間可以通過「語言」交談
科學家通過對鯨類的研究測試表明,虎鯨能發出62種不同的聲音,而且不同聲音具有不同的含義。生活在不同海區里的虎鯨,甚至不同的虎鯨群,它們使用的「語言音調」有程度不同的差異,類似人類的方言,所以研究人員稱它為「虎鯨方言」。有時候,某一海區出現大量魚群,虎鯨群從四面八方趕來覓食。但它們的叫聲卻互不相同。研究人員推測,虎鯨之間可以通過「語言」交談,至於它們是怎樣聽懂對方的「方言」的,是否也像人類一樣配有翻譯,至今還是個不解之謎。
鯨類由於經濟價值很大,自古以來就是人類捕殺的對象,但過去由於捕獵的手段落後,獵取量較小,尚不足以影響鯨的數量。到了近代,人們改用艦船和火炮獵捕鯨類,殺傷力大大增強,使得鯨的數量銳減,很多種類瀕臨滅絕。
現在由於世界各國對每年捕獲的鯨類的數量進行了嚴格的限制,所以捕鯨已經逐漸不再是監視鯨類的數量和生存狀況的科學家所擔心的主要問題。但是,在整個世界的范圍內,人類經濟發展所造成的空前的海洋污染則對鯨類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其威脅的程度遠遠大於捕殺;另外,飛速發展的產業化捕魚也極大地影響了鯨類等海洋哺乳動物的食物來源,成為影響它們生存的又一個主要因素。人們從前總是把海洋想像為寬廣無垠的自由世界和可以從事冒險活動的象徵,因此在肆無忌憚地對海洋資源進行掠奪的同時,還由於航運業產生大量海洋雜訊和每年排放大量的壓載水,而且還大量地向海洋中傾倒垃圾。大約有10萬種化學葯品也通過污水的排放和空氣到達海洋里,難以分解的有機氯化物增加了海洋有機物含量,使海洋污染越來越嚴重,並且帶來了嚴重的後果。
鯨
現代科學的研究結果表明,海洋是儲存廢氣二氧化碳的巨型容器,冷熱海流系統對地球氣候有很大的影響,在尚少開展研究的深海中,有著眾多未知的、有益於人類的動植物,其中包括很多人類潛在的食物和葯物等來源,具有重要的價值。海洋污染程度的不斷增加,將使這些寶貴的資源遭到毀滅。由於臭氧層受到破壞,生活在南極周圍海域的磷蝦的種群密度急劇減少,每1,000立方米海水所棲息的磷蝦尾數已從1982~1984年以前的177.8尾,急劇減少到1984~1985年的41.2尾。磷蝦是海洋中的一種甲殼動物,是海洋魚類、鯨類和其他海洋哺乳動物的重要餌料,在海洋生物鏈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它作為留存於地球上的最大的蛋白質資源也受到人們的極大關注。由於鯨類等海洋哺乳動物位於食物鏈的末端,所以海洋污染,尤其是重金屬污染等有激素作用的物質嚴重地削弱了它們的免疫系統,從而使它們極易受到病毒和細菌的攻擊。此外,污染還妨礙雌獸受孕或引起流產,從而使鯨類的繁殖率大大降低。
③ 鯨的保護措施有哪些哦
紐西蘭自然資源保護部長克里斯?卡特(Chris Carter)稱,南太平洋多個國家將簽署一項協議,以保護鯨類和海豚。
該備忘錄是在《國際遷徙物種保護條例》的基礎上制定的,將在南太平洋區域環境計劃部長會議上被通過。
卡特稱,至少有11個南太平洋國家會簽署這一協議,而該協議需要至少4個簽署國才能實施。他說,澳大利亞、紐西蘭、斐濟、庫克群島、湯加、薩摩亞群島以及萬那杜均有望簽訂協議,但卡特部長的發言人尼克?馬靈(NickMaling)拒絕對這一名單給予確認。
許多南太平洋國家都已宣布建立鯨魚保護區,萬那杜是最後一個表示將在其專屬經濟區沿岸320公里內的區域內執行類似的計劃。
協議制定了一系列自願保護鯨類和海豚的規定,以及減少物種威脅及保護棲息地的內容,但後者缺乏具體的條款。
協議對簽署國的要求如下:
--認識到人類的生存是建立在對廣大地區自然資源的保護及一系列海洋及沿海地區保護的基礎上的;
--以保持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方式,發展重要的社交及經濟活動,如捕魚、觀光;
--監審、制定或更新保護鯨類的法規;
--對非瀕危鯨類採取保護措施;
--實施保護哺乳動物、保護其棲息地及遷移海洋帶的措施,並且解決哺乳動物擱淺及受困問題。
卡特稱:「這項計劃雖不能阻止日本繼續捕鯨,卻加強了對不常遷移的海豚類物種的保護。」目前,探討鯨類保護最主要的陣地是國際捕鯨委員會,但太平洋地區國家普遍認為這個組織陳舊、死板而且昂貴,貧窮國家根本無法負擔入會費用。卡特說,新的協議為太平洋國家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更具吸引力的、也更負擔得起的保護鯨類的方式。(
④ 日本捕鯨船捕獲1430噸鯨肉,怎樣才能更好的保護鯨魚
鯨魚,雖然體型龐大,其實它並不是魚類,它是一種哺乳動物。並且它有很多特徵跟魚類是不相同的。並且鯨魚在海面上出現的時候都是成群結隊的,看上去場景非常壯觀。
人類其實是最殘忍的對鯨魚的捕殺導致了鯨魚數量迅速減少,甚至已經到了瀕臨滅絕的窘境。我們在視頻中經常可以看到那些不聽勸阻的國家,殘忍的捕殺鯨魚,海水都被染成了鮮紅色。
保護鯨魚需要動物保護組織攜起手來。每個人都要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向人們更多的宣傳和阻止人們捕食鯨魚。世界的和平,需要停止戰爭,更需要多一份和諧,需要每一個人回歸純真和善良對動物要仁慈。
⑤ 採取什麼措施保護鯨魚
© WWF-Canon / Pieter LAGENDYK 然而,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形勢下,科可瓦索灣的捕魚業、旅遊業和繁忙的海上交通的不斷發展,對藍鯨乃至它們棲息的生態系統都構成了嚴重威脅。採取新的保護措施已經刻不容緩。地方政府、智利參議院已經同意劃定新的海洋保護區。此舉得到了環保組織和科學界的大力支持。不過仍需得到國防部的批准以及總統簽署法令,對該地區的保護才能最終得以實現。在近期舉行的國際捕鯨委員會會議上,智利扮演了正面的角色,體現了智利政府對藍鯨保護懷有的堅定信念。我們現在懇請智利總統宣布科可瓦索灣和智魯島海域及其沿岸為海洋保護區。海洋里的巨人 藍鯨是我們已知的地球生物中體積最大的動物,心臟有一輛小汽車那麼大,從2英里開外就能探測到它的心跳!但是這種海洋里最大的哺乳動物在20世紀卻不斷遭到無情地獵殺,成為了過度捕殺的典型案例。僅僅是在南極地區就有約35萬頭藍鯨被獵殺,使其種群數量銳減到不足原先的1%。現在藍鯨可能不會再受到商業捕鯨的威脅,但是過去人類的種種行為卻令它們成為世界上最瀕危動物之一,同時也是所有鯨類中人類了解最少的一種。 行動起來 向智利總統米切爾·巴切萊特發一封郵件吧。呼籲她建立科可瓦索灣和智魯島海域及其沿岸海洋保護區。這對藍鯨的未來至關重要,也將會是智利重視對保護鯨魚承諾的有力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