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不加節制的開采礦產資源和任意毀壞自然資源會造成哪些後果
1、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以及資源的枯竭,相當於我們在使用後輩的資源,將來留給他們的資源會非常有限;
2、許多可再生資源也面臨危機,變得極其珍貴,比如淡水資源,森林資源;
3、不合理開發造成淺層地下岩層和地表岩體受到破壞,影響耕地、建築和城市的正常使用,易引發泥石流、地表下沉、礦震和陷落地震;
4、稀土、銻、鎢等礦產資源,我國所佔儲量比重雖然很大,但是出口的價格並不高,進口鐵礦石價格每年都在上漲,對外貿易中,我們每年損失慘重,要知道礦產資源不可再生;不合理開采,使得出口價格由國外掌握,沒有話語權,稀有礦產買了蘿卜價;
5、自然環境受到極大破壞,要恢復的話,將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6、短視帶來短期的利益,卻潛藏著極大的危機,將導致生產成本的迅速增加,國民經濟的發展受到的制約會越來越明顯。
B. 人類若過度開采地球上的資源,會對大自然造成什麼影響請舉例說明。(要有兩行那麼多字,比如過度開採煤
過度開採煤、石油、天然氣,會使採煤、石油、天然氣使用量的上升,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上升,從而導致地球溫室效應加劇。在不合理的採掘活動中也會導致滑坡,塌方等地質災害,破壞草地,灌木,森林等植被,污染水源,加劇水土流失。
以地下漏斗為例,因地下水被過度開采,導致地下水飽和水面以采水點為中心,四周向中心呈梯度下降,不但讓地面建築工程受到安全威脅,而且在雨季,降水對地下水的補充也會因儲水空間減小而減少直至不補給,從而引起當地地下水資源萎縮和枯竭。
(2)森林資源過度開采後有什麼後果擴展閱讀:
自然資源進入市場之後,由於需求大於供給,各需求者競爭的結果必然使資源產品的價格上升。擺脫了長期以來計劃體制制約的資源型產業部門的經濟效益將在短期內顯著提高,困擾我國資源型產業部門的「經濟危機」將得到緩解。
經濟狀況的改善使資源型產業部門的積極性有所提高,自然資源的產品產出率也隨之有所提高。但是為了追求更大的效益,自然資源的開采強度也必然會上升,在我國許多地區的自然資源已處於超強度開採的情況下,如何避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采成為自然資源市化所面臨的首要問題。
C. 過度開發森林資源為做成什麼樣的危害
森林資源減少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比如人口增加、當地環境因素、政府發展農業開發土地的政策等,此外,森林火災損失亦不可低估。但導致森林資源減少最主要的因素則是開發森林生產木材及林產品。由於消費國大量消耗木材及林產品,因而全球森林面積的減少不僅僅是某一個國家的內部問題,它已成為一個國際問題。毫無疑問,發達國家是木材消耗最大的群體。當然,一部分發展中國家對木材的消耗亦不可忽視。非法砍伐森林是導致森林銳減的另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據聯合國糧農組織2002年報告,全球四大木材生產國(俄羅斯、巴西、印尼和民主剛果)所生產的木材有相當比重來自非法木材。
森林濫伐是世界各地都存在的普遍現象,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難以根本改善。歷史上地球的森林總面積達76億公頃,19世紀減少到55億公頃,1980年則減少到43.2億公頃。目前全世界每年損失森林面積1800至2000萬公頃。如果這種毀滅性的砍伐不加制止,不到2200年,全世界的森林將喪失殆盡。
森林濫伐在不同地區不同時期表現得特別明顯,所造成的影響也特別嚴重。全世界熱帶雨林的40%已經被毀,熱帶雨林是世界上動植物種類最豐富、組成結構最復雜的生態系統,它的破壞對全球環境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非洲撒哈拉地區是全球著名的乾旱帶,生態結構十分脆弱,而當地的毀林與造林之比為29:1,作為生態系統主體的森林被破壞,使整個撒哈拉地區的生態環境加速惡化。包括阿拉斯加以南的北美最大的溫帶針葉林,正在迅速消失,其速度甚至比南美的熱帶雨林消失得還要快,嚴重地威脅著當地的一些特有的鳥類、兩棲類和珍花異草的生存。2005年衣索比亞一地方通訊社報道說,在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以南約500千米的索羅地區,由於森林遭到過度砍伐,吉布河谷甚至鬧起了旱災,獅子所賴以生存的棲息地遭到破壞,一群獅子走出森林,頻頻襲擊當地農民和他們飼養的牲畜,甚至闖進村落吃人。據衣索比亞警方稱,這個獅群已經咬死並吞吃了20名村民,造成另外20人受傷,還吃掉了至少70頭牛。根據一份警方聲明,這些襲擊已經迫使至少1000人逃離家園。可見森林過度砍伐是釀成獅子吃人悲劇的根源。
森林破壞不僅造成巨大的直接損失,更為嚴重的是能產生嚴重的環境惡果。它首先可使自然災害在更大的范圍內更加頻繁地發生。在大江大河的中上游地區,森林被砍伐,使陡峭坡地上沒有保護的表土加速侵蝕,水庫淤塞,昂貴的水力發電站工程的使用年限大大縮短。同時引起下游地區的洪水泛濫。近幾年來,孟加拉國、印度、蘇丹、泰國以及我國相繼發生嚴重的水災,給災區人民的生命財產及經濟建設造成嚴重的損失。
森林銳減也能引起乾旱或導致乾旱加劇。乾旱化目前嚴重限制著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它造成糧食減產,威脅著千百萬人民的生命。非洲大陸的森林目前已減少一半,使長達十幾年的持續乾旱更加嚴重。乾旱使20多個國家出現飢荒,奪去了上百萬人的生命,成千上萬的人背井離鄉,1.5億人的日常生命受到威脅。據有關統計,我國農作物平均受旱面積達3億多畝,成災面積達1.2億畝,每年因旱減產平均達100~150億千克,每年由於缺水造成的經濟損失達2000億元。
森林破壞導致了土地沙化的進程加快。土地沙化的迅速擴展更導致了生態環境的惡化,威脅著人們的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內蒙古的阿拉善盟是2000年幾次沙塵暴的沙源地。200多年前,這里曾是英雄的土爾扈特蒙古族人浴血東歸之後的生息地,這里曾有「湍急不息」的居延海和水草豐美的綠洲。然而,如今在土地沙化的長期作用下,這里成了9萬多平方千米的戈壁、8萬多平方千米的沙漠,內蒙卉幾乎倫貝爾盟和黑龍江西部松嫩平原草原曾經都是水草豐美的牧場。現在草原的退化和萎縮卻日益成為困擾這兩地區的頭號問題。如今,呼倫貝爾盟全盟共退化草原面積達5000多萬畝,佔全盟可利用草原面積的30%。草原退化給當地自然生態環境帶來嚴重影響,草牧稀疏低矮,產量銳減,優良牧草消失,低劣雜草大量侵入,草場質量變劣,裸地增加,土壤蒸發量增大,致使小氣候旱化,鼠害大量發生。從森林到草原,從鄉村到城市,我們無不聽到綠色的呼救。隨著人類將斧頭伸向森林,人類也把斧頭伸向了自己。當人們向草原邁出掠奪的腳步時,人們也把自己引上了災害之路。
森林是大氣中二氧化碳的重要吸收者,森林的減少無疑會減少二氧化碳的吸收,促使溫室效應更加明顯,全球變暖加快。據研究,20世紀80年代的10年裡,因森林減少使大氣中增加的碳達16億多噸。由於氣溫上升,一些地區容易出現極端性的天氣現象,乾旱洪澇、季節性風暴等災害將有所增加,森林火災及病蟲害更加頻繁發生。如1990年1月,澳大利亞西南部遭到氣溫高達43℃的熱浪襲擊,引起大面積的叢林火災。
森林銳減嚴重威脅著地球生物的多樣性。生物多樣性就是地球上存在的所有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它們每個個體所擁有的基因以及由此形成的錯綜復雜的生態系統。通常包括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生態多樣性三層含義。隨著森林銳減和土地被人類拓居和開發,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的野生生物已經減少。估計地球上有500萬~1000萬個動、植物種,其中大約160萬個種是已知的(即指經過科學鑒定,已被分類命名的物種)。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的環境惡化,20世紀末已經有將近20%的物種滅絕。如果按目前的破壞速度繼續下去,那麼在50年的時間里,1/2以上的物種將要消失,這將是一個不可估量的損失。2006年新華社每日電訊報道說,印度德里大學研究人員調查認為,由於砍伐過於頻繁,那些生長在世界海拔最高的區域——喜馬拉雅山區的森林正在逐漸消失,估計到21世紀末,當地1/4的動植物物種將會因此滅絕。
D. 人類若過度開采地球上的資源,會對大自然造成什麼影響請舉例說明。(要有兩行那麼多字,比如過度開採煤
過度開采地球上的資源可能會對大自然產生嚴重的影響。拿過度開採煤為例,地下采礦會導致地表下陷和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周圍地區大量的水資源枯竭,土地沉降現象。巧輪此外,採煤需要大量的爆破和挖掘,可能會導致土壤和岩石的松動,對附近建築和交通設施造成損害。密集採煤還會帶來煤塵孝慎信、噪音、污染物等問題,對環境和生態造成破壞。過度開采地球上的其他資源(如水、森林、石油等)也會造成類似的問題,甚至可能引起更加嚴重的生態危機。因此,開采地球上的資源需要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孝賣原則,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E. 過渡開采地下資源的危害有哪些
無節制地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並引起地面下沉;
濫采濫用礦產資源,對有害人體的汞、鉛、鎘、砷等元素,以及放射性元素,從地層深處採掘出來以後,不加妥善處理,任其散落到地表各地,污染環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