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沒資源沒資金的劉備,招兵買馬的第一桶金哪來的
根據《三國志》記載:"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貲累千金,販馬周旋於涿郡,見而異之,乃多與之金財。先主(劉備)由得用合徒眾。」也就是說,劉備的第一桶金是這兩個大商人送給他的。
但是,三國演義畢竟是以義氣為主題的小說,所以羅貫中將書中的每個人都刻畫成與義字有關的形象,凸顯出劉備和兩個商人的重義輕利。
㈡ 背景薄弱,家境貧寒的劉備,他發家時強大的軍需從何而來
劉備從來就沒有什麼背景和資源,家庭情況也不是很好,但是軍隊的開銷支出是很大的,劉備是靠什麼來維持龐大的軍隊開銷呢,這離不開以下幾方面原因。
但是還是不是長久之計,劉備有時候還從別的地方開始搶奪物品和資金,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總得讓軍隊的士兵為打仗做好充足的准備,另外他也開始找一些贊助,通過這些來維持軍隊的生活。從中可以看出,劉備的生活也是十分不容易,自己已經很艱難了,還要想著軍隊。
㈢ 劉備沒背景沒地盤,經常顛沛流離,他的巨額軍費從哪裡來的呢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草是一支軍隊的基礎,若是沒有足夠糧餉的支撐,恐怕再強悍的軍隊也會分崩離析,畢竟沒有人能餓著有力氣肚子上陣殺敵的。按照三國時期的標准,士兵每日所需的糧食大概是七到八升。若如果軍隊的數量很大的話,長年累月下來,這將是一筆巨大的開支。而我們知道劉備出身貧寒,雖有「皇叔」稱號,但是到他這一輩的時候家道早已沒落,與平常百姓完全無異。
其四、通過賦稅籌措。當劉備度過了顛肺流離的那段生活之後,逐漸開始有了屬於自己的地盤,那麼他完全可以在他的轄區內向百姓徵收賦稅。前期劉備的地盤不是很大,雖然能夠徵收到的稅金不是很多,但是隨著他不斷的擴張,占據了荊州和益州之後,那麼賦稅就成了一筆巨大的收入,足以維持整個蜀國軍隊的開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