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巧用資源開發園本課程
暖陽高照,在集美學村的歸來堂,廈門集美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們當起了小導游,他們正在介紹陳嘉庚故居的 歷史 ,吸引了很多遊客駐足。
這是集美幼兒園「真·正」園本課程的典型場景。依託愛國華僑陳嘉庚的 歷史 資源開發園本課程,是集美幼兒園的辦園特色之一。這也是廈門市集美區巧用資源,用「園本課程」激發辦園活力的一個側影。
用好本土資源,建設園本課程
集美幼兒園由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於1919年2月創辦,是一所有著百年 歷史 的幼兒園。陳嘉庚先生以自己的辦園初衷給幼兒園的建築命名為「葆真堂」「養正樓」「熙春樓」,這些建築沿用至今,並成為支撐集美幼兒園百年常青的文化寶庫。
集美幼兒園利用好這些 歷史 文化資源,給孩子們講陳嘉庚的故事,帶著孩子們參觀陳嘉庚故居,還編制了《陳嘉庚爺爺的故事》繪本,並引導孩子們排演嘉庚戲劇。幼兒園多年開展這些特色活動,逐漸形成了「真·正」園本課程。
園長陳衛紅介紹,陳嘉庚先生在創辦幼兒園時,就提出了「葆有幼兒本真天性,養正幼兒純正品行」的辦園理念。幼兒園結合 歷史 ,提出了「真·正」園本課程理念。
多年來,這些 歷史 資源激發了幼兒愛祖國、愛家鄉的 情感 ,而利用 歷史 資源開展教學活動,也為幼兒園贏得了良好的口碑,成就了辦園品牌。
「閩南童玩」是閩南文化的組成部分。2010年,「閩南童玩」被列入第三批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廈門市集美區灌口鎮則把傳承「閩南童玩」作為本區的地域特色之一,舉辦了多屆童玩文化節。
灌口中心幼兒園充分利用本土資源,讓孩子們學會玩「投壺」「套圈」「跳房子」等 游戲 ,並開發出了「童心·童玩·童樂」課程。春節臨近時,該園還在園本課程中加上了迎接中國年的主題活動。孩子們動手貼春聯、剪窗花、猜燈謎,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用好優勢資源,轉變課程觀念
「並不是所有的幼兒園都有特殊資源,特別是一些新開辦的幼兒園,需要自己整合資源,來開發園本課程。」集美區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員黃菊芳說。
「我們美術教育有基礎,師資力量也多,所以開發了『玩·美』園本課程,把 游戲 和美術結合起來,突出對孩子的美育。」集美區英村(兌山)幼兒園園長蘭全鳳介紹,她所在的幼兒園創辦於2013年,在美術教育方面形成了優勢。現在孩子們常常在 游戲 中學習繪畫、手工製作等。如何做到講衛生、遵守交通規則?對於這些問題,孩子們都用卡通畫的形式來表達,他們的美術作品在幼兒園里隨處可見。
「我們舉辦了多年閱讀節,教師在繪本教學以及繪本 游戲 劇等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所以我們加強了以閱讀為主要內容的課程開發。」集美區寧寶幼兒園園長高雪蓉介紹。
走進寧寶幼兒園,一樓有閱讀小火車及親子閱讀吧,二樓有閱覽室和閱讀小屋,三樓有閱讀長廊,班級活動室里也設有閱讀區,在幼兒園的走廊上、班組的區域里,各種繪本更是隨處可見。
高雪蓉介紹,對幼兒園孩子來講,繪本閱讀也不是什麼特色活動,但是學校堅持把它和基礎課程相整合,與主題活動相整合,從而讓孩子們在真情境、真 游戲 中收獲成長。
集美區教育局幼教幹部蔡愛卿說,《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強調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因此,區教育局引導各園要整合現有優勢課程,開發園本課程,進而轉變課程觀念。
用好教研資源,提升教學能力
孩子們在戶外 游戲 過程中抓到一隻蝸牛,有的孩子主張把蝸牛放走,有的孩子主張把它留下來觀察。面對分歧,集美區誠毅幼兒園教師葉琴英並沒有給出明確答案,而是讓孩子們開展辯論。主張觀察的孩子說:「我們要觀察啊,把蝸牛放走,它會遇到危險!」主張放生的孩子說:「把蝸牛放在盒子里,它會想媽媽,它沒有生活在大自然里。」主張觀察的孩子反駁道:「我們可以把盒子的環境弄得像大自然。」最後,想放生的孩子說道:「既然能把盒子弄得像大自然,為什麼不直接把蝸牛放回大自然呢?」
「聽完孩子們的辯論,我覺得他們就像哲學家,要深入讀懂兒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葉琴英說。幼兒園最近關於兒童觀的學習讓她明白,只有認真傾聽,才能走進兒童的內心世界。
但是,如何設計具體活動?如何釐清兒童觀?誠毅幼兒園把這個任務交給了青年教師,拯救小蚯蚓、認識花草……活動過程中,幼兒園會組織骨幹力量進行點評。青年教師在獨立思考中,在老教師的指導下,教學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我們在點評過程中,會把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兒童觀作為重點。」集美區誠毅幼兒園園長高雪柳介紹。她說:「我們總園和分園,有40多位新教師,參與園本課程建設,是鍛煉他們的好機會。」
除了讓教師在園本課程建設中得到鍛煉,集美區還以課題研究的形式,來提升隊伍素質。以寧寶幼兒園為例,該園承擔了「中班親子閱讀指導策略研究」等多個區級課題。高雪蓉說,這些課題能幫助教師深入研究繪本閱讀,反思課程觀、兒童觀,從而提升專業素質。
《中國教育報》2022年04月24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