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如何優化班級管理資源
擴展閱讀
flash漸變形工具怎麼用 2025-02-07 06:23:43
開通匯票系統多少費用 2025-02-07 05:48:02
迷你世界如何造鑽石機 2025-02-07 05:43:08

如何優化班級管理資源

發布時間: 2023-08-01 16:31:22

Ⅰ 有效的班級管理方法分享

導語:有效的班級管理方法分享。幼兒園班級管理是一項艱巨而漫長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共同配合,協調與溝通,不斷地探索幼兒園班級管理的新思路,促進幼兒各方面和諧發展,讓幼兒園班級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階。所謂班級管理,即班級教師通過組織、計劃、實施、調整等環節,把學校與班級有關的各種事物、資源充分運用起來,進行合理的組織調配,達到班級管理的教育目標,提高班級服務質量的綜合性活動。

有效的班級管理方法分享

一是要做好規劃。

圍繞七年級以“規范行為”為目標,以養成教育為重點的建設管理思路,結合班級建設五層境界,確立好各班的學期建設目標,明確你們班本學期達到的目標。組織班級部委,小組長共同研究怎樣實現這個目標,確立出每月、每周的要求。搞好全班學生的動員,讓大家有共同的奮斗理想。

二是要建立管理框架。

班主任班級管理要善於構建班級管理的的架構,建立各項管理職責,明確學生在班級管理的位置和作用,這樣你這個班集體才能良性運轉。我們在班集體工作中,要充分調動班級部委和小組的管理職能,讓學生參與到管理中來,要有體現自己特色的管理方式。

三是要發現問題,敢於管理。

要及時發現班級存在的問題,特別注重學生身上的小事,只有善於發現問題,才能及時解決問題,才能及時規范學生。有些學生不注意自身行為,不屑於做小事,我們就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進行規范。當班主任要注意在學生面前的自身形象,建立威信,管理要質地有聲,處理問題注意場合,嚴管嚴要求,不當碎嘴子。學生出現違紀行為,教育要注意場合,盡量不要面對全體學生批評一個學生,如果需要面對大家時,一定要讓學生心服口服,這樣才能教育大家,樹立威信。千萬不能形成學生在班內當著面頂嘴,你卻無計可施,你也沒有教育學生到心服口服的地步,到頭來別的同學也不買賬,威信全無。要注意班級細節管理,比如學生課間說話問題、值日生不按時值日問題,地面有廢紙不及時撿拾問題,桌面學慣用品不注重整理問題,課桌椅擺放不整齊問題,衛生工具不規范擺放問題等等這些行為,看似班級小事,我們在工作中注意及時規范了,班內學生就會逐漸養成好習慣,隨著學生的轉變,標准逐步提高,學生自己也會要求越來越嚴,班級就會越來越好。反之,問題沒有及時發現,學生好習慣沒有養成,壞習慣就會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班級越來越難管。

四是要善於引導。

班級良好氛圍的形成,凝聚力的增強,光靠我們班主任的要求和說教是不能達到最佳效果的。要圍繞班級的目標、學生的情況有目的地組織班級的教育活動,樹立正氣,帶動全體同學參與積極性。比如可以利用小組、部委開展“沉默是金”活動,引導學生不隨意講話,開展“甜言蜜語”時間欄目,每天表揚身邊同學,組織主題班會,圍繞目標激勵卡可以開展“我的理想”“我崇拜的科學家”“我追趕的同學”等班會,讓學生將自己的理想,如何實現理想,現在怎麼做等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要讓學生融入集體,每個人都要明確自己是班級這個大家庭的一份子,也可以把月份相同的同學一起組織集體生日,讓學生感受集體溫暖,引導讓學生許願說感受,說怎樣為班級做貢獻,從而激勵學生成長。可以開展游戲,集體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受到教育。所有組織的活動要提前預設想要達到的效果,就是說我們組織活動要有目的,讓學生在玩中受教育。發揮制度的激勵約束作用,各班都有激勵機制,都有班規,但這些發揮了作用沒有,執行怎麼樣是不是每個學生都記在心裡,我們要隨時觀察,隨時問一下自己,沒發揮作用的要及時調整,不能擺在那不用。只要用心做,用心付出,勤琢么,用智慧帶好班級,班級工作就可以干好,干出色的,所以我們要朝著智慧型班主任的目標邁進。

有效的班級管理方法分享

一、轉變班級管理理念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教是為了不教”;魏書生說“管是為了不管”,其思想從根本上說,是要充分揮幼兒在教育管理中的主體作用。班級管理者必須由權威觀念向服務觀念轉換。傳統意義上的班級管理者是管理整個班集體的權威,所有班級的一切活動計劃、活動安排、活動規則都是班級管理者一個人制訂,孩子和家長都聽從安排,被動地配合開展活動。我們應該讓孩子、家長都走到班級管理的前台來,尤其是尊重孩子的意願,適當放權,全員參與班級管理,如:在環境的創設方面,區角如何擺放,牆面如何布置,都充分尊重孩子的意願,讓孩子知道自己就是班級大家庭中的一員,積極參與,共同商量、共同創設,這樣更能提高孩子的興趣和創造性,使孩子有改變環境的成功感和責任感,也有助於對孩子進行愛惜勞動成果和愛護環境的教育,這樣班級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走近孩子,正確引導

新的兒童觀認為,正視兒童在其年齡階段固有的未成熟性、可塑性、開放性、獨特性,同時兒童具有發展的、學習的、教育的潛能,且其發展具有可變性、階段性、個別性。兒童不是成人的附屬品,他們是獨立的人,每個兒童都是獨一無二、獨具個性特點的人。這是一種全新的兒童觀,這種兒童觀是建構幼兒園教學管理新理念的基礎。新的兒童觀對幼兒園教學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尊重兒童的人格尊嚴與合法權益。兒童與成人一樣,其人格的價值是等值的。二是發展兒童的獨立個性。就個人的發展而言,養成獨立的個性是形成創造能力的原動力,是開拓進取品質的心理基礎。開展幼兒教學管理活動,首先要了解、理解兒童,承認兒童有他們自己觀看世界的方法,獨特的需要。其次要在尊重幼兒的需要、興趣的基礎上,滿足幼兒在情感上、身體上和心理上的需要。

教師只有尊重幼兒,也才能使幼兒喜歡自己,幼兒才會配合教師的工作。很多老師都喜歡高高在上的感覺,覺得自己說什麼就是什麼,從來不從幼兒這一方考慮。如自由活動時,這本來就是幼兒自由活動時間,幼兒有自主選擇權,這是幼兒一天生活中唯一可以自己做主的時間了,可老師們還是給剝奪掉了。幼兒有抵抗意識在所難免。在自由活動環節,我總是會問幼兒想做什麼,充分尊重幼兒的自主選擇權。如果意見不統一,我就會採取少數服從多數的辦法決定。對於我這樣的做法,幼兒都非常滿意,在進行自主游戲時,由於是他們要求要進行的游戲活動,他們都能認真聽我安排,按照我定的游戲規則進行游戲。

三、充分利用家長資源促進班級管理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夥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家長才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所以想要管理好本班幼兒,我們教師根本離不開家長的支持與幫助。每對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能得到老師的重視,都希望老師多照顧自己的孩子。對於孩子在學校受了委屈更是定討公道的。面對這么多個個性迥異的幼兒,我們老師怎樣才能更好地開展班級管理工作呢?這首先必須得到家長的支持。提倡家長加入到班級管理中來,不僅使家長感覺到自己受到了尊重,同時也使班主任工作變得輕松許多。家長加入到班級管理工作中後,他們對班級的責任感也加強了,也會從班級角度出發,為班級考慮,什麼事都可以跟班主任一起討論。得到家長的認同與支持後,班主任也就能更快更好的開展班級活動了。

(一)明確家園結合與班級管理的關系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幼兒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長過程中越來越顯示它的特有地位,許多家長已經認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開始用慎重的眼光看待家園合作這一古老而又新鮮的話題。幼兒園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是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配合的。在幼兒園的班級管理中,有些活動我們或徵求家長的意見,或讓家長參與指導,並指導家長配合開展班級管理的工作,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行為,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向家長宣傳幼兒教育的目標、要求,以便家園合作,形成合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二)家園合作形式的多樣性有利於班級管理的開展

在實際工作中,許多家長都認為孩子的身心和諧發展是幼兒園的事、是教師的事;另外,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在家都是嬌生慣養,因此有些工作開展的不是很好。為了調動家長參與班級建設,在每學期初可以通過召開家長會,架設老師和家長交流溝通的橋梁,在家長會上向家長介紹本學期將要開展的一些工作、幼兒開學來的一些情況、家長將要配合的一些事情、提出家園合作的重要性等,讓家長了解到,只有家長切實地參與,才能促使幼兒身心和諧地發展,才能使我們的班級管理得更好。家園間要建立經常性的雙向溝通,家園雙方要隨時互通信息、交流看法,這樣教師才能全面了解孩子的發展情況,從而在教育上達到共識,保持同步,提高班級管理質量。

有效的班級管理方法分享

一、以人為本,尊重學生,關愛學生

冰心說“有了愛便有了一切”。然而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愛更困難。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具有十分強烈的質量意識,要真正在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塑造學生美好心靈方面下功夫。一個教師只有對自己的學生充滿執著的愛,才能激發出做好這一工作的高度責任感,才能堅定不移地辛勤耕耘,獲得豐碩的育人之果。熱愛學生,是教師全部職業活動中最寶貴的一種情感,沒有對學生的愛,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這種愛,是不能以血緣關系和個人好惡為轉移的,教師應當把它無私地奉獻給全體學生。愛是打開心扉的鑰匙。要把真摯的愛融在整個班級之中,不僅要愛那些好學生,更要愛那些缺點較多的學生,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從教師這里得到一份愛的瓊漿,從中汲取奮發向上的力量,更加自愛、自尊、自強和自信。如果他們切實地感到老師是在誠心誠意地愛護自己,關心自己,幫助自己,他們就會很自然地對你產生歡迎的傾向,喜歡接近你,並心悅誠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導。反之,如果他們感覺到你有愛生之心,他們就會在情感上對你採取冷漠、猜疑、反感甚至抵觸的消極態度,那樣的.話,無論你怎樣苦口婆心,他們也不會接受。所以,具有愛心,是教師取得教育成果的極為重要的前提,對學生愛之愈深,教育效果愈好。然而,教師只有“愛的教育”和“奉獻的教育”還遠遠不夠,了解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引導學生,才是教師在愛學生這一基礎上的發展方向。

二、創建良好的班級文化

學校有校訓,班級也應有班訓,它是班級文化的濃縮,可有效的對學生實施心理影響。蘇霍姆林斯極為重視讓一切客體都能發揮對學生主體的教育作用,他竭盡所能地設法使學校的一切物質環境都能給兒童以能動的有益的影響,用以培養他們的觀點、信念和良好的習慣。他在總結這種實踐時有一句名言:“我們在努力做到,使學校的牆壁也說話”,生動形象地體現了他動員“物”的教育力量形成兒童精神面貌的創造性經驗。所以,作為班主任,首先要使教室做到窗明幾凈,一塵不染其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班級的老師和學生都能持之以恆地與不講衛生的習慣作斗爭,真正養成良好的“環保”意識。其二教室環境的藝術營造也很重要,我們要給給學生創造一個學習“另一種語言”的環境。比如,在前面黑板的左下角,班級特地開辟了一個“名言角”。按學號,每天由一名學生將自己尋找到的認為有意義的名言警句工整地書寫在“名言角”內,利用每天晨會課的?2?分鍾時間,由摘選同學帶領大家一起學習這句名言,並要求每人准備一本名言簿,逐日將每日一名言摘錄在本子上。學習一則警句,一句名言,對學生的思想變化或許不能立即奏效,但是每天堅持不懈,必然會對學生思想的變化,世界觀的形成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完善的班級管理制度,促進良好班風的形成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班集體中,我們把那些以規章制度、公約、紀律等為內容的,班級全體成員共同認可並自覺遵守的行為准則以及監督機制所表現出來的文化形態稱為班級制度。而使每個學生時時都在一定的准則規范下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著符合班級群體利益,符合教育培養目標的方向發展。但是,制度不應該是班主任的“聖旨”,不管學生願不願意都必須遵循的“王法”,而應該是由全體成員共同商討決定的,被大多數成員所接受的班級准則。作為班主任要通過耐心、細致的說服工作和精心設計的教育活動讓學生認識到制訂制度的原因和意義,把班級有關公約、規定轉化為學生的一種觀念和形態存在,以無形制度替代有形制度,將“硬制度”與“軟文化”熔於一爐,從而使學生逐步實現由“他律”向“自律”的轉變。培養學生的“自由之人格,獨立之精神”。

Ⅱ 班主任如何優化班級管理資源

班級管理資源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講,班級管理資源的優化乃是顯性的班級內部資源和相對隱性的家庭、社會提供的豐富資源的整合;就狹義而言僅指班級內部的有限資源的充分利用。為消除當前班級大量管理資源被閑置、浪費甚至破壞的現象。本文將著重對後者予以深入闡釋,並力圖提供班級管理資源優化的可行性策略。 講到班極管理,我們仍無法迴避這樣一個事實——現今的班級管理截然以金字塔的結構形式出現,即塔頂是「高高在上」、「發號施令」的班主任,中間是一批唯「命」是從按「旨」辦事的班級幹部,下面則是一小部分聽從班干「調遣」的熱心者和一大部分「漠不關心」的旁觀者。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能不痛心疾首的感嘆:難道這就是所謂的班級管理形式?在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以人的現代化發展為根本,堅持主體——發展性的精神毋庸置疑的成為素質教育的核心思想。 班級管理理應體現人本思想,關注每一個學生主體的發展。因此,班級管理資源的優化首先有賴於班主任學生主體發展意識的確立。學生主體意識的確立要求班主任必須面向全體學生的發展,充分考慮發展主體的差異性,一旦我們承認了並尊重了學生的差異,這種差異將不僅會成為班級體建設的豐富資源,還會成為促進學生個體潛能發展的資源。 因為這種差異意味著豐富多樣,不同發經驗背景和思路,會讓人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而不同側面的綜合,會給人以全面、立體的理解。這種差異還導致了對話生成,每一個學生都因獨特的「這一個」而有了交往的必要,這樣的交往是理解上的接納,是爭辯後的共識,是更為開闊思路的呈現,是愈加深刻領悟的共享。 要使班級管理資源得以優化,班主任還需構建積極開放的班級管理形態。何謂積極開放的管理形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編著的《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未來的學校必須把教育的對象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他自己的人;別人的教育必須成為這個人自己的教育。」因此,開放的班級管理形態應該是班主任引導下全體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目前,大多數班極管理形式僅僅鼓舞了一個或幾個固定班級幹部的積極性,雖也顯出管理秩序的井然,但實際上使集體中未成為班幹部的大多數學生的自主性協同性受到損害。因此即便一些班主任放手使少數學生幹部成功的管理班極,開展了有效的班級活動,也不可謂之真正意義上的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真正的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首先強調班主任的引導作用。究竟怎樣的引導才是恰到好處的呢? 《禮記》中的一句話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意即班主任的引導是以尊重學生獨立人格為主要內容,不是包辦而是以合作的方式協助學生成長、成人、成才,運用開放的思維靈活的方法,機智的指導和循循善誘去啟發,去點撥協助學生但又不代替學生解決問題。 要使班級形成自主管理的局面還要注重班級管理資源的整合,班主任、班級幹部和普通同學三者都是平等的的可供利用的有效資源。三者的整合意味著根據其各自的獨特性分工,使班級內部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意味著競爭合作機制的引進。例如在創設班級管理工作崗位上,不僅讓學生各有其崗,還要通過必要的競爭與合作讓學生積累管理班級的經驗,培養管理能力。 班級的自主管理更需要「法治」的依託,多給學生自主權選擇的機會,讓學生多多享受民主的權利以調動每位學生管理潛力。多給學生以肯定和激勵,寬容和期待,激發學生繼續前進的信心,促使其主動克服自身的不足,從而以更大的熱情投身到班級的管理實踐中去,從而為班級管理資源得以優化供嶄新的契機。 陶行知曾告誡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要讓學生敢幹、願干以致樂干,需要班主任始終以一顆關愛之心關注學生。 總之,班級管理資源優化,需要班主任從思想深處確立以學生主體發展為出發點和最終歸宿的強烈意識,在實踐中以開放的管理模式,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從而使班級管理順應新時代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