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永暑島上發現的淡水是怎麼來的
永暑島上的淡水是因為「淡水透鏡體」而形成的。「淡水透鏡體」多形成於珊瑚礁海島, 是珊瑚島礁可再生的有限的地下淡水資源,上面為一潛水面,深埋不大,底部通過珊瑚灰岩的孔隙溶洞和海水相通,形成一個比較薄的過渡帶。由於鹹淡水密度大小不同,地下水以漂浮於鹹水之上,邊緣薄,中間厚,宛如透鏡體形狀存在,形成海島獨特的地下淡水資源。
淡水透鏡體多形成於寬度超過270米的海島, 2013年7月以來,中國在永暑礁上大規模填海造陸,截至2015年6月,面積達到2.803平方公里,淡水透鏡體的形成寬度已經滿足。因此永暑島地下早前是沒有淡水的。此間探測出淡水不過是由於我國填海造島所形成的。
② 水是可再生的資源嗎都怎麼循環使用的就沒有用完的時候嗎
是可再生的。水的循環分為自然循環和社會循環2種。
自然循環分為大循環和小循環。從海洋蒸發出來的水蒸氣,被氣流帶到陸地上空,凝結為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發返回大氣,其餘部分成為地面徑流或地下徑流等,最終回歸海洋。這種海洋和陸地之間水的往復運動過程,稱為水的大循環。僅在局部地區(陸地或海洋)進行的水循環稱為水的小循環。環境中水的循環是大、小循環交織在一起的,並在全球范圍內和在地球上各個地區內不停地進行著。
社會循環比如是指人們從江河湖泊取水,經過生活工業等使用再排入自然界的過程。
目前來講沒用完的時候,因為目前海水淡化技術正在發展,比如天津等地都有較大規模的海水淡化工廠投入使用。但是在生活中我們應當注重對於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否則水資源問題會限制社會經濟的發展。
③ 水資源 再生技術有哪些
水源系統的水量、水溫、水質和供水穩定性是影響水源熱泵系統運行效果的重要因素。應用水源熱泵時,對水源系統的原則要求是:水量充足,水溫適度,水質適宜,供水穩定。具體說,水源的水量,應當充足夠用,能滿足用戶制熱負荷或製冷負荷的需要。如水量不足,機組的制熱量和製冷量將隨之減少,達不到用戶要求。水源的水溫應適度,適合機組運行工況要求。例如,清華同方GHP型水源中央空調系統在制熱運行工況時,水源水溫應為12—22℃;在製冷運行工況時,水源水溫應為18—30℃。水源的水質,應適宜於系統機組、管道和閥門的材質,不至於產生嚴重的腐蝕損壞。水源系統供水保證率要高,供水功能具有長期可靠性,能保證水源熱泵中央空調系統長期和穩定運行。
一、水源
原則上講,凡是水量、水溫能夠滿足用戶制熱負荷或製冷復荷的需要,水質對機組設備不產生腐蝕損壞的任何水源都可作為水源熱泵系統利用的水源,既可以是再生水源,也可以是自然水源。
1. 再生水源
是指人工利用後排放但經過處理的城市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礦山廢水、油田廢水和熱電廠冷卻水等水源,有條件利用再生水源的用戶,變廢為利,可減少初投資,節約水資源。但對大多數用戶來說,可供選擇的是自然界中的水源。
2 .自然界中的水源
自然界中的水分布於大氣圈、地球表面和地殼岩石中,分別稱之為大氣水、地表水和地下水。陸地上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均來自於大氣降水。
地表水中的海水約占自然界水總儲量的96.5%。濱海城市有條件利用海水,國外有應用海水作熱泵水源的實例。我國一些沿海城市利用海水作工業冷卻水源已有多年歷史。近年,國內有用海水作熱泵水源的研究,但海水水源熱泵技術的實用化尚待時日。陸地上的地表水,即江、河、湖、水庫水比海水和地下水礦化度低,但含泥沙等固體顆粒物、膠質懸浮物及藻類等有機物較多,含砂量和渾濁度較高,須經必要處理方可作熱泵水源。
地下水是指埋藏和運移在地表以下含水層中的的水體。地下水分布廣泛,水質比地表水好,水溫隨氣候變化比地表水小,是水源中央空調可以利用的較為理想的水源。
3.水量與水源的選擇
水量是影響水源熱泵系統工作效果的關鍵因素,一項工程所需水量多少由該工程負荷與機組性能確定,所選擇的水源水量應滿足負荷要求。如果其他各種條件均具備,但水量略有不足,其缺口可採取一定輔助彌補措施解決。如水量缺口較大,不能滿足負荷要求,就應考慮其他方案。就某項具體工程而言,應從實際情況出發,判斷是否具備可利用的水源。不同工程的場地環境和水文地質條件千差萬別,可利用的水源各不相同,應因地制宜地選擇適用水源。當有不同水源可供選擇時,應通過技術經濟分析比較,擇優確定。
二、水質
自然界中的水處於無休止循環運動中,不斷與大氣、土壤和岩石等環境介質接觸、互相作用,使其具有復雜的化學成分、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應用水源熱泵時,除應關心水源水量外,還應關注水的溫度、化學成分、渾濁度、硬度、礦化度和腐蝕性等因素。但是,目前對水源熱泵所用水源的水質尚無有關規定,本文所提數據參考了冷卻水水質標准和某些地下水回灌水質的有關規定。
1. 溫度
地表水水溫隨季節、緯度和高程不同而變化。長江以北和高原地區,冬季地表水結冰,無法利用於制熱供暖。夏季水溫一般低於30℃,可用於製冷空調。
地下水水溫隨自然地理環境、地質條件及循環深度不同而變化。近地表處為變溫帶,變溫帶之下的一定深度為恆溫帶,地下水溫不受太陽輻射影響。不同緯度地區的恆溫帶深度不同,水溫范圍10—22℃。恆溫帶向下,地下水溫隨深度增加而升高,升高多少取決於不同地域和不同岩性的地熱增溫率。地殼平均地熱增溫率為2.5℃/100m,大於這一數值為地熱異常。富含地下水的地熱異常區可形成地熱田。據1997年統計數字,全國已發現地熱點3200多處,開發利用130 處地熱田,年開采地熱水3.45億m3。目前,許多地熱用戶排放棄水溫度較高(約40℃)。應用水源熱泵可使棄水中的30℃溫差得到再利用,大大提高地熱能利用率。
2. 含砂量與渾濁度
有些水源含有泥沙、有機物與膠體懸浮物,使水變得渾濁。水源含砂量高對機組和管閥會造成磨損。含砂量和渾濁度高的水用於地下水回灌會造成含水層堵塞。用於水源熱泵系統的水源,含砂量應<1/20萬,渾濁度<20毫克/升。如果水源熱泵系統中裝有板式換熱器,水源水中固體顆粒物的粒徑應<0.5毫米。
3. 水的化學成分及其化學性質
自然界水中溶有不同離子、分子、化合物和氣體,使得水具有有酸鹼度、硬度、礦化度和腐蝕性等化學性質,對機組材質有一定影響。
酸鹼度水的pH值小於7時,呈酸性,反之呈鹼性。水源熱泵的水源pH值應為6.5-8.5。
硬度水中Ca2+、Mg2+總量稱為總硬度。硬度大,易生垢。水源熱泵水源水中的CaO含量應<200 mg/L。
礦化度單位容積水中所含各種離子、分子、化合物的總量稱為總礦化度,用於水源熱泵系統的水源水礦化度應<3g/L。
腐蝕性水中Cl-、游離CO2等都具腐蝕性,溶解氧的存在加大了對金屬管道的腐蝕破壞作用。應用水源熱泵系統時,對腐蝕性、硬度高的水源,應在系統中加裝抗腐蝕的不銹鋼換熱器或鈦板換熱器。
三、取水構築物
從水源地向水源熱泵機房供水,需建取水構築物。依據水源不同,取水構築物可分為地表水取水構築物和地下水取水構築物兩類。
1. 地表水取水構築物
按結構形式地表水取水構築物可分為活動式和固定式兩種。活動式地表水取水構築物有浮船式和活動纜車式。較常用的是固定式地表水取水構築物,其種類較多,但一般都包括進水口、導水管(或水平集水管)和集水井,地表水取水構築物受水源流量、流速、水位影響較大,施工較復雜,要針對具體情況選擇施工方案。
2. 地下水取水構築物
地下水取水構築物有管井、大口井、結合井、輻射井和滲渠等類型,表1列出了地下水取水構築物的型式及適用范圍[1]。在實際工程中,應根據地下水埋深、含水層厚度、出水量大小、技術經濟條件不同選取不同形式。
3. 管井
地下水取水構築物中最常見的型式是管井,一般由井孔、井壁管、濾水管、沉砂管組成。井孔用鑽機鑽成,井壁管安裝在非含水層處,用以支撐井孔孔壁,防止坍塌,井管與孔口周圍用粘土或水泥等不透水材料封閉,防止地面污水滲入;濾水管安裝在含水層處,除有井壁管作用外其主要作用是濾水擋砂;井管最底部為沉砂管,用以沉積水中泥沙,延長管井使用壽命。
四、水源系統設計和施工中應注意的問題
1. 供水水源的可行性研究
擬採用水源熱泵系統時,應先調查工程場地的供水水源條件,向當地水管理部門咨詢或請專業隊伍進行必要的水文地質調查或水文地球物理勘查,了解是否有適合水源熱泵利用的水源,通過可行性研究,確定利用地表水或是地下水的供水水源方案。
2. 地表水源工程設計與施工
當選用地表水源時,設計取水量要考慮水溫因素和需水量的保證率,取水構築物標高與洪水季節水位的關系。施工應同時考慮供水管和排水管的布置。
3. 管井工程設計和施工
擬選擇地下水源和管井取水方案時,對規模較大的工程,應根據所需水量和地下水回灌需要,結合場地環境和水文地質條件,按一定采灌比確定抽水井和回灌井井數、合理布置井位和井間距。井深應大於變溫帶深度,以保證冬季水源水溫度>10℃。為防止回灌井堵塞,確保水源系統長期穩定供水,抽水井和回灌井應互相切換使用,因此各個井的井深和井身結構應相近。井中濾水管和濾網應有一定強度,能承受抽灌往復水流的壓力變換。
4 .管井施工質量
必須十分重視管井質量問題。應找專業隊伍施工,做好每一工藝環節,建成優質井,才能獲得較大出水量和優質水。一口優質井可以使用二十多年。成井質量不好,不僅影響井的壽命,還影響到取水和回灌效果,最終影響水源熱泵正常工作和制熱或製冷效果。甲方應參與最後階段的抽水試驗工作,認定可信和准確的抽水試驗結果數據。管井竣工後,應由甲方、施工單位和行政主管部門或監理會同到現場,按合同規定的水量、水溫和水質進行工程質量驗收。
圖: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29d75a0100ccpm.html
五、水質處理與節水技術
1. 水處理技術
如果水源的水質不適宜水源熱泵機組使用時,可以採取相應的技術措施進行水質處理,使其符合機組要求。在水源系統中經常採用的水處理技術有以下幾種:
除砂器與沉澱池當水源水中含砂量較高時,可在水源水管路系統中加裝旋流除砂器,降低水中含砂量,避免機組和管閥遭受磨損和堵塞。國產旋流除砂器佔地面積較小,有不同規格,可按標准處理流量選配除砂器型號和台數。如果工程場地面積較大,也可修建沉澱池除砂。沉澱池費用比除砂器低,但佔地面積大。
凈水過濾器有些水源,渾濁度較大,用於回灌時容易造成管井濾水管和含水層堵塞,影響供水系統的穩定性和使用壽命。對渾濁度大的水源,可以安裝凈水器進行過濾。
電子水處理儀在水源中央空調系統運行過程中,冷凝器中的循環水溫度較高,特別是在冬季制熱工況下,水溫常常在50℃以上,水中的鈣、鎂離子容易析出結垢,影響換熱效果。通常在冷凝器循環水管路中安裝電子水處理儀,防止管路結垢。
板式換熱器有些水源礦化度較高,對金屬的腐蝕性較強,如直接進入機組會因腐蝕作用減少機組使用壽命。如果通過水處理的辦法減少礦化度,費用很大。通常採用加裝板式換熱器中間換熱的方式,把水源水與機組隔離開,使機組徹底避免了水源水可能產生的腐蝕作用。當水源水的礦化度小於350mg/L時,水源系統可以不加換熱器,採用直供連接。當水源水礦化度為350-500mg/L時,可以安裝不銹鋼板式換熱器。當水源水礦化度>500mg/L時,應安裝抗腐蝕性強的鈦合金板式換熱器。也可安裝容積式換熱器,費用比板式換熱器少,但佔地面積大。
除鐵設備水源中央空調系統也可以用來供應生活熱水。但有時水源水中含鐵較多,雖然對制熱沒有影響,洗浴時對人體健康也不會造成損害,但溶於水中的鐵容易生成氫氧化鐵沉澱在衛生潔具上,形成有礙視覺感官的褐色污漬。當水中含鐵量>0.3 mg/L時,應在水系統中安裝除鐵處理設備。
2. 節水節電技術
水源熱泵空調系統的水資源費和井泵運行費往往是工程系統運行費的最大開支,為合理有效利用水源,減少水源浪費和節約電費,在系統設計中應考慮採用節水和節電技術措施。
混水器為節約水源水用量,可在系統中安裝混水設備,一般採用容積式混水器,也可採用射流式混水器。前者體積大費用低,後者體積小費用高。
變頻調速器為節約水源水量和電量,可以安裝變頻調速器控制水源水泵,取得減少耗水量和耗電量的效果。
六、地下水人工補給(俗稱回灌)
1. 人工回灌及其目的
所謂地下水人工補給(即回灌),就是將被水源熱泵機組交換熱量後排出的水再注入地下含水層中去。這樣做可以補充地下水源,調節水位,維持儲量平衡;可以回灌儲能,提供冷熱源,如冬灌夏用,夏灌冬用;可以保持含水層水頭壓力,防止地面沉降。所以,為保護地下水資源,確保水源熱泵系統長期可靠地運行,水源熱泵系統工程中一般應採取回灌措施。
2. 回灌水的水質
目前,尚無回灌水水質的國家標准,各地區和各部門制定的標准不盡相同。應注意的原則是:回灌水質要好於或等於原地下水水質,回灌後不會引起區域性地下水水質污染。實際上,水源水經過熱泵機組後,只是交換了熱量,水質幾乎沒發生變化,回灌不會引起地下水污染。
3. 回灌類型
根據工程場地的實際情況,可採用地面滲入補給,誘導補給和注入補給。注入式回灌一般利用管井進行,常採用無壓(自流)、負壓(真空)和加壓(正壓)回灌等方法。無壓自流回灌適於含水層滲透性好,井中有回灌水位和靜止水位差。真空負壓回灌適於地下水位埋藏深(靜水位埋深在10米以下),含水層滲透性好。加壓回灌適用於地下水位高,透水性差的地層。對於抽灌兩用井,為防止井間互相干擾,應控制合理井距。
4. 回灌量
回灌量大小與水文地質條件、成井工藝、回灌方法等因素有關,其中水文地質條件是影響回灌量的主要因素。一般說,出水量大的井回灌量也大。在基岩裂隙含水層和岩溶含水層中回灌,在一個回灌年度內,回灌水位和單位回灌量變化都不大;在礫卵石含水層中,單位回灌量一般為單位出水量的80%以上。在粗砂含水層中,回灌量是出水量的50-70%。細砂含水層中,單位回灌量是單位出水量的30-50%。采灌比是確定抽灌井數的主要依據。
5 回揚
為預防和處理管井堵塞主要採用回揚的方法,所謂回揚即在回灌井中開泵抽排水中堵塞物。每口回灌井回揚次數和回揚持續時間主要由含水層顆粒大小和滲透性而定。在岩溶裂隙含水層進行管井回灌,長期不回揚,回灌能力仍能維持;在鬆散粗大顆粒含水層進行管井回灌,回揚時間約一周1—2次;在中、細顆粒含水層里進行管井回灌,回揚間隔時間應進一縮短,每天應1—2次。在回灌過程中,掌握適當回揚次數和時間,才能獲得好的回灌效果,如果怕回揚多佔時間,少回揚甚至不回揚,結果管井和含水層受堵,反而得不償失。回揚持續時間以渾水出完,見到清水為止。對細顆粒含水層來說,回揚尤為重要。實驗證實:在幾次回灌之間進行回揚與連續回灌不進行回揚相比,前者能恢復回灌水位,保證回灌井正常工作。
七、應用水源熱泵的限制條件
水源熱泵中央空調系統是一種高效、節能、環保型產品,但並不是在任何條件下都可以應用。其制約條件是電源和水源。目前,我國電力供應較充足,容易解決。而水源則是其主要限制條件,沒有適合可靠的水源,就不能使用水源熱泵。例如有些工程規模大,製冷或制熱負荷大,所需水源水量很多,雖然工程場地有一定面積,也可以鑽井,但因水資源量不足,難以完全滿足工程負荷需要。有些工程所在場地下面雖然有地下水,但是由於該工程地處繁華市區,場地面積狹小,無處布井取水,場地環境條件限制了水源熱泵系統的應用。
參考資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29d75a0100ccp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