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你還了解世界范圍內哪些資源匱乏的情況
擴展閱讀
在外國買石油多少錢一噸 2025-02-07 00:06:03

你還了解世界范圍內哪些資源匱乏的情況

發布時間: 2023-08-04 21:30:48

A. 中國哪些地區水資源最匱乏

中國水資源匱乏的地區有西北的乾旱地區,還有人口密度很大的那些城市,主要有:
新疆、甘肅、內蒙中西部、北京、香港、澳門、天津等地。

B. 是哪些因素或原因造成了地球上土地資源匱乏的危機

人類對於自然植被的破壞,例如中國西北地區的過度放牧導致草場退化、土地沙漠化;耕地過多,導致森林被砍伐,土壤沙化;南美亞馬遜熱帶雨林年年也在減小,原因是人類的過度採伐。
人口膨脹、工業污染、城市化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房地產大量開發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

C. 世界上有哪些嚴重缺水的國家

1.阿富汗這個國家的人口正以驚人的速度增長,這就是水危機在這里泛濫的原因。據報道,在.阿富汗只有13%的潔凈水可供使用。其餘的都是污染和不衛生的水,這個國家大部分地區缺水嚴重。2.雖然非洲大陸的大多數國家面臨嚴重的水資源短缺,但衣索比亞是最嚴重的國家。據報道,只有42%的人能獲得干凈的水,其餘的人只能依靠儲存不衛生的水。

3.不幸的是,大約84%的柬埔寨人沒有獲得干凈和淡水的機會,他們通常依靠儲存雨水生存。不衛生的水是在這個國家解渴的唯一介質,雖然大湄公河流經國家,但它還不足以滿足人民的需要。4.雖然湄公河的主要部分流經寮國,但由於河流水位下降,該國在近期不得不面臨嚴重的水危機。河水的短缺對他們的影響非常嚴重,這條河是他們運輸、發電和生產食物的主要來源。

5.資源的枯竭和水資源保護計劃的缺乏使得巴基斯坦處於水資源危機,乾旱條件也導致了水資源短缺。在巴基斯坦,只有50%的清潔水源,很多人因飲用不衛生和不安全的水而面臨許多疾病。6.敘利亞正面臨巨大的水危機,情況也越來越糟。雖然許多非政府組織已經提出了許多計劃和方案來幫助解決這個問題,但在過去幾年裡情況並沒有改變。7.尼羅河流經埃及,生活在過去的人們從未面臨過缺水的情況。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條河流被污染了很多,使其變得不衛生起來,人們不得不飲用被污染的水來維持自己的生活。

D. 地球上的哪種重要資源,正在面臨枯竭的邊緣

地球是一顆充滿生機的星球,孕育無數的生命,其實每一個生命對條件都非常苛刻。既要適宜的環境,還要擁有充足的資源,例如水、氧氣等等。水是生命之源,世間萬物都離不開水,一旦身體中缺失水分,就會破壞身體的平衡。地球擁有七分海洋,可能用的淡水資源少之又少,尤其是很多貧困地區,每一滴水對他們而言都格外重要。


5

一種無可替代的資源一旦消失,人類將面臨可怕的危難。不過很多人卻一直在過度浪費,使用不恰當,造成大量的污染。很多磷被排放到海洋中,使海水受到嚴重的污染,很多魚類喪失了家園,變得無家可歸,只有有效的保護磷資源,它才不會有枯竭的一天,如果人類持續下去,繼續毫無節制的使用磷資源,未來終有一天它將徹底消失,你們對這一磷資源還有怎樣的了解呢?

E. 水資源短缺的主要原因

人口增長過快、生態環境惡化和水資源綜合利用率低,浪費和污染嚴重。

水資源的稀缺是一種水資源匱乏的現象,因為地球上水的總量一定,飲用淡水的總量則更少,隨著利用和不合理浪費越來越劇烈,水資源缺乏問題日益明顯。

簡介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人類對水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再加上存在對水資源的不合理開采和利用,很多國家和地區出現不同程度的缺水問題,這種現象稱為水資源短缺。

水資源短缺主要分為兩個方面:資源性缺水和水質性缺水,資源型缺水主要是由於水資源分布的地域性差異性導致的局部區域水源分布較少而引起的缺水水質性缺水則是由於區域內水資源的物理形態或水質惡化導致水資源無法利用引起的缺水,水質性缺水往往發生在豐水區。

F. 世界范圍內有哪些資源匱乏的情況

1.聯合國日前公布的一份報告說,2003年全球水資源供應匱乏的情況將達到空前嚴重的程度。一些國家如果不採取措施,其經濟發展和民生將受到巨大影響。過去25年間國際社會召開了許多關於保護水資源的會議,越來越多的國家已經充分意識到保護水資源、避免水資源遭到破壞、污染以及合

2.近年來,隨著各國經濟的發展,水資源短缺和水污染問題越發突出。目前,全球有11億人生活缺水,26億人缺乏基本的衛生設施。然而,對水資源的管理不當是比水資源匱乏更為嚴重的問題。據統計,水資源中的2/3被用於農業灌溉,但是其中1/2被浪費了。如何明智地使用水資源、科學管理水資源,是更為緊迫的問題

G. 目前世界上淡水資源的狀況如何

世界的淡水資源已經嚴重缺乏。

在世界范圍內,按水資源儲備量大小排名,前幾名的國家依次是:巴西、俄羅斯、美國、印尼、加拿大、中國、孟加拉國、印度、委內瑞拉、哥倫比亞。

我國是一個乾旱缺水嚴重的國家。雖然我國的淡水資源總量為27000億立方米,佔全球水資源的6%,名列世界第六位,但是我國擁有13億人口,人均淡水資源低於世界平均。

世界淡水資源最豐富的大洲南極洲,南極洲面積有1400萬平方公里,95%以上的面積常年被冰雪覆蓋,形成一巨大而厚實的冰蓋,它的平均厚度達2450米,冰雪總量約2700萬立方公里,佔全球冰雪總量的90%以上,儲存了全世界可用淡水的72%。有人估算,這一淡水量可供全人類用7500年。

淡水資源的短缺:

由於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所導致的人均用水量的增加,在過去的三個世紀里,人類提取的淡水資源量增加了35倍,1970年達到了3500平方公里。本世紀的後半葉,淡水提取量每年增加4-8%。

其中農業灌溉和工業用水佔了增長的主要部分,特別是本世紀70年代「綠色革命」期間,灌溉用水翻了一番。據有關國際組織預測,到2050年,預測生活在缺水國家中的人口將增加到10.6億和24.3億之間,約佔全球預測人口的13-20%。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淡水資源

H. 歐洲西部最匱乏的自然資源是什麼

歐洲西部最匱乏的資源可能是天然氣。

I. 從哪裡看出我國資源匱乏

我國天然氣資源匱乏: 我國天然氣資源人均佔有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0%。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國內天然氣產量已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

我國水資源匱乏:我國是一個乾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佔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國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

土地資源匱乏。國土資源部公布的2006年度全國土地利用變更調查結果報告顯示,我國耕地只佔國土面積的13%,佔世界總量的8.4%,人均僅有1.4畝左右。

橡膠資源匱乏:我國適於種植天然膠樹的地域十分有限,而合成1噸橡膠需要3噸石油。從2003年開始,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橡膠消費國,其中70%依賴進口,對外依存度甚至大於石油

石油資源匱乏: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後備石油資源匱乏,僅夠使用40-50年。
目前我國已超過日本成為繼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但中國石油產量將不會有大幅度提高。專家預測,20年後我國石油供應缺口將達2.5億噸。現在國內石油資源對需求的保證程度僅在50%左右,到2020年,可能只有42%,對外依存度將逐年提高。在已探明的45種主要礦產資源中,可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僅有21種。

中國鐵礦石資源匱乏:鐵礦石大量進口

30年前日本的確資源匱乏,然而日本大型財團中的綜合商社與鋼鐵公司互相持股,結成利益聯盟,早早著手海外資源布局,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抓住良機,低價大舉投資海外礦山。30年後的日本,已在全球擁有了大量資源,在上游產業鏈建立了穩固基礎,而中國鋼鐵企業海外資源開發力度已大大落後於人,「中國反而成為了缺資源的國家」。

J. 可利用水資源的匱乏有哪些

長期以來,人們把空氣作為不花成本的資源,水也是作為成本低廉的資源對待的,因為它數量巨大且易於獲取。當人們面對泛濫的江河時,常為其巨大的水量而嘆為觀止,然而,江河中的全部淡水若是同浩瀚的海洋相比,僅及其1/1000000。地球是一個水量極其豐富的天體,海洋面積佔地球總面積的71%,地球實際上應稱為「水球」,而被稱為水星的行星上卻並沒有水。迄今天文學的觀察也尚未發現哪一個星球上有水,這又是地球的獨特之處。

地球上水的總量是巨大的,達1.4×109立方千米,佔地球質量的2/10000。如果地球是一個平滑的球而沒有地形起伏,則地球表面就形成一個水深2744米的世界洋。即使世界人口達到100億,每人平均佔有的水量仍達0.14立方千米,即1.4億立方米。但是,能供人類利用的水卻不多,因為水圈中海水佔97.3%,難以直接利用,淡水只佔2.7%,約合38×106立方千米,仍然是一個極大的數字,相當於地中海容量的10倍。可惜,這些淡水的99%卻難以直接被人類利用,因為:兩極冰帽和大陸冰川中儲存了淡水的86%,位處偏遠,難以獲取;淺層地下水儲量約占淡水總量的12%,必須鑿井方能提取。

可貴的淡水資源最易利用的是江河湖沼中的水,占淡水總量的1%弱。然而,人類正是充分利用了這極小部分的水得以繁衍不息,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古代人類的文明大多與大河有關,例如黃河、尼羅河、恆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等,都是人類文明的搖籃。

水屬於可更新的自然資源,處在不斷的循環之中:從海洋與陸地表面蒸發、蒸騰變成水蒸氣,又冷凝為液態或固態水降落到海面和地面,落在陸地的部分匯流到河流和湖泊中,最後重新回歸海洋,如此循環不已。

全球每年水分的總蒸發量與總降水量相等,均為500×103立方千米。全球海洋的總蒸量為430×103立方千米,海洋總降水量為390×103立方千米,二者的差值為40×103立方千米,它以水蒸氣的形式移向陸地。陸地上的降水量(110×103立方千米)比蒸發量(70×103立方千米)多40×103立方千米,它有一部分滲入地下補給地下水,一部分暫存於湖泊中,一部分被植物所吸收,多餘部分最後以河川徑流的形式回歸海洋,從而完成了海陸之間的水量平衡。

這4萬立方千米的水還不能被人類全部利用,其中大部分(約28×103立方千米)為洪水徑流,迅速宣洩入海。其餘12×103立方千米中,又有5×103立方千米流經無人居住或人煙稀少的地區,例如寒帶苔原地區、沼澤地區和像亞馬遜那樣的熱帶雨林地區等。餘下可供人類利用的僅為每年7000立方千米。本世紀以來各國修築了許多水庫,控制了部分洪水徑流。全世界水庫的總庫容約為2000立方千米,使可供人類使用的水量達到每年9000立方千米,這就是人類能有效地利用的水資源。

人類對水的需求分生產需用和生活需用兩方面。根據各國的經驗,對於用水量可以作如下的推算:

1.生活用水:為了維持起碼的生活質量,生活用水標准為每人每年30立方米。北京城區的生活用水量略高於此數,為50立方米,發達國家的生活用水量更高,如美國達180立方米,而一些經濟欠發達的缺水國生活用水量遠低於起碼的水平,例如非洲馬爾加什共和國西南部居民每人每年僅靠2立方米水維持生活,僅僅超過生物學需水量的最低值。而且他們還必須為這2立方米質量低劣的水支付40美元的水費。

2.工業用水:非高度工業化國家的標准為每人每年20立方米。

3.農業用水:為維持每日10462焦耳(2500卡)熱量的食物每人每年需水300立方米,每日12555焦耳(3000卡)熱量食物則需水400立方米。

以上3項合計,每人每年的需水量約為350~450立方米,以維持中等發達以下的生活水平。由此推算,每年9000立方千米的總水量可以供養200億~250億人口,如果水分能夠及時地和持續地供應到需水的地方的話。但是,地球上水分的分配無論在時間上和空間上都極不均衡,而且人口的分布也很不均勻。因此,實際上能夠供養的人口將遠低於此理論值。另有專家提出一個經驗參數:如果依賴一個流量單位(即每年1百萬立方米)的人數超過2000人時,這個國家或地區就會出現缺水問題。按這個參數計算,則現有淡水量可供180億人之需。

從世界范圍來看,需水量最大、對供水量至為敏感的部門乃是農業,佔用水總量的2/3以上,因此,發展節水農業是節約水資源的有效途徑。各國農業用水所佔比例差異很大,與各國工農業發展情況和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有關。像印度和墨西哥等農業國農業用水所佔比重很大,達90%以上。與此相對照的是英國和原聯邦德國,農業用水很少,這不僅是由於其工業發達,相對耗水較多,更重要的是這些國家雨水充沛調勻,農業可以旱作而很少灌溉,灌溉技術也較先進,因此農業耗水較少。工業國中日本的情況比較特殊,其農業用水量約佔70%,原因是大規模種植耗水量巨大的水稻。美國工農業用水所佔比例相當,因為它也是農業大國,但20世紀60年代以來,工業用水量開始超過農業,其主要原因是隨著用電量的劇增,電廠冷卻用水量亦迅速增加。

我們知道,雖然全球的有效淡水量不及總水量的1%,然而,仍可以滿足約200億人口低水平的需要。不過由於人口的分布和降水的時空分布都極不均勻,使不少國家和地區不時遇到缺水的困難。

供水緊缺往往造成一系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問題。世界上的缺水區常常又是人口增長和城市化發展均較迅速的地區,缺水對農業的沖擊最大,因為農業常是這類地區用水量最大的部門,而且又常是經濟效益較低的部門,因此當某一地區的用水量接近其自然極限時,常常是農業部門首先失去充分供水的保證。例如,在我國北方缺水地區,每立方米淡水用於工業所取得的經濟效益60倍於農業,計劃部門在分配用水時必須考慮這個因素。在美國,更是奉行效益優先的信條,當農民把用水權賣給缺水的城市獲利多於種植棉花、小麥和牧草時,他們將毫不猶豫地賣水而棄耕。美國有些地區用水權的價格很高,鹽湖城每英畝英尺(英美常用體積單位,合1.233立方米)用水權為200美元,而在迅速城市化的科羅拉多州弗蘭特嶺地區則高達3000~6000美元,任何農業收入都無法與這樣的高價競爭。

但是,在過分地考慮用水的經濟效益時,卻往往忽視了水的生態學功能。在充分保證生活與工農業生產用水的同時,沒有考慮給河流留下必要的水,以保護那裡的魚類和野生動物,更沒有顧及河流的娛樂與美學功能。我國華北一些河流水的利用率很高,例如海河、灤河流域在乾旱的1983年入海水量僅為3億立方米,為當年徑流量的2.6%,該年河水的利用率已達97.4%。黃河下游有些枯水年也出現斷流。這種情況對河流生態系統無疑都產生毀滅性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