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為什麼文化資源管理很重要
擴展閱讀
北京高壓閥什麼價格 2025-02-09 06:03:47
枯草打包工具有哪些 2025-02-09 05:57:56
石油化工部在什麼地方 2025-02-09 05:30:21

為什麼文化資源管理很重要

發布時間: 2023-07-08 17:14:36

Ⅰ 文化在推動再生資源產業發展中的作用

文化資源是一種可供文化產業開發利用的, 凝聚了某一群體獨特精神價值的 資源。和自然資源一樣,文化資源也是人類生存發展需要的重要資源。文化資源 具有無形、傳承性、穩定性、共享性、持久性等特徵。文化資源對人類社會的發 展起著方向性、支撐力、凝聚力、推動力的作用。 從傳統文化方面來看,所謂文化資源,並不僅僅指有形的古老建築,還有廣 泛的內容。如日本與韓國制定對文化財產進行保護的國家法律,對文化財產的界 定就包括以下五類: (1) 有形文化財產,如建築、繪畫、雕塑等 (2) 無形文化 財產,如戲劇、音樂、工藝技術等 (3) 民俗文化財產,如衣食住行與宗教信仰 等風俗習慣 (4) 紀念物,如各種古代庭園、陵墓、名勝與自然景觀等 (5) 傳統 建築群,如故宮等。范圍很廣幾乎把所有與文化有關的事物都包含在內。 文化資源對經濟的直接影響在於文化產業。 1998 年我國文化產業的增加值 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 0 ? 75% 、 第三產業增加值的 2 ? 33%, 文化產業從業人 員僅占就業人員總數的 0 ? 4% 。而在許多發達國家,文化產業早已成為經濟 增長和吸納勞動力的支柱產業之一。 1998 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文化娛樂消費支 出僅占其消費性支出的 2 ? 27%, 這種狀況不僅遠遠低於發達國家, 也低於一般 的發展中國家。據有關部門初步測算 , 1997 年我國的實際文化消費總量大約為 650 億元,而文化的潛在消費能力或需要約為 3000 億元,差距可謂巨大。在開 發城市文化資源方面,全國各城市都認識到這一點,都在大力挖掘自己的歷史文 化資源。如河南新鄭是黃帝故里,相傳農歷三月三是軒轅黃帝一統天下、成就偉 業的日子,後人為表達對軒轅黃帝的敬仰之情,從春秋時期就舉行拜祖活動,延 續至今。 1992 年新鄭市開始舉辦炎黃文化旅遊節。 11 年來,每年都有海內外 的炎黃子孫前來登山朝聖、尋根拜祖、觀光旅遊,並因此促進了新鄭市的對外經 貿合作。 通過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出文化資源在經濟發展中的巨大作用, 尤其是在滿 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促進文化產業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首先,文化資源是現代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資本」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這是中國人引以為自豪的「本 錢」 但是, 。 我們不能只守著一座金燦燦的文化資源寶庫, 而應有把文化資源 「變 現」的意識、勇氣和能力,即把傳統文化資源轉化為現代產業資本,把文化需求 轉化為市場機制。 文化產業的興辦與發展必須以文化資源為依託。離開文化資源這一基礎,文 化產業只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北京是歷史文化名城,文化資源異常豐富。 這些文化資源種類繁多,文化蘊含豐富,與經濟的可滲透性強,可開發程度高, 這就為北京文化產業的發展奠定了總體優勢。 首先,北京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它是 50 萬年前北京猿人的發祥地, 又是傳說中上古時期的幽州古戰場。春秋時期的燕國就已經在這里建薊城為都。 此外,北京在宋代以前一直是北部邊陲軍事重鎮,而自遼代開始便成為國都,並 一直延續五朝。都城的歷史文物古跡,獨特的皇城文化景觀,更是一份至為寶貴 的歷史文化遺產。據統計,北京的古代文化遺存共有 7309 項之多,其中,周口 店北京猿人遺址、長城、故宮等三項已被列入聯合國世界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名 錄。從國際國內上看,歷史文化資源如北京這樣豐富的屈指可數。當前,北京的 歷史文化資源絕大部分尚未被當作一種產業資源得到合理的開發, 甚至還有相當 一部 分尚未得以修復,基本處於「塵封地下」的狀態。由此可見,僅就歷史文化資源 來看,北京文化產業的潛力是何等巨大,前途又是何等光明。全面開發這些歷史 文化資源的現代價值,包括其社會價值、審美價值與經濟價值,不但對北京文化 產業的勃興與繁榮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發揮北京的文化優勢,實現北京城市的 文化定位都具有重要意義。北京的文化資源是多方面的。 除上述之外,尚有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資源(如京味文化),瑰麗多姿的旅 游文化資源(包括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源遠流長的藝術文化資源(如京劇、 北京曲藝等),富於傳統別具特色的商業文化資源(如老字型大小)。特別值得重視 的是,北京在尖端科學技術研究與社會科學新學科研究方面的雄厚實力,為文化 產業與國際現代化先進水平接軌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提供了發展高科技文化產 業、信息文化產業、咨詢文化產業、現代國際會議服務產業以及律師事務所、各 類智力策劃公司等所必需的科技知識性的文化資源。 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為北京文化產業的發展展示出一派光明燦爛的前景。 2006 年至 2009 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平均增長 21.9% ,高於全市經濟增速 7.5 個百分點。 2009 年,北京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 1489.9 億元,佔全市 GDP 的 12.3% ,增速為 10.7% ,高於全市經濟增速 1.4 個百分點。其中,營業收入 5985.7 億元,同比增長 10% ;從業人員 114.9 萬人,同比增長 7.3% 。今年 上半年北京市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 804.3 億元,增速 15.7% ,高於全市經濟增 速 2.5 個百分點(數據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網站)。由此可以看出來 文化資源在文化產業發展的地位。 中華傳統民間文化是我國發展文化創意產業、 參與全球綜合實力競爭的取之 不盡用之不竭的重要資源。 傳統民間文化資源在中國未來的文化產業發展中將占 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甚至可能將發揮引領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在未來 的文化市場上,沒有民族特色、沒有文化品位的文化產品是缺乏競爭力的,而這 種民族特色和文化品位的建立和被認可, 必然是紮根於民族文化土壤的文化產業 及其產品。 其次,文化資源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一個經濟區域內豐富的文化資源是進行文化資源產業化開發的前提和基礎。 理解了這點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現在各地都在爭奪所謂的 「文化名人、 文化名城」 現象。如,西安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 ,為其發展文化產業提供了可持續性的資源 支持。西安歷史文化積淀厚重 ,周秦漢唐文化遺存豐富 ,有「天然歷史博物館」 美譽。西安作為「世界歷史文化名城」 ,其地域文化之發達 ,歷史之悠久 ,輻射 力之廣遠 ,都是其他古都城市無法比擬的。西安的文物古跡在全國名列前茅 , 文物景點多達 2 944 處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 34 處 ,省級重點保護文物 單位有 72 處;而西安的古遺址、陵墓多達 4000 余處 ,館藏出土文物 15 萬余 件。隨著考古不斷發現 ,西安文化遺產數量還每年以約 40 處的速度遞增。西安 的宗教文化資源也較為豐富 ,宗教寺廟保存完好。古代長安曾是佛教、道教、伊 斯蘭教及西方基督教匯聚、發展、衍生宗派的聖地。西安的樓觀台已有 3000 年 歷史 ,素有「天下第一福地」之稱;西安化覺巷清真大寺是伊斯蘭教四大清真寺 之一。佛教大慈恩寺、大興善寺、香積寺、華嚴寺、凈業寺、草堂寺等六大宗派 的祖庭都保存完好。 這些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為西安文化產品提供了豐富資料和 實物標本 ,也為其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資源支持。 但是,在文化資源產業化的過程中也受到方方面面的阻礙。如,市場法規不 健全 ,實踐中存在著「執行難」的問題。這主要是由於我國文化產業起步晚,文 化產業的法規與其他方面的法規制度相脫節。導致了在實踐過程中存在著「執行 難」的問題 ,這無形中增加了民營資本和外資的投資風險;行政管理體制不暢 , 管理人員觀念陳舊 ,服務意識淡薄 ,致使行政效率不高。 長期以來 ,受計劃經濟 體制的影響 ,文化管理部門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著政府辦文化、管文化的思想。在 管理上以行政管理為主 ,直接干預文化產業的經營管理 ,同時文化發展體制上 的多頭管理 ,又導致在文化市場上行政干擾過多 ,不利於文化產業的發展; 融資 渠道不暢 ,發展文化產業的資金不足;文化產業人才缺乏 ,人才培養意識滯 後 …… 文化資源具有滿足人的需要的功能, 是最高層次、 最具開發價值的重要資源。 文化資源的功能及多樣化特徵,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強大的資源供給、資產支 撐和資本保障。必須把握好文化產業培育與文化資源開發的關系,從根本上解決 文化資源產業化的種種阻力,提高文化資源的自主開發能力和市場開發效應。這 樣才能最大化的發揮文化資源在促進文化產業發展中作用。 作者:顏丙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