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社區工作者怎麼利用資源
擴展閱讀
guess是什麼牌子包包價格 2025-02-04 10:25:36
測繪無人機需要什麼工具 2025-02-04 10:16:23
江西標准錫條什麼價格 2025-02-04 10:08:14

社區工作者怎麼利用資源

發布時間: 2023-08-29 00:02:30

㈠ 淺析如何整合社會資源開展社區服務工作

但是,僅僅立足於社區服務主體各自職責的履行還遠遠不夠,整合社會資源、創設資源共享機制能夠為完善社區服務提供新的視域。
關鍵詞:社區服務 資源整合 共建互助 資源共享機制一、社區服務的概念及社區服務的提供主體
(一)社區概念的界定
有人把社區比喻為城市的「神經末梢」,意在體現社區在城市發展中的基礎性地位。誠然,社區作為城市的基本單元,一方面是國家行政權力在城市延續的最底層,起到了傳遞和檢驗公共政策的作用;另一方面社區作為整合社會資源的平台與載體,又從一個獨立的空間推動著社會的發展。上世紀80年代初,社區服務對於社區工作者來說還是一個比較陌生的詞彙,如今,社區服務已然成為社區建設的龍頭和社區工作的核心,足可見社區服務事業突飛猛進的發展。發展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完善「社區服務」內涵的過程,盡管不同學者從各自的研究領域出發對「社區服務」進行了不同的概括,但社區服務的基本原則、本質屬性和重點領域是不變的。筆者認為,社區服務是在政府的支持與引導下,以街道和社區居委會為平台整合各種社會資源,依據社區居民的實際需求提供的各種服務性產品和服務性活動。社區服務的提供主體包括政府、社區、非營利組織和企業。
(二)社區服務的提供主體1.政府政府要對社區服務的總體發展做出規劃設計,在社區服務宏觀政策制定上進行分類指導,對社區服務所需的組織、人員和基礎設施做出安排。政府應利用其充分的經濟資源和行政資源協調各方利益,為各方實現目標提供資金支持。政府還要制定各種界定性政策、導向性政策和扶持優惠性政策,並用經濟、行政、法律等手段監督政策的落實。
2.社區居委會
社區居委會是社區服務的實施者。在「社區服務」開展以前,社區居委會在社區服務方面的職能並不多,主要是進行普法宣傳、計生、治安、掃盲等方面的工作。隨著政府和企業將社會職能逐漸剝離,社區服務成為社區居委會的主要工作。由於社區居民的生活需求不盡相同,各種社會組織的價值取向不盡一致,所以社區居委會還擔負著協調各方利益的職責。社區居委會需要使社區服務具有更大的包容性,使各種組織的優勢在社區內充分發揮。
3.企業企業是社區服務的提供主體之一,主要完成的是「私產品」的提供。企業提供社區服務最大的優勢在於便利,能夠就近解決居民所需。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服務的質量和內容都有更高的要求,所以近年來企業更加重視社區市場的投入,並且在一些地區以「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了公共物品的提供,以提高企業的品牌價值。
4.非營利組織
「社區非營利組織是指活躍在社區,以滿足社區居民的不同需求為目的,由居民自主成立並參加,不以營利為目的,主動自願承擔社區公共事務和公共福利事業,向社會提供服務的社區中介機構」。非營利組織的服務范圍極其廣泛,可以覆蓋到社區服務的任何一個領域,在實踐中例如社區垃圾清理、職業中介、崗位技能培訓、青少年活動中心、殘疾人工作站、社區文體活動等都是由社區非營利組織提供的。非營利組織通過這些服務的提供,彌補了政府、社區以及企業的缺位。
二、整合社會資源開展社區服務的新模式——創設共建互助聯合會
當前,全國各地的社區服務普遍存在服務資源無法有效整合、服務資金缺乏長效保障機制、服務場所緊張、服務項目與居民需求不相適應等問題。帶著這些問題,筆者探訪了北京市T街道L社區,該社區轄區總面積0.8平方公里,駐區范圍內有中央、市、區屬單位以及「兩新」組織135家,其中市區屬單位13家,中小學校3所,個體門店63家,私營企業56家。鑒於社區面積大、資源豐富的實際特點,該社區提出了依託社區共建開展社區服務的思路並在黨建協調委員會、黨員活動站的基礎上創設了名為「共建互助聯合會」的新型組織。
(一)共建互助聯合會簡介
1.組織宗旨
L社區共建互助聯合會(以下簡稱互助會)由社區范圍內的單位和居民自願組成,互助會的宗旨是以轄區所有單位和居民的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共同目標、共同發展為紐帶,通過互助會的模式,為社區、單位、居民三方之間搭建起相互溝通與聯系的平台,創建交流與合作的載體,從而實現社區、單位、居民資源共享、信息共用、雙向服務、多方協作、互利雙贏的共建格局,帶動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2.組織結構
互助會下設理事會,由社區黨委、社區居委會和成員單位的人員組成,負責具體工作的開展。理事會負責承擔各項日常工作,包括:負責各項共建互助活動的部署、實施、總結等有關工作;每年舉行一次會員評優活動,並予以適當獎勵;統籌、協調、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受理、登記轄區單位入會申請;完成理事會其他工作。
3.活動形式及內容
一是社區黨委、社區居委會、社區服務站將為會員單位提供各項社區服務,並將社區居民和轄區單位的需求與服務進行對接,通過會議、宣傳欄等多種形式向會員單位通報地區各項工作進展情況,為會員單位提供政策信息、導向服務等,為地區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
二是舉辦企業經營、管理、法律、信息化等方面的培訓和講座。根據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熱點、難點問題,社區可有針對性地邀請工商、稅務、勞動等職能部門參加,以現場交流、互動討論的形式為企業答疑解難,幫助企業健康發展。
三是舉辦會員沙龍。沙龍活動將邀請會員單位、社區黨員、居民代表參加,圍繞推動科學發展、促進和諧社區建設等方面開展主題論壇,參加人員可根據自身情況做主題發言,促進社區、單位、居民三方的經驗交流,為三方搭建信息平台。

㈡ 淺談新形勢下如何依託社區資源做好為老服務管理工作

社區是社會的細胞,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基本單元,是社會管理的重點、難點所在。近年來,隨著經濟形勢的迅速發展,城鎮化步伐不斷加快,社區建設及管理工作受到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其組織管理形式、內涵及其服務對象和需求也發生了新的變化。但隨著城市管理重心逐漸下移,大量行政性事務開始向社區轉移,面對當前的新形勢,如何加強社區服務管理工作尤為重要。

一、堅持為民服務,更新工作理念
隨著近年來社會管理體制及社會經濟結構的發展,社區服務管理的方式也不斷變化,正在由過去的行政型向社會型轉變,社區物業管理和自治管理已成為社區服務管理發展的重要手段。針對這一變化,要想做好社區服務管理工作就必須轉變思想、更新理念。首先,要高度重視,進一步提升服務意識,把解民憂、暖民心作為社區服務管理的核心任務,切實保障群眾的根本利益。要認真調研、准確把握群眾的具體情況和困難,根據社區不同層次、不同群體、不同地方群眾的不同需求,因人制宜,使社區服務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其次,要依法管理社區的各項工作事務,加強物業與社區群眾之間的組織管理協調,維護社區群眾的共同利益;第三,要大力開展社區文化教育活動,充分調動社區群眾積極參與,努力提升社區群眾的文化素質。
二、加強自身建設,提高服務水平
社區服務管理人員要把為居民服務當作一項政治責任和精神追求,自覺加強專業理論知識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服務管理水平和管理組織能力,從而為服務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礎。一要明確發展目標,嚴格遵守各項紀律;二要強化責任感,不斷增強社區意識、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真正成為群眾的貼心人。三要能夠准確把握群眾的具體困難和要求,積極學習探索新時期社區服務管理中所面臨的新特點、新問題,把所學知識和服務管理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把維護社區群眾的權益和社區建設結合起來,使社區組織成為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社區和諧發展的重要保障。
三、於細微處用心,深化服務內涵
社區工作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社區管理服務工作做得好,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就能得到及時宣傳、貫徹,黨和政府對人民的關心也能得到及時體現。因此,社區管理人員在某種意義上代表著政府的形象。作為社區服務管理人員,一是要從群眾的根本利益要求出發,凡事想著群眾,依靠群眾,從小事著手,做好、做細、做實各項工作,切實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把「群眾利益無小事」牢牢記在心裡,體現在一言一行之中。二要有大局意識,樹立干一行、愛一行、樂意吃苦、樂意為人、率先垂範、廉潔勤政、無私奉獻的精神,以崇高的事業心和強烈的責任感,始終牢記自己的職責,始終牢記做好本職工作,從便民處人手,於細微處用心,樹好自身形象,增強自身責任,實事求是把社區的「親民、愛民、為民」工作做扎實,為創造社區的精神文明、物質文明、政治文明作貢獻。
四、加強基礎管理,健全完善服務機制
首先,要加強社區矛盾化解,有力維護社區穩定。一要注重矛盾糾紛的源頭治理。要堅持以人為本,面對關系社區群眾利益的重大決策,要充分徵求群眾和有關專家的意見,增加透明度,減少因決策不當帶來的社區群眾利益沖突。二是要建立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相關制度。嚴格按照矛盾糾紛排查調處需要,健全完善矛盾糾紛定期排查、定期報告、協調會議、首問負責制等制度,實現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的制度化和規范化,使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三是要健全完善調處機制,及時有效地化解矛盾糾紛。針對群體性突發事件要確保處置穩妥有效、協調有序。
其次,要加強和改進社區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實現人口的有序流動。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不僅是人口問題、經濟問題,同時也是社會問題、政治問題。要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為先,以構建和諧社會,維護社會穩定為目標,在制定公共政策、建設公用設施等方面,以為流動人口提供市民化待遇為目標,統籌考慮長期在城市就業、生活的流動人口的利益和需要。一是把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列入社區發展總體規劃,逐步建立和完善覆蓋流動人口的服務體系。二是以出租屋為重點,強化暫住登記,為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提供強有力的抓手。
五、整合社會資源,擴充社區管理服務范圍
社區服務管理人員要以社區居民實際需求為根本,發揮自身的人才、資源等優勢來滿足社區居民多樣化的服務需求。社區服務對象應由以福利性服務的「老、殘、孤、困、優撫」社會救助對象為重點,逐步拓展到共享福利性、公益性、社會性多層次服務的全體居民;社區服務項目應由一般性日常服務的理發、餐飲、家電維修等項目,逐步拓展到高層次的法律咨詢、就業培訓、醫療保健、物業管理等多方位、寬領域的服務。堅持物質性服務和精神性服務並舉,開展面向所有對象,覆蓋不同層次,滿足各類需求的社區服務。
六、以志願者為核心,鼓勵參與社區服務管理
隨著人口需求的多樣化以及需求層次的提高,尤其是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任何一個政府無論其多麼強大都不可能提供所有的服務,這就需要更多的服務機構來參與社會管理。作為社區管理人員,應加強與志願者服務隊及各類老年協會的聯系,鼓勵他們積極分擔政府職能,互幫互助。比如:志願者或各協會可利用身體較好,年紀相對輕的老年人,幫助年老體弱的老年人,早晨看看起床了沒有,中午看看飯吃了沒有,晚上看看燈和煤氣關了沒有,這是政府難以做到的;組織老年人旅遊,看看改革開放成果,這是社會不願做、家庭難以做的;組織老年人晨練,使有害功法無容身之地,這是政府很難做好的。社區服務管理人員可在加強社區管理中更多地依靠社會力量,依託社區社會組織,將政府不該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那些職能事務剝離和轉移交給社會組織,利用社會組織向居民提供公共服務,來實現居民多樣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