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疫情防控措施有哪些
疫情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盡量減少外出活動,外出佩戴口罩。
2、主動做好健康監測,自覺發熱時主動測量體溫。若出現可疑症狀,應主動戴上口罩及時就近就醫。
3、辦公場所要注意加強通風清潔,配備洗手液、消毒劑等防護用品。食堂也是人群密集的場所,建議錯峰吃飯,減少聚集。
4、注意營養,適度運動。
5、出行前若無可疑症狀,可正常出行。若出現可疑症狀,建議居家休息和就地就醫,待症狀消失後再啟程。
(1)如何合理使用防疫資源擴展閱讀:
縱觀國內外疫情形勢,常態化疫情防控是一項艱巨繁重又較為持久的工作,各地區各部門必須有充分的思想准備和工作準備。
突如其來的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只有把疫情防控這根弦綳緊,把常態化疫情防控抓緊抓實抓細,不麻痹、不厭戰、不松勁,不斷鞏固發展疫情持續向好形勢,才能為經濟社會秩序全面恢復創造條件、提供保障。
B. 疫情期間,政府對防疫物資如何配置這屬於什麼類型的資源配置方式
源配置的方式有兩種,計劃配置方式和市場配置方式。
(一)計劃配置方式:政府通過社會需要和可能進行配置資源,常說的政府宏觀調控就是計劃配置方式。疫情期間,國家徵用口罩、調控口罩價格便體現了計劃配置方式。
(二)市場配置方式:依靠市場機制進行資源配置。
C. 防疫經費使用范圍
以山東省為例 為規范和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資金(以下簡稱「疫情防控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日前,省委疫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山東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辦法》明確,疫情防控資金主要用於采購開展疫情防控所需的防護、診斷和治療專用設備以及快速診斷試劑等物資,落實患者救治費用補助政策,對參加防治工作的醫務人員和防疫工我給予臨時性工作補助,以及疫情防控必須的其他支出。疫情防控資金管理遵循統籌安排、分級負責,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全力保障、強化績效的原則,既要滿足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又要避免浪費。
【拓展資料】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全力支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按照《河北省財政廳 河北省教育廳關於切實做好學校 幼兒園疫情防控經費保障工作的通知》(冀財教_2020_24號)文件精神,進一步明確疫情防控專項資金的用途和支出責任,結合學院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項資金是指由學院預算統籌安排及上級財政補助,用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專項資金。
第三條 專項資金使用原則:
(一)防控物資及時到位。按照「急事急辦、特事特辦」的原則,加快資金撥付,確保疫情防控資金及時到位,並強化資金使用監管。以滿足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為首要目標,簡化采購流程,采購疫情防控相關貨物、工程和服務的,可不執行政府采購法規定的方式和程序。
(二)資金專用專管到位。專款專用、專賬管理。此次疫情防控資金管理按照「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疫情防控資金應突出重點、合理使用,不得用於與疫情防控無關的支出。暢通綠色通道,強化支付保障;暢通電子通道,強化線上辦理;暢通聯絡通道,強化快速反應。
(三)資金預算績效到位。按照績效管理的要求,嚴格開支范圍和標准,實施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密切關注疫情發展態勢,分析研判延期開學對學生返校、教育教學、學生資助政策落實等工作的影響,做好資金統籌安排。
第四條 專項資金使用范圍:
(一)落實患者救治費用補助政策,對於確診患者、疑似患者發生的醫療費用之外的必要救助資金等。
(二)對於參加防治工作的醫務人員和防疫工我給予臨時工作補貼。
(三)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所需的防護用品、診斷用品、轉運設備、急需葯品以及治療專用設備采購經費。
(四)疫情防控物資采購所需資金。
(五)在校學生和教職工餐飲、醫療、日用品等後勤保障所需資金。
(六)其他根據有關規定或疫情防控工作實際需要用於疫情防控工作的資金。
第五條 使用管理部門工作職責:
(一)學院財務處是專項資金的管理部門,主要職責:
1.參與疫情防控相關部門研究制定相關管理制度。
2.加強與疫情防控部門的協調、溝通,提出資金保障建議。
3.確保專項資金足額及時撥付到位。
4.開展對專項資金使用效果的績效評價及監督檢查。
(二)相關疫情防控部門是專項資金的使用部門,主要職責:
1.會同財務處研究制定相關管理制度。
2.根據疫情工作實際需要制定部門資金使用計劃,保障防控資金的及時落實。
3.加強內部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確保資金安全。
4.完善對疫情防控專項資金的績效評價,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5.對申請的專項資金及相關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完整性負責。
第六條 專項資金績效評價。
疫情防控專項資金使用部門要按照學院預算績效管理有關規定,認真做好疫情防控專項支出績效管理工作,嚴格開支范圍和標准,實施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進一步優化績效管理方式,加大績效監控力度,確保專項資金支出全部及時用於疫情防控工作。
第七條 專項資金監督管理。
(一)使用疫情防控專項資金的部門,對其部門資金計劃編制、項目確定、資金使用及監管負主體責任。
(二)疫情防控專項資金依法接受審計、紀檢監察等部門的監督。
(三)疫情防控專項資金應按照有關要求,專款專用。對擠占挪用專項資金,以及未按國家有關規定使用資金的,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問責,追究相應責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D. 疫情防控措施和做法
15份防控技術方案經整理匯總如下:
辦公場所和公共場所新冠肺炎防控技術方案
一、工作前的准備
(一)保障防護物資配備。准備口罩、消毒劑、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劑、體溫計等防控物資。強化人員培訓。安排專人進行消毒操作規程和疫情防控措施的培訓,提升疫情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
(二)在辦公場所和公共場所入口處要提醒人員,必要時佩戴口罩。在醒目位置張貼健康提示,利用各種顯示屏宣傳新冠肺炎及其他傳染病防控知識。
(三)可增設廢棄口罩專用垃圾桶,用於投放使用過的口罩,並注意及時清理。
(四)預防性消毒。日常以通風換氣和清潔衛生為主,同時對接觸較多的公用物品和部位進行預防性消毒。必要時對地面、牆壁等進行預防性消毒。
(五)對員工進行健康監測。實行每日健康監測制度,建立體溫監測登記本。外地返回工作人員需進行登記,並按屬地管理原則進行管理。每天上班前應當對員工進行體溫測量。
(六)健康教育。對復工人員發放宣傳手冊,在辦公場所和公共場所人流量大的地方張貼衛生防護海報,播放宣傳視頻,以及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定向推送防護知識資料。
二、場所內的衛生要求
(一)通風換氣。
1.優先打開窗戶,採用自然通風。有條件的可以開啟排風扇等抽氣裝置以加強室內空氣流動。
2.使用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時,應當保證集中空調通風系統運轉正常。應關閉回風,使用全新風運行,確保室內有足夠的新風量。
3.應當保證廂式電梯的排氣扇、地下車庫通風系統運轉正常。
(二)空調運行。
1.採用全新風方式運行並關閉空調加濕功能,確保新風直接取自室外、進風口清潔、出風口通暢。
2.定期對空調進風口、出風口消毒採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加強對風機盤管的凝結水盤、冷卻水的清潔消毒;空調通風系統的清洗消毒按照《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清洗消毒規范》進行。
(三)垃圾收集處理。
1.分類收集,及時清運。普通垃圾放入黑色塑料袋,口罩等防護用品垃圾按照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垃圾筒及垃圾點周圍無散落,垃圾存放點各類垃圾及時清運,垃圾無超時超量堆放。
2.清潔消毒。垃圾轉運車和垃圾筒保持清潔,可定期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劑噴灑或擦拭消毒;垃圾點牆壁、地面應保持清潔,可定期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噴灑。
(四)自動扶梯、廂式電梯。
1.建議盡量避免乘坐廂式電梯,乘坐時應當佩戴口罩。
2.廂式電梯的地面、側壁應當保持清潔,每日消毒2次。
3.電梯按鈕、自動扶梯扶手等經常接觸部位每日消毒應當不少於3次。
(五)地下車庫。
地下車庫的地面應當保持清潔。停車取卡按鍵等人員經常接觸部位每日消毒應當不少於3次。
(六)會議室、辦公室、多功能廳。
1.保持辦公區環境清潔,建議每日通風3次,每次20~30分鍾,通風時注意保暖。
2.工作人員應當佩戴口罩,交談時保持1米以上距離。
3.減少開會頻次和會議時長,會議期間溫度適宜時應當開窗或開門。建議採用網路視頻會議等方式。
(七)餐廳餐飲場所(區域)、食堂和茶水間。
1.保持空氣流通,以清潔為主,預防性消毒為輔。
2.採取有效的分流措施,鼓勵打包和外賣,避免人員密集和聚餐活動。
3.餐廳每日消毒1次。
(八)衛生間。
1.加強空氣流通。確保洗手盆、地漏等水封隔離效果。
2.每日隨時進行衛生清潔,保持地面、牆壁清潔,洗手池無污垢,便池無糞便污物積累。
3.物品表面消毒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劑對公共檯面、洗手池、門把手和衛生潔具等物體表面進行擦拭,30分鍾後用清水擦拭乾凈。
三、疫情應對
(一)設置應急區域。可在辦公場所或公共場所內設立應急區域;當出現疑似症狀人員時,及時到該區域進行暫時隔離,再按照相關規定處理。
(二)加強健康監測。員工在崗期間注意自身健康狀況監測,按照「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原則做好自我管理。經營單位應當合理安排員工輪休。
(三)出現疑似病例應對。當員工出現發熱、乏力、乾咳等可疑症狀時,要及時安排就近就醫,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對其工作活動場所及使用的物品進行消毒處理。經營場所須及時向相關部門報告,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對密切接觸者開展排查,實施隔離觀察。
工業企業和建築施工企業新冠肺炎防控技術方案
為指導工業企業和建築施工企業落實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項工作要求,做到穩步有序復工復產,根據《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制定本方案。
一、加強疫情防控組織領導
1.成立疫情防控機構。企業主要負責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要成立疫情防控組織機構,建立內部疫情防控體系,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明確疫情防控應急措施和處置流程。
2.落實疫情防控責任。企業要將防控責任落實到部門、班組、崗位和個人,做好疫情防控、物資儲備、生活保障、治安保衛等工作。配備專人負責體溫檢測、通風消毒、個人防護用品發放、宣傳教育等工作,指定專人負責本單位疫情防控情況的收集和報送工作。
二、加強員工管理和健康監測
3.有序組織員工返崗。提前調度掌握返崗員工健康情況,對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員工,合理組織分批次返崗。對返崗員工能夠集中運送的,鼓勵採取專車或包車等方式運送並做好防護。
4.嚴格返崗員工管理。建立員工健康台賬,按照當地要求進行報備和分區分類進行健康管理。設立可疑症狀報告電話,員工出現可疑症狀時,要及時向本單位如實報告。
5.做好日常體溫檢測。每天在員工上下班時進行體溫檢測,並做好記錄。指定專人每天匯總員工健康狀況,向當地疾控部門報告,發現異常情況要立即報告並採取相應防控措施。
三、工作場所疫情防控和管理
(一)礦山企業。
6.廠區出入口登記與管理。對進出廠區的員工進行體溫檢測,發現體溫異常人員立即將其轉移至臨時隔離區域,並按相關規定進行處置。加強外來人員登記與管理,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外來人員進入;確需進入廠區的,需詢問單位、健康狀況、接觸疫情發生地區人員等情況,體溫檢測符合要求並佩戴口罩,方可入廠。
7.井工礦防控管理。按照采礦、掘進等不同工序作業特點,採取錯時上下班制,合理分流,有效避免人員集中出入井。
分時段、分批次乘坐罐籠、人車、架空乘人裝置(猴車)和無軌膠輪車等運輸工具,罐籠、人車和無軌膠輪車設定乘坐人數上限並分散乘坐,架空乘人裝置(猴車)加大間距。
縮短班前會時間,會議室保證通風良好,參會人員必須佩戴口罩,增大座位間隔。
采礦過程中如打眼、支護、瓦斯抽采等作業應當避免人員聚集,工作面回風側應當盡量減少作業人員數量和工作時間。
合理組織安排班中餐,確保分時段、分區域、分批次就餐。
在安全允許的條件下,使用有效的消毒劑(禁止使用酒精)每天定時對主要通風機、局部通風機、巷道路面、硐室和運輸工具進行消毒處理。
井下作業前應當對頻繁接觸的設備設施和勞動工具等進行消毒。出井口設置洗手池,配備必要的洗消用品。人員出井交還的礦燈、自救器、人員定位卡等應當消毒後再歸還。
更衣洗澡分時段、分批次進行,應當使用淋浴,洗澡時增加與其他人距離,洗澡更衣後盡快離開。
8.露天礦防控管理。穿孔、裝載、運輸作業優先使用機械化、自動化程度高、帶空調駕駛室的設備,司機換崗時應當對駕駛室進行消毒處理。車輛進出時,門衛室值班員和司機應當避免不必要的接觸。
9.其他礦山開采防控管理。針對有多人操作的設備,應當定時對操作按鈕、把手等人員接觸頻次高的物體或部件表面進行消毒,允許佩戴手套操作的崗位,員工盡量佩戴手套進行操作。
(二)製造業以及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企業。
10.廠區出入口登記與管理。對進出廠區的員工進行體溫檢測,發現體溫異常人員立即將其轉移至臨時隔離區域,並按相關規定進行處置。加強外來人員登記與管理,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外來人員進入;確需進入廠區的,需詢問單位、健康狀況、接觸疫情發生地區人員等情況,體溫檢測符合要求並佩戴口罩,方可入廠。
11.工作場所清潔和消毒。保持工作環境整潔衛生,定期消毒。做好工作場所物體表面的清潔消毒,應當對操作按鈕、把手等人員接觸頻次高的物體或部件表面定時消毒。操作崗位允許佩戴手套的,員工盡量佩戴手套進行操作。
12.工作場所通風換氣。工作場所應當加強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在工藝允許的情況下首選自然通風,在自然通風不能滿足要求的情況下,輔以機械通風。採用機械通風的廠房,應當保證充足的新風輸入,人均新風量應當≥30m3/h。使用中央空調通風時,要按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辦公場所和公共場所空調通風系統運行管理指南》對空調系統進行管理,定期對空調系統進行清洗,對空調回風口過濾網進行消毒。採用全新風模式時關閉回風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