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介紹一下中國的海洋油氣資源
中國近海大陸架面積130多萬平方公里,目前已發現7個大型含油氣沉積盆地,60多個含油、氣構造,已評價證實的油、氣田30個,石油資源量8億多噸,天然氣1300多億立方米。其中,石油儲量上億噸的有綏中36—1(2億噸),埕島(1.4億噸),流花11—1(1.2億噸),崖城13—1氣田儲量800—1000億立方米。按照2008年公布的第三次全國石油資源評價結果,中國海洋石油資源量為246億噸,佔全國石油資源總量的23%;海洋天然氣資源量為16萬億立方米,占總量的30%。而當時中國海洋石油探明程度為12%,海洋天然氣探明程度為11%,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在上述中國海洋的油氣資源中,70%又蘊藏於深海區域。 我國近海三大油氣盆地為: 1.渤海油氣盆地 渤海油氣盆地,面積約8萬平方米,是遼河油田、大港油田和勝利油田向渤海的延伸,也是華北盆地新生代沉積中心,沉積厚度達10000米以上。海域內有14個構造帶和230多個局部構造,是我國油氣資源比較豐富的海域之一。目前,在遼東灣發現了石油地質儲量達2億噸的綏中36–1油田、錦州20–2凝析油氣田和錦州9–3等油氣田;在渤海中部發現了渤中28–1油田和渤中34–2/4油田。據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最近宣布,在渤海灣灘海地區冀東南堡油田共發現4個含油構造,基本落實三級油氣地質儲量(當量)10.2億噸。 2.南黃海油氣盆地 南黃海油氣盆地,面積約為10萬平方米,是中、新生代沉積盆地,以新生代沉積為主。它是陸地蘇北含油盆地向黃海的延伸,共同構成蘇北–南黃海含油盆地。盆地分南、北兩個坳陷。北部坳陷面積3.9萬平方米,中新生代沉積厚度超過4000米,這里有8個坳陷、5個凸起、9個構造帶,具有較好的儲油條件。南部坳陷面積2.1萬平方米,坳陷內部的中新生厚度一般都超過5000米。初步調查勘探,這個盆地石油地質儲量在2億–3億噸之間。南海佔中國海域總面積的四分之三,石油地質儲量大致在230億噸,被外界稱為「第二個波斯灣」。 3.東海油氣盆地 東海油氣盆地,面積約為46萬平方米,是白堊紀–第三紀形成的大型含油氣盆地。其中,東海大陸架盆地面積最大,約28.4萬平方米。盆地中新生代沉積發育坳陷面積達15萬平方米。凹陷內沉積厚度達15000米,中新統厚6000米,並可能存在上第三系和下第三系兩套生油岩系。現已發現和固定的局部構造封閉100多個,並在西湖凹陷中發現了3個含油氣構造。東海盆地是我國近海已發現的沉積盆地中面積最大、遠景最好的盆地,該區的油氣儲量為40億–60億噸。 2008年,中國海域主要勘探區達到25.7萬余平方千米,探明儲量2102百萬桶油當量,其中包括原油1400百萬桶油當量。在2102百萬桶總量中渤海灣探明儲有1065百萬桶油當量,佔全部探明儲量的50.67%;南海西部和南海東部分別儲有614百萬桶油當量和348百萬桶油當量,共佔全部探明儲量的45.79%。東海探明儲有75百萬桶油當量,僅佔全部探明儲量的3.57%。 而在25.7萬平方千米的勘探區域中,渤海勘探4.30萬平方千米,南海西部勘探7.34萬平方千米,南海東部勘探5.54萬平方千米,東海勘探8.54萬平方千米。從勘探區域和探明儲量上比較,顯然,渤海灣和南海海域有更為廣闊的開發前景。 此外,在渤海灣探明的1065百萬桶油當量中,原油佔934百萬桶。而在南海西部海域探明的614百萬桶油當量中,原油只有246百萬桶。
『貳』 油氣資源是不是就是石油和天然氣
是的,油氣資源都屬於國有資源,主要包含石油、天然氣,油氣也有指汽油柴油煤油的揮發氣體狀態
『叄』 石油、天然氣資源分布
3.2.1 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大中型盆地
石油資源的分布相對集中,渤海灣、松遼、塔里木、鄂爾多斯、准噶爾等9個含油氣盆地地質資源量大於10億噸(表3.1),這9個盆地石油遠景資源量855.50億噸,地質資源量641.78億噸,可采資源量178.60億噸,分別占陸地和近海的79%、84%、84%。其中,地質資源量大於100.00億噸的有渤海灣、松遼盆地,地質資源量在50.00億~100.00億噸的有塔里木、鄂爾多斯、准噶爾和羌塘盆地,地質資源量在10億~50億噸的有珠江口、柴達木和措勤盆地,其他盆地的石油地質資源量小於10億噸。
表3.1 全國石油資源盆地分布數據表
石油待探明儲量主要集中在渤海灣、松遼、塔里木、鄂爾多斯、准噶爾、珠江口、吐哈柴達木7個大中型盆地。渤海灣盆地待探明石油資源最多,為122.11億噸,其次為塔里木和鄂爾多斯盆地,分別為67.64億噸和51.56億噸;以上7個大中型盆地待探明石油地質資源量共計340.02億噸,占陸地和近海的地質資源量44.0%。渤海灣盆地待探明石油可采資源最多,達28.87億噸以上,其次是塔里木和松遼盆地,分別為21.65億噸和17.41億噸;7個盆地待探明石油可采資源量共計97.41億噸,占陸地和近海可采資源量的46.0%。
3.2.2 天然氣資源主要分布在大型盆地
天然氣資源量的分布也相對集中,塔里木、四川、鄂爾多斯、柴達木等9個含油氣盆地的地質資源量均大於1.00萬億立方米(表3.2),9個盆地天然氣遠景資源量45.09萬億立方米,地質資源量29.05萬億立方米,可采資源量18.43萬億立方米,分別占陸地和近海的81%、83%、84%。其中,塔里木和四川盆地的地質資源量大於5.00萬億立方米,鄂爾多斯、東海、柴達木、松遼、鶯歌海、瓊東南、渤海灣盆地的地質資源量為1.00萬~5.00萬億立方米,其他盆地的地質資源量小於1.00萬億立方米。
表3.2 全國天然氣資源盆地分布數據表
天然氣探明儲量主要集中在塔里木、四川、鄂爾多斯、東海、柴達木、松遼、鶯歌海、瓊東南和渤海灣等9大盆地,平均探明程度19.0%。待探明天然氣地質資源也主要分布在這9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多,為7.94萬億立方米,其次為四川和東海盆地,分別為3.81萬億立方米和3.57萬億立方米;9大盆地探明天然氣地質資源量共計3.94萬億立方米,佔全國探明的54.0%。待探明天然氣可采資源塔里木盆地最多,為5.38萬億立方米,其次是四川和東海盆地,分別為2.42萬億立方米和2.43萬億立方米。
3.2.3 石油資源分布深度較天然氣淺
從深度上看,石油資源集中分布於淺層、中深層,地質資源量分別為411.00億噸、198.00億噸,分別占陸地和近海的54.0%和26.0%,深層和超深層石油資源相對較少。
天然氣資源從淺層、中深層、深層至超深層4個深度范圍都有分布,這4個深度范圍的天然氣在陸地和近海的地質資源量依次為8.3萬億立方米、10.2萬億立方米、10.9萬億立方米、5.6萬億立方米,分別占陸地和近海的3.7%、29.1%、31.2%、16.0%。總體上,我國油氣資源深度分布具有油淺氣深、東淺西深、近海淺遠海深的特徵。
3.2.4 重油和低滲油占資源的1/3、低滲氣占資源的1/4
在品位上,陸地和近海常規石油地質資源量為469.00億噸,占陸地和近海的61.3%;低滲油地質資源量為216.00億噸,占陸地和近海的28.2%;重油地質資源量為80.00億噸,佔全國總量的10.5%。
陸地和近海常規天然氣地質資源量為27萬億立方米,占總量的76.3%,低滲氣地質資源量為8.40萬億立方米,占總量的23.7%。
『肆』 油氣資源的分級
主要依據地質把握程度、資源的經濟價值、資源發現與否、可采性等分類(參見表8-1)。技術可行性角度分不可采部分、最終可采部分;經濟可行性角度分經濟的、次經濟的、不經濟的;根據驗證程度分驗證的、待發現的。非經濟部分的礦藏,不管是已驗證的還是待發現的,都不算作資源。
已驗證的資源是根據地質資料做過估計的礦藏的位置、規模、數量和質量,而且相當一部分經過鑽井、測試等技術的直接測定。
經濟資源是在當前技術經濟條件下,可以采出而又值得采出的油氣。次經濟資源是當前由於經濟或(和)技術原因不能開采,而今後可能開採的油氣。 我國的油氣資源分為五級 :推測資源量、潛在資源量、預測儲量、控制儲量和探明儲量。
①推測資源量:在勘探初期,根據區域地質資料,與鄰區同類盆地進行類比,結合盆地或凹陷的初步地面地質調查、物探普查或參數井、地化資料估算出的油氣資源量。
②潛在資源量:區帶勘探階段,根據地質、物探等資料,對具有含油氣遠景的各種圈閉逐項類比統計,按照圈閉法預測所得到的資源量為潛在資源量。
③預測儲量:圈閉經過預探井鑽探獲得工業油氣流、油氣層或油氣顯示以後,根據區域地質條件的分析和類比,對有利區按照容積法估算的儲量,它是評價井鑽探方案部署的依據。
④控制儲量:圈閉預探發現工業油氣流後,在評價鑽探過程中鑽了少量的評價井後,經過油氣藏描述、評價後,所計算的儲量。它是進一步評價勘探、編制中長期開發規劃的依據。
⑤探明儲量:是指在油氣田評價勘探階段完成或基本完成以後,經過油氣藏描述、評價,計算出的儲量。它是編制油氣田開發方案、進行油氣田開發建設投資決策、進行開發生產管理的重要依據。
油氣資源和儲量是一個與地質認識、技術和經濟條件有關的變數,油氣勘探開發的全過程,是油氣資源量不斷向儲量轉化,儲量精度逐步提高,不斷接近實際的過程。
現場經常提到的地質儲量,是指資源量中已經發現的部分,即在原始地層條件下,已發現儲層有效孔隙中蘊藏的油氣總體積,換算到地面條件下的油氣總量。可采儲量是在現有的經濟技術條件下,從油氣藏中可以采出的油氣總量。
『伍』 油氣資源類型、分布規律分析
國內外已經開展研究的油氣資源初步可歸納為以下13種類型,即常規油、重油、低滲油,常規氣、低滲氣,煤層氣、油砂、油頁岩,生物氣、水溶氣,緻密砂岩氣、頁岩氣和頁岩油等(圖3-1,未考慮天然氣水合物)。其中常規油、重油、低滲油和常規氣、低滲氣一般稱為常規油氣,其餘一般稱為非常規油氣。另外,由於勘探開發技術的不斷完善和成本的不斷下降,緻密砂岩氣也有常規化的趨勢。以上13種油氣資源分布具有一定的規律性。
其中,頁岩氣、頁岩油、煤層氣和油頁岩主要分布在烴源岩層系內。頁岩氣、頁岩油和煤層氣為烴源岩中已經形成的油氣但沒有運移出烴源岩層系、滯留在其中形成的油氣聚集。由於烴源岩中所生成的油氣,首先要滿足源岩滯留後濃度達到了排烴門限才向外運移,因此,已經發現常規油氣的盆地,其源岩層系中必然存在滯留於烴源岩層系中的油氣。根據近年來烴源岩生排烴領域的研究結果分析,源岩層系中滯留的油氣量是非常巨大的,特別是單層厚度大的烴源岩,其排烴門限較高,源岩滯留油氣量更大。但源岩中的滯留油氣能否成為資源並得到充分的開發利用,除資源稟賦外,還涉及技術和成本等其他因素。
圖3-1 常規、非常規油氣資源分布規律/資源潛力及開發現狀
油氣脫離烴源岩層的束縛後,首先進入到鄰近的疏導層中,開始二次運移。由於沉積相變的漸進性,鄰近烴源岩層系的疏導層多數為粉砂岩類的緻密砂岩層系,油氣在其中廣泛分布,其中部分地區油氣的豐度較高,可以形成面積較大的緻密油氣聚集。
源岩區的頁岩氣、頁岩油和煤層氣、鄰近源岩層系的緻密油氣都為連續型油氣聚集,都具有分布廣、規模大,但豐度低、難開採的特點,成功開發都需要高技術和低成本的成功結合。
油氣經過二次運移,進入構造、地層、岩性等圈閉中,形成常規油氣聚集。這些圈閉是油氣勘探的主要目標。
在新一輪全國油氣資源評價中,對石油、天然氣、煤層氣、油砂、油頁岩的資源潛力進行了系統評價。頁岩氣、生物氣、水溶氣、部分緻密砂岩氣、頁岩油等非常規油氣資源沒有評價。
以上13種油氣資源不僅在賦存狀態和成因上有明顯差異,在勘探開發程度和地質理論認識上,除常規油氣資源外,其餘非常規油氣資源尚處在探索之中。為此,在能源高度緊張的條件下,加強對各類非常規油氣資源的研究,尋找其成藏規律,對增加能源資源供應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