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資源儲備有哪些
擴展閱讀
水資源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2025-02-07 06:57:57

資源儲備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07-31 17:24:13

1. 請問中國2020稀缺資源有哪些!

對我國主要礦產品的分析表明,到2020年時國內供應能力可滿足國內消費需求的礦產有:天然氣、鉛、鎢、錫、鉬、銻、稀土、磷、鈉鹽、芒硝等礦種;不能滿足的有:煤、石油、鐵、錳、鉻、銅、鋁土礦、鋅、鎳、金、螢石、硫、鉀鹽等礦種。其中滿足程度極低的礦產是鉀鹽、鉻。滿足程度低而又關繫到國家經濟和軍事戰略安全的大宗礦產有石油、鐵、錳、鋁土礦、銅和鉀鹽.按照2020年礦產品預測需求量,考慮相關的利用率及儲采比率,折算出累計儲量需求量,與2020年預測的累計可供儲量比較,對45種礦產資源的可供能力分為四種:可以保證:可供能力≥100%;基本保證:≥70%~<100%;短缺:≥40%~<70%;嚴重短缺<40%。結果是:可以保證的礦產有:煤、天然氣、鎢、鉬、銀、稀土、菱鎂礦、螢石、耐火粘土、磷、重晶石、水泥灰岩、玻璃硅質原料、石膏、高嶺土、石材、硅藻土、鈉鹽、芒硝、膨潤土、石墨、石棉、滑石、硅灰石共24種;基本保證的礦產有:鈦、硫2種;短缺的礦產有:石油、鈾、鐵、錳、鋁土礦、錫、鉛、鎳、銻、金10種;嚴重短缺的礦產有:鉻、銅、鋅、鈷、鉑族金屬、鍶、鉀、硼、金剛石9種。

2. 國家戰略儲備物資有哪些

法律分析:國家在平時有計劃建立的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質資料的儲存或積蓄稱為戰略物資儲備,其目的是為了應付戰爭和其他意外情況,保障國民經濟正常運行和國防需求。

戰略物資儲備的品種,主要是那些關系國計民生的,國內資源或產量不能滿足緊急狀態時需求的,並且在戰時也難以得到國外充足供應的產品、原材料和燃料,如鋼材、有色金屬、稀貴金屬、成品油料、煤炭、食鹽、天然橡膠、輪胎、豬肉等重要戰略物資。

法律依據:《國家物資儲備管理規定》 第三條 本規定適用於國家物資儲備的管理和監督活動。

本規定所稱國家儲備物資,是指由中央政府儲備和掌握的,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所需的關鍵性礦產品、原材料、成品油以及具有特殊用途的其他物資。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國家儲備物資是國家財政資金的實物形態,所有權屬於國家,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侵佔、破壞和挪用。

3. 我國主要礦產資源有哪些

中國幅員廣大,地質條件多樣,礦產資源豐富,礦產171種。已探明儲量的有157種。其中鎢、銻、稀土、鉬、釩和鈦等的探明儲量居世界首位。煤、鐵、鉛鋅、銅、銀、汞、錫、鎳、磷灰石、石棉等的儲量均居世界前列。

中國礦產資源分布的主要特點是,地區分布不均勻。如鐵主要分布於遼寧、冀東和川西,西北很少;煤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東北和西南區,其中山西、內蒙古、新疆等省區最集中,而東南沿海各省則很少。

這種分布不均勻的狀況,使一些礦產具有相當的集中,如鎢礦,在19個省區均有分布,儲量主要集中在湘東南、贛南、粵北、閩西和桂東—桂中,雖有利於大規模開采,但也給運輸帶來了很大壓力。為使分布不均的資源在全國范圍內有效地調配使用,就需要加強交通運輸建設。

(3)資源儲備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至少在50萬年以前就開始利用礦產資源(見周口店古人類遺址)。在明代和更早的時期,對礦產資源的利用技術就居當時世界先進地位。

19世紀後半葉,帝國主義以掠奪方式在中國開辦礦山,因而自清朝末年開始,中國的礦產資源就處於這種半殖民地的地位被開發掠奪。但到1949年為止,中國探明一定儲量的礦種僅有18種。

中國有色礦產數量很多,但從總體上講貧礦多、富礦少。如銅礦,平均地質品位只有0.87%,遠遠低於智利、尚比亞等世界主要產銅國家。

鋁土礦雖有高鋁、高硅、低鐵的特點,但幾乎全部屬於難選冶的一水硬鋁土礦,可經濟開採的鋁硅比大於7%的礦石僅占總量的三分之一,這些特點決定了必然增大礦山建設的投資和生產經營成本。

4. 資源稀缺性行業有哪些最好能提供行業中的相關上市公司。謝謝!

按資源的根本屬性的不同,劃分為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自然資源是指具有社會有效性和相對稀缺性的自然物質或自然環境的總稱。自然資源包括土地資源、氣候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能源資源、旅遊資源等。這類行業主要包括有色、煤炭、石化、電力等擁有能源,資源儲備的行業,以及種植,林業,房地產、旅遊景點、水電氣等公用事業。從長期來看,中國乃至世界對自然資源的需求非常巨大,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的能源、礦石、土地、水、煤炭、電力等資源都將面臨著很大的缺口。而從上市公司業績來看資源類股票業績近年一直呈現整體增長,在行業排名中名列前茅,吸引了眾多機構資金,成為領跑行情的佼佼者。資源類行業一般具有某種資源壟斷優勢,自然資源優勢,行政資源優勢,品牌優勢。而其中貴州茅台就是以其品牌優勢得到資金青睞走出了獨立的長牛行情。各類資源的稀缺性賦予了資源類行業及具有獨特資源優勢的上市公司層出不窮的題材。而有色和煤炭板塊中擁有礦山資源的各股更具長期投資價值。

按自然資源的增殖性能,可分為:①可再生資源。這類資源可反復利用,如氣候資源、水資源、地熱資源。②可更新資源。這類資源可生長繁殖,其更新速度受自身繁殖能力和自然環境條件的制約,如生物資源。③不可再生資源。這類資源形成周期漫長,如礦產資源、土地資源。其中尤以擁有礦產資源最具長期投資價值。2007年11月,國家對高耗能行業調控力度加大,產能過剩逐漸改善,電力和礦石資源開始成為生產的制約因素。結構性調整將使擁有資源的企業顯現優勢。資源類上市公司的股價上漲通常跟隨現貨價格的上漲。我國磷礦石富礦少,價格長期上漲趨勢基本形成,其中擁有豐富磷礦石儲量具有明顯資源優勢的興發集團、六國化工值得重點關注。全球鉀肥價格大幅上漲,國內鉀礦貧乏,僅佔世界總儲量1.63%,上市公司中擁有國內最大的察爾汗鹽湖資源的鹽湖鉀肥的產量在全國佔有絕對優勢,機構雲集集中,高度控盤,股價長牛格局明顯。由於下游玻璃、日化等行業的快速發展,純鹼國內需求旺盛,價格持續走強,估值較低的三友化工、山東海化、雙環科技近期表現另人刮目相看。由於石油價格高漲,各地煤改油的加快實施,近期簽訂的08年重點合同煤價格大幅度上漲,產地和消費地的市場煤價持續上漲,煤炭板塊仍然是機構青睞的價值投資板塊。中國神華作為國內最大的以煤炭為基礎的綜合性能源公司,資源量和可售儲量,位居世界第二,未來資產注入實現整體上市,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為了更加充分利用資源優勢企業做大做強,整體上市題材成為相關上市公司股價上漲的催化劑。其中攀鋼鋼釩通過購買資產及以換股方式購買資產,整體上市後無疑將使企業產業鏈趨於完善,業績增長潛力大增。我國森林資源豐富,隨著消費升級對木材需求的增長,供給偏緊,價格上漲趨勢不改。天然林保護資源的實施,使得我國林業成為稀缺資源,擁有林業資源的相關上市公司未來潛力值得挖掘,其中永安林業、吉林森工值得關注。

資源類行業涉及的范圍在逐漸擴大,其稀缺性和相對壟斷性隨著社會經濟的轉型將更加突出,是二級市場上挖掘不斷的題材源泉,其中優質具有資源優勢的上市公司將成為二級市場佼佼者潛力不小。

5. 我國能源資源儲量及產量有哪些

1.煤炭資源的儲量和產量
我國煤炭資源儲藏豐富,煤種齊全,分布廣。2013年我國煤炭探明儲量為1.48×1012t。2014年我國煤炭產量達38.7×108t,接近世界煤產量的一半。我國煤炭儲藏和生產主要集中在山西、內蒙古、陝西等省、自治區,與現有區域經濟布局呈逆向分布,形成了「北煤南運」和「西煤東調」的局面,長距離運輸給煤炭生產和分配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2.石油資源的儲量和產量
我國屬於石油資源貧乏的國家,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全國已探明673個油田,2013年,我國石油探明儲量為33.7×108t,石油產量為2.1×108t。
3.天然氣資源的儲量和產量
我國天然氣主要集中於西部地區。2013年,天然氣探明儲量為4.64×1012m3,天然氣產量為12.09×1010m3,其中常規天然氣產量為11.77×1010m3,煤層氣和頁岩氣產量分別超過30×108m3和2×108m3。
4.鈾礦資源的儲量和產量
我國是鈾礦資源不甚豐富的國家。探明的鈾礦資源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江西省、湖南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等地。鈾礦探明儲量為16.61×104t,居世界第10位,能夠滿足我國中短期的核電發展需求。
5.水利資源的分布和利用
我國水利資源非常豐富。按經濟可開發年發電量重復使用100年計算,水利資源約占我國能源剩餘可采總儲量的40%,在我國常規能源中僅次於煤炭,居第二位。總體上看,我國水利資源西部多,東部少,相對集中在西南地區,並且主要集中在大江大河的幹流。
2013年,全國水電總裝機容量達2.8×108kW,佔全國總發電裝機容量的22.4%,年發電量為8963×108kW·h。
6.風能、太陽能的分布和利用
考慮到實際可利用的土地面積等因素,初步估計:我國可利用的陸上風能儲量約8×108kW。陸上風能主要分布在「三北」(華北、東北、西北)地區,風能功率密度在200~300W/m2以上,有可能達到500W/m2以上;近海可利用的風能儲量有2×108kW,共計約10×108kW。截至2013年底,我國風電裝機容量為3107×104kW。
我國太陽能資源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都處在北緯22°~35°一帶,青藏高原是高值中心,四川盆地是低值中心。太陽年輻射總量,西部地區高於東部地區,而且除西藏和新疆兩個自治區外,基本上是南部低於北部。從全國太陽年輻射總量的分布來看,西藏、青海、新疆、內蒙古南部、山西、陝西北部、河北、山東、遼寧、吉林西部、雲南中部和西南部、廣東東南部、福建東南部、海南島東部和西部,以及台灣省的西南部等廣大地區的太陽年輻射總量很大。截至2013年底,我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1942×104kW。
7.地熱資源
我國多年來地熱能直接利用量穩居世界第一位。據估計,在地殼表層10km的范圍內,地熱資源就達12.6×1023kJ,相當於4.6×1016t標准煤,超過全世界煤經濟可采儲量熱值的7萬倍。
8.生物資源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生物資源豐富。根據《2013中國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報告》,我國農作物秸稈理論資源量約為7.2×108t,約摺合3.6×108t標准煤,可用作清潔生物質能相當於約2.2×108t標准煤;林業剩餘物中的森林採伐及木材加工剩餘物的實物量約為7760×104t,摺合4400×104t標准煤,薪炭林等所產薪柴的實物量保守估計為4800×104t,摺合2700×104t標准煤,兩者合計約為1.25×108t,摺合7100×104t標准煤,林業剩餘物可利用量3600×104t標准煤;禽畜糞便理論資源量約為13.4×108t,約摺合5600×104t標准煤,可利用量2800×104t標准煤;工業有機廢物可利用量1600×104t標准煤;城市有機生活垃圾可利用量1300×104t標准煤。

6. 戰略物資儲備有哪些東西

戰略物資是對國計民生和國防具有重要作用的物質資料。包括主要的工業產品、農產品和礦產品。按加工深度,可分為原料、材料、半成品和製成品。

從總體上看,確定戰略物資一般從三個方面考慮:

①對國計民生的重要性。重要的物資要列為戰略物資。

②本國資源和生產能力情況。蘊藏量少、產量低、依賴國外供應、可靠性差的物資列為戰略物資。

③本國科技水平和工業生產水平。經濟技術發展水平高的國家,一般把稀有金屬等確定為戰略物資。蘇聯把對國計民生有特殊重要性的礦產原料、燃料、化工產品和農產品統統列為戰略物資,而不論其來源狀況如何。

相關信息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超級大國為爭奪和控制戰略物資,進行了激烈的斗爭。中國戰略物資比較豐富。以有色金屬為例,已探明儲量的有50餘種,其中鎢、錫、鉛、鋅、銻等均居世界前列。為了保障戰略物資供應,中國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建立國家戰略物資儲備體系,並不斷在實踐中予以完善和發展。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戰略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