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雖然我國的能源資源較什麼
擴展閱讀
含山有哪些人力資源 2025-02-07 15:08:14

雖然我國的能源資源較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7-27 19:42:38

㈠ 中國能源消耗概況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能源生產國。雖然中國的人均能源資源擁有量在世界上還處於較低水平,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人均佔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7%,5.4%和7.5%,但是自給率始終保持在90%左右。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能源工業保障了國民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2011年,中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到31.8×108t標准煤,居世界第一。其中,原煤產量35.2×108t。與2010年相比,原油產量穩定,天然氣產量快速增長,達到1031×108m3。電力裝機容量10.6×108kW,年發電量4.7×1012kW·h。1981—2011年間,中國能源消費以年均5.82%的增長,支撐了國民經濟年均10%的增長。2006-2011年,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20.7%,實現節能7.1×108t標准煤。與2006年相比,2011年中國人均一次能源消費量達到2.6t標准煤,提高了31%;人均天然氣消費量89.6m3,提高了110%;人均用電量3493kW·h,提高了60%[8]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1990年到2012年間,中國的能源生產總量值從1992年以後都低於能源消費總量值。這意味著中國的能源需要靠進口維持供需平衡。而且從圖1-2中可以看出,生產總量值與消費總量值之間的差距逐漸加大,則依靠進口來供應滿足國內的能源消費需求狀態越加明顯。進口的能源品種以石油為主,其次是液化天然氣。因此,石油供給安全將成為能源供給安全的首要問題。

圖1-2 中國近年來能源生產總量與消費總量變化趨勢(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12;中華人民共和國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由年能源消耗總量和GDP值計算可知,中國近23年來,技術的發展在促使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能耗的降低,單位GDP的能耗量由1990年的5.2873標准煤/萬元GDP,降低到2012年的0.6970t標准煤/萬元GDP,下降了近6.5倍(圖1-3)。節約型社會已初見端倪。但是,由圖1-4可見,中國的能源消耗還是以煤炭為主(圖1-4),並且石化能源消耗佔到總能源消耗近90%。2012年在中國的能源消費中,天然氣、水電、風電、核電4種能源方式加在一起,佔全部能源消費的比例是14.5%,比2011年提高了1.5%[4]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部門公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數據顯示,全國發電量為11822.8×108kW·h,其中核電的15台核電機組發電為228.18kW·h。而以煤、石油或天然氣為動力的火力發電所佔比例較大(圖1-5)。

當然,頁岩氣的開發使用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問題。目前來看,頁岩氣的開發利用正在改變世界能源市場的格局。美國的石油進口已經減少,並可能很快成為出口國;中國將開發自己的資源,而其未來的石油進口也可能比目前預測的少很多;俄羅斯正在喪失其石油市場份額,尤其是在歐洲。頁岩氣還產生了連環沖擊,這種廉價的天然氣已經開始在美國的發電市場上替代煤炭,從而使煤炭以更低價格向歐洲出口[9]

表1-2 2012年中國高能耗行業概況

數據來源:新浪股票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金融界http://www.jrj.com.cn。

根據2013年能源峰會資料,2012年中國一次能源消費量為36.2×108t標准煤,實際消耗了全球當年能耗量的20%[10]。因此,中國目前不僅能耗量大,而且能耗量在一定時期內還將快速增加,對能源的需求將越發迫切。同時可以看出,在一定時期內,煤炭在中國能源消耗結構中的地位仍然非常重要。

㈡ 能源礦產資源

我國能源礦產資源種類齊全,資源豐富,分布廣泛。但結構不理想,煤炭資源比重偏大,石油、天然氣資源相對較少。能源礦產的地域分布相對比較集中,與經濟發展布局不匹配,近80%的能源資源分布於西部和北部地區,而60%的能源消費在經濟發達的東南部地區。除煤炭外,石油、天然氣已探明儲量對經濟建設的保證程度偏低。固體能源礦產主要是指煤和鈾礦資源。

(一)煤

我國是世界上以煤為主要能源的少數國家之一,煤炭資源已探明儲量居世界第2位,僅次於原蘇聯。煤炭資源主要集中於北方和中西部,形成北多南少、西多東少的格局。全國煤礦保有儲量的70%集中於山西、內蒙古和陝西3省(區),而新疆的資源遠景最大。

煤炭形成的地質時代有寒武紀、石炭紀、二疊紀、三疊紀、侏羅紀、第三紀,但以侏羅紀、石炭紀和二疊紀的煤最為豐富,尤以侏羅紀的煤為多,保有儲量占總量的46.2%。就煤質來說,品種比較齊全。在保有儲量中,煙煤佔75%、無煙煤佔12%、褐煤佔13%。

煤是我國長期依賴的主要能源,也是我國長期出口的重要礦產品之一。

(二)鈾

我國是鈾礦資源不豐富的一個國家。礦床規模以中小型為主,占總儲量的60%以上,礦石品位偏低,通常有磷、硫及有色、稀有金屬礦產與之共生或伴生,礦床類型主要有花崗岩型、火山岩型、砂岩型、碳硅泥岩型4種;其所擁有的儲量分別占總儲量的38%、22%、19.5%、16%。

我國鈾礦成礦時代的時間跨度為距今1 900~3Ma之間,即古元古代到第三紀之間,以中生代的侏羅紀和白堊紀成礦最為集中。空間上分南北兩個大區,北方鈾礦以火山岩型為主,南方鈾礦則以花崗岩型為最重要。

(三)石油

我國是石油資源較為豐富的國家之一。目前已探明儲量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地區。從石油賦存地層的地質時代來看,自前寒武紀到第四紀的地層中均有油氣發現,以新生代為最好,約占資源量的50%;中生代次之,約佔36%;古生代最少,約佔14%。

(四)天然氣

我國天然氣資源分布相當廣泛,在石油和煤盆地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產出。資源量也比較豐富,約居世界第21位。

天然氣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鄂爾多斯盆地、松遼盆地和華北盆地。從其分布的地質時代來看,與石油相反,在時代較古老的地層中氣多,其中古生代約佔50%,而中生代和新生代分別約佔20%和30%。

(五)地熱

我國地熱資源分布較廣,資源也較豐富。地熱資源主要分布於構造活動帶和大型沉積盆地之中,構造活動帶中資源量較集中,如藏、滇、川帶和東南沿海以及遼東—膠東一帶,大型沉積盆地分布面廣,如華北盆地京津唐地區。以低於150℃的中低溫地熱資源為主,高於150℃的地熱資源主要分布在西藏、雲南和台灣省。

㈢ 我國是一個能源大國,有著豐富的能源資源,但是仍然面臨著許多能源問題,這是為什麼呢

主要原因是我國人均資源不足,雖然我國能源豐富,但是由於人口眾多,導致人均資源分配不均,以及很多的能源面臨著開采困難的問題,很多資源處於高山或者絕地,開采所需費用支付和開采出的收入不成正比。能源問題是人類對能源需求的增長和現有能源資源日趨減少的矛盾。

(3)雖然我國的能源資源較什麼擴展閱讀:

一、積極把握發展節奏,形成高效的能源生產體系。這是我國能源戰略的優先選擇。

二、合理利用能源,積極引導消費,控制消費總量。

三、堅定地推進能源領域改革,加快構建有利於能源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改善能源發展環境,推進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四、布局合理,積極做好原油等資源儲備。

五、健全及時靈活的應急響應機制。

㈣ 中國能源資源特點

能源資源是能源發展的基礎。新中國成立以來,不斷加大能源資源勘察力度,組織開展了多次資源評價。我國能源資源有以下特點:
能源資源總量比較豐富。我國擁有較為豐富的化石能源資源。其中,煤炭佔主導地位。2006年,煤炭保有資源量10345億t,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約佔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儲量相對不足,油頁岩、煤層氣等非常規化石能源儲量潛力較大。我國擁有較為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摺合年發電量為6.19萬億kW·h,經濟可開發年發電量約1.76萬億kW·h,相當於世界水力資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
人均能源資源擁有量較低。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能源資源擁有量在世界上處於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資源人均擁有量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氣人均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資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約了生物質能源的開發。
能源資源賦存分布不均衡。我國能源資源分布廣泛但不均衡。煤炭資源主要賦存在華北、西北地區,水力資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區,石油、天然氣資源主要賦存在東、中、西部地區和海域。我國主要的能源消費地區集中在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資源賦存與能源消費地域存在明顯差別。大規模、長距離的北煤南運、北油南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是我國能源流向的顯著特徵和能源運輸的基本格局。
能源資源開發難度較大。與世界相比,我國煤炭資源地質開采條件較差,大部分儲量需要井工開采,極少量可供露天開采。石油天然氣資源地質條件復雜,埋藏深,勘探開發技術要求較高。未開發的水力資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遠離負荷中心,開發難度和成本較大。非常規能源資源勘探程度低,經濟性較差,缺乏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