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國資源環境的現狀是怎樣的
我國資源環境的現如下:
1、中國地大物博,總量豐富,但是人均資源佔有量並不富裕。以耕地為例,中國的耕地總量居世界第四位,僅次於美國、俄羅斯、印度,但人均耕地只有1.35畝2012年,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
一、全球變暖
所引發的各地區降水與干濕情況的變化,進而導致世界各國經濟結構的變化。有的地方將會因為氣候變暖是蒸發強烈而變的乾旱,倘若兩極冰川迅速融化,那麼整個世界,整個地球就會沉入海底。不要說花花草草以及人類的夥伴——小動物們,甚至整個生物圈——包括人類所生存的環境——都將沉入海底。
❷ 中國的資源有哪些
最佳答案檢舉 從自然資源來說:我國有土地、水、森林、礦產、能源、草原、海洋、內陸水產、野生動物等等多種。可是由於我國人口太多, 自然資源的人均佔有量都在世界平均值以下: 水資源為1/4, 森林資源為1/10, 耕地資源為1/5 (為美國的1/10), 45種主要礦產資源為世界人均的1/2。
國際上已把對環境與自然資源的核算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的富裕程度的內容之一。 去年, 聯合國與世界銀行公布了世界各國人均財富的報告。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人均財富被列為世界的第1、2位, 分別為90萬和84萬美元。而中國的人均財富很少,只有6千多美元, 列於世界的第163位。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較, 墨西哥為8萬美元, 高出我們12倍, 巴西為5萬美元, 高出我們7.5倍, 我們甚至低於菲律賓, 僅比印度稍高出一點兒。
中國沒有實力達到目前發達國家的高消費水平, 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資源。比如, 美國的人均用水量是中國人的100倍, 而我們的現代化剛起步, 黃河卻出現長時間斷流了。世界上的發達國家消耗著地球上75%的能源和資源。發達國家以雄厚的資金和不平等的交換方式從不發達國家進口能源和資源來維持自己的消費水平。
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 能源和資源不可能靠進口, 一切必須立足於自己的土地。如果我們現在去盲目追求浮華的高消費, 只能以提前支取子孫們的資源為代價, 受害的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
事實上, 發達國家的廣大有識之士已經開始強烈批評高消費的生活方式, 認為這是不能持續下去的模式, 是將人類和地球引向死亡的道路。(返回)
❸ 中國資源環境特點
中國的資源環境特點是,東多,西少,東部的環境較好,西部的環境比較惡劣
❹ 中國的自然資源有哪些啊
中國的自然資源有:
1、土地資源。
海拔較高、起伏較大的山地中國土地資源進一步充分合理利用的潛力仍很大,除現有草地、耕地和林地外,估計全國還有約3300萬公頃的宜農荒地、6000多萬公頃的草山草坡和9000多萬公頃的宜林荒山、荒地和疏林地有待開發利用。
2、能源。
中國常規能源的資源品種齊全,是世界主要能源國家之一。煤炭資源豐富,1990年底煤炭保有量達9014.53億噸,居世界前列;水力資源尤為豐富,理論蘊藏量6.76億千瓦,居世界第1位;石油儲量除已探明部分以外,全國陸上和海上遠景儲量都很樂觀。
3、礦產資源。
中國是世界礦產種類多、分布廣、儲量大、大部分礦產資源能夠自給的少數國家之一。截至1990年底,中國已探明有一定儲量的礦種達148種。其中以有色金屬居優勢,鎢、銻、錫、汞、鉬、鋅、銅、鉍、釩、鈦、稀土、鋰等均佔世界前列。
4、水資源。
中國水資源初步估算為27115億立方米。中國河川多年平均徑流相當於世界徑流總量的5.8%(見中國水資源)。
5、森林資源。
中國現有森林面積1.24億公頃,雖佔世界第8位,但森林覆蓋率僅為12.98%,列世界第121位;森林蓄積量91.41億立方米,居世界第5位,其中有多種材質優良、經濟價值較高的樹種(見中國森林資源)。
6、生物資源。
中國生物資源非常豐富,僅種子植物即達2.45萬種,次於馬來西亞和巴西,居世界第3位。在種類繁多的植物中,經濟植物高達2411種,不僅提供各種食料、葯材、纖維和其他多種工業原料,並可保護和改善自然環境條件。
❺ 中國的主要自然資源有哪些
中國的主要自然資源包括水資梁鄭兄源,土叢瞎地資源,礦產資源,氣候資源,生物資源橡襲,以及海洋資源等.
❻ 中國環境資源分為哪幾大類
我國《環境保護法》對環境的定義:環境資源的概念: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城市和鄉村。我國立法是將資源在環境概念中的。
❼ 我國有哪些豐富的自然資源
古老的神州大地,不僅領土廣大,而且地形類型齊全,氣候復雜多樣,大江大河眾多,植被土壤豐富多彩。這樣優越的自然環境,為中華民族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在中國96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山地約佔33%,高原約佔26%,盆地約佔19%,平原約佔12%,丘陵約佔10%。正如人們形容的那樣,中國的土地是「七山二丘一分田」,這一分田,對於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農業大國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同時,多種多樣的地形,也為我國發展農、林、牧、副、漁多種經濟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我國是世界上著名的季風區。受季風之惠,我國在北緯15°~30°的土地,不僅沒有形成乾旱的荒漠,反而雨水豐沛,植被繁茂。由於受季風影響,我國雨熱同期、多種多樣的氣候及夏季普遍高溫等特點,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我國是一個山高水長、河湖眾多、河川徑流量極為豐富的國家。我國的陸地面積與歐洲和美國差不多,但大河數量遠遠超過歐洲和美國。就連面積大於我國2倍多的北美洲,真長度超過1000千米的大河數也僅及我國的三分之二。這些河川湖泊,塑造了肥沃的平原,滋潤了富饒的沃土,哺育了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孕育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這一條條東流入海的大河巨川,是我國豐富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礦產資源十分豐富,數量大,品種多,是世界上礦種比較齊全的少數國家之一。
以上所述我國土地、氣候、水、礦產等資源的情況,說明了我國自然資源是十分豐富的,所以過去人們常說「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這種說法在歷史上對於激發人民群眾的愛國主義和民族自豪感起過積極作用。其實「地大」、「人多」是事實,「物博」則是相對的,從總量來說是豐富的,而人均數量又是不足的,這才是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國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