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我國的山區旅遊資源有哪些
擴展閱讀
不報銷的醫療費用有哪些 2025-02-07 22:11:09

我國的山區旅遊資源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07-25 06:22:05

㈠ 我國著名山地旅遊資源的主要分布

1.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滾滾黃河、滔滔長江,自西部青藏高原發源,向東流經九、十個省、市、自治區後,分別注入渤海和東海。中國主要河流的流向大體上反映了中國西高東低的地形大勢。中國的地形不僅西高東低,而且各種地形類型大致圍繞被稱做「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像階梯一樣作半圓狀向著太平洋逐級降低。由兩條山嶺組成的地形界線,明顯地把大陸地形分成為三級階梯。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 4000米以上,面積達23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之一,也是中國地形上最高一級的階梯。它雄踞西南,在高原上橫卧著一列列雪峰連綿的巨大山脈,自北而南有昆侖山脈、阿爾金山脈、祁連山脈、唐古拉山脈、喀喇昆侖山脈、岡底斯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在高原的山嶺間則鑲嵌有許多牧草豐美、湖光瀲灧的大小盆地。這里還蘊藏著各種豐富的資源,有待我們去開發利用。
越過青藏高原北緣的昆侖山—祁連山和東緣的岷山—邛崍山—橫斷山一線,地勢就迅速下降到海拔 1000~2 000米左右,局部地區可在500米以下,這便是第二級階梯。它的東緣大致以大興安嶺至太行山,經巫山向南至武陵山、雪峰山一線為界。這里分布著一系列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和盆地,自北而南有阿爾泰山脈、天山山脈、秦嶺山脈;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准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柴達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等。
翻過大興安嶺至雪峰山一線,向東直到海岸,這里是一片海拔 500米以下的丘陵和平原,它們可作為第三級階梯。在這一階梯里,自北而南分布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長江以南還有一片廣闊的低山丘陵,一般統稱為東南丘陵。前者海拔都在200米以下,後者海拔大多在200~500米之間,只有少數山嶺可以達到或超過千米。
從海岸線向東,則是一望無際的碧波萬頃、島嶼星羅棋布、水深大都不足 200米的淺海大陸架區。也有人把它當作中國地形的第四級階梯。
從陸地地形來說,兩條界線,三級階梯,自西向東逐級下降,大致可以勾繪出中國地形的總輪廓。而這種階梯狀的地形形勢,從中國東經 89°線的地形剖面和北緯30°線的地形剖面中都可以得到反映。
中國這種西高東低、面向大洋逐級下降的地形特點,不僅有利於來自東南方向的暖濕海洋氣流深入內地,對中國的氣候產生深刻而良好的影響,使中國東部平原、丘陵地區能得到充分的降水,尤其是最多的降水期和高溫期相一致,為中國農業生產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水、熱條件;而且也使大陸上的主要河流都向東奔流入海,既易於溝通中國的海陸交通,也便於中國東西地區之間經濟貿易的交流;同時,這種階梯狀的地形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河流,使之形成較大的多級落差,從而蘊藏著有利於多級開發的異常巨大的水力資源。

【2.形態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中國的地形類型,無論是從成因來看,還是從形態來看,都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有被內力推移而高高抬升的高原和山地,也有被撓曲下降的低窪盆地和平原。在溫暖濕潤的東部和南部,有各種各樣以流水作用為主的侵蝕和堆積地貌;在乾旱的西北,有以風力作用為主的沙漠景觀;在西部高山上,有別具風格的冰川作用的地貌;在西南部石灰岩分布地區,則有景色迷人的喀斯特地貌……。
青藏、雲貴、內蒙古和黃土高原,是中國著名的四大高原。塔里木、准噶爾、柴達木和四川盆地,是中國著名的四大盆地。長江、黃河、珠江和黑龍江等大河流,在遼闊的大地上奔流,造成了許多廣大而肥沃的平原。在平原上點綴有蔥郁秀麗的低山丘陵,而在西部更有無數高大崎嶇的山地。多種多樣的地形為中國農、林、牧、副、漁的多種經營和綜合發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據統計,中國的山地丘陵約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 43%,高原佔26%,盆地佔19%,平原佔12%。如果把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崎嶇不平的高原都包括在內,那末中國山區的面積要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2/3以上。山區雖然不利於種植業的發展,也不利於交通運輸以及經濟文化的交流,但卻埋藏著豐富的礦藏,生長著茂密的森林和珍貴的動、植物資源,它們都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不可缺少的寶貴財富。

【3.山脈縱橫,具有定向排列】

中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不僅山區面積廣大,而且大小山脈縱橫全國,它們的分布規則有序,按一定方向排列,大致以東西走向和東北—西南走向的為最多,西北—東南走向和南北走向的較少。
東西走向的山脈主要有三列:最北的一列是天山—陰山,中間的一列是昆侖山—秦嶺,最南的一列就是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多分布在東部,山勢較低,這種走向的山脈主要也有三列:最西的一列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即前面提到的第二和第三級階梯的分界線;中間的一列包括長白山、遼東丘陵、山東丘陵和浙閩一帶的東南丘陵山地;最東的一列則是崛起於海上的台灣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多分布於西部,由北而南依次為阿爾泰山、祁連山和喜馬拉雅山。
南北走向的山脈縱貫中國中部,主要包括賀蘭山、六盤山和橫斷山脈。
上述這些山脈構成了中國地形的骨架,它們把中國大地分隔成許多網格。分布在這些網格中的高原、盆地、平原以及內海、邊海的輪廓,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這些山脈的制約。
橫亘全國的東西向山脈,又是一些大河的分水嶺。秦嶺山脈是黃河和長江的分水嶺,南嶺山脈是長江和珠江的分水嶺。河流的流向明顯地受著山脈的制約,如西南部的雅魯藏布江、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等,它們的流向都受到岡底斯山、唐古拉山、喜馬拉雅山與橫斷山等山脈的控制。長江、黃河總的流向是自西向東,但許多河段也受山脈走向的制約,時寬時窄,時而向東南流,時而向東北流,最後東流入海。

從中國陸地的第三級階梯繼續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淺海大陸架,這是大陸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一般深度不大,坡度較緩,海洋資源豐富。

㈡ 山地旅遊景觀主要包括哪些類型

山地旅遊景觀類型包括以下10類:

山地觀光

山地觀光資源豐富,包括山水岩石景觀、動植物景觀、氣象景觀、人文景觀、生產生活觀光等。要及時更新和優化設計,通過將游覽和娛樂結合等途徑進一步豐富游覽內容,提高產品的參與性和吸引力。

山地休閑

根據山地不同的立地條件,開展森林休閑、垂釣休閑、競技休閑、游樂休閑以及藝術情趣休閑等山地休閑活動,讓遊客消除在工作、生活和學習中的緊張疲憊,達到情神放鬆、身心愉悅的目的。

山地體驗

參與體驗成為山地旅遊產品開發的重心,為現代都市人提供山地環境體驗、山野勞作體驗、山地文化體驗等各類體驗產品。

山地度假

特殊而復雜的立地類型使山地擁有清新空氣、宜人氣候、優美景觀、潔凈水體等度假資源,適宜開展以森林木屋度假、野營地度假、洞穴度假等山地度假產品。

山地運動

山地是運動旅遊的最佳場所,可根據實際,開展林中漫步、野外生存、戶外拓展、登山、騎車、劃船、漂流、溪降、沖浪、滑水、攀岩、盪鞦韆等各類運動。

康體保健

山地自然生態環境具有強大的康體保健功能,其高濃度的負離子、植物精氣,能夠治療多種疾病,可開發以森林療養、高山療養、溫泉療養等為代表的室外生態療養產品。

科普教育

將山地旅遊與科普教育緊密結合,開發各類科普教育產品,包括地質地貌、礦產、植物動物、立體氣候、歷史文化、生態保護等科學研究與科普教育。

山地文化

山地型景區長期積淀形成的山水、鄉村、民俗、宗教文化等都對外來遊客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可相應開發寫生攝影、民俗采風、宗教文化探秘、民族節慶等旅遊產品。

美食購物

優良的生態環境提供了種類豐富的美食資源;旅遊購物對象范圍較廣,各類林產製品、水產製品及特色民間工藝品等。

山地特色

包括山地商務會展、山地探險等。



簡介

山地旅遊是以山地自然環境為主要的旅遊環境載體,以復雜多變的山體景觀,各種山地水體,豐富的動植物景觀,山地立體氣候,區域小氣候等自然資源和山地居民適應山地環境所形成的社會文化生活習俗,傳統人文活動流傳至今形成的特定文化底蘊等人文資源為主要的旅遊資源,以山地攀登、探險、考察、野外拓展等為特色旅遊項目,兼山地觀光、休閑、度假、健身、娛樂、教育、運動為一體的一種現代旅遊形式。

開發原則

1、以生態經濟和旅遊經濟理論為指導,以保護為前提,遵循開發與保護相結合的原則。在規劃山地旅遊的同時,應重點保護好森林生態環境。

2、應以森林旅遊資源為基礎,以旅遊客源市場為導向,其建設規模必須與遊客規模相適應。應充分利用原有設施,進行適度建設,切實注重實效。

3、應以生態環境為主體,突出自然野趣和保健等多種功能,因地制宜,發揮自身優勢,形成獨特風格和地方特色。

4、統一布局,統籌安排建設項目,做好宏觀控制;建設項目的具體實施應突出重點、先易後難、可視條件安排分步實施。

5、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專業技術標准、規范的規定。

㈢ 中國八大旅遊區,旅遊資源的特徵有哪些各有那些代表性景區

首先,八大旅遊區按照地理位置來劃分,分別是東北旅遊資源區,華北旅遊資源區,西北旅遊資源區,華東旅遊資源區,青藏旅遊資源區,西南旅遊資源區,華中旅遊資源區和華南旅遊資源區八大區。
華北旅遊資源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東北三省,華北旅遊資源區包括著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山西,河南和陝西。華東旅遊資源區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等旅遊資源區,西北旅遊資源區包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甘肅,內蒙古和寧夏。青藏旅遊資源區包括西藏藏族自治區和青海西南旅遊資源區,包括西四川,重慶,貴州,雲南,華中旅遊資源區包括湖北,湖南。華南旅遊資源區包括海南,澳門,廣西,廣東,香港,福建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