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如何有效利用山西的煤炭資源
擴展閱讀
自考本科費用包括哪些 2025-02-04 07:51:03

如何有效利用山西的煤炭資源

發布時間: 2023-08-30 02:07:14

⑴ 山西省煤炭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煤炭資源,規范煤炭生產、經營活動,保障和促進煤炭行業健康發展,根據煤炭法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煤炭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煤炭資源的開發實行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利用的方針。鼓勵煤炭的加工轉化,推廣潔凈煤技術,提供多種煤炭產品,以適應市場需求,提高經濟效益。第四條依法保護煤炭資源,禁止亂采、濫挖等破壞煤炭資源的行為。
開發利用煤炭資源,必須保護生態環境,防治污染,防止地質災害和其他公害。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法保護煤炭生產經營企業的合法權益,維護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加強對煤礦安全生產的領導。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煤炭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煤炭行業的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環境保護等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對煤炭行業的監督管理。第七條鼓勵和支持煤礦企業、煤炭經營企業依法通過收購、兼並、重組、聯合等方式組建跨地區、跨所有制、跨行業的企業集團,實行生產、經營一體化。第八條煤礦企業應當採取措施,加強勞動保護,保障職工的安全和健康,對井下作業的職工採取特殊保護措施。第二章煤炭生產開發規劃與煤礦建設第九條省煤炭管理部門根據全國煤炭生產開發規劃和全省礦產資源開發規劃,組織編制本省煤炭生產開發規劃,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並報國務院煤炭管理部門備案。第十條開辦煤礦企業,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符合全省煤炭生產開發規劃和煤炭產業政策;
(二)有煤礦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或開采方案;
(三)年生產能力不得少於30萬噸;開采零星資源、極薄煤層及殘采、復採的礦井,年生產能力不得少於3萬噸;
(四)煤炭資源的采區回採率,開采薄煤層不得低於百分之85%,開采中厚煤層不得低於80%,開采厚煤層不得低於75%。
(五)有開采所需的地質、測量、水文資料和其他資料;
(六)能夠利用的共生、伴生礦種必須綜合開采、綜合利用;
(七)有符合煤礦安全生產和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礦山設計及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八)有與煤礦生產規模相適應的資金、設備、技術人員和先進的開采技術;
(九)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第十一條開辦煤礦企業,須向省煤炭管理部門提交下列材料:
(一)開辦煤礦企業申請書;
(二)縣(市、區)、市(地)煤炭管理部門逐級審核簽署的意見,開辦鄉鎮煤礦企業的,還須提交由資源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簽署的意見;
(三)省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劃定礦區范圍的批准文件;
(四)環境保護部門的評價報告;
(五)法定驗資機構出具的驗資證明;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材料。第十二條省煤炭管理部門按照國務院規定的分級管理許可權審批煤礦企業,應當自收到本條例第十一條規定的材料之日起四十五日內依法進行審查,並作出批准或不批準的決定。不批準的,應當書面說明理由。
經批准開辦的煤礦企業,憑省煤炭管理部門的批准文件,由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頒發采礦許可證。第十三條對具有重要價值的主焦煤、活性炭原料煤、特種石墨(鱗片狀石墨、電池用石墨)以及含鎵、鍺元素伴生煤等特殊煤種或稀缺煤種,省人民政府應當設立資源保護區,實行保護性開采;稀缺煤種實行專戶供應。
在資源保護區開辦煤礦企業,必須經省煤炭管理部門審查,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在資源保護區已經開辦的煤礦企業應當進行整頓、聯合、改造,在規定期限內達到保護和綜合利用要求。
資源保護區管理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第十四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開辦下列煤礦企業須經省煤炭管理部門簽署意見,並按規定報國務院煤炭管理部門審批:
(一)年生產能力60萬噸以上的煤礦企業;
(二)跨省、自治區行政區域的煤礦企業;
(三)中外合資、中外合作的煤礦企業;
(四)在國家規劃礦區范圍內開辦的煤礦企業;
(五)其他應當由國務院煤炭管理部門審批的煤礦企業。第十五條已經批准開辦的煤礦企業,在采礦許可證有效期內變更企業名稱的,須向設立煤礦企業的原審批機關、采礦許可證頒發機關分別申請辦理有關手續;變更礦區范圍的,必須報請原審批機關批准,並報請原頒發采礦許可證的機關重新核發采礦許可證。
在國有煤礦企業礦區范圍內已經開辦的鄉鎮煤礦企業合並、分立、終止或出租、抵押采礦權的,須經國有煤礦企業同意後,經省級有關主管部門批准;申請變更登記須經有關部門批準的,按照國家規定辦理有關手續。

⑵ 在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中,山西省總結出了哪些有效的環境保護與治理的方法和措施

希望這篇文章能對你的問題有所幫助:

資源開發帶來了環境污染問題,但是,煤炭被視為我國能源資源中的「基石」,我們不能因為環境污染就放棄資源開發。解決煤炭資源開發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應採取整頓與生態恢復相結合,開發與環境保護並舉,從循環經濟入手,治理污染的同時綜合利用伴生資源,隱伏開發利用煤層氣,大力開發煤化工產品,提高煤炭資源的綜合利用率。
1.整合煤炭資源,發展大型優勢煤炭企業
煤炭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小型礦山企業的無序開采,不僅造成了煤炭資源的極大浪費,同時由於裝備差技術水平低,也是造成環境污染的主要根源。大型現代化企業由於污染防治設施配置齊全,自身能耗低,污染物處理和回收利用率高,是減少環境污染的重要保證。關停小型煤炭企業進行資源整合,促使全省煤炭資源盡快擺脫「多、小、散、亂」的局面,向優勢煤炭開采企業集中。加快構建新型煤炭工業體系、全力保障國民經濟發展需要,搞好統籌規劃,依法科學劃定煤炭資源國家規灶灶攜劃礦區和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加強煤炭資源勘探,完善資源管理和生產開發制度,實現由粗放開發型管理向科學合理開發、保護節約型管理的轉變;建立嚴格的煤炭資源利用監管制度,對煤辯團炭資源回採率實行年度核查、動態監管,進一步整頓資源開發秩序,嚴禁擅自開辦煤礦、私挖亂采,實現合理有序開發。
2.實施生態恢復工程
積極開發塌陷區土地、煤矸石及粉煤灰等廢棄資源堆場的綜合整治和生態恢復工作,嚴格執行「占補平衡」的徵用耕地原則,是保證山西省國土資源總量平衡和生態安全的重大措施。實施礦區生態恢復工作,綜合利用塌陷土地進行矸石、粉煤灰充填復墾造地,或發展養殖業、種植業,逐步發展生態產業,可使已被破壞的土地逐步恢復生機。
3.推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
做好煤炭開發利用過程中產生的煤矸石、粉煤灰、礦井廢水和廢氣以及脫硫廢渣等廢棄資源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工作,是實現資源循環利用和多次利用的重要措施。鼓勵企業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生產水泥及建材,利用煤矸石發電,回用礦井廢水用於選煤和工業用水,抽取煤層氣發電或為居民提供燃氣能源。推行清潔生產工藝,是減少環境污染的最有效途經。
4.設立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為環境治理提供資金保障
建議設立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用於單個企業難以解決的跨區域生態環境治理、支持資源型城市轉型和重點接替產業發展。
跨區域生態環境治理主要內容包括:煤炭開采所造成的水系破壞、水資源損失、水體污染;大氣污染和煤矸石污染;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生態退化;土地破壞和沉陷引起的地質災害等。
資源型城市、產煤地區轉型和重點接替產業發展主要內容包括:重要基礎設施、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要求的煤化工、裝備製造、材料工業、旅遊業、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特色農業等。
5.大力發展煤化工,向煤炭精深加工要效益
煤化工是以煤炭為資源,利用科學技術加工生產化學化工產品的一個大產業。其產品如化肥、甲醇、乙烯、丙烯等,市場潛力巨大,產品附加值高,1噸化工產品價格是1噸煤炭價格的幾倍到幾十倍。根據山西省煤炭及工業特點,重點發展甲醇及衍生物、乙炔化工、化肥、煤焦油深加工、煤制油以及煤層氣和焦爐煤氣聯產利用等項目。
6.用新裝備生產焦化產品
只焦不化,這是過去人們描述山西焦化行業時常說的,即指將煉焦時產生的大量煤氣排放掉,既污染環境又浪費資源。通過改造舊焦爐,更新煉焦生產裝備,實現收回焦爐剩餘煤氣,利用余熱發電並開發醇醚燃料等。
綜上所述,整合煤炭資源,發展大型優勢煤炭企業,優化煤炭生產結構,實施生態恢復工程,推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綜合利用煤炭資源。同時告別只挖煤、採煤的單一經濟模式,走以煤為原料提煉轉化系列化工產品,形成煤化工產業鏈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是推進煤炭資源開發與環境治理的保障。

⑶ 洗精煤成本如何算

投入原煤總成本加所有的費用[包括直接與間接費用]之和,除精煤的洗成噸數,即為製成品的單位成本。當然如果洗後下腳煤的價值比較高數量比較大,還應分別核算或估算下腳煤的成本。

洗煤是煤炭深加工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工序,從礦井中直接開采出來的煤炭叫原煤,原煤在開采過程中混入了許多雜質,而且煤炭的品質也不同,內在灰分小和內在灰分大的煤混雜在一起。洗煤就是將原煤中的雜質剔除,或將優質煤和劣質煤炭進行分門別類的一種工業工藝。

洗煤過程後所產生的產品一般分為有矸石、中煤、乙級精煤、甲級精煤,經過洗煤過程後的成品煤通常叫精煤,通過洗煤,可以降低煤炭運輸成本,提高煤炭的利用率,精煤是一般可做燃料用的能源,煙煤的精煤一般主要用於煉焦,它要去硫,去雜質等工業過程,以達到煉焦用的標准。

地理范圍包括煤炭資源量大於1000億噸以上的內蒙古、山西、陝西、寧夏、甘肅、河南6省區的全部或大部,是中國煤炭資源集中分布的地區,其資源量佔全國煤炭資源量的50%左右,佔中國北方地區煤炭資源量的55%以上。

1946年2月14日,由美國軍方定製的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