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煤炭資源如何變成新能源新材料
擴展閱讀
食鹽和工業鹽哪個價格高 2025-02-08 00:10:49

煤炭資源如何變成新能源新材料

發布時間: 2023-07-24 02:17:31

『壹』 山西省煤炭資源的逐漸枯竭,產業轉型應何去何從

位於我國中部的山西省曾是一個經濟大省,由於此地的煤炭資源十分豐富,因此不少煤老闆因此而發家致富,山西省的工業水平也達到了輝煌的巔峰。

但是近年來隨著可持續發展觀念的盛行,加之煤炭資源的逐漸枯竭,能源工業不再是社會的主流產業,若是想要跟上時代法扎你的進程,經濟發展的模式亟待轉型,山西省現在就處在這樣一個漫長的轉變時期。


看到山西省GDP的成績之後,也有不少人是比較擔憂的,在未來山西省究竟會用什麼樣的方式帶動城市發展,再次重回經濟巔峰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貳』 新形勢下的煤炭行業究竟該如何轉型

1. 行業自身進行優化實現良性發展

煤炭行業作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主力能源,盡管現在已經下滑,但由於我國國情和能源結構的原因,未來的很長時間內還將處於主導地位,所以可以對行業自身進行優化,提升煤炭行業的產業鏈價值和產品附加值,實現良性發展,如將從前單一的煤炭開采業向煤炭開采、電力、煤化工、建材、新能源、現代物流、電子商務、金融服務等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實現產業協調發展的格局,推動煤炭行業與高科技技術的融合發展,從而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繼續為我國的經濟和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2. 轉化成非煤產業的綠色循環行業

綠色循環行業是現在國家高度重視和支持的行業之一,尤其是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以來,發展綠色循環經濟成為社會中的重中之重,更明確提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此出台了多項鼓勵政策發展綠色循環經濟,建立健康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而煤炭行業之所以需要轉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煤炭資源是不可再生,而且所造成的環境、大氣污染嚴重....根本不適合現在以及未來的可持續發展,若煤炭行業想要獲得持續、整體、系統性的成功,就要進行徹底的轉變,發展綠色循環行業,將資源循環利用實現最大化的同時,還可以起到保護環境的目的!

譬如建設綠色循環農業示範區,再如建立廁所中的循環經濟.......這些都是綠色循環行業中的新型產業。

在這著重介紹一下廁所中的循環經濟,它是通過對廁所的改造安裝使用納米免水沖小便器實現的所謂的尿液中的循環經濟,具體工作原理如下:

由此可見,未來綠色循環行業是傳統行業轉型的香餑餑!

3. 向新興的高科技行業發展

高科技新興產業是現在以至於未來國際經濟和科技競爭的重要陣地,煤炭行業也可以由此轉型升級的機遇向高科技行業方向發展,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不過前提是需要有一個領路人或者品牌企業的指引下進行,否則改革之路困難重重!

『叄』 現在石油資源、煤炭資源、鈾資源都不夠用一百年了,用完了怎麼辦能源還好,很多材料如塑料怎麼解決

1.只要能源足夠,二氧化碳和水也能夠生產出碳氫化合物來(電解水,用H2還原CO2至CO,H2與CO進行費托合成)或者採用人工藻類培養微藻制油之類的;有足夠的電,土壤里也能煉出鋁和鐵,材料絕對不是問題,成問題的是能耗和價格。
2.可再生能源規模還是不小的,尤其是太陽能,其潛力近乎無限(如果可以建到太空去的話)。
3.煤炭數量絕對不止一百年,僅俄羅斯就有通古斯卡和勒拿河兩個萬億噸級煤田沒有開采,更不用說南極了;而石油在20年前的儲量計算是可以用44年,現在這個數字還是45年;非常規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儲量也很豐富。但是毫無疑問開采能源的成本在上升,開采能源的能耗代價也在上升。
4.通常計算鈾資源是即使鈾價低於80美元的低成本礦山的儲量,只要成本提高,可供開採的鈾礦產量會放大很多;另外海水中還有大量鈾,其工業化提取的成本並不是特別高;而且現有的鈾使用量計算都是不能增殖的反應堆,如果可以使用增殖反應堆,鈾和釷的儲量足夠使用數百年(考慮能源消費增長)。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核電對天然鈾的價格很不敏感——主要成本來自核電站建設和退役,鈾濃縮和核廢物處理上。
5.在一定科技水平上,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人均能耗水平幾乎是停滯的,而科技水平取得突破意味著更多的能源,如果不能突破,文明會以馬爾薩斯的原則來解決問題,最終文明規模被限制在允許的范疇內,不過那樣也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了。

『肆』 中國煤炭怎麼發展將來

今年以來煤炭行業效益繼續好轉,但業績出現分化,虧損面近三成,而且存在負債高的問題,降杠桿任重道遠,其中一些企業以轉產促轉型卻背上了新包袱。下半年將成立央企煤炭資源優化整合專項基金,地方也有相關規劃,兼並重組醞釀新動作。
全國煤炭市場供需基本平衡,產能過剩態勢沒有改變
全國煤炭市場供需基本平衡,但產能過剩態勢沒有改變。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煤炭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決策分析報告》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原煤產量17億噸,同比增長3.9%;煤炭凈進口1.44億噸,同比增長12.6%;初步測算,全國煤炭消費量約18.9億噸,同比增長3.1%,實現了產需基本平衡。但從產能規模看,目前全國煤礦產能40億噸/年左右,在建和改擴建煤礦產能約11億噸/年。其中,已形成生產能力約3億噸/年,進口2.5億噸左右,遠超全國每年40億噸左右的煤炭消費量。
煤炭行業規模以上企利潤分析
從煤炭企業利潤分布看,利潤主要集中在前20家企業,多數企業盈利水平低,少數企業仍處於虧損狀態,相當一部分企業扭虧尚未脫困,個別企業拖欠職工工資的現象依然存在,拖欠社保基金、稅費等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年前5月4462個規模以上煤企中,虧損企業達1176家,約佔全部規模以上企業的26.4%。數量增加28個,虧損額上漲5.3%。
而按照證監會行業分類,目前煤炭開采和洗選業有25家上市公司,2017年4家發布了上半年業績預告,平庄能源和鄭州煤電預計凈利潤同比分別下降1119.2%和75%,中煤能源和露天煤業分別增長70%和25%。
煤炭兼並重組或有新動作
今年年初,國家發改委聯合12部委發布《關於進一步推進煤炭企業兼並重組轉型升級的意見》要求,將通過兼並重組,實現煤炭企業平均規模明顯擴大,上下游產業融合度顯著提高,到2020年底,爭取在全國形成若干個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億噸級特大型煤炭企業集團,發展和培育一批現代化煤炭企業集團。其中,明確提出推進中央專業煤炭企業重組其他涉煤中央企業所屬煤礦,實現專業煤炭企業做強做優做大。
下半年穩步推進煤炭領域中央企業戰略性重組,推動國有資本進一步向符合國家戰略的重點行業、關鍵領域和優勢企業集中。以擁有優勢主業的企業為主導,打造新能源汽車、北斗產業、大型郵輪、工業互聯網等協同發展平台,持續推動煤炭等領域資源整合,加快推進煤炭碼頭等專業化整合。
值得注意的是,下半年還將大力化解過剩產能,成立中央企業煤炭資源優化整合專項基金,探索市朝、專業化重組整合模式,穩步有序推進煤炭資源整合,確保完成化解煤炭過剩產能1265萬噸、整合煤炭產能8000萬噸年度目標。毋庸置疑,電煤一體化企業的煤炭業務資產是接下來重組整合的重點。
企業負債高,轉型難困局待破
在煤炭兼並重組過程中,還面臨著債務處置等一系列問題。雖然今年以來煤炭負債率小幅下降,但截至5月份煤炭開采和洗選業資產負債率仍在66.4%,總額約為3.6萬億元,部分企業資產負債率逼近80%。
供給側改革促煤價上漲,煤企現金流大幅改善,但煤炭集團有息負債規模不減,償債能力仍未改善。預計2018年至2020年,上市煤企、煤炭集團待償債務合計分別為875億元、5318億元。
此外,企業的壓力還體現在轉型難上。部分企業以轉產促轉型,投資建設了一批非煤產業,但受人才、技術等制約,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據調研,部分企業非煤產業產值雖然佔80%以上,但利潤僅佔20%左右,甚至有的長期虧損;非煤產業規模大、質量不高、效益低的問題突出。
要正確處理好轉型與轉產的關系,轉型是在現有產業基礎上的升級;轉產是拓展新的產業領域和發展空間,需要創新的思維、人才支撐和項目正確論證,不能走別人走過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