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四川內江優勢人力資源怎麼樣
擴展閱讀
含山有哪些人力資源 2025-02-07 15:08:14

四川內江優勢人力資源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3-07-27 18:38:03

① 怎樣介紹內江

內江,東漢置縣,曾名漢安,中江。沱江北段叫牛鞞水,為北江;南段為枝江,稱南江,此為中江。隋初,為避太祖楊忠之諱,改為內江。1951年設為內江市。一說因取內水(即沱江)為名,蓋市縣位沱江西岸,江至此,曲流成弧,有如半島,城居其內故名。 內江市(又名甜城)位於天府之國的東南部,坐落在美麗富饒的沱江之濱。內江市位於四川東大門,東連重慶,西接成都、資陽,南扼自貢、宜賓、瀘州,北通遂寧、南充,成渝鐵路、內昆鐵路在這里接軌,成渝高速公路、內宜高速公路在這里匯合,公路密度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通車里程達3149公里,是川東南乃至西南各省交通的重要交匯點,有「川中樞紐」、「川南咽喉」之稱。是川東重鎮、四川省規劃建設的8個百萬人口的特大城市之一。地理位置東經104°15′--105°26′,北緯29°11′--30°2′。 全市幅員面積5386平方公里,現轄三縣二區,即市中區、東興區、威遠縣、資中縣、隆昌縣,111個鄉鎮,2070個行政村,10個街道辦事處,25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2008年末總人口425.05萬,其中非農業人口84.00萬,農業人口341.06萬,耕地16.37萬公頃,人均佔有耕地面積0.0385公頃。 內江地區處於四川盆地中心。西靠龍泉山脈,東界重慶市與華瑩山余脈相接,地勢平緩,淺丘平壩相間,向南北延伸,與自貢、瀘州、宜賓、德陽、遂寧、南充的丘陵地區構成盆中丘陵區總體,東西長121.5公里,南北寬94.7公里。屬典型的川中丘陵區地貌,主要地形區海拔300—500米,在這種地貌區河網發育差,土壤展現不足。 內江地區,地形屬四川盆中淺丘。由侏羅系、白惡系紅色地層演變而成的淺丘地形占幅員面積的88.8%,其餘為低山地形。西北龍泉山和西南九宮山為岷、沱兩江分水嶺,主要山峰海拔高度800—1000米。東南有華瑩山余脈—螺觀山、聖燈山。東部淺丘內的沱涪分水嶺,為一些壟崗狀丘頂構成,一般高度450—560米。整個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最高處在龍泉山獅子岩,海拔高度992.3米,最低處在安岳白水鄉石羊河出境處,海拔高度248米。 內江境內有倆母山、白雲山等山脈。 該市礦產資源豐富。能源礦產主要有煤、天然氣、油頁岩;非金屬與建材礦產有石灰石、石砂岩、頁岩、耐火粘土、鋁土礦、大理石、河沙、礫石與陶瓷粘土等;金屬礦產與稀散元素有鐵、鉀、金等以及鹽礦、鉀礦和煤層中共生的鋁、鎵、銣及鋰等分散元素;化工礦產有鹽礦和含鉀水雲母粘土礦等。 內江市由於地處盆地腹心地帶,地質構造較簡單,地殼相對穩定,區內出露地層主要受「資威穹窿背斜」、聖燈穹窿背斜」和「螺觀山背斜」三大地質構造影響,全市礦產主要分布在這三大構造帶上的威遠、資中、隆昌三縣。天然氣主要產於「資威穹窿背斜」和「聖燈穹窿背斜」兩大構造帶上,已探明的儲量達600多億立方米。沙金則產於沱江河床沿線的資中、市中區和東興區。 礦產資源主要有煤、天然氣和石灰石,進行小量生產的有囟鹽、含鉀粘土礦、耐火粘土礦、鉛土礦和沙金等。將來,礦產資源的開發還大有前景。內江市,受盆地和本地自然環境的影響,具有氣候溫和、降雨量豐富、光熱充足、無霜期長的特點。冬暖夏熱,雨量適中。平均氣溫15℃--28℃,一月均溫6℃--8℃,七月均溫26℃--28℃,最高氣溫可達41℃,最低氣溫-5.4℃,活動積溫5598℃左右。 境內熱量資源比較豐富,常年平均太陽總輻射為89.6千卡/平方厘米,年總日照時數1100--1300小時,無霜期達330天。全年有霜日數一般4--8天左右,災害性天氣以旱為主,旱澇交替出現;春夏秋冬,低溫、風、暴雨時有發生,綿雨顯著。全年氣溫有明顯的冬干春旱現象,同時,夏旱伏旱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下,多分布在夏季,約佔全年雨量的60%,高溫期與多雨季基本一致,春季約佔17%,冬季僅佔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