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怎麼拿到平台流量資源
擴展閱讀
130鑽石怎麼抽王者水晶 2025-02-08 03:13:16
考試咨詢費屬於什麼費用 2025-02-08 03:11:40

怎麼拿到平台流量資源

發布時間: 2023-07-21 21:38:26

『壹』 電商怎麼賺取流量

對於電商而言,廣義上的流量指展現曝光量,可以理解為看到商品的買家數量;狹義上的流量指點擊量,也就是對商品鏈接進行點擊的數量,可以將其細化為UV和PV。

對於依託平台的賣家而言,流量主要分為站內和站外兩種。以亞馬遜平台為例,站內流量主要來自搜索流量,排名,廣告,deals活動等,而站外流量更多靠社交媒體推廣和搜索引擎優化。想要最大化獲取流量,就要從各個角度去優化店鋪及鏈接,最終通過完成商品交易變現;

對於本身就做平台或網站的賣家,流量主要靠搜索引擎優化,社交媒體裂變,外鏈等方式。在一段時間的累積之後,獲取一批穩定可靠的核心用戶,進行重點維護,再考慮通過銷售商品或服務,提取傭金或廣告費等方式完成變現。

不論是依託平台還是自己做平台,電商變現的公式是不變的,即:

銷售額=流量*轉化率*客單價

當然,不同來源的流量代表了不同的買家屬性,在流量逐漸稀缺的今天,變現時也要考慮到他們的需求,進行更加精細化的操作。

最後,本人新書《亞馬遜跨境電商運營實戰-揭開暢銷品與A9演算法的秘密》已經上線,我也會在今後持續為大家提供亞馬遜運營方面的干貨,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1. 產品思維vs流量思維

創業有兩種比較重要的思維方式:

產品思維:做一個產品出來,把產品做到極致,用產品去贏得市場贏得用戶。

流量思維:先抓機會先搞流量,把流量搞到手再說。有流量就有用戶,你只要賣給他們合適的東西,你總能賺到錢。

這兩種思維方式沒有什麼絕對的優劣,各有各的優點和缺點。

/ 產品思維的優勢與劣勢 /

產品思維的好處就是它的想像空間很大,天花板很高。如果你能做出一個特別牛通的產品,你就有可能做成一家非常偉大的公司。

但劣勢是,做產品的風險同樣很大。這是因為產品研發生產本身就是一個挺燒錢的事了。而且,好的產品沒有那麼容易做出來。

大家看到市場上面靠產品成功的案例非常多,這實則是一種倖存者偏差。

在做產品這件事上,多數創業者都會高估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做出來肯定會比同行的強很多,但往往真做出來後反響很一般。這是因為之前的產品已經有了多年的積累,有了穩定的客戶群、口碑、品牌知名度、用戶使用習慣等等,這就成了很多創業者創業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們再退一步說,即便你能做出一個牛通的產品,產品思維這種創業模式也很難走。你需要做市場、去融資,整個過程都在燒錢,對創業者綜合能力的要求很高。

產品思維算是互聯網創投圈慣用的一種打法。

他們會強調賽道、強調趨勢、強調把產品做到極致、強調你的產品要有用戶粘性才行,當然也會強調創業者本身的融資能力。

/ 流量思維的優勢與劣勢 /

另外一種思維方式就是流量型思維。

與之對應的,基本上是做網賺的這個圈子。

流量高手特別熱衷於捕捉各種流量紅利的機會,他們往往不太看重賽道、產品。甚至很多流行打法都不需要產品,而且他們也不太會去融資。

一方面,做流量本身已經比較賺錢了,不太需要融資。另一方面,他們做的生意想像空間不是特別大,真要融資也可能融不到。

所以,這個圈子裡悶聲發財的人比較多。有些人不開公司,一個人單打獨斗,一個月也能有個幾十萬的收入。

但這個類型的生意也有著顯著的缺點。

首先它非常機會主義,行情來了就能賺這么一波,但下一波在哪裡沒人知道,所以這種生意的天花板就不是特別高了。

而且在流量高手眼中,只有流量、沒有用戶,由於沒法獲得很高的用戶粘性,也做不出一家有品牌的公司來。

和創投圈相對,網賺圈的流量高手聚在一起,只會關注搞流量的方法、成本、機會,還有怎麼把流量去變現。

/ 兩種思維需要融會貫通 /

雖然我們說做創投圈和網賺圈這兩撥人,都是通過互聯網在賺錢,但非常有意思的一個事是,這兩個圈子交集特別少。

他們相互並不了解、也不認識,可能還會覺得對方圈子的人比較傻通。

創投圈看網賺圈,覺得這是一些搞投機、薅羊毛的一群人。網賺圈看創投圈,覺得這群人很傻,放著好好的錢不賺,光燒錢。

根本原因是這兩個圈子的人的思維模式完全不一樣。在比較低的層面上,他們的思維方式是不能兼容的。

從產品上說,創投圈的人很看重產品,但是在網賺這個圈子裡,有時候做的越好甚至就越不需要產品。

比如說,我在搞軟體出海的那幾年,那時候最牛通的流量高手在賣一種叫做減肥秘方的電子書。他們把電子書放到網頁上面,忽悠用戶他們的減肥方法有多麼神奇,讓用戶掏錢去買這本書。

為什麼要賣這個呢?首先減肥適用的人群非常廣,其次電子書基本沒有什麼成本,給用戶一個下載鏈接就行了。

不研發、不進貨就能賺錢,這種錢賺的是最舒服的。

因為賣這個東西太省事了,所以當時很多高手都在做這個東西,競爭很激烈,只有競爭不過才會去賣別的東西。

所以說,做流量人往往對產品不是很看重,他甚至於都想賣這種最簡單最省事的東西。

除此之外,流量高手不看重產品,也不光光是因為懶,還因為流量思維本身特別看重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