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資源需要量計劃應根據什麼確定
1、項目的工作量:工作量越大,所需的資源量自然也就越多。因此,需要對項目的工作量進行合理的評估和分析,以便確定所需的資源量。
2、項目的時間要求:如果項目的時間要求彎鍵較緊,那麼需要更多的資源來保證項目能夠按時完成。
3、資源的可獲得性:需要考慮所需資源的可獲得性,包括資源的供應商、成本和交付時間等,以確定資源的實際可用量。
4、資源的效率和效果:要考慮所需資源的效率和效果,以確保使用的資源能夠滿足項目的要求,同時也要盡可能節約資神攜源的游鬧伏使用。
5、風險管理:需要考慮項目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如資源供應不足、資源成本上漲等,以便及時採取措施進行應對。
『貳』 基礎儲量,儲量,資源量,資源儲量是什麼意思,其中四者之間有什麼關聯
資源總量:可開發的資源總量,包括二級邊界品位;
保有儲量:可開發的工業品位的總量;
基礎儲量:可開發的工業品位和一級邊界品位;
資源量:包括礦區外圍附近的邊界品位。
通俗得說:基礎儲量表示地質勘探程度較高,可供企業近期或中期開採的資源量;
保有儲量是基礎儲量中可以立即經濟開采利用的;
而資源量則是地質工作程度較低,主要是預測和推斷的資源量;資源總量=資源量+基礎儲量。
『叄』 資源量計算
通過數據管理功能輸入足夠的基礎數據後,就可以進行油氣資源量計算工作。進行油氣資源量計算的基本流程是【選擇評價目標】【選擇計算方法】【選擇需要計算的計算單元】,各個操作描述如下:
【選擇評價目標】從GIS導航圖上選擇需要計算的目標區域;請參考GIS模塊的操作說明。
【選擇計算方法】從導航區或者是GIS導航圖的右鍵菜單上選擇對應的方法。
【選擇需要計算的計算單元】界面如圖5-14所示。
圖5-14 計算單元選擇列表
從計算單元列表選擇需要計算的計算單元,請在做此操作之前,確保該計算單元有數據,否則會在後續的方法計算中因為沒有數據產生不必要的錯誤。
本系統中集成了多種方法,以下分方法進行敘述。
(一)油藏規模序列法
1.裝載數據
需要的數據是所評價對象的已有油氣藏的規模數據,可以從文件中讀取數據,也可以通過資料庫直接提取數據。
2.顯示主窗體
打開油藏規模序列法的主界面(如圖5-15)。
圖5-15 油藏規模序列法的主界面
已發現油氣藏序列表中將裝載進來的儲量數據按從大到小的順序顯示,已發現油氣藏序列圖以點圖的形式顯示其儲量。最大油氣田(藏)規模顯示最大儲量值,最小油氣田(藏)規模顯示最小儲量值。
3.油氣田(藏)序列預測
分段參數表根據已發現油氣藏序列表的所選擇的序號進行分段計算其段截距、段斜率。
圖5-16 油氣田序列預測
預測油氣藏序列表顯示預測儲量值和與其預測最接近的已發現儲量以及他們的誤差。預測油氣藏序列圖以點圖的形式表示已發現儲量和預測儲量(圖5-16)。
4.資源量預測
資源概率分布表按照不同的概率計算其儲量,資源概率分布圖以曲線圖的形式描述了資源概率分布的情況(圖5-17)。
圖5-17 資源量預測
5.對油氣資源預測結果統計
「添加」按鈕添加一個統計區間,「刪除」按鈕刪除一個統計區間。
首先添加統計區間輸入統計區間上下限。
圖5-18 設置統計參數
統計在每個區間內已發現油氣藏個數,已發現油氣藏儲量和,預測油氣藏個數,預測油氣藏儲量和,待發現油氣藏個數,待發現油氣藏儲量和。合計中計算所有統計區間內已發現油氣藏個數之和,已發現油氣藏儲量之和,預測油氣藏個數之和,預測油氣藏儲量之和,待發現油氣藏個數之和,待發現油氣藏儲量之和(圖5-18)。
然後按資源量預測進行統計並以柱狀圖的形式顯示已發現個數和預測個數的分布情況以及已發現儲量和預測儲量的分布情況(圖5-19)。
圖5-19 資源量預測結果及統計圖
在顯示的統計圖上,按住滑鼠左鍵往右下方向進行拖動可以對圖表進行放大,按住滑鼠左鍵往左上方向進行拖動可以還原放大操作。按住滑鼠右鍵不放進行移動可以對圖表進行漫遊操作。點擊滑鼠右鍵彈出右鍵菜單,提供了編輯、保存、列印功能。
6.保存結果數據
結果數據可以保存到文本文件(txt文件),也可以保存結果數據到資料庫中。
(二)廣義帕萊托分布法
1.裝載數據
可以從文件中讀取數據,也可以從資料庫中提取數據。
2.顯示主窗體
打開廣義帕萊托分布法的主界面,如圖5-20所示。
圖5-20 廣義帕萊托分布法的主界面
已發現油氣藏順序表中將裝載進來的數據按發現日期從小到大的順序顯示,已發現總儲量顯示所有已發現儲量之和,預測資源量初值默認等於已發現總儲量,預測資源量增量默認為預測資源量的十分之一,中位數變化模型、分布系數變化模型在進行評價參數模擬計算的時候進行選擇。最大油氣田(藏)規模、最小油氣田(藏)規模、預測中位數、預測分布系數可以編輯和顯示最大油氣田(藏)規模、最小油氣田(藏)規模、預測中位數、預測分布系數。
3.分布系數分段統計
分布系數分段統計按已發現油氣藏順序表中所選擇的序號進行分段計算其儲量、平均值、中位數、分布系數(圖5-21)。
圖5-21 分布系數統計
4.評價參數模擬計算
從中位數變化模型和分布系數變化模型下拉框中分別選擇所需要的模型,然後點擊「評價參數模擬計算」按鈕進行計算,顯示分資源量分布參數預測表(圖5-22)。
圖5-22 評價參數模擬計算
此時預測中位數和預測分布系數顯示最小預測方差所對應的中位數和分布系數,同時修改最大油氣田規模、最小油氣田規模、預測中位數、預測分布系數可以重新進行評價參數模擬計算。
選擇分資源量分布參數預測表中的某一行資源量繪制對應資源量的中位數變化曲線、分布系數變化曲線和方差分析點圖。
圖5-23為中位數變化模型為指數模型時的中位數變化曲線圖。其中點序列顯示分階段分布參數統計表中的各中位數實際樣品圖,曲線序列顯示隨著資源轉化率變化的中位數模擬曲線圖。
圖5-23 分布系數為指數模型時中位數的變化
圖5-24為分布系數變化模型為直線模型時的分布系數變化曲線圖。其中點序列顯示分階段分布參數統計表中的各分布系數實際樣品圖,曲線序列顯示隨著資源轉化率變化的分布系數模擬曲線圖。
圖5-24 分布系數為直線模型時中位數的變化
圖5-25為預測方差的方差分析圖,點序列顯示分資源量分布參數預測表中的各預測方差。
圖5-25 預測方差
5.資源量預測
資源概率分布表按照不同的概率計算其儲量,資源概率分布圖以曲線圖的形式描述了資源概率分布的情況(圖5-26)。
圖5-26 資源量預測
6.油氣資源預測結果統計
「添加」按鈕添加一個統計區間,「刪除」按鈕刪除一個統計區間。
首先添加統計區間輸入統計區間上下限。
圖5-27 統計參數設置
統計在每個區間內已發現油氣藏個數,已發現油氣藏儲量和,預測油氣藏個數,預測油氣藏儲量和,待發現油氣藏個數,待發現油氣藏儲量和。合計中計算所有統計區間內已發現油氣藏個數之和,已發現油氣藏儲量之和,預測油氣藏個數之和,預測油氣藏儲量之和,待發現油氣藏個數之和,待發現油氣藏儲量之和(圖5-27)。
然後按資源量預測進行統計並以柱狀圖的形式顯示已發現個數和預測個數的分布情況以及已發現儲量和預測儲量的分布情況(圖5-28)。
圖5-28 資源量預測結果和統計結果圖
在顯示的統計圖上,按住滑鼠左鍵往右下方向進行拖動可以對圖表進行放大,按住滑鼠左鍵往左上方向進行拖動可以還原放大操作。按住滑鼠右鍵不放進行移動可以對圖表進行漫遊操作。點擊滑鼠右鍵彈出右鍵菜單,提供了編輯、保存、列印功能。
7.保存結果數據
結果數據可以保存到文本文件(txt文件),也可以保存結果數據到資料庫中。
(三)發現率趨勢預測法
1.裝載數據
可以從文件中讀取數據,也可以從資料庫中提取數據。
2.顯示主窗體
打開發現率趨勢預測法的主界面,如圖5-29所示。
圖5-29 發現率趨勢預測法的主界面
勘探歷程把讀取進來的數據按年份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顯示當年發現儲量、累計探井數、累計探井進尺。年發現率趨勢顯示當年的發現儲量,單井發現率趨勢顯示當年的單井發現率,進尺發現率趨勢顯示當年的進尺發現率。
3.發現率趨勢分析
進行發現率趨勢分析,年發現率、單井發現率、進尺發現率分別有九種不同的趨勢模型(線性模型、二次模型、三次模型、冪級模型、指數模型、對數模型、S型遞增模型、Z型遞減模型、對稱生命期模型),根據各自的發現率計算出它們各自不同的參數和擬合方差。單擊不同的趨勢模型下面的圖表以曲線的形式描繪其趨勢(圖5-30)。
圖5-30 發現率趨勢分析
4.資源量預測
圖5-31 資源量預測
5.油氣資源預測結果統計
「添加」按鈕添加一組起始年、結束年,「刪除」按鈕刪除一組起始年、結束年。
首先添加統計區間輸入起始年、結束年。
圖5-32 統計參數設置
統計在起始年到結束年之間這幾年裡的最小年發現率、平均年發現率、最大年發現率、年發現率結果、最小單井發現率、平均單井發現率、最大單井發現率、單井發現率結果、最小進尺發現率、平均進尺發現率、最大進尺發現率、進尺發現率結果、最小發現量、平均發現量、最大發現量(圖5-32)。
在統計之前用戶需要在發現率趨勢率分析中選擇所要進行預測的年趨勢模型、單井趨勢模型、進尺趨勢模型。同時設置年發現率權值、單井發現率權值、進尺發現率權值、預計年投入單井數(萬t/年)、預計年投入探井進尺數(km/年)。
資源概率分布表按照不同的概率計算其儲量,資源概率分布圖以曲線圖的形式描述了資源概率分布的情況(圖5-33)。
圖5-33 資源量預測結果
在統計圖上,按住滑鼠左鍵往右下方向進行拖動可以對圖表進行放大,按住滑鼠左鍵往左上方向進行拖動可以還原放大操作。按住滑鼠右鍵不放進行移動可以對圖表進行漫遊操作。點擊滑鼠右鍵彈出右鍵菜單,提供了編輯、保存、列印功能。
6.保存結果數據
結果數據可以保存到文本文件(txt文件),也可以保存結果數據到資料庫中。
(四)發現過程模型法
1.裝載數據
可以從文件中讀取數據,也可以從資料庫中提取數據。
2.顯示主窗體
打開發現過程模型法的主界面,如圖5-34所示。
圖5-34 發現過程模型法的主界面
已發現油氣藏序列表中將裝載進來的數據按發現日期從小到大的順序顯示,基礎信息數據部分顯示已發現油氣總量、已發現油氣個數、已發現油氣最大規模、已發現油氣最小規模。模擬計算參數部分顯示最大油氣藏規模初值、最大油氣藏規模增量、最大油氣藏規模遞增次數、勘探效率系數初值、勘探效率系數增量、勘探效率系數遞增次數、最小油氣藏規模、抽樣次數。
3.參數模擬計算
進行參數模擬計算,我們可以得到中間計算數據,根據最大油氣藏規模遞增次數、最大油氣藏規模增量和勘探效率系數遞增次數、勘探效率系數增量,我們可以得到最大油氣藏規模、勘探效率系數。通過計算可以得到樣本總體冪和、廣義帕萊托系數、預測油氣藏個數、預測油氣資源量、均方差。
最小方差點相關數據中顯示均方差最小時相應的最大油氣藏規模、勘探效率系數、樣本總體冪和、廣義帕萊托系數、預測油氣藏個數、預測油氣資源量。
最大油氣藏規模方差圖顯示不同的最大油氣藏規模時對應的方差圖(圖5-35)。
勘探效率系數方差圖顯示不同的勘探效率系數時對應的方差圖。
圖5-35 發現過程模型法參數模擬計算
4.結果預測計算
資源概率分布表按照不同的概率計算其儲量,資源概率分布圖以曲線圖的形式描述了資源概率分布的情況。最小油氣藏規模、最大油氣藏規模、廣義帕萊托系數分別是中間計算數據中方差最小時對應的值(圖5-36)。
圖5-36 資源量預測
5.油氣資源預測結果統計
「增加」按鈕添加一個統計區間,「刪除」按鈕刪除一個統計區間。
首先添加統計區間輸入統計區間上下限。
圖5-37 統計參數設置
統計在每個區間內已發現油氣藏個數,已發現油氣藏儲量和,預測油氣藏個數,預測油氣藏儲量和,待發現油氣藏個數,待發現油氣藏儲量和。合計中計算所有統計區間內已發現油氣藏個數之和,已發現油氣藏儲量之和,預測油氣藏個數之和,預測油氣藏儲量之和,待發現油氣藏個數之和,待發現油氣藏儲量之和(圖5-37)。
然後按資源量預測進行統計並以柱狀圖的形式顯示已發現個數和預測個數的分布情況以及已發現儲量和預測儲量的分布情況(圖5-38)。
圖5-38 資源量預測和統計結果
在統計圖上,按住滑鼠左鍵往右下方向進行拖動可以對圖表進行放大,按住滑鼠左鍵往左上方向進行拖動可以還原放大操作。按住滑鼠右鍵不放進行移動可以對圖表進行漫遊操作。點擊滑鼠右鍵彈出右鍵菜單,提供了編輯、保存、列印功能。
6.保存結果數據
結果數據可以保存到文本文件(txt文件),也可以保存結果數據到資料庫中。
(五)類比法
1.面積豐度類比(加)
資源豐度類比法包括油和氣兩部分,它們的操作是相似的,在這里只介紹油類比法的應用操作。
在系統平台功能索引區選擇方法索引目錄,展開目錄節點,選擇類比法中的石油資源量油類比法,雙擊被選擇的節點,就可啟動資源豐度類比演算法(圖5-39)。
圖5-39 面積豐度類比法
啟動後計算單元類比主窗口如圖5-40所示。
計算單元選擇
在評價目標索引區中,用戶可以看到當前工程中的所有評價目標,用戶展開目錄索引,選擇一個計算單元,雙擊目標計算單元節點,完成計算單元選擇。
類比打分
中部面板上由「圈閉條件」、「蓋層條件」、「儲層條件」、「油源條件」和「配套條件」五大地質條件組成打分區。用戶在打分時可以用滑鼠單擊選擇鈕,所選的參數和分值會自動顯示在相應的文本框中;用戶還可以在分值文本框中直接輸入分值,正常情況下的分值在1~4之間;當未進行打分(分值為0)或直接打0分時,表明在類比時將不考慮該項內容(圖5-40、圖5-41)。
圖5-40 評價目標選擇
提示:五大地質條件及其所包含的各子項都要逐一進行打分評價,否則將影響類比結果。
圖5-41 成藏類比參數打分
刻度區打分:
用戶在進行類比計算之前要確認即將參與計算的刻度區已經完成打分,如果刻度區沒有進行過打分,在類比法主窗口點擊「刻度區打分」,打開刻度區打分窗口,根據刻度區具體的參數值(界面上有提示,其值用藍色顯示)對刻度區進行打分,打分方法和計算單元打分一致(圖5-42)。
圖5-42 刻度區打分
提示:沒打過分的新工程必須打分,否則無法進行類比計算。
評價計算
當類比打分完成後,單擊「評價計算」即可進入類比計算窗口(圖5-43),該窗口為上部的成果圖(左)、成果表(右),下部的「預測計算單元」、「刻度區選擇」、「計算相似系數」、「計算」等功能組成。
刻度區選擇
選擇圖5-43中的「刻度區列表」中的刻度區(可多選),點擊添加按鈕,把選擇好的目標刻度區載入到類比計算列表(圖5-44)。也可以選擇「全部添加」,把刻度區列表中的刻度區全部載入到類比計算列表。
計算相似系數
選擇並載入完成刻度區後,點擊「計算相似系數」按鈕(圖5-44),計算目標計算單元與所選擇的刻度區之間的相似系數。相似系數結果在右上「參數分布」數據表中顯示(圖5-44)。如果計算後的相似系數與預期的結果不相符合,可以選擇「刪除」、「全部刪除」按鈕取消已經計算的相似系數,重新選擇刻度區,繼續進行計算相似系數。
圖5-43 類比計算窗口
提示:如果選擇的目標計算單元已經做過類比法,打開計算窗口時,上一次計算採用的刻度區和相似系數自動顯示,用戶可以直接進行資源量計算(圖5-44)。
圖5-44 刻度區選擇、計算相似系數
資源量計算
計算相似系數完成後,就可以繼續進行資源量計算。單擊圖5-44中左上部的「計算」菜單項,系統將進行類比計算,計算完畢後窗口上部將顯示出類比結果。
結果顯示
當計算成功後將出現如下成果圖(圖5-45)。圖中右側為成果數據分布表(21點),包括面積類比法的油地質資源、油可采資源、氣地質資源和氣可采資源等內容;圖左側為成果數據分布圖,包括面積類比結果的油資源分布「資源量(面積/油)」、面積類比結果的氣資源分布「資源量(面積/氣)」。
圖5-45 類比計算成果窗口
單擊圖5-45中「資源量(面積/油)」按鈕,將出現面積類比結果的油資源分布;單擊「資源量(面積/氣)」按鈕,將出現面積類比結果的氣資源分布。
2.面積豐度類比(乘)
資源豐度類比法包括油和氣兩部分,它們的操作是相似的,在這里只介紹油類比法的應用操作。
在系統平台功能索引區選擇方法索引目錄,展開目錄節點,選擇類比法中的石油資源量油類比法,雙擊被選擇的節點,就可啟動資源豐度類比演算法。
圖5-46 面積豐度類比演算法的窗口
啟動後計算單元類比主窗口如圖5-47所示。
圖5-47 演算法的主窗口
計算單元選擇
在評價目標索引區中,用戶可以看到當前工程中的所有評價目標,用戶展開目錄索引,選擇一個計算單元,雙擊目標計算單元節點,完成計算單元選擇。
類比打分
中部面板上由「圈閉條件」、「蓋層條件」、「儲層條件」、「油源條件」和「配套條件」五大地質條件組成打分區。用戶在打分時可以用滑鼠單擊選擇鈕,所選的參數和分值會自動顯示在相應的文本框中;用戶還可以在分值文本框中直接輸入分值,正常情況下的分值在1~4之間;當未進行打分(分值為0)或直接打0分時,表明在類比時將不考慮該項內容(圖5-47、圖5-48)。
提示:五大地質條件及其所包含的各子項都要逐一進行打分評價,否則將影響類比結果。
圖5-48 類比打分主窗口
刻度區打分
用戶在進行類比計算之前要確認即將參與計算的刻度區已經完成打分,如果刻度區沒有進行過打分,在類比法主窗口點擊「刻度區打分」,打開刻度區打分窗口,根據刻度區具體的參數值(界面上有提示,其值用藍色顯示)對刻度區進行打分,打分方法和計算單元打分一致(圖5-49)。
圖5-49 類比打分主窗口
提示:沒打過分的新工程必須打分,否則無法進行類比計算。
評價計算
當類比打分完成後,單擊「評價計算」即可進入類比計算窗口(圖5-50),該窗口為上部的成果圖(左)、成果表(右),下部的「預測計算單元」、「刻度區選擇」、「計算相似系數」、「計算」等功能組成。
圖5-50 類比計算窗口
刻度區選擇
選擇圖5-50中的「刻度區列表」中的刻度區(可多選),點擊添加按鈕,把選擇好的目標刻度區載入到類比計算列表(圖5-51)。也可以選擇「全部添加」,把刻度區列表中的刻度區全部載入到類比計算列表。
計算相似系數
選擇並載入完成刻度區後,點擊「計算相似系數」按鈕(圖5-51),計算目標計算單元與所選擇的刻度區之間的相似系數。相似系數結果在右上「參數分布」數據表中顯示(圖5-51)。如果計算後的相似系數與預期的結果不相符合,可以選擇「刪除」、「全部刪除」按鈕取消已經計算的相似系數,重新選擇刻度區,繼續進行計算相似系數。
提示:如果選擇的目標計算單元已經做過類比法,打開計算窗口時,上一次計算採用的刻度區和相似系數自動顯示,用戶可以直接進行資源量計算(圖5-51)。
圖5-51 刻度區選擇、計算相似系數
資源量計算
計算相似系數完成後,就可以繼續進行資源量計算。單擊圖5-51中左上部的「計算」菜單項,系統將進行類比計算,計算完畢後窗口上部將顯示出類比結果。
結果顯示
當計算成功後將出現如下成果圖(圖5-52)。圖中右側為成果數據分布表(21點),包括面積類比方法的油地質資源、油可采資源、氣地質資源和氣可采資源等內容;圖左側為成果數據分布圖,包括面積類比結果的油資源分布「資源量(面積/油)」、面積類比結果的氣資源分布「資源量(面積/氣)」。
圖5-52 類比計算成果窗口
單擊圖5-52中「資源量(面積/油)」按鈕,將出現面積類比結果的油資源分布;單擊「資源量(面積/氣)」按鈕,將出現面積類比結果的氣資源分布。
(六)匯總計算
資源計算是基於計算單元的,而且有時會用多種方法計算一個單元的資源量,得出的結構需要進行匯總。
1.方法資源量匯總
對於用不同方法計算出來的資源量,採用特爾菲法進行匯總。首先要進行特爾菲法系數設置,調整各個方法計算出來的同一個計算單元在匯總中的權重而設置的,界面如圖5-53所示。
圖5-53 特爾菲系數設置
【方法和計算單元說明區】本區域顯示的是各個計算單元所使用的方法名稱;不可以編輯。
【權重信息】本區域顯示的是方法的權重,修改各個方法的權重在本區進行。
然後點擊「確定」,對選定的計算單元下的各個計算方法產生的數據進行加權匯總,匯總結果顯示如圖5-54所示。
圖5-54 特爾菲匯總結果
2.逐級匯總
經過特爾菲法匯總後得出計算單元的綜合資源量,然後通過蒙特卡羅法逐級匯總,形成評價單元的資源量,直至得到全國的資源量。
(七)資評流程管理
資源量計算方法軟體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配置成流程實現自動執行。不過使用流程進行資源評價的基礎是專家對評價目標的地質、成藏條件的充分研究,確定各個流程方法節點的各種參數。
主要通過三個步驟進行流程執行進行資源量計算。
1.方法庫管理
方法庫管理實現將多種來源的方法集成到油氣資源評價系統中。一邊將來作為配置流程的一個方法節點。
主界面
方法庫管理的主界面如圖5-55所示。
圖5-55 方法庫管理
主界面由:菜單,工具條,方法庫樹型視圖,方法庫目錄視圖,狀態欄這些部分組成。
菜單包括三個分組:方法庫,方法和視圖。
工具條中放置了一些最常用的操作按鈕。
方法庫樹型視圖以樹型的方式列舉了方法庫中定義的方法分類和每個方法分類中的方法。用戶可以通過滑鼠展開樹型視圖進行查看。
方法庫目錄視圖以目錄的方式顯示方法庫的信息,它的頂部顯示定義的分類總數,或者某個分類中定義的方法的總數。當目錄視圖中是分類時,可以通過雙擊文件夾圖標展開這個分類。
方法庫目錄視圖在執行具體操作時,將隱藏。在主界面的右邊將顯示需要用戶交互的詳細信息。狀態欄的第二格將顯示當前的操作信息。
對方法庫的操作包括新增分類、修改分類和刪除分類等,還可以查看已有方法
分類。
對方法的操作包括加入方法、修改方法和刪除方法、移動方法等,還可以查看已有方法。
視圖操作
(1)顯示工具欄。點擊菜單【視圖】→【工具欄】,可以顯示或者不顯示工具欄。
(2)顯示狀態欄。點擊菜單【視圖】→【狀態欄】,可以顯示或者不顯示狀態欄。
(3)退出。點擊菜單【方法庫】→【退出】,將退出方法庫管理。
2.流程定義
流程定義實現將已經包裝好的方法節點配置成可以執行的流程,以實現快速動態評價的功能。流程定義的主界面如圖5-56所示。
圖5-56 流程定義界面
主界面由:菜單,常用工具欄,方法庫樹型視圖、流程變數視圖、繪圖工具欄、流程詳細信息視圖、流程元素屬性視圖、關聯方法信息視圖、提示窗口、狀態欄這些部分組成。
菜單包括三個分組:流程,編輯和視圖。
常用工具欄中放置了一些最常用的操作按鈕。
方法庫樹型視圖以樹型的方式列舉了方法庫中定義的方法分類和每個方法分類中的方法。用戶可以通過滑鼠展開樹型視圖進行查看。
流程變數視圖展示了當前編輯的流程的全局變數。
繪圖工具欄放置了流程所有可以定義的關系類型,和流程節點顯示的形狀菜單。
方法詳細信息視圖以圖形的方式顯示了當前定義的流程,用戶通過滑鼠拖動,或者編輯可以修改當前的流程。
流程元素屬性視圖顯示當前編輯流程中某個流程元素的詳細信息。
關聯方法信息視圖顯示當前選中的流程節點的方法信息。
提示窗口一般情況下是隱藏的,當用戶定義操作有誤或者檢查流程時出現,顯示一些必要的提示信息給用戶。
狀態欄顯示一些中間狀態或者提示操作。
圖5-57顯示了配置好的一個流程的情況。
圖5-57 配置好的流程
3.流程式控制制
主界面介紹
流程式控制制的主界面如圖5-58所示。
圖5-58 流程式控制制界面
主界面由:工具欄、流程變數視圖、流程詳細信息視圖、流程節點屬性視圖、關聯方法信息視圖、運行日誌窗口、即將運行節點窗口、狀態欄這些部分組成。
工具欄列出了用戶可以進行的流程式控制制操作。
流程變數視圖列舉了當前流程的全局變數和他們的值。
節點屬性視圖列舉了選中節點的屬性。
關聯方法信息顯示當前選中的流程節點的方法信息。
運行日誌窗口列出了流程運行時的日誌。
即將運行節點列出了即將運行的流程節點。
狀態欄顯示一些中間狀態或者提示操作。
圖5-59所示是圖5-57的流程執行的情況。
圖5-59 流程執行狀態
『肆』 計算機資源指的是什麼
計算機資源指的是計算機程序運行時所需的CPU資源、內存資源、硬碟資源和網路資源。
各類編程語言在進行軟體開發時,都支持對計算資源的申請、分配等操作。比如C語言的申請數組;而對線程的申請,則根據計算機CPU資源的情況而申請。
在分布式計算架構中,可以對不同任務進行CPU資源、內存資源、硬碟資源和網路資源的控制。
計算機程序運行時所需的CPU資源、內存資源、硬碟資源和網路資源。
(4)可用計算資源需要量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各種計算模型的主要資源有並行時間、串列時間和空間三種。
1、並行時間和巡迴。並行時間一般指並行模型計算時所需步數,例如,向量機的自始至終執行指令的總條數。但對串列模型也可以定義一種稱為巡迴的資源。可以證明它相當於並行時間。
對於多帶圖靈機,它是工作帶頭部改變方向的次數。一般地,巡迴是周相的總數,而周相則是串列模型工作中的一個階段,在此階段中計算出來而記錄在工作空間上的信息,不再被讀到。
2、串列時間。計算過程中原始運算的總量。對於串列模型而言,它代表計算自始至終的總步數;對於並行模型而言,每一步可以同時作許多個原始的運算,自始至終各步的原始運算數目的總和就是串列時間。
3。空間。在計算過程中需要記錄下來以備後用的最大中間信息量。對於多帶圖靈機,是計算過程中用過的工作帶上的方格數。
『伍』 有關資源量估算的概念和原則
按照《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規范》和《煤、泥炭地質勘查規范》的規定含義,煤炭資源劃分為儲量、基礎儲量和資源量。具體項目中估算的資源究竟屬哪一類,不僅取決於它的地質可靠程度,還要取決於它的可行性評價程度。只有在地質可靠程度達到控制的、探明的,經濟意義在邊際經濟的以上(含邊際經濟的),煤炭才能劃為基礎儲量。經濟的基礎儲量在扣除設計、采礦損失後就得到儲量。未進行可行性研究(預可行性研究)時,只能定為資源量。由於在預查、普查階段獲得的地質信息和基礎資料較少,對煤炭資源開發的經濟意義只能進行概略研究,因此,新規范規定的資源量估算指標界定在預查和普查階段使用。
礦產資源是埋藏在地下的,難以直觀衡量,因此,原規范的「儲量計算」,新規范改為「資源量估算」,「估算」一詞是國外表示儲量計算的名詞,對於以點、線的觀察和采樣測試,推斷塊體的地質特徵和礦產質、量的勘查工作來說,用「估算」去表述取得具有相當誤差的資源儲量數據的數學過程可能更為貼切,同時在國際上也易於交流。但要說明的是:「估算」不代表勘查過程的低質量、高誤差,不代表取得資源儲量數據的數學過程的粗糙和低精度。估算的方法、參數的確定、運算過程與過去的儲量計算一樣,仍然是嚴格按照有關的規定進行。「估算」一詞更多的體現了資源的統計性、不確定性及風險性等含義。
出於充分考慮環境保護的要求,新規范在資源量估算指標中,增加了煤層的最低發熱量和最高硫分的指標。因為,燃燒高硫煤帶來的對生態環境、工業設備的危害,使我們正為此付出代價。近年來,國務院對開采高硫煤作出了規定,「禁止新建煤層含硫分大於3%的礦井,已建成的生產煤層含硫分大於3%的礦井,逐步實行限產或關停。新建、改造含硫大於1.5%的煤礦,應配套建設相應規模的洗選設施。」加快潔凈煤生產步伐,據此,新規范已將最高硫分3%列入了工業指標。
昭通地區的硬煤(主要是無煙煤)大部分為高硫煤和中高硫煤,全部估算了資源量,因為正針對性地開展「煤中硫成因及脫硫可能性」方面的課題研究,煤礦配套建相應能力的洗選廠,對燃用含硫大於1.5%的電廠提出安裝脫硫除塵裝置的建議。並且利用洗出的硫鐵礦和回收的硫發展硫化工工業。
調查評價估算的資源量,相當於預查階段的資源量。由於以往勘查程度很低,難以掌握礦區全部可採煤層的確切情況,尤其是大部可采及局部可採煤層的情況,因此,估算以掌握較好的主要煤層為主,如鎮雄煤田洛旺向斜以東以估算C5、C6煤層為主,以西包括C5及其以上長興組中出現的可採煤層,使資源量「寧穩莫濫」,供規劃決策使用,使主要礦區將來進一步勘查時獲得的資源量,不致低於現在估算的資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