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國家節約資源怎麼做
擴展閱讀
發郵件怎麼寫價格 2025-02-06 12:41:59

國家節約資源怎麼做

發布時間: 2023-08-09 01:07:22

Ⅰ 如何全面促進資源節約

資源節約型社會是資源有效配置、高效利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核心是正確處理人和自然的關系,通過資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護,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的可持續發展。資源節約型社會的根本標志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它體現了人類發展的現代理念。

1、確立節約資源的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

國家要加強在各個領域增長方式和全面節約管理。在組織編制「十一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區域規劃以及城市規劃中,都要把節約資源放在中心位置。政府要健全和完善資源節約的政策法規和監管體系,制定鼓勵節約使用資源的相應政策措施,完善法規標准,實行嚴格的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控制,並強化節約資源工作的強制約束力。要抓緊研究制定《節約能源法》和《清潔生產促進法)的配套法規以及資源綜合利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法規,制定資源高消耗行業市場准入標准,完善主要用能設備能效標准,組織修訂主要耗能行業節能設計規范,制訂重點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對資源消耗、污染物排放、資源綜合利用等情況予以重點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採取有效措施,督促企業和有關單位及時進行整改,盡快實現由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向資源節約型增長方式轉變。

2、形成資源節約型國民經濟體系

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改變透支資源求發展的方式,轉換經濟發展的路徑和模式,扭轉「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協調、難循環、低效益」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逐步建立起資源節約型產業體系和消費體系。要盡快形成以節地、節水、節能為中心的農業體系,重效益、節時、節能、節約原材料的工業體系,規劃科學、設計優良、節地、省材、質量過硬的基本建設體系,節時、節能、重效益的運輸體系,適度消費、勤儉節約的生活服務體系和節約資源的消費方式,從戰略上構建資源從生產、流通、分配到消費各個環節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的有機節約整體。

3、大力推行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循環經濟是目前國際上最能代表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戰略模式。與由「資源——產品——污染排放」所構成的物質單向流動的傳統經濟不同,循環經濟的核心是以物質閉環流動為特徵,運用生態學規律,把經濟活動重構組織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和「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環利用模式,使經濟系統和諧地納入到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中,從而實現經濟活動的生態化。如果說傳統經濟對資源的利用是粗放型的和一次性的,以把自然資源持續不斷地變成廢物來實現經濟的數量型增長的話,那麼,循環經濟通過物質的循環流動,可以解決長期以來資源、環境和發展的沖突。目前,全世界鋼產量的三分之一、銅產量的二分之一、紙產品的三分之一都來自於循環利用。我國有色金屬再生利用量僅占總產量的15%-20%,發達國家一般為30%-40%。如果其中的廢玻璃、廢塑料等不能有效地回收利用,不僅會增加垃圾處理量,更是對資源的巨大浪費。因此,要加強對廢品回收利用的管理,促使其有序發展。

4、大力發展環境產業,充分開發利用再生資源

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和世界經合組織研究表明,建立在循環經濟理念基礎之上的環境產業必將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與信息技術、生物技術並列為當代最具發展潛力的三大領域,是 21世紀世界性的主導產業之一。通過發展環境產業,加強「三廢」綜合利用,充分開發利用再生資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延伸產業鏈,開辟新的生產領域,增加就業崗位,同時擔負起分解者的職能,對無法再次循環利用的污染物進行無害化處理。

5、要倡導資源節約型的消費方式

人們的消費方式對資源消耗有著很大的影響。我們的消費方式一定要從本國、本地區的消費環境出發,要考慮資源和生態可以承受的消費度。如果不顧國情,簡單地模仿、攀比一些發達國家的消費方式,將會帶來資源的巨大浪費和生態環境的嚴重失調,甚至造成危害更大的污染災害;反過來,只會降低消費質量。為此,應當選擇如下資源節約型的消費方式:一是應當講究日用消費品的質量、實用和耐用性,盡量縮小一次性消費的范圍。在全社會推廣節能型、節水型的低度消耗資源的適度消費生活體系,減少高能耗、高原材料、高用水的消費。二是注意食品消費結構的合理化,保持中華民族傳統的飲食習慣,在飲食結構上不宜不加區分地普遍提倡以動物型食品為主,膳食結構仍應以植物型食品為主或動植物並重。三是居住和出行方式的合理化。宜提倡相對集中的居住方式,發展公園、公共娛樂場所,不宜提倡分散居住和大量建造私人別墅、花園等。

6、加快技術創新推進節約資源技術進步

科技進步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也是促進資源節約的有效手段。要積極推動資源節約科技開發,建立促進資源持續利用和環境保護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突破資源節約技術瓶頸,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組織實施資源節約重大技術示範,推廣應用先進高效的節能、節水設備和器具,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推動高新技術和第三產業發展和升級,從整體上全面提高資源節約技術水平。通過科技創新促進粗放、低效率技術向集約、節約和高效率技術進步,提高管理水平充分挖掘管理對資源節約型增長方式形成的效率潛力。

7、重視信息工作,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信息交換平台

資源節約型社會的發展必須建立在發達的信息系統之上。企業能源綜合利用技術的獲得、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產業鏈接、資源的整合、再生資源的相互轉移開發等等,這一切都需要藉助發達的信息網路來實現。在今天市場中介體系尚不發達的情況下,政府應協助建立推動資源節約型社會的信息服務體系。整合廢棄物的性質及來源、資源節約型企業、資源節約型技術等信息,規范信息的收集、合成、傳輸、反饋等機制,以電子政務、企業信息資源共享為重點與切入點,建立資源節約型信息交換平台,及時發布各類循環經濟市場信息,實現資源共享,為各企業間實現廢棄物、能量等交換提供信息幫助。

8、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指標體系

資源節約型社會的本質就是提高經濟資源的生態效率,在經濟發展目標和生態環境目標之間建立一種最佳的協調機制。為了衡量評估資源節約型社會的發展,指導資源節約型社會的政策和實踐,有必要建立一套資源節約型社會評價指標體系。利用建立的指標體系可以全面衡量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生態環境效益以及循環特徵、資源和能源使用效率,建立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有機的聯系,最終實現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的共贏。指標體系要從可持續發展和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原理入手,從各方面較為全面地反映經濟發展水平、發展潛力、資源利用的節約程度和環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水平。指標體系的設立原則為:良好的政策相關性、可測定性和可比較性、易於分析性、科學性和系統性等。

9、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

要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建立科學的資源價格形成機制和調節機制,形成合理的資源價格體系,用價格杠桿調節資源利用,改變因資源的低成本、非公開化造成的浪費。目前,我國一些重要資源短缺,其中有些資源如土地資源、水資源等基本上是不可貿易產品,其市場價格本應較高才能產生節約使用的效果,但由於這些資源的使用成本嚴重偏低,導致了資源的粗放使用。同時,一些對環境資源有嚴重影響的企業,可以不支付它們所造成的社會成本,對環境和生態造成了嚴重破壞。實現向資源節約型增長方式轉變,必須合理確定資源價格,使資源使用者付出應承擔的社會成本,對自己浪費資源、破壞環境造成的後果承擔經濟責任,從而使節約使用資源成為企業發展的內在要求。

10、加強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的資源意識,節約意識和環保意識

要運用各種手段和輿論傳媒加強對循環經濟和節約型社會的宣傳教育,以提高公眾的資源意識、節約意識和環保意識。要把宣傳重要意義和相關知識常識結合起來。通過宣傳教育,引導人們盡可能減少垃圾排放,進行綠色消費,優先購買經過生態設計或通過環境標志認證的產品,以及經過清潔生產審計或通過ISO 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的產品,鼓勵節約使用、反復使用或多次使用所購買的物品。要把宣傳重要意義和相關知識結合起來。在宣傳教育中發放介紹垃圾處理知識和再生利用常識的小冊子,鼓勵人們積極參與廢舊資源回收和垃圾減量工作。要加強對中小學生的宣傳教育,做到以教育形式影響學生,以學生影響家長,以家長影響社會。

Ⅱ 保護環境 節約資源 ,我們應該從那些方面做起

保護環境從節約資源做起

1.使用布袋

2.盡量乘坐公共汽車

3.倡步行,騎單車

4.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

5.雙面使用紙張

6.節約糧食

7.隨手關閉水龍頭

8.一水多用

9.隨手關燈,節約用電

10.拒絕過分包裝

11.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

12.盡量利用太陽能

13.使用節能型燈具

14.多用肥皂,少用洗滌劑

15.不亂扔煙頭

16.節省紙張,回收廢紙

17.垃圾分類回收

18.回收廢電池

19.少用農葯

20.少用室內殺蟲劑

Ⅲ 如何做到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

為了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我們應該採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首先,我們應該加強對資源的管理,比如控制能源消耗,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浪費,以及有效利用可再生資源。其次,我們應該加強環境保護,比如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環境質量,減少垃圾的產生,以及植樹造林。此外,我們還應該加強社會環境的保護,比如加強社會責任意識,建立環境保護法規,以及加強環境教育。
只有採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有效地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比如,我們應該加強節能減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能源消耗,改善環境質量,以及加強社會責任意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實現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目標。

Ⅳ 我國要完成好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任務有哪些可供選擇的措施

節約資源:
1,發展清潔能源,太陽能、風能、水能,提高利用率。
2,加強核能安全性,不放棄核聚變發電研究。
3,多使用可循環產品,少用一次性產品,提高利用率。
4,群眾自覺垃圾分類,利於回收。
環境保護:
1,減少垃圾排放量,可能大家對水的問題比較關注,其實水的問題可以通過時間解決,而將來最大的問題是垃圾圍城,無法解決。
2,少用資源,避免生態退化。
3,加強環境保護技術的研究,提高污染治理效果。
4,敢於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Ⅳ 國家,青少年如何保護環境,節約資源

1.①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②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貫徹「開發與節約並重、把節約放在首位的方針。

③堅持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依靠科技開發替代資源,大力開發和利用可再生資源。

④堅持法制建設,依法保護環境,嚴格執行環境保護和資源管理的法律、法規,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

⑤提高全民族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提倡健康文明、有利於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
2.(1)。節約資源 減少污染
①節水為榮,隨時關上水龍頭,防止滴漏。
②慎用清潔劑,盡量用肥皂,減少洗滌劑中的化學物質對水的污染。
(2).綠色消費 環保選擇
①用無鉛汽油、無鎘鉛電池、無磷洗滌劑,減少水與空氣的污染。
②購買低砩家用製冷器具、無砩發用摩絲,減少對臭氧層的污染。
(3)。重復使用 多次利用
盡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如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和餐盒,減少白色污染;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自備購物口袋或提籃。
(4)。分類回收 循環再用
不亂丟棄廢電池、廢塑料等垃圾、廢物;將垃圾分類投放,變廢為寶,使資源循環再生,造福人類。
(5)。保護自然 萬物共存
不獵殺、使用珍稀動物和受保護的動物,關愛與保護野生動植物;植樹造林,愛護我們身邊的每一寸綠地、每一株花草、每一片樹木。
(6)。講究衛生 保護環境
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在公共場所吸煙,不製造噪音。

Ⅵ 為了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我們應該採用什麼樣的生活方式

為了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我們應該採用文明、健康、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消費方式,提倡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鼓勵公民減少食品浪費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

第三條國家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國家堅持多措並舉、精準施策、科學管理、社會共治的原則,採取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的措施防止和減少食品浪費。國家倡導文明、健康、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消費方式,提倡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保護環境措施:

1、節約用水

人們對節約用水的意識還不夠好,不知道人類正處在危險的邊緣,如果水資源枯竭,那麼人類也將步入水的後塵,盡量讓水資源多次利用。用完水後隨手關掉,人們都要自覺用水。

2、節約用電

要節約用電其實很簡單,只要堅持不用電時就關掉,特別是電視機和電腦,不用時一定要關掉電源,待機也相當耗電,這些方面我們平時一定要注意。

3、節約用紙

一張紙是從何而來,紙實際上是由樹「變」來的,造紙的原材料主要是由樹等植物的纖維。一棵樹往往需要幾十年才被人類利用,那些木材被運往造紙廠,變化了一張張紙。

4、節約用碳

身為地球的一分子,為了讓地球的暖化變慢,首先要節能。少開電氣用品多開窗,多走樓梯少坐電梯,盡量出門少開車,多座公交車,做好節能排碳。

Ⅶ 怎樣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1、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2、 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3、 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

4、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 道路,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實現又好又快 的發展要求,關系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是堅持全面協調 可持續基本要求的重要體現,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 然選擇。要正確認識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是緊密聯 系、辯證統一的關系。

5、生產發展,是走文明發展道路的基 礎環節。離開生產發展,社會進步就失去前提,生活富裕 也不可能實現。生活富裕,是走文明發展道路的重要體現。 不斷提高整個社會的物質和精神生活水平,使社會財富得 到合理分配,使全體社會成員共享發展成果,人類文明才 能不斷進步。

6、 生態良好,是走文明發展道路的應有之義。 遵循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和優 化生態環境,堅持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人類文明才能得到持久永續發展。為了保證人民群眾的生態權益,必須著力推進綠色發 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