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資源節約型社會如何建設
擴展閱讀
北京高壓閥什麼價格 2025-02-09 06:03:47
枯草打包工具有哪些 2025-02-09 05:57:56
石油化工部在什麼地方 2025-02-09 05:30:21

資源節約型社會如何建設

發布時間: 2023-07-08 15:11:47

⑴ 試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涵義,並說明如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1)資源節約型社會是指在生產、流通、消費等領域,通過採取法律、經濟和行政等綜合性措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最伍汪少的資源消耗獲得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收益,保障經濟會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就是全社會都採取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消費方式,建立人與環境良性互動的關系。
(2)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可以從下面三個方面著手:第一,要充分考慮人口承載力、資源支撐力、生態環境承受力,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第二,要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率。堅持開發節約並重,節約優先,按照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的原則,在資源開采、生產消搭蠢耗、廢物產生、消費等環節上面逐步建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體系。第三,要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建設生態文明。增加環保投入,健全環保監管體制,提高監管能力,加大執法力度。在全社會形成愛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尚腔枝仔,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

⑵ 如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第一,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建設合理的資源價格體系,用價格杠桿調節資源的利用。完善產權制度,明晰資源的產權,最大程度地發揮資源的效益,做到物盡其用,使資源的損失浪費降到最低限度。

第二,實行有利於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綜合措施。完善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健全科學的節能減排指標考核體系,依法加大執法和監督檢查力度,堵塞能源資源浪費漏洞。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實施排放總量控制、排放許可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切實開展各項節能環保的執法檢查。

第三,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鼓勵科技創新,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資源的開采和消耗環節,要注重提高綜合回收和利用率;在廢物和再生資源產生環節,既要強化污染預防和控制,又要注重分類收集和循環利用各種廢舊資源。注重研究開發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的技術,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構建起資源節約的技術支撐體系,發展循環經濟。第四,加強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的資源節約意識和環保意識。通過各種方式廣泛宣傳節能減排觀念,鼓勵和引導公眾積極參與節能減排活動。在全社會提倡綠色生產方式和文明消費,倡導低投入、高產出、少排污、可循環的生產模式,大力開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

意義:

1、它有利於促進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1)資源和環境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保障,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資源和環境的支撐。

(2)我國資源相對不足,人均佔有量低,粗放型的增長方式造成過量消耗資源,環境嚴懲污染,生態嚴懲破壞。資源和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已嚴懲制約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危及中華民族子孫後代的自下而上和發展。

(3)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保護和合理利用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保護環境和生態,才能促進我這經濟社會平穩較快持續發展。

2、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有利於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國際競爭力

我國資源消耗高、利用率低,影響了我國企業和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發展循環經濟,推行清潔生產,保護環境和生態,能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國際競爭力。

3、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就是使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就是要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前提下實現經濟較快持續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也正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容。

4、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重要保障

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必須有資源和環境作保障。我國粗放型 的經濟增長方式,影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5、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保障國家安全和提高我國綜合國力的重要舉措

解決我國建設需要的資源問題,著眼點和立足點必須放在國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能夠控制和降低對國外資源的依賴程度,確保國家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能夠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

6、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徵之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能夠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⑶ 我們如何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

一:加快我國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到集約型的轉變,提高資源利用率,做到低消耗、高效益、低污染。最主要的是依靠科技自主創新,增強節約能力,切實提高經濟增長質量與效益。

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做到資源的開采及利用有法可依,同時加大監督檢查工作。制定相關行業的市場准入制度,真正淘汰一批嚴重浪費及資源利用率低的企業。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採取有效措施,督促企業及相關單位及進行整改。

三:加快技術創新,推進資源節約技術進步。抓緊關鍵技術開發和產業示範,努力突破資源節約的一些技術瓶頸。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從整體上全面提高資源節約技術水平。

四: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發展循環經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戰略模式,與傳統經濟的「資源污染」的物質單向流動不同,循環經濟是以「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循環經濟通過物質的循環流動,可以有效解決長期以來資源、環境和發展的沖突。

五:深入開展宣傳,提高全民族的資源意思與節約意識,倡導節約型的消費方式。全面介紹我國的資源形式與節約潛力,宣傳國家有關資源節約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標准規范以及資源節約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戰略意義。

六:全社會建立起節約型行政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節約型社區及家庭。資源節約是一項涉及各行各來千家萬戶的事業,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與努力。

總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資源的支持,資源的承載力也制約著經濟的發展,而資源不是用之不盡、取之不竭。因而建設節約型社會已成當務之急,是關繫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革命」。

⑷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應該怎麼做

(一)是增強節約和環保意識,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由於節約意識的缺失而造成的浪費現象在大學里是數見不鮮。食堂里剩菜剩飯到處諧是,為了方便大量使用塑料袋、快餐盒,這不僅造成原料的浪費,而且會帶來嚴重的污染隱患。此外廁所、洗衣間、走廊上的燈經常是通宵亮著,擰開水龍頭不關,電腦24小時開機等。增強環保和節約意識,學習環保和節約知識,讓環保和節約成為一種習慣。舉手之勞就可以避免或減少這些事的發生。從我做起,從點滴開始,隨手關燈、關機,寧緊水龍頭,盡量用自已的飯盒,購買東西盡量不用或少用塑料袋,洗漱時順手關上水龍頭。做舉手之勞之事,不僅節約大量的經費和資源,還從源頭上減少污染,改善生態環境。
(二)是樹立文明健康的消費理念。
大學生崇尚時尚前衛,盲目追求名牌與款式,存在攀比現象。手機、MP3等電子產品頻繁更換,服裝穿一次便「束之高閣」等浪費現象。文明健康的消費理念是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滿足人們的需求,以提高資源利用率。改變歪曲的價值觀,提倡理性消費,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是積極創新,組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環保宣傳活動,開展環境教育,建設綠色校園。
雖然不少高校每年都有環保宣傳活動,但由於活動形式和宣傳手段匱乏、單一,傳播渠道不暢,輿論氛圍不濃等因素,導致效果並不明顯。所以應該積極、持續創新,開展各式各樣、內容豐富的宣傳活動來吸引大眾,引導大家樹立環保觀念,倡導綠色健康生活,培育環境友好的氛圍。
(四)是建立大學生參與機制。
應該把個人節約和環保內容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分的重要部分,把節約也納入寤室美化大賽評選內容,設立節約和環保獎項等多種靈活機制來使大眾共同參與環保行動,營造良好節約氛圍,構建良好社區文化。通過下鄉活動、參觀活動等形式活動,把環保知識帶到校外,引導全民參與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