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國淡水資源的總量約為多少立方米
我國淡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
中國淡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佔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和印度尼西亞,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國的1/5,是全球人均水資源貧乏的國家之一,屬於缺水嚴重的國家。
受氣候和地形影響,淡水資源的地區分布極不均勻,大量淡水資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資源只有南方淡水資源的1/4。
河流和湖泊是中國主要的淡水資源,河湖的分布、水量的大小,直接影響著各地人民的生活和生產。各大河的流域中,以珠江流域人均水資源最多,長江流域稍高於全國平均數,海河、灤河流域是全國水資源最緊張的地區。
中國水資源的分布情況是南多北少,而耕地的分布卻是南少北多。如中國小麥、棉花的集中產區一一華北平原,耕地面積約佔全國的40%,而水資源只佔全國的6%左右。水、土資源配合欠佳的狀況,進一步加劇了中國北方地區缺水的程度。
中國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近7億千瓦,占常規能源資源量的40%。其中,經濟可開發容量近4億千瓦,年發電量約1.7億千瓦時,是世界上水能資源總量最多的國家。
中國水能資源的70%分布在西南四省市和西藏自治區,其中以長江水系為最多,其次為雅魯藏布江水系。黃河水系和珠江水系也有較大的水能蘊藏量。目前,已開發利用的地區,集中在長江、黃河和珠江的上游。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政府網-自然資源
『貳』 我國一共有多少水資源
鏈接:
提取碼:427e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
作品簡介:
我國水資源總量約為2.8124萬億立方米,佔世界徑流資源總量的6%;又是用水量最多的國家,1993年全國取水量(淡水)為5255億立方米,佔世界年取水量12%,比美國1995年淡水取水量4700億立方米還高
『叄』 2022年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幾位
2022年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8位。
(3)中國水資源總量多少萬億立方米擴展閱讀: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INTERNATIONAL GLOSSARY OF HYDROLOGY》(國際水文學名詞術語,第三版,2012年)中有關水資源的定義,水資源帶鎮是指可資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這個水源應具有足夠的數量和合適的質量,並滿足某一地方在一段時間內具體利用的需求。
水的溶解力很強,許多物質都能溶於水,並解離為離子狀態,發揮重要的作用。不溶於水的蛋白質和脂肪可懸浮在水中形成膠體或乳液,便於消化、吸收和利用;水在人陵行唯體內直接參加氧化還原尺培反應,促進各種生理話動和生化反應的進行;沒有水就無法維持血液循環、呼吸、消化、吸收、分泌、排瀉等生理活動,體內新陳代謝也無法進行,可以調節體溫,保持恆定。
『肆』 中國的淡水資源佔世界的多少
我國的淡水資源總量為27 000億立方米,佔全球水資源的6%。
所有陸地生命歸根結底都依賴於淡水,它決定著地球上生命的分布,水蒸氣從海面升起,被氣流夾帶到內陸,隨著海拔提高,匯聚成雲層降雨,這也是淡水基本來源之一。
我國淡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量只相當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
(4)中國水資源總量多少萬億立方米擴展閱讀
在世界范圍內,按水資源儲備量大小排名,前幾名的國家依次是:巴西、俄羅斯、美國、印尼、加拿大、中國、孟加拉國、印度、委內瑞拉、哥倫比亞。
我國是一個乾旱缺水嚴重的國家。雖然我國的淡水資源總量為27 000億立方米,佔全球水資源的6%,名列世界第六位,但是我國擁有十三億人口,人均淡水資源低於世界平均。
隨著對淡水需求量的不斷增長,在許多乾旱和半乾旱地區,淡水成為決定經濟發展的重要限制因素,部門之間、地區之間和國家之間爭奪淡水資源的情況越來越突出。在水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不同功能用途之間的矛盾和沖突也越來越顯著。
『伍』 我國水、煤炭、石油、森林、天然氣儲藏量各是多少,居世界第幾位。人均佔有量各是多少
1、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人均佔有量2340立方米,僅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4,排在世界第109位,被列為世界13個貧水國家之一。我國640多個城市中,缺水城市300多個,嚴重缺水城市108個。
參考資料
網路--石油
網路--水資源
網路--煤炭儲量
網路--森林蓄積量
網路--天然氣
『陸』 我國水資源總量
我國水資源總量:2.8萬億立方米
1、提高全面素質,節約用水。除企業生產用水之外,還有平常全民的生活用水,要養成節約用水的>慣。
2、綠色生產,拒絕污染。作為企業應該加大科研力量轉變生產模式,走綠色生產道路。
3、退毀渣滾耕還林,保護環境。保護環境和保護水資源一脈相承,是不沖突的,環境好壞直接影響到水質優劣,可以有針對性開展退耕還林活動,真正意義上保護環境。
4、企業轉型,優化資源。企業可以考慮進行企業轉型,或者政府加纖余大投資力度進行科研創新,拋棄傳統的生產方式,對生產造成的水污染進行凈化,並考慮採用循環用水,以解決企業生產所需要的水資源問題。
水資源是指可資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這個水源應具有足夠的數量和合適的質量,並滿足某一地方在一段時間內具體利用的需求。根據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水利科技名詞中有關水資源的定義,水資源是指地球上具有一定數量和可用質量能從自然界獲得補充並可資利用的水。
『柒』 中國水資源分布情況現狀如何。
一、中國水資源分布情況現狀:
中國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萬億立方米,地下水0.83萬億立方米,由於地表水與地下水相互轉換、互為補給,扣除兩者重復計算量0.73萬億立方米,與河川徑流不重復的地下水資源量約為0.1萬億立方米。按照國際公認的標准,人均水資源低於3000立方米為輕度缺水;人均水資源低於2000立方米為中度缺水;人均水資源低於1000立方米為重度缺水;人均水資源低於500立方米為極度缺水。中國目前有16個省(區、市)人均水資源量(不包括過境水)低於嚴重缺水線,有6個省、區(寧夏、河北、山東、河南、山西、江蘇)人均水資源量低於500立方米,為極度缺水地區。
二、中國水資源分布的主要特點是:
總量並不豐富,人均佔有量更低。中國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佔有量為2240立方米,約為世界人均的1/4,在世界銀行連續統計的153個國家中居第88位。
地區分布不均,水土資源不相匹配。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國土面積只佔全國的36.5%,其水資源量佔全國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區的國土面積佔全國的63.5%,其水資源量僅佔全國水資源總量的19%。
年內年際分配不勻,旱澇災害頻繁。大部分地區年內連續四個月降水量佔全年的70%以上,連續豐水或連續枯水較為常見。
『捌』 我國水資源的儲藏量是多少
中國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佔有水資源量僅2400m3/年,僅為世界平均¼,在世界上排第110位,被列為全世界人均水資源最缺乏的13個國家之一,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很不均勻,全國水資源量的80%集中在耕地面積僅佔全國36%的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我國要以世界8%的水資源總量,養育全世界22%的人口,這是我國水資源緊缺的根本原因,1999年全國水資源總量為28196億立方米,比常年多2.7%。全國產水總量占降水總量的47%,平均每平方公里產水量為29.7萬立方米。
九大流域片1999年水資源總量見表3。與常年比較,松遼河片減少28.6%,海河片減少54.3%,黃河片減少15.8%,淮河片減少38.9%,長江片增加17.2%(太湖流域增加120.9%),珠江片減少6.5%,東南諸河片增加16.8%,西南諸河片增加1.3%,內陸河片增加20.0%。水資源量
(一)降水量
我國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呈現北少南多的極不均勻態勢,1999年降水量由於氣候異常而造成這種北少南多的分布狀況更為突出:北方及青藏高原一般為100~600毫米,其中新疆南部和青海西部不足50毫米;南方地區一般為800~1600毫米,部分地區超過2000毫米(見圖1)。將1999年降水量與常年比較,除上海、浙北、皖南、贛北、湘北、滇中、新疆中部等地偏多2~5成外,全國其餘大部地區偏少或接近常年,其中東北大部、華北中部、陝西北部、河西走廊、淮河流域大部等地偏少2~6成.
(二)地表水資源量
地表水資源量指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體的動態水量,用天然河川徑流量表示。1999年全國地表水資源量27204億立方米,摺合徑流深286.6毫米,比常年多3.8%,比上年減少16.6%。按流域片計,松遼河片1115億立方米,比常年少34.3%;海河片92億立方米,比常年少64.5%;黃河片524億立方米,比常年少19.6%;淮河片347億立方米,比常年少50.5%;長江片11126億立方米,比常年多14.8%(太湖流域323億立方米,比常年多112.1%);珠江片4379億立方米,比常年少6.5%;東南諸河片2240億立方米,比常年多13.1%;西南諸河片5927億立方米,比常年多11.6%;內陸河片1455億立方米,比常年多19.2%。
1999年,從國外流入國內的水量為289億立方米,其中流入新疆、內蒙古境內的為124億立方米,流入廣西、雲南、西藏境內的為165億立方米;從國內流出國境及流入國際界河的水量共7106億立方米,其中從新疆流出國境的為267億立方米,從雲南、西藏、廣西流出國境的為6049億立方米,從遼、吉、黑、內蒙古4省(自治區)流入國際界河的為790億立方米;全國入海水量共17461億立方米,其中北方松遼河、海河、黃河、淮河4個流域片的入海水量為362億立方米,南方長江、珠江、東南諸河3個流域片的入海水量為17099億立方米。與上年比較,入境水量變化不大,只減少5億立方米,而出境水量、入海水量分別減少1130、3860億立方米。
(三)地下水資源量
地下水資源量指降水、地表水體(含河道、湖庫、渠系和渠灌田間)入滲補給地下含水層的動態水量。山丘區採用排泄量法計算,包括河川基流量、山前側向流出量、潛水蒸發量和地下水開采凈消耗量;平原區採用補給量法計算,包括降水入滲補給量、地表水體入滲補給量和山前側向流入量。在確定流域分區或行政分區的地下水資源量時,扣除了山丘區與平原區地下水資源之間的重復計算量。
1999年全國地下水資源計算面積為939萬平方公里(未包括水面面積和礦化度大於2克/升的鹹水面積),地下水資源量為8387億立方米。其中,平原區計算面積為193萬平方公里,地下水資源量為1786億立方米,加上井灌回歸補給量後的總補給量為1856億立方米。
(四)水資源總量
水資源總量指評價區內當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地下產水總量(不包括區外來水量),由地表水資源量與地下水資源量相加、扣除兩者之間互相轉化的重復計算量而得。
1999年全國水資源總量為28196億立方米,比常年多2.7%。全國產水總量占降水總量的47%,平均每平方公里產水量為29.7萬立方米。
九大流域片1999年水資源總量見表3。與常年比較,松遼河片減少28.6%,海河片減少54.3%,黃河片減少15.8%,淮河片減少38.9%,長江片增加17.2%(太湖流域增加120.9%),珠江片減少6.5%,東南諸河片增加16.8%,西南諸河片增加1.3%,內陸河片增加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