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漁業資源什麼意思
擴展閱讀
whoo產品哪個好 2025-04-23 05:40:12
農產品去哪裡買得到 2025-04-23 05:28:09

漁業資源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3-07-19 22:03:08

『壹』 漁業資源的介紹

漁業資源(fishery resources)是指天然水域中具有開發利用價值的魚、甲殼類、貝、藻和海獸類等經濟動植物的總體。漁業生產的自然源泉和基礎。又稱水產資源。按水域分內陸水域漁業資源和海洋漁業資源兩大類。其中魚類資源佔主要地位,約有2萬多種,估計可捕量0.7~1.15億噸。海洋漁業資源(不包括南極磷蝦)蘊藏量估計達10~20億噸。

『貳』 漁業資源是再生資源

漁業資源分為:自然資源和養殖資源

漁業資源是可再生資源,但是要科學利用,如果過度捕撈會導致資源匱乏,最後無魚可捕撈;我國現在很多近海因過度捕撈和自然破壞意境很少能捕到魚了...

『叄』 漁業資源是公共產品嗎

以下供你參考:

漁業公共資源一般指2類:一類是地理空間上的公共性,如一座大型水庫公共養殖,萬頃灘塗;另一類是生物資源上的公共性,如洄遊的金槍魚,專屬經濟區的漁業資源。

由於漁業公共資源的自然形態、生產力基礎、生產關系的社會屬性以及政治文化的潛影響,而呈現出類型的多樣性。目前,漁業公共資源主要有以下類型:

(1)共有空間漁業資源,比如公海,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第86條定義:公海是「不包括在國家的專屬經濟區,領海或內水或群島國的群島水域內的全部海域」。公海不受任何
國家主權支配的法律屬性和地位,公海自由原則,包括了捕魚自由。但是在海洋漁業生產實踐中,從格老秀斯時代延續至今的「捕魚自由」理論,業已受到世界各沿海漁業國家的漁業公共資源管理和國際漁業管理的制約。

(2)洄遊性漁業公共資源,當作為漁業對象具有洄遊性時,且在跨國、跨界、跨地域、跨權屬所有人領域或管理者領域的情形下,都會表現出公共資源屬性以及所帶來的開發、利用、管理等一系列問題。在專屬經濟區邊界,對於漁業資源的生物性,海洋氣象、海況的作用下或生物自由地索餌、產卵、越冬、越夏、追覓等原因的跨邊界行動是自然的規律、不為人工設定的界線所阻隔,也就是說法律阻隔不了生物交流。另一種情形是,溯河性或降海性魚類洄遊,在河海之間跨國界的洄遊,都存在國與國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的漁業公共資源管理協調問題,而且此類在世界七個大河流中都有諸如此類事件。即使是內陸江河、水庫、山塘,一旦幾家擁有公有權屬或管理權的,捕魚作業所捕撈就是一個典型的公共漁業資源。

(3)公共捕魚、采捕區對象為公共漁業資源。對於專屬經濟區、領海、內水中的漁業資源公共捕魚的開放性,使捕撈對象或資源成為管理的棘手問題。船網數量限制、網目限制、禁漁區等投入控制,以及配額捕撈、伏季休漁等產出控制,都旨在有效地利用漁業資源。但是由於漁業生物對象的洄遊與移動,除給區域邊界管理帶來困難之外,對於漁業資源的多樣性、漁獲多品種特徵和漁業兼捕性等都會帶來資源管理的公共問題。尤其是單魚種配額制在中國近海、河口漁業可行性值得商榷。

(4)灘塗水面的養殖漁業區域。一般來說,灘塗水面養殖漁業區域在明晰產權或佔有權或管理權的情況下不會產生公共資源問題,但由於漁業生產的水域整體性,取水、排水或通道、營養鹽需求及排污等都是公共資源管理潛在問題。我國領海以內的海域、灘塗、內水都明確以國家所有或集體所有的法律權利。然而,漁業資源的自然屬性,使人為法律化的產權在處理相鄰權和外部性時則表現出公共資源的屙陛。

『肆』 漁業定義是什麼

漁業是指捕撈和養殖魚類和其他水生動物及海藻類等水生植物以取得水產品的社會生產部門。一般分為海洋漁業、淡水漁業。漁業可為人民生活和國家建設提供食品和工業原料。
開發和利用水域,採集捕撈與人工養殖各種有經濟價值的水生動植物以取得水產品的社會生產部門。是廣義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按水域可分為海洋漁業和淡水漁業;按生產特性分為養殖業和捕撈業。廣義的漁業還包括:①直接漁業生產前部門。漁船、漁具、漁用儀器、漁用機械及其他漁用生產資料的生產和供應部門。②直接漁業後部門。水產品的貯藏、加工、運輸和銷售等部門。漁業生產的主要特點是以各種水域為基地,以具有再生性的水產經濟動植物資源為對象,具有明顯的區域性和季節性,初級產品具鮮活、易變腐和商品性的特點。漁業是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部門。豐富的蛋白質含量為世界提供總消費量的6%,動物性蛋白質消費量的24%,還可以為農業提供優質肥料,為畜牧業提供精飼料,為食品、醫葯、化工工業提供重要原料。中國18000多公里的海岸線,有遼闊的大陸架和灘塗,有20萬平方公里的淡水水域,1000多種經濟價值較高的水產動植物,發展漁業有良好的自然條件和廣闊前景。
英文:fisheries
海洋漁業:marine fisheries
淡水漁業:freshwater fisheries
捕撈漁業:capture fisheries
養殖漁業:aquaculture
[編輯本段]當前中國漁業發展現狀
中國漁業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高速發展期和近年來的調整整頓,步入了一個持續、穩定、健康的階段、其主要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產業素質明顯提高.改革開放以來,由於中國對漁業經濟體制和價格體制進行了改革,極大地調動了漁農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使我國漁業走上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水產品產量大幅度提高,自1990年起連續十幾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漁業的發展不僅滿足了人們的水產品需求,擴大了水產品出口,而且為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增加了漁民的收入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近年來,隨著產業的不斷發展,我國漁業經濟增長方式開始發生重大轉變,從過去單純追求產量增長,轉向更加註重質量和效益的提高;注重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為了減緩海洋捕撈產量高速增長對資源造成的壓力,對海洋漁業結構實行戰略性調整,自1999年開始,首次提出海洋捕撈產量「零增長」的目標,後又進一步提出「負增長」的目標對海洋捕撈強度實行了嚴格的控制制度。自2002年起,為減緩新的海洋制度實施對我國海洋漁業造成的影響,國家實施了海洋捕撈漁民轉產轉業工程,連續三年由中央政府出資對漁民報廢漁船實施補貼,引導漁民壓減漁船,退出海洋捕撈業。近年來我國水產品產量增長幅度保持在3-4%左右,呈現穩定發展的態勢;其中養殖產量增長幅度較大。而捕撈產量已開始出現下降的趨勢.2002年水產品總產量達4565萬噸,較上年增長4%,其中海洋捕撈產量1433萬噸,比上年下降22%。
由於國家加大了漁港和漁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並在產業政策上予以扶持,我國漁業整體素質和現代化水平有一定提高;同時由於堅持了以市場為導向,及時對產品結構和生產方式進行調整,狠抓產品質量,使漁業效益明顯提高,漁業產值和漁民收入有了較大幅度增長。
(二)
水產養殖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態勢,而且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目前,我國水產養殖業已從過去追求養殖面積擴大和養殖產量增加,轉向更加註重品種結構調整和產品質量提高。新的養殖技術和新的養殖品種不斷推出,養殖領域進一步拓展,名特優水產品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工廠化養殖、生態健康養殖模式迅速發展,深水網箱養殖發展勢頭迅猛,養殖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程度逐步提高。2002年水產養殖面積達6815千公頃,養殖產量達2907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2%和平解決%,養殖產量占水產品總產量的比重達64%,其中名特優產水產品的養殖面積和養殖產量明顯增加。
(三)
水產品貿易持續增長,遠洋漁業發展質量進一步提高。近年來,隨著我國加入WTO,我國漁業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融入世界漁業發展格局。隨著國家減船轉產計劃和發展遠洋漁業的優惠政策的實施,遠洋漁業特別是大洋性公海漁業得到較快的發展,入漁船數和企業效益不斷提高,管理更加規范、目前,我國共有1800多艘遠洋漁船作業於世界三大洋和40多個國家和地區管轄海域、問時我國水產品國際貿易近年來也得到迅速的發展,優勢水產品的出口市場已基本形成,除日本、韓國、香港等傳統出口市場外,對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的出口也有較大的增長;形成以發達國家和地區為主的國際市場格局、2002年我國水產品對外貿易總量4576萬噸。貿易額的6億美元其中出口208.5萬噸,出口額46.9億美元,水產品已成為各地農產品出口創匯的拳頭產品、特別是在養殖水產品出口方面;鰻鱺、對蝦、貝類、羅非魚、大黃魚、河蟹六大類名優水產品在國際市場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競爭力。
(四)
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不斷加大.在產業發展的同時中國政府更加重視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實行了嚴格的禁漁期和禁漁期制度,嚴格控制捕撈強度,對捕撈漁船進行大規模壓減,對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自1995年起,中國政府在東黃海全面實行伏季休漁制度,自1999年起將休漁范圍擴大到南海、目前,中國沿海已全面實行了2-3個月的伏季休漁制度;休漁的漁船達11萬多艘,涉及漁民100多萬名、該制度實行已經9年,取得了良好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對漁業資源的養殖養護產生了重要的作用。自2002年起,我國長江流域首次實行禁漁期制度;2003年將禁漁范圍進一步擴大;目前禁漁范圍包括金沙江江段以下長江幹流和主要通江湖泊,涉及漁民5萬多人、目前我國的主要湖泊也已普遍實施了禁漁期制度,有的禁漁時間已長達半年,青海湖自2001年開始實施為期十年的封湖禁漁制度。各地還加大對電、炸、魚等非法作業萬式的查處力度,加大水生野生動物的保護和管理力度、在此基礎上,各地還積極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和人工魚礁建設;對養護漁業資源。改善漁業水域生態環境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伍』 漁業屬於農業嗎,漁業資源主要集中在什麼地方

漁業屬於農業。漁業是指捕撈和養殖魚類和其他水生動物及海藻類等水生植物以取得水產品的社會生產部門。漁業是中國國民經濟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漁業生產國,改革開放以來,漁業產量迅速增長。漁業產量特別是捕撈產量的下降是多種原因造成的,包括人口的增長,海上項目的建設,污染物對大海的過量排放等。

一、漁業屬於農業嗎

1、漁業屬於農業。漁業是指捕撈和養殖魚類和其他水生動物及海藻類等水生植物取得水產品的社會生產部門,主要可以分為海洋漁業、淡水漁業,漁業能為人民生活和國家建設提供食品和工業原料。

2、漁業是中國國民經濟裡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漁業生產國,改革開放以來,漁業產量開始迅速增長,除中國以外的世界漁業產量在1980年代以後就趨於穩定並逐漸下降的趨勢,而中國則在改革開放後迎來了漁業大發展。2003年中國漁業總產量為4704.6萬噸,比上一年增加3%,總產出中捕撈產量為1649.2萬噸,約占總產量35%。

3、漁業產量尤其是捕撈產量下降主要是多種原因導致的,比如人口增長,海上項目建設,污染物對大海的過量排放等。最重要的原因是對漁業資源缺乏管理所產生的過度捕撈,捕撈區域的擴大和捕撈強度的加大都會導致漁業資源嚴重破壞。漁業資源雖然是可再生資源,但它的使用不是無限度的。

二、漁業資源主要集中在什麼地方

1、漁業資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陸架海域,也就是從海岸延伸到水下大約200米深的海域部分。雖然大陸架水域只佔海洋總面積的7.5%,但漁獲量卻佔世界海洋總漁獲量的90%以上。這主要是因為該地區陽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強,入海河流帶來非常豐富的營養鹽類,所以浮游生物茂盛,這些浮游生物是魚的餌料。

2、捕獲漁業資源時有一定規定禁漁區和禁漁期。根據漁獲對象的各個生活階段及產卵場、越冬場和幼魚發育的具體情況,規定禁漁區或禁漁期或保護區,這樣做主要是保護親魚進行正常繁殖和稚魚、幼魚的索餌生長,保護魚類順利越冬。

3、規定禁用漁具和漁法。只要是嚴重損害魚卵、幼魚或會導致漁獲群體大量死亡的漁具漁法,都會破壞漁業資源,因此一定要有計劃有步驟的禁止使用或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