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個人職業生涯規劃中如何合理利用資源
1.
敢於向他人索取資源 人無完人,自己無法完成的事情,可以 去藉助他人 。雖然這個道理小學生都明白,但在人們的潛意識里,他們認為向他人求 助是弱者的行為。 尤其是職場上,向他人求助不但要有勇氣,還在做好被他們拒絕的心理准備。如果你想要成功向他人索取資源,最好以己之長 來換取他人之長,這其實也是利益對等交換的一種。
2.
充分借力外部工具 三國時期,劉備無關羽之勇,諸葛亮之謀,但他卻可以成為雄踞一方的霸主,就是因為他善於借力,能合理地利用別人的聰 明智慧。 在職場上,也是如此,如果你想能快速成為職場上的強者,你就必須學會藉助外部的工具來成就自己,在一個職場上的「劉備」。
3.
學會邀功 雖然職場是以能力來生存的,但如果你不會表現自己,只是默默無聞地做一頭老黃牛,那也不可能從激烈的競爭中勝出。 合理地學會向領導邀功,不但能讓領導
Ⅱ 大學有哪些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如何利用這些資源維護身心健康
大學有心理咨詢室,圖書館,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心理健康雜志等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利用這些資源維護身心健康的方法:
(一)學校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途徑
1、作為承擔為社會培養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專業人才的高等學校,採取積極措施,創造良好條件,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導與幫助,是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增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最有效的途徑。
優化校園文化環境校園文化環境是大學生成長的外部條件,它集中體現在校風、學風和班風上。一個學校的校風、學風與這所學校的歷史、傳統和特色是分不開的,它是一種無形的力量,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了重要的精神環境和心理氛圍。
良好的校風、學風會潛移默化地優化學生的心理品質,如團結友愛的校風是學生形成群體凝聚力、集體榮譽感的土壤,有利於人與人之間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同學之間的相互溝通、相互幫助。班風相對校風而言,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更直接、更具體。
一般來講,處在積極向上、寬松友好的班風中,會使人感到心情舒暢、精神振奮;相反,就會使人感到寂寞孤獨、緊張壓抑,從而對學習和其他活動產生不良影響。可見,保持和發揚優良的校風、學風和班風對於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樹立心理健康的教育觀念在我國大學教育中,德、智、體諸方面的教育觀念不斷得到強調和重視,但心理健康教育卻長期被忽視,甚至存在著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於思想政治工作的錯誤觀念。
其實,德、智、體等教育的進行都離不開學生的心理活動,在德、智、體諸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必要而且可行。
因此,學校上下應統一認識,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諸教育之中,並使不同崗位的人都在自己的工作范圍內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從而形成一個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Ⅲ 什麼是心理資源
心理學的發展有著自己的文化歷史的資源。心理學有著十分不同的歷史發展和長 期演變的形態。所有的不同心理學歷史形態都是心理學的發展可以借用的文化歷史資源。心 理學資源可以體現為不同的心理學歷史形態,也可以體現為不同的心理學現實演變,也可以 體現為不同的心理學未來發展。這包括常識形態的心理學、哲學形態的心理學、宗教形態的 心理學、類同形態的心理學、科學形態的心理學。當代科學心理學的發展不應該是拋棄其他 歷史形態的心理學,而應該是將其當作自己學術創新的文化歷史資源,從而擴大自己的視野 ,挖掘自己的潛能,豐富自己的研究,完善自己的功能。
Ⅳ 大學生心理健康面對危機時以下哪些是可利用資源
以上都是可利用資源。當大學生遇到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時,第一可以從內心自省,從自身出發,自己幫助自己去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第二,還可以從自己所交的社團群體或者說是朋友,請他們幫助自己走出這一份困惑與危機。第三,精神資源可以是書,可以是偶像,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其他等價物,能從中得到調解與排遣。第四外在資源,這個就比較廣泛了,可以是視頻電視書籍以及大自然的一切乃至這個世界上的一花一草,一樹一木一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