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渤海是我國的內海,主要資源有哪些
渤海是我國的內海,主要資源有漁業、港口、石油、旅遊和海鹽等。
1、漁業資源。渤海水質肥沃,營養鹽含量高,餌料生物十分豐富,浮游植物年生產量1.4億噸,魚類年生產量49萬噸。渤海是黃渤海漁業的搖籃,是多種魚、蝦、蟹、貝類繁殖、棲息、生長的良好場所,故有「聚寶盆」之稱。對蝦、毛蝦、小黃魚、帶魚是最重要的經濟種類。
2、港口。渤海港口具有分布密度高,大型港口及能源出口港多,自然地理條件好,經濟發達,腹地廣闊,資源豐富等優勢,是我國北方對外貿易的重要海上通道。已建和宜建港口100多處。
3、石油、天然氣。渤海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十分豐富,整個渤海地區就是一個巨大的含油構造,濱海的勝利、大港、遼河油田和海上油田連成一片,渤海已成為我國第二個大慶。
4、旅遊資源。渤海沿岸自然風景優美,名勝古跡眾多,充分具備了以陽光、海水、沙灘、綠色、動物為主題的溫帶海濱旅遊度假資源條件。
5、海鹽資源。渤海是我國最大的鹽業生產基地,底質和氣候條件非常適宜鹽業生產。我國四大海鹽產區中,渤海就有長蘆、遼東灣、萊州灣三個。萊洲灣沿岸地下鹵水儲量豐富,達76億立方米,摺合含鹽量8億多噸,是罕見的儲量大、埋藏淺、濃度高的「液體鹽場」。
2. 海底有哪些礦產資源
海底的礦產資源有:石油、天然氣、煤、鐵等固體礦產、海濱砂礦、多金屬結核和富鈷錳結殼、可燃冰。
據估計,世界石油極限儲量1萬億噸,可采儲量3000億噸,其中海底石油1350億噸;世界天然氣儲量255~280億立方米,海洋儲量佔140億立方米。
上世紀末,海洋石油年產量達30億噸,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50%。我國在臨近各海域油氣儲藏量約40~50億噸。由於發現豐富的海洋油氣資源,我國有可能成為世界五大石油生產國之一。
海底礦產資源的分布:
分布於水深4,000~6,000米海底,富含銅、鎳、鈷、錳等金屬的多金屬結核。分布於海底山表面的富鈷結殼和分布於大洋中脊和斷裂活動帶的熱液多金屬硫化物。生活於深海熱液噴口區和海山區的生物群落,因其生存的特殊環境,其保護和利用已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
現今主要發現於大陸邊緣的天然氣水合物,其總量換算成甲烷氣體約為1.8-2.1X1016m3,大約相當於全世界煤、石油和天然氣等總儲量的兩倍,被認為是一種潛力很大、可供21世紀開發的新型能源。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海底資源
3. 海洋中的礦產資源都是有什麼
海洋是礦物資源的聚寶盆。
1)油氣田
近20~30年來,世界上不少國家正在花大力氣來發展海洋石油工業。探測結果表明,世界石油資源儲量為10000億噸,可開采量約3000億噸,其中海底儲量為1300億噸。中國有淺海大陸架近200萬平方千米。通過海底油田地質調查,先後發現了渤海、南黃海、東海、珠江口、北部灣、鶯歌海以及台灣淺灘等7個大型盆地。其中東海海底蘊藏量之豐富,堪與歐洲的北海油田相媲美。
2)稀錳結核
錳結核是一種海底稀有金屬礦源。它是1873年由英國海洋調查船首先在大西洋發現的。調查表明,錳結核廣泛分布於4000~5000米的深海底部。它是未來可利用的最大的金屬礦資源。令人感興趣的是,錳結核是一種再生礦物。它每年約以1000萬噸的速率不斷地增長著,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礦產。世界上各大洋錳結核的總儲藏量約為3萬億噸,其中包括錳4000億噸,銅88億噸,鎳164億噸,鈷48億噸,分別為陸地儲藏量的幾十倍乃至幾千倍。以當今的消費水平估算,這些錳可供全世界用33000年,鎳用253000年,鈷用21500年,銅用980年。
3)海底砂礦
海底砂礦通常平行海岸呈條帶狀分布,一般長數千米,大者可達數百千米。其分布主要受物質來源、地形和水動力條件的控制。如沙堤(或稱沙壩)頂部的砂礦,有些是古代河流的沖積砂礦被淹沒而成。主要由密度較大的穩定礦物組成,如金、鈦鐵礦、金紅石、鋯石、獨居石、電氣石及金剛石等。
4)海底熱液礦藏
熱液礦藏又稱「重金屬泥」,是由海脊(海底山)裂縫中噴出的高溫熔岩,經海水沖洗、析出、堆積而成的,並能像植物一樣,以每周幾厘米的速度飛快地增長。它含有金、銅、鋅等幾十種稀貴金屬,而且金、鋅等金屬品位非常高,所以又有「海底金銀庫」之稱。饒有趣味的是,重金屬五彩繽紛,有黑、白、黃、藍、紅等各種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