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糧食是資源嗎
當然是了
② 種質資源名詞解釋是什麼
種質資源名詞解釋是:
種質資源又稱遺傳資源。種質是指生物體親代傳遞給子代的遺傳物質,它往往存在於特定品種之中。如古老的地方品種、新培育的推廣品種、重要的遺傳材料以及野生近緣植物,都屬於種質資源的范圍。
2021年1月12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表示,中國保存種質資源總量突破52萬份,位居世界第二。
物種庫的儲存條件:
種質庫保存對象是農作物及其近緣野生植物種質資源,這些資源是以種子作為種質的載體,其種子可耐低溫和耐乾燥脫水。
種質庫在接納到種子後,需對種子進行清選、生活力檢測、乾燥脫水等入庫保存前處理,然後密封包裝存入-18℃冷庫。入庫保存種子的初始發芽率一般要求高於90%,種子含水量乾燥脫水至5%~7%,大豆8%。根據科學家估算,在上述貯藏條件下,一般作物種子壽命可保存50年以上。
③ 糧食作物的種質資源多樣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種質資源多樣性的極大豐富,主要歸功於長期自然與人工選擇的雙重作用。因此,糧食作物種植歷史悠久、栽培方式復雜、人文環境多樣,故形成了更加絢麗多彩的極大的豐富性。截止到1995年底,全世界各國共保存有作物種質資源5554505份(含有重復,各國之間重復至少有50%),而其中63%為糧食作物,主要糧食作物的種質資源數量見表1-7。
表1-7世界上主要糧食作物種質資源數量單位:份
資料來源:糧食與農業遺傳資源國家報告。
中國到2004年底共保存各類農作物種質資源382593份(包括國家種質庫與國家種質圃保存總和,但已去掉兩者重復),而糧食作物種質資源243808份(不含大豆種質資源,下同),佔中國全部種質資源的64%;而國家種質庫長期保存有344761份種質資源,其中糧食作物種質資源為235829份,佔全部長期庫存種質的68%(表1-8)。
表1-8中國國家庫(圃)保存的糧食作物種質資源數量單位:份資料來源:國家作物種質庫,2005;國家種質圃,1997。
④ 能源與資源有何區別糧食屬於資源還是能源
一、能源
究竟什麼是「能源」呢?關於能源的定義,目前約有20種。例如:《科學技術網路全書》說:「能源是可從其獲得熱、光和動力之類能量的資源」;《大英網路全書》說:「能源是一個包括著所有燃料、流水、陽光和風的術語,人類用適當的轉換手段便可讓它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日本大網路全書》說:「在各種生產活動中,我們利用熱能、機械能、光能、電能等來作功,可利用來作為這些能量源泉的自然界中的各種載體,稱為能源」;我國的《能源網路全書》說:「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經轉換提供人類所需的光、熱、動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載能體資源。」可見,能源是一種呈多種形式的,且可以相互轉換的能量的源泉。
確切而簡單地說,能源是自然界中能為人類提供某種形式能量的物質資源。
通常凡是能被人類加以利用以獲得有用能量的各種來源都可以稱為能源。
能源亦稱能量資源或能源資源。是指可產生各種能量(如熱量、電能、光能和機械能等)或可作功的物質的統稱。是指能夠直接取得或者通過加工、轉換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種資源,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氣、煤層氣、水能、核能、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一次能源和電力、熱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二、資源
所謂資源指的是一切可被人類開發和利用的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總稱,它廣泛地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是一種自然存在物或能夠給人類帶來財富的財富。或者說,資源就是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一種可以用以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積累的客觀存在形態,如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森林資源、海洋資源、石油資源、人力資源、信息資源等。
資源是一切可被人類開發和利用的客觀存在。資源一般可分為經濟資源與非經濟資源兩大類。經濟學研究的資源是不同於地理資源(非經濟資源)的經濟資源,它具有使用價值,可以為人類開發和利用。
①一國或一定地區內擁有的物力、財力、人力等各種物質要素的總稱。分為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兩大類。前者如陽光、空氣、水、土地、森林、草原、動物、礦藏等;後者包括人力資源、信息資源以及經過勞動創造的各種物質財富。②計算機系統中的硬體和軟體的總稱。如存儲器、中央處理機、輸入和輸出設備、資料庫、各種系統程序等。由操作系統進行系統的、有效的管理和調度,以提高計算機系統的工作效率。
三、區別
1、能源是資源的一種,即自然資源。
2、能源的范疇小,而資源的范疇大,資源包含能源。
四、糧食既屬於資源也屬於能源
原因1、在人類尚未解決吃飯問題之前,我們把糧食稱之為資源;在人類解決了吃飯問題之後,我們把多餘的糧食用於生產乙醇等生物質能源,又稱之為能源。
原因2、糧食本屬於一種自然資源,但現代科學運用糧食生產乙醇等生物質能源,這是一種新能源,也叫一次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所以,我們應該把糧食稱之為能源型資源。
⑤ 中國糧食作物的種質資源有哪些類型
我國不僅糧食作物種類多,並且每種作物的類型和品種亦多。如稻的本國地方品種就有近50000個。這些品種不僅包括秈和粳兩個亞種,並且每個亞種都有水稻、陸稻,米質黏和糯,米色白和紫,栽種期有早、中、晚季又各有早、中、晚熟品種。在穀粒形狀和大小、穎毛和穎色、穗頸長短、植株高矮等形態特徵上也是多種多樣的。
中國的各種糧食作物都有抗病、抗逆、早熟、豐產或優質的品種。中國是禾穀類作物籽粒糯性基因的起源中心:不僅稻、粟、黍、高粱等古老作物都有糯性品種,而且引入中國僅500年的玉米也產生了糯性品種——蠟質種(黏玉米),它起源於中國西南地區。中國是禾穀類作物矮稈基因的起源地之一:小麥的矮稈基因Rht3(大拇指矮)和Rht10(矮變1號)起源於中國;在國際稻(IR系統)選育中起了重要作用的水稻半矮稈基因Sd1(低腳烏尖、矮子黏、廣場矮等)也原產於中國。中國是作物雄性不育基因的產地之一,海南島普通野生稻(Oryzarafipogon)的細胞質雄性不育基因被成功地應用於雜交稻的選育,現我國雜交稻的種植面積占水稻面積的一半左右,增產顯著。小麥的太谷核不育顯性基因Ta1,應用於輪回選擇,育成了一批小麥優異種質和優良品種。中國還是一些植物廣交配基因的產地,帶有kr1、kr2基因的小麥品種中國春早已成為世界各國小麥遠緣雜交中不可缺少的親本。總之,中國糧食作物種質資源類型十分豐富,其中很多有待深入研究和進一步發掘。
⑥ 農作物種質資源和農作物種子的區別
農作物種質資源:
1、作物種質資源(又稱品種資源、遺傳資源或基因資源)作為生物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育作物優質、高產、抗病(蟲),抗逆新品種的物質基礎,是人類社會生存與發展的戰略性資源;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維系國家食物安全的重要保證;是我國農業得以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2、作物種質資源不僅為人類的衣、食等方面提供原料, 為人類的健康提供營養品和葯物, 而且為人類幸福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同時它為選育新品種,開展生物技術研究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基因來源。保護、研究和利用好作物種質資源是我國農業科技創新和增強國力的需要,是爭取國際市場參加國際競爭的需要。 1992年聯合國在巴西召開環發大會簽署國際性《生物多樣性公約》,強調所有國家必須進一步充分認識所擁有遺傳資源的重要性和潛在價值。
農作物種子
是用於農業生產的種子,用於農業生產。
糧食作物的種子
以水稻、玉米、豆類、薯類、青稞、蠶豆、小麥為主要作物;
經濟作物種子
以油籽、蔓青、大芥、花生、胡麻、大麻、向日葵等為主;
蔬菜作物種子
主要有蘿卜、白菜、芹菜、韭菜、蒜、蔥、胡蘿卜、菜瓜、蓮花菜、菊芋、刀豆、芫荽、萵筍、黃花、辣椒、黃瓜、西紅柿、香菜等;
果類種子
有梨、青梅、蘋果、桃、杏、核桃、李子、櫻桃、草莓、沙果、紅棗等品種
⑦ 種質資源都包括什麼
種質資源又稱遺傳資源。種質系指農作物親代傳遞給子代的遺傳物質,它往往存在於特定品種之中。如古老的地方品種、新培育的推廣品種、重要的遺傳材料以及野生近緣植物,都屬於種質資源的范圍。
在自然界,所有生物都表現自身的遺傳現象,它是生命延結和種族繁延的保證。農諺說,種豆得豆,種瓜得瓜,就是對遺傳現象生動的描述。豆和瓜的繁衍就是由遺傳物質決定的。
在生物細胞里,有許多稱之為染色體的雙螺旋長鏈,它是由一種生物大分子——脫氧核糖核酸(簡寫作DAN)組成。DAN分子是由4種核苷酸錯綜復雜的排列組合構成的長鏈,生物的遺傳信息即寓於脫氧核糖核酸之上,DAN很長,核苷酸很小。因此,一個DAN分子包含的遺傳密碼數量十分驚人。如果把一個核苷酸當作一個字元的話,那麼一個普通植物細胞里貯存的遺傳信息,大概相當於一個小型圖書館全部藏書的字數。生物界如此千姿百態,豐富多彩,其奧妙即在於此。
地球上約有100萬種動物、30萬種植物和很多微生物,蘊藏著豐富多樣的基因資源,只要發掘和利用其中的一小部分,就足以為培育農畜新品種開辟廣闊天地。
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科學家已經將世界上大部分植物有用的基因收集起來,貯存在一個「倉庫」中,這個倉庫就稱之為「基因庫」,通俗的名稱叫「種質庫」。用以保存種質資源,庫內有先進的保溫隔濕的結構和空調儀器,常年保持著低溫乾燥環境,減緩種子新陳代謝,延長種子壽命,使種子在幾年乃至近百年仍不喪失原有的遺傳性和發芽能力。實際上,單個的基因——DAN片段很不便於分離和貯存。基因庫中收藏的品種乃是完好的基組合——農作物種子或者組織細胞。因為農作物品種的基因組成已經查明,並已繪製成基因圖貯存在電腦里,待需要應用某種特殊基因時,只要提取相應的種質材料進行遺傳分離就可以了。有了這個基因庫,科學家索取任何育種材料都會得心應手,可以直接應用於雜交育種工作,培育所需的有用的新品種或新物種。
迄今為止,全世界已建成各類種質庫500多座,收藏種質資源180多萬份。其中,禾穀類120萬份,豆類35萬份,根莖類8萬份,飼料類20萬份。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建於科羅拉多州科林斯堡種質庫是世界上最大的種質庫,收藏種質二十多萬份。設置於北京的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種質庫,收藏種質七萬多份。種質庫為研究農作物的起源和進化、培育農作物新品種奠定了豐富的物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