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哈密可以發展哪些能源資源
擴展閱讀
如何理解會議的成本 2025-02-05 13:55:31

哈密可以發展哪些能源資源

發布時間: 2023-08-18 04:33:36

A. 哈密地區礦產分布

哈並宴密市礦產資源豐富,目前已探明各類礦種76種,佔全疆已探明礦種總數的60%以上,儲量較大的有煤、鉀鹽、鐵、銅、鎳、黃金、芒硝、石材等,目前已開采32種。已探明的工業礦床135處,其中大型礦床28處,中型35處,小型72處。三道嶺煤田探明儲量15億噸,已建成西北最大的露天煤礦,形成年產原煤200萬噸規模的礦山企業;吐哈盆鏈蔽和地油氣資源總量預測約20億噸棚盯;大南湖煤田分化煤黃腐植酸含量達3.5億噸,淺層分化煤多達2000萬噸。市區域內有色金屬礦產有8種,產地124處,以銅鎳礦儲量最豐富。現已發現礦產地11處,其中大型礦床3處,中型礦床3處,小型礦床5處。鎳金屬儲量88.9萬噸,控制達1584萬噸,列全疆之首,位居全國第二;銅金屬儲量55.1萬噸,佔全疆銅礦探明總儲量的17.3%,預測資源總儲量868萬噸,僅次於阿勒泰,排位新疆第二。

B. 新疆能源礦產資源現狀、優勢、潛力及其配置和供需平衡研究

能源礦產(主要指石油、天然氣、煤,下同)是新疆最主要的礦產資源,在全國和自治區國民經濟中都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截至2005 年底,已發現的能源礦產有8 種:石油、天然氣、煤、油頁岩、天然瀝青、鈾、泥炭、煤層氣。其中上表並開發利用的有6種:石油、天然氣、煤、油頁岩、天然瀝青、鈾。泥炭,煤層氣在新疆雖有一定資源遠景,但工作程度很低,資源儲量未上表也未開發利用。

截至 2005 年,石油剩餘可采儲量 41378 萬噸,佔全國的16.60%,采出量2408.32萬噸,佔全國的13.58%;天然氣剩餘可采儲量6023.6億立方米,佔全國的21.37%,采出量106.24 億立方米,佔全國的22.27%;煤炭保有資源儲量1008.2 億噸,佔全國的9.70%,產量3942.29 萬噸,佔全國的3.33%。天然氣居全國首位,石油、煤也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

2005年,新疆能源礦業產值721.56億元,佔全區工業總產值的30.59%,其中,石油、天然氣產值694.63億元,佔全區能源礦業產值的96.27%,煤礦產值26.93億元,占能源礦業產值的3.73%。能源礦產是新疆的最重要礦產,也是新疆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第一節 石油、天然氣資源

一、石油天然氣資源勘查開發現狀

新疆主要沉積盆地有30多個,其面積為90萬平方千米。經過地質勘探證明,油氣資源非常豐富,油氣資源總量為360億噸油當量。截至2005年,已發現油氣田87 個。其中,大型油氣田6 個,累計探明石油儲量33.68億噸,天然氣1.15 萬億立方米。2005 年全疆已有40 多個油氣田投入開發,產油2408.3 萬噸,天然氣達106.6億立方米,年儲量及產量增長居國內陸上之首,塔里木已成為我國第二大天然氣區,將成為我國油氣資源主要接替區之一。

(一)准噶爾盆地

准噶爾盆地面積達13 萬平方千米,是新疆主要大型含油氣盆地之一。截至2005 年,共發現油氣田27 個,其中大型油氣田2 個。油氣資源總量106.9 億噸,其中石油85.9 億噸,天然氣2.1 萬億立方米。累計探明石油儲量 18.71 億噸,可采儲量43691.9 萬噸,剩餘可采儲量21764.7 萬噸;累計探明天然氣儲量2173.15 億立方米,可采儲量951.4 億立方米,剩餘可采儲量707.18 億立方米。2005 年產油1124.34 萬噸,產天然氣28.95億立方米。

(二)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是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面積達56 萬平方千米。經地質勘探證明,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十分豐富,已發現油氣田36個,其中,大型油氣田4 個。其資源量為229 億噸,其中石油115億噸、天然氣11.4 萬億立方米。累計探明石油儲量11.49 億噸,可采儲量2.19億噸,剩餘可采儲量1.40億噸;累計探明天然氣儲量8257.49億立方米,可采儲量5262.33億立方米,剩餘可采儲量5042.63億立方米。目前已有28 個油氣田相繼開發建設,其中主要有柯克亞、東河塘、雅克拉、牙哈、輪南、塔河、達里亞、塔中4、哈德遜等油氣田,2005年產油1010.81萬噸,天然氣61.9億立方米。因此,塔里木盆地成為我國第二大天然氣區和油氣儲產量快速增長的地區之一。

(三)吐哈盆地

吐哈盆地總面積為5.3 萬平方千米,已發現23 個油氣田。油氣資源總量19.4 億噸,其中石油15.8 億噸,天然氣3650 億立方米。累計探明石油儲量31372 萬噸,可采儲量8170 萬噸,剩餘可采儲量4987萬噸;累計探明天然氣儲量95.7萬億立方米,可采儲量450.74億立方米,剩餘可采儲量330.26億立方米。2005年產油194.39萬噸,天然氣15.06億立方米。

(四)焉耆盆地

焉耆盆地面積1.3萬平方千米,已發現4個油氣田,油氣資源量4~5億噸。累計探明石油儲量3239.8萬噸,可采儲量779.4萬噸,剩餘石油可采儲量606.6 萬噸。天然氣累計探明儲量107.66億立方米,可采儲量40.53億立方米,剩餘可采天然氣儲量35.96億立方米。年產油20萬噸左右。

(五)三塘湖盆地

三塘湖盆地面積2300 平方千米,已發現3 個小油田。油氣資源量為3~4億噸油當量。累計探明石油儲量150 萬噸,可采儲量36.7 萬噸,剩餘可采儲量 332.121 萬噸;累計探明天然氣儲量13.89億立方米,可采儲量7.57 億立方米,剩餘可采儲量7.57 億立方米。

二、開發利用前景分析

(一)油氣資源潛力巨大

全疆油氣預測資源總量360 億噸,約佔全國陸上油氣預測資源總量的1/3,佔中國西北地區總油氣資源量80%,其中,石油預測資源總量為222 億噸,天然氣預測資源總量 13.8 萬億立方米。

(1)塔里木盆地:預測油氣資源量為229 億噸,其中,石油115億噸,天然氣11.4萬億立方米。

(2)准噶爾盆地:預測油氣資源量為106.9 億噸,其中,油85.9億噸,天然氣2.1萬億立方米。

(3)吐—哈盆地:預測油氣資源量14億~17億噸,其中,石油16億噸,天然氣3650萬億立方米。

(4)三塘湖、柴窩堡、伊寧、焉耆等諸小盆地預測油氣資源量12億噸(當量)。

(二)油氣資源轉化率低

1.油氣勘探程度很低

新疆的准噶爾、塔里木及吐哈盆地,雖然經過50 多年的油氣勘探歷程,但是總的勘探程度還相當低。

准噶爾盆地已施工探井2479口,二維地震14萬平方千米,三維地震約1.64萬平方千米。但主要集中在盆地西北緣、中部及東部地區,分布很不平衡,有不少地區仍屬基本空白區。

塔里木盆地已打探井520 口,平均1000 平方千米有1 口井;二維地震32.9萬平方千米,每平方千米內只有2.0 平方千米;三維1.57萬平方千米。說明塔里木盆地勘探程度非常低,而且這些工作量主要集中幾個有限的地區,如塔北、塔中、庫車、葉城等。況且,尚有20多個小盆地基本未開始實物工作。

2.油氣資源轉化程度低

新疆油氣資源總量為360億噸,探明石油探明儲量的33.68億噸,占石油總資源量15.17%;天然氣探明1.15 萬億立方米,占天然氣總資源量的8.33%,與全國比都低得多,特別是塔里木盆地229億噸油氣資源量,目前探明油氣儲量為15.49億噸,僅占資源量的6.76%左右。總之,塔里木盆地僅處於油氣勘探初級階段,准噶爾盆地處於油氣勘探早-中期階段,均處在大油氣田發現和開始時期。

(三)油氣勘探領域廣泛

本區雖然發現60多個油氣田,但還有很多含油氣領域亟待突破和開拓。天山山前、昆侖山前等逆掩推覆帶及斷褶帶的勘探才剛剛起步,前景廣闊;塔里木盆地寒武、石炭及古近-新近系膏鹽層之下還有大的發現。岩性、地層油氣藏、勘探前景大有可為;准噶爾盆地中部深層勘探(含高壓層)潛力較大。

三、配置和供需建議

(一)油氣勘探戰略設想

「十一五」進一步貫徹石油工業「穩定東部、發展西部」和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方針,新疆處在最重要地位,根據國家和新疆經濟發展的需要,「十一五」石油儲量和產量在「十五」的水平上翻一番,天然氣翻兩番,開始形成我國石油天然氣工業接替區。

具體目標:2006~2010 年新增探明儲量石油14 億~16 億噸,天然氣5000 億立方米;2010 年產油4800 萬~5000 萬噸,天然氣330 億立方米。從油氣資源豐富程度分析,我國陸上看西北,西北看新疆,新疆看塔里木盆地。所以,必須加強加快新疆油氣資源大省區的開發力度,早日實現國家石油天然氣基地的接替。

(二)油氣勘查建議

新疆含油氣盆地雖然經過50 多年的勘探歷程,但潛力巨大,正處在大油氣田發現階段。建議在以下領域加強勘查工作:

(1)塔里木盆地台盆區的古生界,特別是古隆起古斜坡區,如沙雅隆起、卡塔克隆起、巴楚隆起、古城隆起、麥蓋提斜坡、孔雀河斜坡等。特別是寒武-奧陶系碳酸鹽岩古岩溶油氣田。另外,志留-泥盆系及石炭系構造油氣藏等。

(2)准噶爾盆地中部。除了注意隆起地區—斜坡區外,對坳陷區及目前勘探程度較低地區,要加強勘探。

(3)塔里木和准噶爾盆地山前坳陷區的勘探才剛剛起步,如准噶爾南緣山前坳陷、塔里木盆地的庫車坳陷、塔西南坳陷等油氣資源豐富領域廣泛,潛力大。

(4)三大盆地中的地層—岩性油氣藏勘探剛剛開始,是今後勘探的重要領域之一。

(5)中小盆地僅在焉耆、三塘湖發現幾個中小油氣田,尚有20多個基本未開始勘探工作,建議擇選勘探亦會有新發現。

(三)加工業配置建議

新疆的油氣資源十分豐富,為發展下游工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油氣工業已成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並規劃將新疆建成我國油氣及油氣化基地之一。因此,在加強發展油氣勘探開發的同時,必須加速油氣下游產品工業的大發展。

1.我國石油、天然氣供應基地建設

「西氣東輸」管道建成,哈薩克至中國獨山子的原油管線建成,烏魯木齊至蘭州的成品油管線和塔里木至蘭州的原油管線即將建成。三條石油管線的建成和西氣東輸工程投入運行,標志著新疆已成為我國重要的石油天然氣生產和供應基地。依託油氣輸送配套建設大型原油煉制和天然氣分離裝置,將為新疆石油天然氣化工的發展提供充足的原料,科學合理地用好油氣資源,必將促進新疆石油化學工業的快速發展。

2.建設4條石化產業鏈主線

(1)大乙烯及其下游產品路線。依託獨山子石化基礎,利用哈國原油,建設1000萬噸煉油和100 萬噸乙烯生產裝置。利用大乙烯生產的合成樹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合成橡膠和有機原料(苯乙烯、丁二烯、MTBE、苯、混二甲苯、碳五、碳九等),延伸各類石化產品,發展橡塑加工業。

(2)大芳烴及其下游產品線路。擴大烏石化催化重整及配套裝置能力,利用北疆各煉廠及大芳烴的芳烴資源,形成以45 萬噸對二甲苯為主體的芳烴生產基地。以此為原料,重點發展對苯二甲酸、苯酚、丙酮、己二酸、MDI、TDI等石化原料,進一步發展聚酯、聚氨酯等合成材料。

(3)以大甲醇、大化肥為主體的天然氣化工產品路線。利用南北疆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建設大型甲醇生產基地,發展甲醛、聚甲醛、二甲醚、醋酸、碳酸二甲酯等,跟蹤甲醇汽油和甲醇制乙烯。繼續建設大型合成氨和尿素裝置,形成國家級氮肥基地。

(4)精細化工系列產品的產業鏈延伸路線。利用各類石油化工資源,發展精細化工,重點是飼料添加劑、食品添加劑、塑料加工助劑、膠粘劑、高檔塗料、新型工程材料等。

3.建成四大石化基地

(1)獨—克石化基地。依託獨石化和克石化,輻射烏蘇、奎屯等周邊地區,建設獨—克石化基地。在獨山子重點發展乙烯、重芳烴、碳四加工、聚異丁烯、塑料加工、新型建材與精細化工等一批中下游深度加工項目。在克拉瑪依重點發展高檔潤滑油、高檔溶劑油、高檔道路瀝青等特色油品,同時利用碳四和丁二烯抽余碳四資源,建設碳四催化制乙丙烯裝置。

(2)烏魯木齊石化基地。依託烏石化,輻射昌吉及周邊地區,建設烏魯木齊石化基地。重點發展大芳烴、大化纖、大化肥和有機原料等產品。規劃建設大型對二甲苯、對苯二甲酸、聚酯等石化裝置。利用各類有機原料,培育地方中小型特色石化企業。

(3)南疆石化基地。依託天然氣資源和庫爾勒、庫車兩個煉廠的基礎條件,建設南疆石化產業帶。阿克蘇地區形成以庫車為中心的稠油加工和天然氣化工,建設大甲醇、大氮肥、聚甲醛(POM)二甲醚裝置,發展精細化工產品。巴音郭楞州以庫爾勒、輪台為中心,建設天然氣化工基地,爭取庫爾勒250 萬噸/年煉油裝置形成生產能力,建設兩套30萬噸/年大化肥、30 萬噸/年復合肥和30萬噸/年聚氯乙烯,做大炭黑、化纖等產品。

澤普利用現有兩套合成氨和尿素裝置的良好基礎,發展復合肥及碳—精細化工產品,滿足南疆五地州對化肥的需求。

和田利用境內和田河氣田天然氣建成的產能,以及已建成的5.5億立方米/年天然氣輸氣管線,加快天然氣利用。依託天然氣和現有裝置條件,發展城市氣化、車用壓縮天然氣,進一步研究利用4億立方米天然氣建設甲醇一體化深加工聯合項目,下游發展醋酸、醋酐、醋酸纖維素系列產品,同時研究建設二甲醚的可能性。

(4)吐—哈石化基地。依託吐哈天然氣優勢及現有基礎,建設大型LNG項目,擴大甲醇和順酐規模,發展精細化工。

4.新疆石化工業行業的戰略發展目標

進一步確立新疆在我國石油和石化工業中的戰略地位;進一步推進新疆石化工業上下游一體化發展進程;進一步提高新疆石油化學工業在國內外的競爭實力;進一步發揮石油化學工業在加速新疆工業化進程中的主導作用。

為此,2006~2010 年新疆石化工業加快發展和提高競爭力的戰略目標是:以中石油、中石化兩大公司在疆企業為龍頭,加大石化產業的結構調整力度,加快支持多種經濟成分對石化領域投資的步伐,建成獨山子100萬噸/年乙烯和45 萬噸/年烏石化大芳烴項目,使新疆擁有世界級規模和高技術水平的合成樹脂、合成橡膠、有機原料裝置,包括建設世界級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PTA、丙烯腈等,支持疆內10 個左右在國內有競爭能力的大中型石化企業快速發展,建設五大產品系列,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一體化產品鏈,帶動下游紡織、建材、塑料加工等相關行業發展。2010年新疆石化行業的總產值達到1248.09 億元,是2000 年的2.45倍。工業增加值達到600億元,是2000年的2.45倍,占自治區工業總增加值的50%以上。

第二節 煤炭資源

一、資源現狀

(一)煤炭資源地域分布

新疆煤炭資源分布廣泛,全疆14 個地(州、市)中有13 個都有煤的分布,只有博爾塔拉州為無煤區。但儲量十分集中,天山及其南北坡煤豐,南、北邊遠地區煤貧,和田、喀什、克孜勒蘇州和阿勒泰地區缺煤。哈密地區、烏魯木齊、吐魯番地區、昌吉州、塔城地區、伊犁地區和阿克蘇7 地區佔全區保有儲量的98.30%,其中,哈密大南湖煤田查明保有儲量為143.81 億噸,沙爾湖煤田224.57億噸,准南煤田西段157.5 億噸,奇台窩頭泉煤田132.68億噸,都是百億噸以上的特大煤田。而南疆的和田、喀什和克孜勒蘇州3地(州)只有全區煤炭保有儲量的0.15%,阿勒泰也只有全區保有儲量的0.05%。

(二)資源儲量

1.查明資源儲量

新疆煤炭資源儲量豐富,截至2005 年底,累計查明資源儲量1023.04億噸,其中基礎儲量133.79 億噸,資源量889.25 億噸,約佔全國煤炭資源10%,在全國各省(區、市)中排第4位。

在已查明資源儲量中,長焰煤、不粘煤和弱粘煤為主,約占已查明資源儲量的91%,其次為氣煤、肥煤和焦煤約佔8%,高變質的瘦煤、貧煤和無煙煤儲量很少。

2005年全區上儲量表的煤產地 319 處,其中,大型礦區45處,中型15處,小型259 處。查明資源儲量中大於100 億噸的煤田有準南煤田西段、准東窯頭泉、大南湖和沙爾湖4 個,50~100噸的煤田7個,5~10億噸煤礦區6個。

2.保有資源儲量

截至2005年底,新疆煤炭保有資源儲量1008.2億噸,其中儲量55.29億噸,基礎儲量122.39億噸,資源量885.82億噸。

保有儲量中,主要煤炭種類是長焰煤佔71.74%,其次是不粘煤佔18%,氣煤6.5%,這三種煤佔了總量的96.2%,剩餘的其他煤種總共只佔3.8%,其中肥煤0.69%、焦煤0.68%。

二、開發利用現狀

新疆煤炭開發利用長期處於穩定增長狀態,從1995 年的煤炭生產量2545.2萬噸,發展到2005年的3942.29 萬噸。而經過產業結構調整,淘汰9萬噸/年以下礦井,礦山企業從1995年的973個減少到2005年的586個。

煤炭是自治區固體礦石產量最多的礦種,2005 年生產煤炭3942.29萬噸,佔全區固體礦石產量45.51%;實現工業產值26.93億元。煤炭產品13 種,有焦煤、1/3 焦煤、肥煤、氣煤、瘦煤、貧煤、弱粘煤、不粘煤、長焰煤、風化煤、未分牌號煤等。

自治區3個國有重點煤礦:烏魯木齊礦務局、哈密礦務局、艾維爾溝煤礦,2003 年分別生產原煤 412.48 萬噸、382.8 萬噸、97.94 萬噸。總產量為 893.22 萬噸,占自治區原煤產量的31.56%,再加上其他國有煤礦,共計生產原煤1364.36 萬噸,佔到全區原煤產量的48.21%。

三、資源優勢及開發潛力與發展前景

(一)資源優勢

(1)煤炭是新疆的優勢資源,儲量豐富、遠景可觀、開發潛力大、發展前景廣闊。已查明保有資源儲量1008.2 億噸,居全國第4位,2000米以淺的煤炭資源預測量2.19 萬億噸,佔全國資源預測量的40.5%,居全國之首。准噶爾煤盆地煤炭資源量7600 億噸,吐哈煤盆地資源量5100億噸,都屬世界級資源量5000億噸以上的10個大型煤盆地之列。

(2)煤炭種類齊全,配套程度高。有褐煤、長焰煤、不粘煤、中粘煤、不粘煤、氣煤、肥煤、焦煤、瘦煤、貧煤、無煙煤,以中灰—特低灰、低硫—特低硫、低磷—特低磷的長焰煤,不粘煤和弱粘煤為主,其次為中變質的氣煤、肥煤和焦煤。高變質的瘦煤、貧煤和無煙煤少。

中灰—特低灰、低硫—特低硫、低磷—特低磷是優良煤質、淺變質煤是煤炭液化和地下氣化,實施煤炭潔凈技術的理想煤質。

(3)大型煤田多,儲量集中,有利於大規模開發利用,如哈密的煤變電工程,就是依託大南湖大型煤田而建設的。

(4)煤層多,煤層穩定,煤層厚度大,幾個主要煤田的煤層總厚度一般都有幾十米、100米,最大的可到182.24米。

(5)地質構造簡單,地質變動小,煤層產狀平緩,有利開發利用。

(6)水文地質條件和工程地質條件相對比較簡單。

(7)煤炭資源集中分布於蘭新、北疆、南疆三條鐵路沿線,交通方便,經濟比較發達,外部建設條件好。

(二)開發潛力及發展前景

新疆是全國煤炭資源最豐富的省區,遠景資源量居全國第1位。煤種齊全,配套性好,開發潛力大,發展前景好。

1.准東煤田

具煤層數多、厚度大、間距小,結構較簡單、產狀較緩、埋藏淺、屬穩定—較穩定型等特點,煤質較好,低灰—特低灰,低磷—特低磷,高發熱量,是良好的動力、化工和民用煤。預測資源量3747.6億噸,其中探明保有資源儲量達13.84 億噸。區內交通方便,地形平坦,易於開發。

2.准南煤田

區內煤炭資源豐富,具煤層多、厚度大較穩定、結構較簡單、層間距小等特點,煤質較多,煤種齊全,配套性好。預測資源量1831.45億噸,其中探明保有資源儲量達274.30 億噸。這一地區又是新疆工農業,經濟較發達地區,交通方便,煤炭開發利用前景廣闊,尤其是今後環保型潔凈煤開發的優選基地。

3.和什托洛蓋煤田

是新疆北部地區煤炭的主產區,預測資源量1019.43億噸,其中已查明資源儲量60.54億噸。是塔城、克拉瑪依、阿勒泰等地煤炭供應基地。開發以民用和動力為主。

4.吐哈煤田

煤炭豐富,探明資源儲量較多,煤層多,厚度大而穩定,結構較簡單,煤質較好,埋藏淺,易采,低灰,低硫,低磷,高發熱量。預測資源量為5305億噸,其中已探明保有資源儲量440.16億噸。該煤田交通方便,是新疆進入內地的門戶,為以後環保型潔凈煤的良好開發基地。

5.伊犁煤田

煤層多,厚度大,儲量豐富,煤質較好,低灰、低硫、低磷,高發熱量,屬優質動力、民用煤更適宜開發環保型潔凈煤。預測遠景資源量4773億噸,其中已探明保有資源儲量23.24 億噸。伊寧地區與哈薩克相鄰,在煤炭開發上除滿足本地區工農業的需求外還可西出國境走向國際市場。開發利用前景看好。

6.庫拜煤田

區內煤炭資源較豐富,煤質好,煤種較全,低灰、低硫、高發熱量,有氣、肥、焦瘦等各種煤類型,最適宜做煉焦及動力、化工、民用等多種用途。預測遠景資源量358.7億噸,其中已探明保有儲量16.37億噸。

區內交通便利,煤炭開發利用前景較好。

7.焉耆煤田

煤層多,煤層厚度較薄,可采層數較少,屬低灰特低硫,高發熱量煤,煤種以長焰煤、氣煤為主。預測遠景資源量達594.1 億噸,其中已探明保有資源儲量為8.36 萬噸。該煤田位於新興石油工業城庫爾勒市的北側,具有交通便利的優勢,是開發環保型潔凈煤的有利地區。

8.其他煤田

除了以上7處主要煤田外,在南疆的塔里木盆地西緣和南緣還分布有一些構造盆地型的聚煤小盆地,如烏恰縣托雲盆地,阿克陶縣—葉城縣零星小盆地,和田地區的杜瓦—布雅盆地和甫魯—吾魯克賽、且末縣—若羌縣江格沙依—艾西山間小盆地等。但這些小盆地成煤環境差,煤層少,極不穩定,含煤程度很低均屬缺煤地區,可採煤量很小,形不成規模,是煤炭開發利用困難地區。

四、煤炭供需形勢與資源配置

新疆是我國原煤生產的重要省區之一,排名在第10 位上下。原煤產量以3.5%的增長率穩定增長。2003 年生產原煤3482.9 萬噸,工業產值278632.0萬元。

(一)煤炭需求情況

目前,我區煤炭需求主要是火力發電煤消費量大,其次是民用煤和一般工業用煤。「十一五」時期,隨著自治區積極推進哈密大南湖、准東北塔山、庫車—拜城、伊犁、阜康等五大煤電、煤焦化、煤化工基地建設,逐步形成煤電一體化、煤液化、煤焦化、煤化工等多產業融合發展的聯動體系,對煤炭的需求量將大幅度增長

(二)自治區煤炭消費量與產量預測

根據多年來我區煤炭產需平衡的狀況,這里只對煤炭的產量作了預測,同時對各時段的煤炭儲量需求也進行了預測。

2005年新疆煤炭產量3898.81 萬噸,以此為基數,按煤炭增長指標6.7%測算,對煤炭儲量的需求,以可采系數0.4測算。

(三)煤炭資源配置

依據上述煤炭產量預測結果,以2003 年礦產儲量表中的煤炭基礎儲量為依據進行配置,以減量法計算剩餘儲量和保證年限。

自治區「十一五」煤炭預測產量是19633.4 萬噸,對煤炭儲量的需求量是49084萬噸。以此進行資源配置後,還有剩餘煤炭儲量867747萬噸。剩餘儲量還能保證2010年之後有150年以上服務年限,這說明新疆煤炭資源儲量豐富,可持續發展潛力大。

五、煤層氣資源

(一)資源現狀

煤層氣是一種非常規天然氣資源,是一種高效潔凈資源,開發利用煤層氣資源不僅改善我國能源結構,改善能源狀況,而且能從根本上防止煤礦瓦斯事故,改善煤礦安全條件。我國煤層氣甲烷含量大於等於4立方米/噸,據預測,全國埋深2000米以淺的煤層氣總資源量為14.34 萬億立方米。新疆煤層氣資源2202 億立方米,居全國第11位。

煤層氣在煤層中的儲存狀態,可分3種形式即吸附氣、游離氣和溶解氣。吸附氣是其最主要的存儲狀態,約占煤層氣總量的80%以上,其次為游離氣,而溶解氣只佔煤層氣總量的1%左右。

煤層氣含氣性一般用含氣量,甲烷濃度,資源豐度和含氣飽和度加以評價。全國平均含氣量介於4.0~27.1 立方米/噸之間,平均9.76 立方米/噸,煤層平均甲烷濃度 83.3%~97.0%,平均90.6%,資源豐度為0.06 億~8.77 億立方米/噸,平均為1.15 億立方米/噸,含氣飽和度平均為45%。

新疆主要煤田和煤礦區,主要由侏羅紀的低—中變質階段煙煤為主,總含氣量較低。

(二)煤層氣資源勘查開發前景

煤層氣資源在全國來說都還處於起步階段,不管是對資源的研究程度還是礦區的工程程度都很低,還需要做大量基礎地質勘查工作後,才能對煤層氣的開發利用前景作出全國客觀的評價。

對我們新疆來說,煤層氣資源的勘查研究程度同樣也是很低的,所以要想作好新疆煤層氣資源的開發工作,首先就要加強煤層氣的基礎地質研究工作,深入研究煤層氣的控氣地質因素,選擇較有利的生、儲聚氣區開展煤層氣的資源評價,重點對煤儲層特徵、滲透率、含氣量及其開發利用前景進行分析評價,開展低滲透率煤儲層煤層氣的開發工藝研究,選擇最有利地段,做煤層氣地面開採的試驗研究工作,取得經驗後在全區推廣。

椐國內外煤層氣勘探開發選區評價參數,比較有利於開發的地區應具備如下條件:

(1)區內煤炭資源豐富,煤層分布面積大,煤層總厚度達8米以上,單層厚度2米以上,厚度穩定。

(2)煤層含氣量達到 8 立方米/噸以上,滲透率 0.1 米/日以上。

(3)煤層埋深以300~1000 米為宜,煤層產狀平緩,地質構造簡單,存儲條件好。

(4)距城市較近,便於利用。

根據以上條件,綜合分析新疆主要煤田煤層氣的賦存條件後認為:新疆的准南煤田、吐哈煤田、伊寧煤田、庫拜煤田等4大煤田以及規模較小的准西北和什托洛蓋盆地、焉耆盆地都是有著比較好的生、儲煤層氣條件的地區。這些煤盆地內煤炭資源儲量豐富,煤層多,單層厚度大,煤層穩定和較穩定,且分布范圍廣闊,面積達數萬平方千米以上,在這樣廣大范圍的煤盆地中一定會存在一個乃至數個氣量豐富、儲存較好,適宜煤層氣開發的有利區段,這些煤盆地的煤變質程度較低屬中—低變質階段,鏡質組最大平均反射率RoX在0.5%左右,顯微煤岩組分以鏡質組和惰質組為主,生氣能力較差,但吸附能力較強,地質構造多數較簡單,斷層少,產狀較平緩,易於煤層氣的保存而不易散失等有利煤層氣生、儲的客觀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