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高碑店和北京醫療資源哪個好
擴展閱讀
農特產品賣哪個平台好 2025-04-23 11:46:09

高碑店和北京醫療資源哪個好

發布時間: 2023-07-18 04:06:17

1. 中國大城市醫療實力排名,看看哪個城市醫療資源最豐富

中國醫療資源排名前4的城市就是京津滬+廣州,重慶成都南京武漢沈陽等和京津滬穗由較大差距,深圳更是不如省會,從深圳居民就醫都要到廣州就可以看出來,北京天津上海的醫院里除了京津滬的居民還有好多操外地口音的人群,廣州是整個華南就醫的中心。

2. 北京和上海哪個城市醫療水平高

北京,上海醫療水平應該是各有千秋。重點是找對醫院和找對醫生。上海是世界第二大城市。醫療資源也是很不錯的,醫生思維先進,接受新鮮事物比較快,新的技術和理念在這里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北京是中國首都。醫療資源更加集中。比如北京著名的301。應該是集中了國內頂尖醫學高手。相對來說,技術更加全面,更加權威,專業。看你所在城市離哪個城市更近就近准治還比較方便

3. 北京資源知多少

北京資源知多少
「計劃經濟時代的早期格局沒有打破,國家高度壟斷的情況下,導致北京的資源高度聚集,成為一個『城市黑洞』。北京資源和其他城市相比,某些領域不是多和少的問題,而是有與無的問題。」

●張恆 王曉 方澍晨 / 文

每一天都有人從外地來到北京。

在過去的十年裡,北京增加了472.9萬外來常住人口,平均每天增加1296人。這在北京增加人口中佔了四分之三,使北京的常住人口總數達到2114.8萬?人。

這讓北京的政府官員感到頭疼。上世紀80年代初的目標是「把北京市到2000年的人口規模控制在1000萬人左右」,但幾年後,1988年北京市總人口已達1000萬。北京目前執行的2004版人口規劃要求到2020年將常住人口控制在1800萬,但這一數字在2010年就被突破。

北京市副市長陳剛說,按照目前這個速度發展,意味著10年後的北京,需增加近500平方公里的土地;要建住房1.3億平方米;要增加交通出行550萬人次;每年要增加6億立方米水;天然氣需要增加50億立方米;每天增加垃圾6000噸;要增加中學167所,增加小學208所。

到目前為止,沒有有效的辦法阻止這些外地人的腳步。靠戶籍?沒有用,最近四年,進京落戶指標都沒有超過1萬。

為什麼要去北京?

這倒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因為北京有其他地方沒有的東西。

愛電影去北京

這個春節,有約900萬人離開北京又回到了北京,這裡面大部分是外地人。

為什麼不呆在自己故鄉,卻要去大城市打拚?這在春節期間成了熱點話題。緣起知乎(一個網路問答社區)上的一個問答,一位署名「王遠成」的網友用很長的文字,回溯了自己2008年隻身到上海打拚,直到2013年因為母親患病返回家鄉的過程。文中關於大城市與家鄉三線城市的對比,激起無數人的共鳴,一時傳遍網路。

「如果不來北京,我和電影之間的距離永遠無法縮短到現在的距離。我也永遠不知道我可以在夢想的道路上走這么遠。」2月6日(大年初七)下午,張小北剛剛結束四五個小時的編劇寫作,看到這組問答,在知乎寫下了這樣一句話。

除了編劇,張小北還是一家預告片工作室的創始人之一。短短兩年時間,這家工作室從兩三個人發展到二十多人,2013年一共給40多部國產片做過預告片和製作特輯,其中包括郭敬明的《小時代》。「中國電影這兩年隨著整體市場的發展,工業化程度的進步,越來越多全新的崗位正在被創造出來,而且這些全新的崗位基本上都集中在北京。」張小北說,預告片這個行業2011年之前是沒有的,對於公司員工來說,如果不是在北京便沒有機會爭取到這個崗位。

1997年,張小北由北京廣播學院畢業之後回到家鄉安徽合肥,做了一名電視台記者,2002年再次北上。因為在合肥,當時只有兩個電影院三塊銀幕,「想看電影的話除了買盜版碟幾乎沒別的辦法」。

愛電影的人只能來北京。「浙江橫店是個很大的拍攝基地,很多群眾演員聚集在那裡,但如果你想真正成為演員,或者想成為一個明星,還是要來北京。尤其是電影行業,最上游資源的最關鍵環節都在北京,你在這里的時間成本是最低的,機會相對來說是最大的。」張小北歷數道,「從劇作、製作、投資,到電影的營銷、宣傳、發行,不管你想從電影行業哪個環節進入電影行業,在北京都是機會最多的。」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13)》,2012年北京生產了故事片243部,佔全國27.2%;電視劇98部,佔全國19.4%。而在上海交大發布的2013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指數報告中,北京以指數值82.75占據榜首,遠遠高於第二名廣東省的48.52。2009年,上海曾與北京同居第一梯隊,但從2010年起至今,上海排名下滑,與廣東、江蘇、浙江、山東等省組成了第二梯隊。絕大多數西部地區得分均低於20分,排到了12名之後。

北京病人

北京還是一座病人的城市。2012年整整一年,9974家衛生機構接待了1.85億人次的門診,比內蒙古、吉林兩省門診人數的總和還要多。

這座城市聚集了全國最頂級的醫院,協和、301、兒童醫院、積水潭……等等,同時也吸引了全國最多的病人。一個患兒由父母帶著來到北京大學婦幼門診,周四下午去掛周五僅有五個的專家號,放號前,僅僅因為一個人插隊,就前功盡棄。一個14元的專家號,在號販子手裡被炒到了上百甚至上千元。

王航的妻子懷孕了,為了檢查,他要凌晨五點去排號。好容易等到上班放號,卻被告知該醫生當天停診。這位專業學醫並在互聯網企業工作過的年輕人,由此想到能否藉由互聯網做一些事情。「上學時我們就知道,大量的專家集中在北京。」王航說,「北京是首都,長久以來學術水平高,北京的院校和項目更容易得到支持。而醫學上的人才也更願意留在北京,這樣積累下來,北京的醫療資源就越積累越多。」

最終,他和幾個朋友一起創辦了「好大夫在線」,患者可查詢到全國3000多家醫院的診療信息並在線預約門診,專家可以在線解答釋疑,並進行醫療知識科普。網站收錄的醫院中,北京地區的占總數的5%,在30萬的醫生庫里,北京佔了10%,但是從患者咨詢的問題中,有30%是北京的專家回復的。王航說,「從網站上回答問題的情況看,能夠處理重大疾病,尤其是疑難雜症的醫生中,北京的醫生更多,也更有發言權。」

但是「好大夫在線」解決不了醫療資源緊張的問題,張妍放棄那些技術精湛的三甲醫院了,她更偏好高端私立醫院。大多數時候,錢總是能解決問題的。

金錢永不眠

張妍是天津人,英國某名校畢業後,為了離父母近些,放棄了上海、香港和新加坡的機會,進入北京一家外資投資公司工作,地點在北京CBD。

這里是北京外企最為集中的區域,在三萬多家企業中,世界500強就有兩百多家。70家跨國公司的地區總部設在張妍周邊的區域,這佔到北京的七成。2012年,北京的外商投資企業有兩萬六千多家,同為直轄市的天津的數量不到北京的一半。

北京平均每天的企業生產總值接近50億元,其中有6.95億元是包括張妍在內的30萬金融行業從業者製造出來的。不過北京金融業的重鎮不在CBD,而在金融街——被長安街、阜成門內大街、太平橋大街、南禮士路四條街道圍起來的近150萬平方米的區域,是北京乃至全國金融資源最集中的地方。

2012年4月13日,中國北京金融街,一個店員裝扮成財神爺在派發優惠券(IC / 圖)

央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在這里辦公,三分之一的全國商業性銀行和60%的保險集團把總部設在此處,每天有10萬人到1400多家金融機構里上班——這些金融機構的資產規模已經超過了65萬億元,佔全國比例接近一半。

這里是寸土寸金之地。美國的房地產及資本管理公司仲量聯行發布報告稱,全球最貴的辦公地點中,金融街排名第三,僅次於倫敦聖詹姆斯與香港中環。但就這樣,大量的企業還在想辦法進駐這里,千合資本的老總王亞偉就正在作此打算。

現在這家公司的辦公地點位於北京海淀區北京國際大廈,距離金融街8公里,若交通順暢,半小時即達。但對王亞偉來說,這仍太遠了。這位被業界稱為「中國股神」的大佬,感覺現在與行業交流太少,也難以忍受距離監管層較遠——在他看來,這會一定程度影響自己信息的獲取。

在這塊彈丸之地,一天有上百億的資金流進流出,一年政府能從這里收走2482.8億元的稅收。靠著這個金融大戶,西城區也一躍成為北京稅收最多的區域。2012年,西城區的稅收總額為3074.2億元,而內蒙古自治區一年的稅收才2746.8億元,安徽省一年稅收3065.1億元也不過和西城區相當。

中關村帝國

2013年12月,金融街上的決策者們對比特幣支付下達了管制令,這令創業者李林大為緊張。

一年前,他剛剛在上地創辦了一家比特幣交易網站火幣網,准備在這個行業大展身手,現在央行的政策很可能掐斷自己的活路。焦慮之中,他聽說央行支付與清算司司長是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的兼職教授,便很快通過清華大學聯繫到了這位司長。在向司長打聽政策導向後,李林得出結論「未必那麼悲觀」。考慮到銀監會還沒作出類似限制,他們找到了幾家銀行,建立了用銀行匯款充值的渠道。正是在那以後,火幣網一躍成為國內交易量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台。人們願意留在北京,一個原因是在這里常常能找到你需要的人。

李林是湖南衡陽人,曾在甲骨文公司工作兩年,辭職出來後就一頭扎進中關村的創業圈。這里原本也是一條范圍有限的街道,以賣電子產品為主。現在,這里光上市公司就有了224家,包括人們熟悉的騰訊、網路、谷歌、微軟、聯想等巨頭。

早先的區域,早已經容納不下政府和企業擴張的胃口,中關村開始在北京各個區縣開疆拓土,在西城、朝陽、昌平、通州、密雲、延慶……幾乎所有北京區縣,都有了「中關村」的名頭。2012年,國務院批復中關村的區域范圍達到了十六個園區。

在這個龐大如聯邦帝國一般的園區里,聚集了中國最為密集的科教、智力人才。超過1.5萬名像李林一樣的創業者,在民居里揮汗如雨、在寫字樓里通宵熬夜。還有幾個年輕人曾在中關村街頭漫無目的逢人便問對方是否願意在網上把錢借給別人,他們打算做一個互聯網理財產品,但收集了200份調查,只有三四個人願意,不過沒關系,做起來再說。而另一個80後,則半開玩笑地說,自己的願望是五年內滿足員工的所有願望——女員工想結婚,男員工希望管理一個全是女孩的團隊……各式各樣的創業者,在3W咖啡、車庫咖啡等創業者最喜歡的聚集地相遇、交流、碰撞。最終,在中關村裡創造了6000家企業。

全國各個城市都在用同樣的方式、甚至給出更大的力度扶持創業者,但許多懷抱夢想的年輕人、希望最後再搏一搏的中年人,似乎除了中關村誰都不認。中關村官方不無炫耀地對外宣稱,每年發生在中國大地上的投資案例,有三分之一出自中關村。

當李林需要為公司招人時,相對容易就找到合適的。「北京叫得上名的互聯網大公司有幾十個,人才流動大。」 這位年輕的老闆設想過,如果在杭州或者深圳,他就只能高薪從阿里巴巴、騰訊去挖人了。「保持行業交流也非常有必要」,最濃的氛圍就在這里,李林說,「上海那些同行每月都要固定來北京幾次。」

學術與政治

中關村的勢力范圍內,有41所高校坐落其間,不乏北大、清華這類名校。李林就常去這些學校參加關於比特幣的學術討論。

教育,是這座城市最為優質的資源。北京有89所普通高校,這個的數字在全國范圍內並無優勢,但這些學校中有23所211院校——而在李林的老家湖南,只有4所。全國僅有的39所985高校中,8所在北京,而湖南只有3所。

雖然在同時位列211和985名單的中山大學已經做到了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院長的職位,但任劍濤仍然決定離職北上。2009年起,他進入人民大學擔任政治學系的教授。

「當時也有上海的院校找我,」任劍濤說,自己之所以選擇北京,一是看重其專業內部的競爭和優勢,「北京聚集著更多優秀的人才,學術交流的平台更高。二是社會反響。北京集中著優秀的報刊和新媒體,我們的研究成果可以更快得到關注和傳播。三是權力反應。我們的研究更易引起中央和部委關注,我們也更容易成為中央領導的『座上賓』。」這位以政治本身為研究對象的學者,以前在廣州的感覺是,再怎麼努力,也不過是在學術圈子裡引起關注,「在中央看來,你就是一個地方機構。現在就不一樣了。北京的優勢是擺在桌面上的『權力優勢』」 。

北京資源知多少(2)

中國統計局的數據,顯然支持任劍濤的判斷。2012年國家項目的課題數共有79343項,而北京的研究機構就承擔了48100個國家項目的課題——這些課題經費支出達到455億元,幾乎是全國課題經費總支出1078億元的一半。即便不考慮錢的問題,查資料在北京也要方便很多。單計算北京市公共圖書館藏書量,北京人均擁有圖書數量為1.01本,很多沿海發達省份與此差距並不大,但加上國家圖書館的藏書後,北京的人均數量則達到了2.69本。

唯一的長安街

北京的道路總里程5萬多公里,其中有38公里極為特殊。2010年,它決定再向西延長6.46公里,就迅速吸引來了1350億元的投資項目。它是長安街,它被定位為「中央主要領導機關所在地」,大部分中央機關都在這條街?上。

馮楚軍是北京公意智庫咨詢中心的研究員, 1987年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研究生畢業之後,進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現在開始做起了長安街的生意。「我之前在一些中央部委有不少關系,以前的同事和同學有在體制內的,有先天的管道能夠服務於中央部委。」馮楚軍說,他們後來承接了發改委、住建部等中央部委的許多課題。

而這些經歷轉而又成為馮楚軍他們拓展業務的資本,「我們現在做的大量課題是地方政府的……因為中國社會是自上而下的,地方上會認為『北京的和尚好念經』。由於我們給中央部委做過咨詢的經歷, 也比較容易引起地方政府的信任。」在中國,與長安街發生聯系,意味著一種不言而喻的認證。

而對北京來說,長安街則是上述一切的源頭。「計劃經濟時代的早期格局沒有打破,國家高度壟斷的情況下,導致北京的資源高度聚集,成為一個『城市黑洞』。北京資源和其他城市相比,某些領域不是多和少的問題,而是有與無的問題,於是很多人只能在有與無之間做出痛苦的抉擇。」任劍濤說,北京之於自己,不是認同關系,而是交易關系,這幾年,每到放假,自己就會馬上回到廣州。

但只要有資源,離開的人就會回來。還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里,即便有的人既不知道北京是否需要他,也不知道北京能給他什麼,你也不能說這是盲目的選擇。

現在去知乎上打開前面提到的那條問答,不知道什麼原因,「王遠成」刪掉了那條感動過很多人的回復,目前點贊最多是「柏邦妮」的回復,她也講述了一個很長很長的自己的北京故事,結尾說:

「為什麼我們忍受北京,無論如何,不忍離去?我想,因為這座城市,給了我們最珍貴的東西——可能性。當然,很多時候,可能僅僅是可能,這正是殘酷之處。我永遠記得,每年都有那麼幾個瞬間,我走出地鐵站,覺得這是一座希望之城。」

本文刊發於《Vista看天下》269期特稿

4. 山東省內哪個城市的醫療最發達

其實在山東省內所有城市都有比較不錯的醫院存在,尤其是煙台、青島、濟南、淄博、濰坊、泰安等城市都是有著幾個三甲醫院的存在,但是在山東省內城市中,如果在本市最好的醫院沒辦法醫治在去北京或者上海之前,一般都會選擇去省會濟南的醫院碰碰運氣,濟南的省立醫院、齊魯醫院等都是醫療技術水平很高的醫院。

如果濟南的省立醫院、齊魯醫院都無法治療的疑難雜症,那麼除非是別的醫院有某一個項目是國內權威,否則去了別的醫院基本上也和在濟南差不多,當然這里不是在介紹醫院,只是從對比的角度去舉個例子。濟南是全省內三級醫院數量最多的醫院,比之省內經濟第一的青島醫院數量還要多,這源於濟南的地理位置。

翻開地圖我們就可以發現,濟南成為省會是有原因的,別看濟南身處中西部內陸,但是濟南周邊的城市非常多,德州、濱州、淄博、泰安、聊城、濟寧等城市都環繞在濟南周邊,所以濟南匯集的人口數量眾多,隨之醫療體系也更為發達。因為這些城市離濟南比較近,所以別看濟南的醫院數量多,但每天都是人滿為患。

另外濟南的醫療水平繼承了原來山東醫科大學,也就是現在的山東大學醫學院的醫療水平,山東大學在山東省內絕對是第一院校,所以醫學院水平也是省內最好的。

如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一起探討。

山東目前醫療最強的是濟南,這沒什麼可質疑的,每個省份的醫療中心都在省會,這和經濟無關。何況濟南的齊魯醫院是全國排名前五的水平,僅此一點就另省內其他城市難以望其項背。濟南的醫療水平和三甲醫院數量至少現在還是全省的No.1。

其次是經濟龍頭青島,通過上圖能夠看出,青島雖然三甲醫院比濟南少了8所,但是醫療床位數量並沒差多少。此外青島大學附屬醫院 歷史 悠久,有著百年 歷史 ,雖不及齊魯醫院強大,但是在非省會城市當中排名全國第二,僅次於蘇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實力也不容小覷。同時因為青島是副省級城市,資源配比僅次於省會,而且經濟實力雄厚、人口眾多。因此近些年來在醫療領域的發展突飛猛進,引進齊魯醫院之後,又引入華西醫院,其中華西發聲要以總院規格打造青島分院,加上青醫附院以及市立醫院的擴容,青島的醫療水平比十年前有了質的飛越,與濟南的差距越來越小。

山東省16地市級,每個地市級的醫療都是不錯的。縣級以上都有三甲醫院,三甲中醫院,兩到三家不止,作為全國經濟排名第三的大省,醫療還是挺靠前的。

山東省的大學醫學院,本科醫學院,就有7所不等,山東大學醫學院,青島大學醫學院,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濰坊醫學院,濱州醫學院,濟寧醫學院等,每所醫學院都有附屬醫院,在山東地市級,起到帶頭作用。

要說山東哪個城市醫療最發達,那就是濟南,山東最好的醫院是,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山東省立醫院,這兩家醫院都是山東知名醫院,在國內排名也是靠前的。

山東省的醫療條件好的城市是濟南市,濟南市人民醫院(中、西醫)有千佛山醫院、省立醫院、齊魯醫院,還有各區的醫院。所以,最發達的醫院當屬省府濟南市。

當然是山東省會濟南的醫療資源最發達,這是毋庸置疑的。一句話,山東人看病治病就得來濟南。

因為濟南是省會,省級最優質的醫療資源基本都集中在了濟南。比如山東最強的是兩大醫院,齊魯醫院和省立醫院都設在濟南。

齊魯醫院屬於山東大學系統, 歷史 悠久,在全國名氣都很大,有很多絕活兒。比如,前段時間福建有個孩子誤喝了百草枯,福建的醫生都推薦抓緊去濟南的齊魯醫院治療去,當時家長帶著病號是連夜從福建往濟南趕,最後孩子在齊魯醫院治療好了,這也充分說明,齊魯醫院在全國的影響力。

當然,因為齊魯醫院的名氣大,每天去看病的病號太多了,經常得排長隊,而且濟南文化西路齊魯醫院附近很擁堵,不好停車。再就是可能真是藝高人脾氣都大,齊魯醫院對病患的態度不太好,顯得架子大。

而省立醫院屬於省衛生系統里最強的醫院吧,名醫也很多,各種疑難雜症都能治,不過也是看病得排隊,要住個院都得等病床。

除了這兩大醫院,濟南還有不少不錯的三甲醫院,比如齊魯醫院的兄弟醫院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千佛山醫院;屬於濟南市衛生系統的濟南中心醫院;還有原來的濟南軍區醫院,實力也是相當強。當然還有不少專科醫院也挺強,像腫瘤醫院、婦幼保健院、兒童醫院啊,都是病號特別多的醫院。

此外,濟南還有一批民營醫院,在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看看山東台齊魯台的醫療廣告就可以知道,具體醫療水平如何,咱就不知道了。反正聽說,進去那些醫院就得稀里糊塗交很多錢。不過現在只要進到醫院里頭,也都是稀里糊塗交很多錢的。

青島的醫院也挺多,但總體水平應該不如濟南的這些醫院。青島最有名的醫院應該是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其餘還有很多市一級的醫院,感覺也就是濟南市中心醫院的水平,最多也就是千佛山醫院的水平。齊魯醫院在青島有個分院,但好像招的也是青島當地的醫生,水平也一般。

煙台的醫院當屬毓璜頂醫院,據說還不錯。其餘地市,濟寧的醫院水平很高,有那麼兩家濟寧的醫院水平不亞於青島的那些醫院,甚至濟寧人去濟南看病時,濟南醫院的醫生都得問一句為什麼不在濟寧看病呢。

總之,省會有省會的優勢,在山東,看病治病還是得來濟南。

山東醫療最發達的是青島,好多人一提青島醫院就感覺青醫,中心醫院和市立與海慈,其實大多數人不清楚青島海療空療的醫生力量最雄厚,包括國家宇航員體檢中心都在青島,青島還有一個401醫院(現在已改名)都屬於部隊編制,也對外看病,因為是部隊編制歷年來從來不會進入地方的什麼評比名單,二療和401這兩家綜合實力與醫療條件不是青醫與山醫能比較的,而且青島人如有疑難雜症,從來不會去濟南看病,只會北上進京或南下上海,這是事實。

您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山東省內醫療發達的當然是省會濟南了,一些在國家能數得著的大醫院都在濟南,你比如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這是比較知名的,今年抗疫也是出了力的,再就是山東省立醫院、山東腫瘤醫院、齊魯醫院等等這些都是在全國都比較出名的。我感覺有些軍區的醫院也是比較好的,山東學醫的也比較多,再加上山東又是考研大省,醫療資源非常不錯,也有比較知名的醫生。青島也有很多好醫院,有齊魯醫院青島分院、青醫附院、市立醫院、海慈醫院、中心醫院等等。在我們泰安也有中心醫院、解放軍九六零醫院、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等等好的醫院,醫療發展我感覺現在都比較均衡了,有的醫生也需要去鄉鎮坐診,去社區衛生站坐診,就是為了解決人民看病難得問題。相信,在將來,山東作為老大哥,醫療條件一定會越來越好。

山東醫療條件最好的城市是省會濟南。

濟南的三甲醫院是省內最多的,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山東省立醫都是百年以上的老字型大小三甲醫院,綜合實力排名全國位列前60強。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綜合排名擠進全國前25,兩院綜合實力排名在省內一直排名前三。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的神經外科、普通外科、心血管內科等為特色科室,山東省立醫院內分泌科、耳鼻喉科、重症醫學科等為特色科室,兩所醫院年就診人次均突破400萬人次。

此外還有山東中醫醫院、千佛山醫院、濟南兒童醫院等一批知名三甲醫院,濟南兒童醫院也是省內最大的兒童醫院。

醫療條件再好也不如有一個 健康 的身體, 健康 才是每個人最大的財富。

山東省內醫院當屬濟南了。齊魯醫院,省立醫院,千佛山醫院,省中醫,省腫瘤醫院,濟南中心醫院,原濟南軍區總院,濟南兒童醫院等等,這些醫院在全省是屬於高級別的![耶][耶][耶]

山東省內醫療最發達當然濟南第一!山大齊魯醫院附屬醫院、省立醫院、千佛山醫院……

5. 中國哪個城市的醫療最好

中國醫療條件按照三級甲等醫院的數量排名,其中最好的是:北京 上海 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