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沿海資源有多少
擴展閱讀
每套圖成本怎麼算 2025-02-04 16:36:04
什麼是新石油檢測試劑 2025-02-04 16:11:34
中石油九折是怎麼回事 2025-02-04 16:10:12

沿海資源有多少

發布時間: 2023-08-27 18:18:52

1. 海洋里有哪些寶藏資源

礦產資源

海洋中所蘊藏的礦產資源,其種類之繁多,含量之豐富,令人咋舌。在地球上已發現的百餘種元素中,有80餘種存在海洋中,其中可提取的有60餘種,這些豐富的礦產資源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海洋礦產資源在未來經濟的持續發展中將佔有重要地位。主要種類有以下幾種。

石油、天然氣

石油和天然氣是不可再生性能源,是現代工業的命脈。據估算,世界石油極限儲量達1萬億噸,可采儲量3000億噸,其中海底石油1350億噸;世界天然氣儲量255~280億立方米,海洋儲量佔140億立方米。20世紀末,海洋石油年產量達30億噸,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50%。我國海域油氣資源儲藏量約40~50億噸。

海底的石油和天然氣是海洋中的有機物質在合適的環境下演變所產生的。這些有機物質包括陸生和水生的低等植物,死亡後從陸地搬運下來,或被江河沖積下來,同泥砂和其他礦物質一起,在低窪的淺海或陸地上的湖泊中沉積,逐漸使此處淤泥的中形成有機質含量。這種有機淤泥又被新的沉積物覆蓋、埋藏起來,造成一種不含氧或含極微量游離氧的還原環境。隨著低窪地區的不斷下沉、沉積物不斷堆積,有機淤泥所承受的壓力和溫度不斷增大,處在還原環境中的有機物質經過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慢慢地轉化成對人類影響甚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經過數百萬年漫長時間的萬物更迭的交替變化,有機淤泥經過壓實和固結作用後,變成沉積岩,並進一步生油岩層。沉積盆地是指沉積物的堆積速率明顯大於其周圍區域,。

在一定特定時期,沉積岩沉積在像盆一樣的海洋或湖泊等低窪地區,並具有較厚沉積物的構造單元,稱為沉積盆地。沉積盆地在漫長的地質演變過程中,隨著地殼運動抬升,海洋變成陸地,湖盆變成高山,一層層水平狀的沉積岩層也跟著發生規模不等的撓曲、褶皺和斷裂等形變,從而使摻雜在泥砂之中具有流動性的點滴油氣離開它們的原生地帶(生油層),經「油氣搬家」再集中起來,儲集到儲油構造當中,形成可供開採的油氣礦藏,所以說,這一個個沉積盆地就像是一個個聚寶盆。

在儲油構造里,由於油、氣、水所佔比重不同,因此各自的分布也有不同:氣在上部,水在下部,而石油層在中間。儲油構造包括油氣居住的岩層——儲集層;覆蓋在儲集層之上避免油氣向上逸散的保護層——蓋層;以及遮擋油氣進入後不再跑掉的「牆」——封閉條件。只要能找到儲油構造,就不難找到油氣藏。油氣藏通常是多種類型的油氣藏復合出現,我們將多個油氣藏的組合稱為油氣田。

世界上,海洋油氣同陸地油氣資源一樣,分布極為不均。在四大洋及多個近海海域中,波斯灣海域的石油、天然氣含量最為豐富,約占總貯量的50%左右;第二位是委內瑞拉的馬拉開波湖海域;第三位是北海海域;第四位是墨西哥灣海域;其次是亞太、西非等海域。據中國南海油氣資源也有巨大的發展遠景,是世界海洋油氣主要聚集中心之一。石油和天然氣是人們向海洋索取資源的一大重要成果。

濱海砂礦

在淺海礦產資源中,濱海砂礦的價值僅次於石油、天然氣,位居第二。

濱海砂礦種類繁多,儲量豐富,分布廣泛,它們多隱藏在砂堤、沙灘和海灣之中。那麼,這些砂礦是如何產生的呢?這些砂礦最初都是陸地上的岩石和礦體,經過上千萬年漫長的風化剝蝕、分崩離析,大的碎塊變小,小的碎屑變成砂粒。它們在風力和流水等自然力的作用下,隨著江河順流而下,從不同的方向流入海河口、海灣,堆積在淺海地帶而逐漸形成的。在這個蔚藍的星球上,每1分鍾大約有3萬立方米的泥砂被河流帶到海洋。這些含礦碎屑物在海流、潮流和海浪循環交替的作用下,按照它們比重、形狀和大小的不同,進行自然分選。比重和大小比較接近的有用礦物,會自然聚集到一起,在一定的有利地貌部位,如古河床、砂堤、沙嘴、海灘、淺灣、岬角等,形成一種新的沉積礦床,這就是濱海砂礦。當它們的儲量充足具有工業意義和經濟價值時,人們便會對其進行開采利用。

海濱砂礦是一種很重要的礦產類型,許多有名的礦種就來自海濱砂礦。如,錫礦石主要分布於東南亞海岸;鋯石、獨居石和鈦鐵礦也產自海濱砂礦中,主要分布在美國、澳大利亞和印度沿海;金剛石砂礦主要產於西南非洲海岸;美國沿海還是砂金、砂鉑的著名產地。在我國廣闊的海岸線上,也蘊藏著豐富的海濱砂礦,目前已經發現有鋯石、獨居石、鉻鐵礦、鈦鐵礦、錫石、磷釔礦、石英砂等十幾種經濟價值極高的砂礦。

煤、鐵等固體礦產

我們知道,大陸架在岩石成分和地質構造上,都是大陸向下水的延伸。它的礦產的形成方式及種類與大陸一樣,而與大洋礦產大相徑庭。這類礦產有煤礦、鐵礦、錫礦、硫礦等。在世界上許多近岸海底,已陸續開采出煤鐵礦藏。日本海底煤礦開采量占其總產量的30%,其他國家如智利、英國、加拿大、土耳其也有開采。日本九州附近海底蘊藏著世界上最大的鐵礦之一。亞洲一些國家在其近海海域還發現許多錫礦。全世界已發現的海底固體礦產共有20多種。我國大陸架淺海區廣泛分布有銅、煤、硫、磷、石灰石等礦,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多金屬結核和富鈷錳結殼

在廣闊的海洋底部,蘊藏著一種獨特的資源,這就是多金屬結核,又稱為錳結核。它是一種由包圍核心的鐵、錳氫氧化物殼層組成的核形石。核心可能極小,有時完全晶化成錳礦。肉眼可以看到的可能是微化石(放射蟲或有孔蟲)介殼、磷化鯊魚牙齒、玄武岩碎屑,或是先前結核的碎片。殼層的厚度和勻稱性由於生成的時間不同而有所差異。有些結核的殼層間斷,兩面明顯不同。結核大小不等,小的顆粒用顯微鏡才能看到,大的球體直徑可超過20厘米。結核直徑一般在5~10厘米之間,呈棕黑色,像馬鈴薯、姜塊一樣堅硬。表面多為光滑,也有粗糙、呈橢圓狀或其他不規則形狀。底部長期埋在沉積物中,看起來要比頂部粗糙許多。

錳結核是如果產生的呢?科學家們認為,它是一種自生礦物,它的分布與海水深度、地質構造、海底洋流有關,通常在水深4000~6000米處有它們的蹤跡,其形成則與生物化學作用有關。目前,通過深海勘測,已經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許多海區內發現了錳結核,儲量約3萬億噸。我國從70年代起,就開始對錳結核進行勘探和預采,可以預見,在21世紀這種深海礦產資源將會得到有效的開采和利用。

富鈷錳結殼是除多金屬結核之外又一種重要的潛在新型礦產資源,多產於海山、海嶺和海底台地的頂部和上部斜坡區,通常以坡度較小、基岩長期裸露、缺乏沉積物或沉積層很薄的部位最富集。從地理緯度看,它們大多分布於赤道附近的低緯區,以中太平洋海山區最富集,在印度洋和大西洋局部海區也有發現。富鈷錳結殼的開采起為容易,美日等國目前已設計出一些開采系統。由於其經濟價值更高,又生長在較淺的海山上,較為容易開采,人們普遍認為它將比結核資源更早地投入商業性開采,因此各國都對它較為關注。

熱液礦藏

打一個形象的比喻,海底熱液就像海底的金屬「溫泉」,它像地表的溫泉一樣,但流出來的不是溫水,而是具有工業應用價值的金屬硫化物。

20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海洋調查船在非洲東北邊上的紅海,首次發現了深海熱液礦藏。而後,一些國家又陸續在其他大洋發現這種礦藏,一共有30多處。

熱液礦藏是火山性的金屬硫化物,因此又被稱為「重金屬泥」。它的形成是由於地下岩漿沿海底地殼裂縫滲到地層深處,把岩漿中的鹽類和金屬溶解,變成含礦溶液,然後受地層深處高溫高壓作用噴到海底,在深海處泥土中形成豐富的多種金屬。通常,深海外溫度較低,而這些地方由於岩漿的高溫,可使溫度高達50℃,故被稱為熱液礦藏。

熱液礦產在世界各地水深數百米至3500米的海洋領域均有分布,開采起來比較容易,是一種具有遠景意義的海底多金屬礦產資源。主要元素為銅、鋅、鐵、錳等,另外還有銀、金、鈷、鎳、鉑等,所以又有「海底金銀庫」之稱。饒有趣味的是,重金屬色彩鮮艷,有黃、藍、紅、黑、白等多種顏色。因此,在近年來,熱液礦產頗為引人注目。

由於技術條件的限制,當下人們還不能對海底熱液礦藏立即進行開采,但它卻是一種具有潛在力的海底資源寶庫。一旦能夠進行工業性開采,它將同海底石油、深海錳結核和海底砂礦共同成為海底四大礦種,發揮出它巨大的作用。

可燃冰

可燃冰看起來像一塊冰霜,是水與天然氣在0℃和30個大氣壓的作用下形成的晶體物質,學名為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里甲烷佔80%~99.9%,可直接點燃,燃燒後幾乎不產生任何殘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氣要小得多,是未來潔凈的新能源。

可燃冰是一種甲烷水合物,它是由海洋板塊活動而成的。當海洋板塊下沉時,較古老的海底地殼會下沉到地球內部,海底石油和天然氣便隨板塊的邊緣湧上表面。在深海中低溫、高壓的條件下,天然氣與海水產生化學作用,就形成水合物。這些水合物像一個個淡灰色的冰球,因此稱為可燃冰。

可燃冰的能量密度非常高,1立方米可燃冰相當於170立方米的天然氣。經粗略統計,在地殼表面,可燃冰儲層中所含的有機碳總量,大約是全球石油、天然氣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兩倍。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圍約4000萬平方公里,占海洋總面積的10%,海底可燃冰的儲量夠人類使用1000年,利用前景十分廣闊。

據相關調查表明,全世界石油總儲量在2700億~6500億噸之間。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不過50~60年,全世界的石油資源將消耗殆盡。可燃冰的發現,無疑讓陷入能源危機的人類看到了新的曙光。

可燃冰主要有三種開采方案。第一是熱解法,即利用可燃冰在加溫時分解的特性,使其由固態分解出甲烷蒸汽。但這種方法的弊端在於不好收集。第二種方法是降壓法。有科學家提出將核廢料埋入地底,利用核輻射效應使其分解。但它們都面臨著和熱解法同樣同樣的難題。第三種方法是置換法。想辦法將二氧化碳液化注入「天燃冰」儲層,用二氧化碳將甲烷分子置換出來。無論採用哪種方案,由於可燃冰結構的特殊性和海底環境的復雜性,對可燃冰礦藏的開采將極其困難。與陸地上的常規開采相比,可能會破壞地殼穩定平衡,造成大陸架邊緣動盪而引發海底塌方,甚至導致大規模海嘯,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可燃冰的開采就像一柄雙刃劍,在考慮其資源價值的同時,必須充分重視它的開采將給人類帶來的嚴重環境災難。

我們已知,海底可燃冰的開采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所以目前仍處於發展階段,很可能在10年之後才能投入商業開采。其實,中國、美國、加拿大、印度、韓國、挪威和日本已開始各自的可燃冰研究計劃,其中日本建成7口探井,期望在2010年投入商業開采,美國近年也在緊急籌備相當事宜,希望在2015年對可燃冰進行商業開采。

可燃冰帶給人類的不僅是美好的一面,同樣也有不可低估的困難,只有合理、科學地開發和利用,才能真正造福人類。

食物資源

地球上的海洋是生命的搖籃,從第一個有生命力的細胞誕生至今,仍有20多萬種生物生活在海洋中。從低等植物到高等植物,從植食動物到肉食動物,加上海洋微生物,構成了一個龐大的海洋生態系統,蘊藏著不可限量的生物資源。據估計,全球海洋浮游生物的年生產量(鮮重)為5000億噸,在不破壞生態平衡的條件下,每年可提供給人類夠300億人食用的水產品,可以說這是一座極其誘人的食物寶庫。

2. 中國擁有多少海洋資源

中國是一個有著遼闊國土的大陸國家,又是一個有著寬廣海疆的海洋大國。全長18000多千米的海岸線,北起中朝交界的鴨綠江口,南到中越邊界的北侖河口,依次分布著渤海(內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它們與太平洋連成一片,統稱中國海,總面積約486萬平方千米。這些海區氣候溫和,南北跨熱帶、亞熱帶、溫帶三個溫度帶。沿海灘塗面積寬廣,島礁林立,其中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就有6536個,總面積約80000平方千米。中國四大海的水域遼闊,海洋生物資源非常豐富,僅魚類就有20000多種,藻類2000多種,鯨魚類33種,蟹類600多種,還有各種貝類等其它水產,漁場面積居世界之首,約有150萬平方千米,被列為海洋生物資源最富國之一。

3. 海底有哪些礦產資源

海底的礦產資源有:石油、天然氣、煤、鐵等固體礦產、海濱砂礦、多金屬結核和富鈷錳結殼、可燃冰。

據估計,世界石油極限儲量1萬億噸,可采儲量3000億噸,其中海底石油1350億噸;世界天然氣儲量255~280億立方米,海洋儲量佔140億立方米。

上世紀末,海洋石油年產量達30億噸,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50%。我國在臨近各海域油氣儲藏量約40~50億噸。由於發現豐富的海洋油氣資源,我國有可能成為世界五大石油生產國之一。

海底礦產資源的分布:

分布於水深4,000~6,000米海底,富含銅、鎳、鈷、錳等金屬的多金屬結核。分布於海底山表面的富鈷結殼和分布於大洋中脊和斷裂活動帶的熱液多金屬硫化物。生活於深海熱液噴口區和海山區的生物群落,因其生存的特殊環境,其保護和利用已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

現今主要發現於大陸邊緣的天然氣水合物,其總量換算成甲烷氣體約為1.8-2.1X1016m3,大約相當於全世界煤、石油和天然氣等總儲量的兩倍,被認為是一種潛力很大、可供21世紀開發的新型能源。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海底資源

4. 海洋有哪些資源

1、水資源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海水不僅是寶貴的水資源,而且蘊藏著豐富的化學資源。加強對海水(包括苦鹹水,下同)資源的開發利用,是解決沿海和西部苦鹹水地區淡水危機和資源短缺問題的重要措施,是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保證。海水淡化,是開發新水源、解決沿海地區淡水資源緊缺的重要途徑。

2、食物資源

僅位於近海水域自然生長的海藻,年產量已相當於世界年產小麥總量的15倍以上,如果把這些藻類加工成食品,就能為人們提供充足的蛋白質、多種維生素以及人體所需的礦物質,海洋中還有豐富的肉眼看不見的浮游生物,加工成食品,足可滿足300億人的需要,海洋中還有眾多的魚蝦,真是人類未來的糧倉。還有南極的磷蝦,每年都產50多億,我們只捕撈1億~1.5億噸,就能達到全世界魚蝦捕撈量的一倍還多。

3、油氣

世界海洋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油氣資源,其石油資源量約佔全球石油資源總量的34%。世界海洋油氣與陸上油氣資源一樣,分布極不均衡。在四大洋及數十處近海海域中,石油、天然氣含量最豐富的數波斯灣海域,約占總貯量的一半左右;第二位是委內瑞拉的馬拉開波湖海域;第三位是北海海域;第四位是墨西哥灣海域;其次是亞太、西非等海域。

4、錳結核

世界大洋海底錳結核的總儲量達30000億噸,僅太平洋就有17000億噸,其中含錳4000億噸,鎳164億噸,銅88億噸,鈷58億噸。主要分布於太平洋,其次是大西洋和印度洋水深超過3000米的深海底部。以太平洋中部北緯6°30′~20°、西經110°~180°海區最為富集。估計該地區約有600萬平方千米富集高品位錳結核,其覆蓋率有時高達90%以上。

5、砂礦

主要來源於陸上的岩礦碎屑,經河流、海水(包括海流與潮汐)、冰川和風的搬運與分選,最後在海濱或陸架區的最宜地段沉積富集而成。如砂金、砂鉑、金剛石、砂錫與砂鐵礦,及鈦鐵石與鋯石、金紅石與獨居石等共生復合型砂礦。

5. 環渤海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主要有哪四種

環渤海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主要有煤炭、鐵礦、石油、海鹽.環渤海地區的自然資源非常豐富,特別是能源和礦產資源在我國沿海地區是得天獨厚的。而且這些資源分布相對集中,易於開發投產;資源互補性強,便於規模化開采;匹配條件優越,有利於綜合利用和深度加工。
1.得天獨厚的礦產資源
環渤海地區的礦產資源非常豐富,礦產資源儲量之多與種類之廣,是中國其他沿海地區所沒有的。主要礦產資源在全國佔有主要地位。
以內蒙古為例,內蒙古伊克昭盟達拉特旗埋藏著世界罕見的超大型芒硝礦;螢石儲量居亞洲第一,世界第四,烏蘭察布盟四子王旗查干敖包螢石礦屬於特大型螢石礦床,原礦氟化鈣平均品位達到熔劑富礦的工業要求;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查干里門諾爾鹼礦,是亞洲天然鹼儲量最大的鹼礦。
2.能源儲量居全國之冠
環渤海地區石油儲量非常豐富,從遼河平原一直到華北平原,是一個斷陷地帶,這個地帶內已經查明是石油蘊藏的富集地區。現有華北、勝利、大港、中原四個油田,產量僅次於大慶居全國第二位。渤海是一個中、新生代沉降盆地,埋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現已探明渤海灣石油儲量達6億多噸。
環渤海地區是中國煤炭最豐富的地區,煤炭探明儲量佔全國煤炭總儲量的60%以上,其中山西省煤炭儲量最多,探明儲量佔全國三分之一。內蒙古煤炭儲量僅次於山西,在全國居第二位。還是世界最大的「露天煤礦」之鄉,中國五大露天煤礦內蒙古有四個,分別為伊敏、霍林河、元寶山和准格爾露天煤礦,其中霍林河煤礦是中國建成最早的現代化露天煤礦,准格爾煤田是目前全國最大的露天開採煤田;內蒙古東勝煤田與陝西神府煤田合稱東勝—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中最大的一個;白雲鄂博礦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礦山,到1997年已探明的稀土氧化物儲量佔世界稀土總量的76% ,該礦山含礦物172種 ,是世界上含礦物種類最多的礦山。
3.潛力巨大的海洋資源
渤海是中國最大的內海,素有 「天然魚池」 之稱,盛產多種魚、蝦、貝類水產品,還有豐富的其它海洋資源。渤海海洋動物和植物共約 170種以上,有哺乳類的海豹;各種魚類。軟體動物有烏賊與魷魚;甲殼類有蝦、蟹;棘皮動物有海參,腔腸動物有海蜇,海綿類和海藻類有海帶、紫菜、石花菜等。其中主要的魚類就有 l00多種。由於渤海位置和海流等自然條件的影響,溫水性魚類最多,其次是寒水性魚類。小黃花魚是渤海魚類產量最多的一種,也是中國海洋四大魚產之一,主要在廟島群島、渤海灣、萊州灣一帶;帶魚也是中國海洋四大魚產之一,主要在萊州灣、遼東灣一帶,其它魚類如梭、鱠、鮁、鮃等魚在渤海沿岸也有分布。渤海蝦、蟹、貝類,海帶、紫菜、石花菜等海洋植物也很豐富。渤海有許多良好的海灣和河流入口,是理想的天然漁場。渤海的漁場很多,北部有望海寨、菊花島和大清河口漁場,南部有龍口、黃河口漁場,西部有海河口漁場。
渤海除了上述各種資源外,海底還有石油、天然氣、煤、鐵、銅、硫和金等礦物,藏量也相當豐富。此外,還有極其豐富的海洋能源資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溫差能、風能、潮流能等。內蒙古自治區風能儲量 2.7 億千瓦小時 ,佔全國總儲量的1/5,居全國首位;全區年平均風速3.7米/秒,大部地區年平均有效風能功率密度為150—200瓦/平方米。
4.富饒的農、畜資源
環渤海地區包括華北平原、黃淮海平原和遼河平原,是中國農業發達地區之一,這里是全國重要的小麥、雜糧、棉花、油料和水果生產基地;西部地區和內蒙古草原,是全國林、牧業基地之一。內蒙古巴彥淖爾盟的河套灌區,是亞洲最大的自流引水灌區。灌區總面積118.9萬公頃 ,由黃河自流引水,灌溉條件優越 , 排水骨幹工程已基本形成。
環渤海地區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產區。 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和雜糧。 小麥分布大致以長城為界,以南為冬小麥,以北為春小麥。玉米在本區糧食作物中僅次於小麥,主要分布在本區的東部和南部。穀子和高梁在較乾旱的山西、內蒙古種植最為普遍,此外河北、北京山區和遼西也種植較多。高粱主要分布在渤海沿岸和海河平原、遼河平原低窪地區。甘薯以冀中南、晉中南和遼中最為集中。馬鈴薯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河北壩上和山西雁北。水稻主要分布在遼河下游、海河下游、山東南四湖濱湖地區、沂沭河兩岸、黃河沿岸及膠萊河谷地帶。內蒙古西部區生產的褐色大粒蕎麥,品質全國第一,粒大皮薄出粉率高,在國際市場首屈一指。
棉花是本區最重要的經濟作物,播種面積約佔全區經濟作物播種面積的一半左右,約佔全國棉田面積的五分之一
環渤海地區是中國油料作物重要產區之一,主要有花生、胡麻、芝麻、油菜等,其中以花生最重要。花生主要分布在山東、河北兩省,播種面積和產量佔全國35%左右。山東省種植相當普遍,以煙台、臨沂、昌濰等地區最為集中,泰安、濟寧地區種植也較多,河北省冀東唐山地區和冀中南沙土地帶是花生的集中產區。胡麻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河北的壩上地區、山西的雁北和忻縣地區,產量居全國首位。是全國重點芝麻產區,種植面積和產量佔全國40%左右。以魯西最集中。油菜以山東、河北低平地區最為普遍。
呼倫貝爾大草原是世界上天然草原保留面積最大的地方,是中國最大的無污染源動物食品基地。內蒙古阿拉善白山羊所產羊絨,以其細度、光度、白度三項指標成為世界最好的山羊絨。以伊克昭盟的阿爾巴斯白山羊絨為原料加工的KVSS無毛絨,是國際公認的「中國一號無毛絨」,被譽為「軟黃金」。
5.絢麗多彩的旅遊資源
環渤海地區的旅遊資源豐富多采,既有陸上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又有變幻莫測的海洋景觀,匯集成海光山色獨具風格的旅遊景觀。
從陸上自然景觀來看,有山、泉、洞、湖、原五種景觀。環渤海地區內名山奇峰,構成北國一大景色。山東境內的泰山、山西的恆山,是舉世聞名的大山。本區內有兩處大草原,即黃河三角洲草原和內蒙古大草原,一派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風光。
海洋自然景觀以海水、河灘、海島為特徵,構成集旅遊、休閑、療養為一體的理想勝地。改革開放以來,還專門建立了海濱旅遊開發區,旅遊開發區等。
環渤海地區還有豐富的自然科學旅遊資源。如北京有密雲太古代變質岩,十三陵中上元古代地層,周口店的中國猿人,延慶縣硅化木化石群,石景山模式口的第四紀冰川擦痕;天津薊縣的中上元古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八仙山森林生態自然保護區;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五塔寺「金剛座舍利寶塔」後照壁上的蒙古文石刻天文圖,是現存的世界上最完好的用蒙古文標注的天象資料,已將外國天文知識融於中國傳統的天文學體系中 ;內蒙古呼倫貝爾盟扎賚諾爾煤礦出土的猛瑪象骨架化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猛瑪象骨骼化石;大連老鐵山鳥島自然保護區,蛇島自然保護區;山西襄汾縣丁村人遺址,等等。
環渤海地區的人文景觀尤為突出,名震中外。最著名的有北京的故宮、長城和十三陵,內蒙古赤峰市遼中京遺址上的八角密檐式磚塔(俗稱大明塔),高達80.22米,周長113米 ,是中國現存體積最大的遼代古塔,承德的避暑山莊和外八廟,山西的五台山和雲崗石窟,山東曲阜的「三孔」,河北遵化的清東陵和易縣的清西陵,冀東的山海關和老龍頭,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特點的典型代表,世界馳名。此外,還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觀,如遼寧興城的明代古城,河北正定隆興寺的大銅佛,趙縣的趙州橋,邯鄲的叢台和七賢祠,山東煙台的蓬萊仙閣,威海的劉公島,山西應縣的木塔,太原市的晉祠,臨汾堯陵,內蒙古呼和浩特的昭君墓等。近代人文景觀有西柏坡的革命遺跡,蘆溝橋抗戰遺址,劉公島甲午海戰遺址等。
環渤海地區的許多濱海城市利用其豐富多彩的海洋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大力發展現代商貿旅遊,受到了國內外遊客的歡迎。

6. 海洋有哪些資源

海洋化學資源:鹽類、淡水、溴等

海洋生物資源:魚、蝦、貝、藻等

海洋礦產資源:油氣、煤、硫、磷;濱海礦砂;深海錳結核

海洋動能資源:潮汐能:是一種利用水位變化所產生的位能及水流所產生的動能(潮流能)而獲得的一有效能源。

波浪能:(因波浪上下波動浮力,?M向波壓力或波浪所引起的水中壓力變化而產生的能源。

海洋溫差能:即利用深部海水與表面海水的溫度差產生有用的能源。

鹽梯度能:即利用兩處含鹽份高與含鹽份低的海流,因混合產生滲透壓作為動力,而可用以產生能源。

洋流能:利用高速度的洋流或潮流帶動結合水車、推進器、及降落傘狀物的水中電廠而將其轉換為有用的能源。

7. 請問海洋有哪些資源,它們各有什麼用途,謝啦。

主要包括海洋生物、海洋礦物、海水化合物、海洋能以及海洋空間等自然資源。
海水淡化,是開發新水源、解決沿海地區淡水資源緊缺的重要途徑。 提取鉀、鎂、溴、硝、鋰、鈾及其深加工等,現在已逐步向海洋精細化工方向發展。。。1.石油、天然氣;2.煤、鐵等固體礦產;3.海濱砂礦;4.多金屬結核和富鈷錳結殼。多金屬結核含有錳、鐵、鎳、鈷、銅等幾十種元素;5.熱液礦藏;6.可燃冰。。。
食物資源(僅位於近海水域自然生長的海藻,年產量已相當於目前世界年產小麥總量的15倍海洋資源
以上,如果把這些藻類加工成食品,就能為人們提供充足的蛋白質、多種維生素以及人體所需的礦物質,海洋中還有豐富的肉眼看不見的浮游生物,加工成食品,足可滿足300億人的需要,海洋中還有眾多的魚蝦,真是人類未來的糧倉。還有南極的磷蝦,每年都產50多億,我們只捕撈1億~1.5億噸,就能達到全世界魚蝦捕撈量的一倍還多。)
海水能源
海水不但可以通過其熱能和機械能等給我們電能,從海水中還可提取出像汽油、柴油那樣的燃料——鈾和重水。鈾在海水中的儲量十分可觀,達45億噸左右,相當於陸地總貯量的4500倍,按燃燒發生的熱量計算,至少可供全世界使用1萬年。
海洋葯物
鮑可平血壓,治頭暈目花症;海蜇可治婦人勞損、積血帶下、小兒風疾丹毒;海海洋資源
馬和海龍補腎壯陽、鎮靜安神、止咳平喘;用龜血和龜油治哮喘、氣管炎;用海藻治療喉嚨疼痛等;海螵蛸是烏賊的內殼,可治療胃病、消化不良、面部神經疼痛等症;珍珠粉可止血、消炎、解毒、生肌等,人們常用它滋陰養顏;用鱈魚肝製成的魚肝油,可治療維生素A、D缺乏症;海蛇毒汁可治療半身不遂及坐骨神經痛等。另外人們還從海洋生物中提取出了一些治療白血病、高血壓、迅速癒合骨折、天花、腸道潰瘍和某些癌症的有效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