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煤礦、天然氣、石油主要礦產區的位置
我國國計民生的煤炭、石油、天然氣、鐵、錳、銅、鉛、鋅、鋁土、鎢、鉬、金、銀、磷、錫、硫鐵、鉀鹽等17種主要礦產中,共新探明大型礦產地62處,其中石油新探明冀東南堡、大慶古龍和長慶姬源3個億噸級大油田,天然氣新探明吉林長嶺、長慶神木、四川廣安、塔里木大北、北方淞南5處300億立方米以上大氣田,煤炭新探明41處大型礦產地。
在煤炭新探明大型礦產地中,資源儲量超過10億噸的特大型礦產地有14處。它們是:內蒙古西烏珠穆沁旗五間房煤田、東勝煤田烏蘭希里詳查區、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白彥花煤田東區、烏審旗呼吉爾特勘查區梅林廟井田、陳巴爾虎旗煤田巴彥哈達區、新巴爾虎左旗—鄂溫克族自治旗呼和諾爾煤田、錫林浩特市巴彥寶力格煤田外圍朝克井田、鄂托克前旗煤田寶老岱區、新巴爾虎左旗白音查干煤炭勘查區、東勝煤田紅海子區煤炭勘查區、阿巴嘎旗那仁寶力格煤田、鄂溫克族自治旗南屯—西索木煤炭勘查區,新疆准東煤田奇台縣西黑山煤田、新疆准東煤田奇台縣芨芨湖西勘查區。
新增大型鋁土礦3處,分別是:貴州省務川縣瓦廠坪鋁土礦、雲南省丘北飛尺角鋁土礦、河南省陝縣柿樹溝鋁土礦。
新增大型金礦4處,分別是:甘肅省文縣陽山礦帶安壩礦段南部金礦、陝西省鎮安縣丘嶺礦段東溝金礦、黑龍江省漠河縣砂寶斯金礦區、吉林省白山市金英金礦。
其餘探明的大型礦產地中,鉬礦2處,鋅礦1處,磷礦3處。
2. 我國能源資源儲量及產量有哪些
1.煤炭資源的儲量和產量
我國煤炭資源儲藏豐富,煤種齊全,分布廣。2013年我國煤炭探明儲量為1.48×1012t。2014年我國煤炭產量達38.7×108t,接近世界煤產量的一半。我國煤炭儲藏和生產主要集中在山西、內蒙古、陝西等省、自治區,與現有區域經濟布局呈逆向分布,形成了「北煤南運」和「西煤東調」的局面,長距離運輸給煤炭生產和分配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2.石油資源的儲量和產量
我國屬於石油資源貧乏的國家,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全國已探明673個油田,2013年,我國石油探明儲量為33.7×108t,石油產量為2.1×108t。
3.天然氣資源的儲量和產量
我國天然氣主要集中於西部地區。2013年,天然氣探明儲量為4.64×1012m3,天然氣產量為12.09×1010m3,其中常規天然氣產量為11.77×1010m3,煤層氣和頁岩氣產量分別超過30×108m3和2×108m3。
4.鈾礦資源的儲量和產量
我國是鈾礦資源不甚豐富的國家。探明的鈾礦資源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江西省、湖南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等地。鈾礦探明儲量為16.61×104t,居世界第10位,能夠滿足我國中短期的核電發展需求。
5.水利資源的分布和利用
我國水利資源非常豐富。按經濟可開發年發電量重復使用100年計算,水利資源約占我國能源剩餘可采總儲量的40%,在我國常規能源中僅次於煤炭,居第二位。總體上看,我國水利資源西部多,東部少,相對集中在西南地區,並且主要集中在大江大河的幹流。
2013年,全國水電總裝機容量達2.8×108kW,佔全國總發電裝機容量的22.4%,年發電量為8963×108kW·h。
6.風能、太陽能的分布和利用
考慮到實際可利用的土地面積等因素,初步估計:我國可利用的陸上風能儲量約8×108kW。陸上風能主要分布在「三北」(華北、東北、西北)地區,風能功率密度在200~300W/m2以上,有可能達到500W/m2以上;近海可利用的風能儲量有2×108kW,共計約10×108kW。截至2013年底,我國風電裝機容量為3107×104kW。
我國太陽能資源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都處在北緯22°~35°一帶,青藏高原是高值中心,四川盆地是低值中心。太陽年輻射總量,西部地區高於東部地區,而且除西藏和新疆兩個自治區外,基本上是南部低於北部。從全國太陽年輻射總量的分布來看,西藏、青海、新疆、內蒙古南部、山西、陝西北部、河北、山東、遼寧、吉林西部、雲南中部和西南部、廣東東南部、福建東南部、海南島東部和西部,以及台灣省的西南部等廣大地區的太陽年輻射總量很大。截至2013年底,我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1942×104kW。
7.地熱資源
我國多年來地熱能直接利用量穩居世界第一位。據估計,在地殼表層10km的范圍內,地熱資源就達12.6×1023kJ,相當於4.6×1016t標准煤,超過全世界煤經濟可采儲量熱值的7萬倍。
8.生物資源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生物資源豐富。根據《2013中國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報告》,我國農作物秸稈理論資源量約為7.2×108t,約摺合3.6×108t標准煤,可用作清潔生物質能相當於約2.2×108t標准煤;林業剩餘物中的森林採伐及木材加工剩餘物的實物量約為7760×104t,摺合4400×104t標准煤,薪炭林等所產薪柴的實物量保守估計為4800×104t,摺合2700×104t標准煤,兩者合計約為1.25×108t,摺合7100×104t標准煤,林業剩餘物可利用量3600×104t標准煤;禽畜糞便理論資源量約為13.4×108t,約摺合5600×104t標准煤,可利用量2800×104t標准煤;工業有機廢物可利用量1600×104t標准煤;城市有機生活垃圾可利用量1300×104t標准煤。
3. 我國石油、天然氣、煤炭資源的儲量情況是怎樣的請用「富、多、少」來概括,例如油多,煤富,氣少。
我國石油資源集中分布在渤海灣、松遼、塔里木、鄂爾多斯、准噶爾、珠江口、柴達木和東海陸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資源量172億噸,佔全國的81.13%;天然氣資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爾多斯、東海陸架、柴達木、松遼、鶯歌海、瓊東南和渤海灣九大盆地,其可采資源量18.4萬億立方米,佔全國的83.64%。
煤炭是地球上蘊藏量最豐富,分布地域最廣的化石燃料。世界煤炭可采儲量的60%集中在美國(25%)、前蘇聯地區(23%)和中國(12%),此外,澳大利亞、印度、德國和南非4個國家共佔29%,上述7 國或地區的煤炭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80%,已探明的煤炭儲量在石油儲量的63倍以上,世界上煤炭儲量豐富的國家同時也是煤炭的主要生產國。
因此,我國的能源條件可以概括為富煤、缺油、少氣。我國煤儲藏量達6000億噸,居世界第三位。除了煤之外,按人均比其他兩項都不容樂觀,並且這兩年石油、天然氣大量進口,比例超過了50%。
4. 為什麼天然氣在供熱比煤炭好,在發電方面卻不如煤炭呢
近年來,由於西氣東輸的許多地方已經用煤炭代替天然氣作為冬季取暖的主要燃料,由於中國天然氣供應緊張,地方政府甚至懇求石油巨頭。但是,在發電領域,天然氣並不是說與煤炭相比,發電在其自身消費結構中所佔的比例僅為20%左右,仍在享受國家的大量補貼。為什麼天然氣供暖和電力供應之間的差異如此之大?
與煤炭等固體能源相比,天然氣在儲存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天然氣的生產受到上游氣田產能的限制。如果天然氣發電的比例較大,則在出現功率差距時,將無法滿足新的容量。用電需求大的話會出現用電緊張的情況。
當前的城市供熱已經消耗了國內天然氣生產能力的很大一部分,並且在國內,它每年需要進口大量的液化天然氣和管道天然氣。基本上,可以相信天然氣發電在很長的將來不會發展很多。
5. 天然氣和煤氣哪個是稀缺資源
都是很重要的資源,目前不是很稀缺,但很重要。我們國家目前在中亞哈薩克和土庫曼都在建天然氣處理廠,買他們的天然氣。說明我們國家的天然氣滿足不了生產生活需要。到了冬季各大城市都缺天然氣,計程車加氣都排長隊,因此現在國家加大了煤層氣得勘探和開采。
6. 告訴中國煤,水,石油,天然氣資源現狀
中國共有水資源量2.81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4位。按1998年12.6億人口計,年人均佔有2230立方米,為世界人均的33%,居世界第88位,被列為全世界13個人均水資源缺乏的國家之一。我國有近700個城市,其中有近400個城市缺水,缺水包括水量型缺水和水質型缺水二類。缺水已成為制約我國工農業生產發展、城市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根據新一輪全國油氣資源評價,我國石油可采資源總量為150 ~ 200億噸。其中2020年以前可供勘探利用的資源總量為150億噸,2020 ~ 2050年隨著技術進步和領域拓展,可供勘探利用的資源總量有望再增加50億噸,達到200億噸。石油資源總量在世界排第六位、亞洲排第一位。我國天然氣可采資源總量為14 ~ 22萬億立方米,其中2020年前可勘探利用的資源總量為14萬億立方米, 2020 ~ 2050年可勘探利用的資源總量再增加8萬億立方米,達到22萬億立方米。天然氣資源總量列世界第五位、亞洲第一位。
截止2005年底,我國已探明石油可采儲量69億噸、探明天然氣可采儲量3.1萬億立方米(不含油田伴生氣0.4萬億立方米),油氣資源探明率分別為35%和14%。總體上看, 油氣資源的探明程度都不高。至2005年底,全國石油和天然 氣的累計采出量為44.7億噸和4324億立方米,已探明油氣儲量的采出程度為65%和14%。
盡管我國油氣資源比較豐富,但人均佔有量偏低。我國 石油資源的人均佔有量為11.5 ~ 15.4噸,僅為世界平均水平73噸的1/5~ 1/6;天然氣資源的人均佔有量為1.0~1.7 萬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7萬立方米的1/5 ~ 1/7,與耕地和淡水資源相比,我國人均佔有油氣資源的情形更差些。在我國,油氣資源已經成為一種十分緊缺的戰略資源。我國油氣資源總量比較豐富,目前石油勘探程度尚處於中期階段,天然氣勘探尚處於早期階段。通過加大勘探投入和依靠技術創新,還可以獲得新發現、增加新儲量,發展仍具有比較雄厚的資源基礎。
中國煤炭儲量居世界第一位。全國已探明的保有煤炭儲量為10000億噸,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地區,以山西、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的儲量最為豐富。
中國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產資源約佔世界總量的12%,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佔有量較少,僅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迄今為止,共發現礦產171種,其中探明儲量的礦產158種(能源礦產10種、黑色金屬礦產5種、有色金屬礦產41種、貴重金屬礦產8種、非金屬礦產91種、其他水氣礦產3種)。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礦產資源總量豐富、礦種比較齊全、配套程度較高的少數國家之一。按探明儲量計算,中國45種主要礦產中有25種居世界前三位,其中稀土、石膏、釩、鈦、鉭、鎢、膨潤土、石墨、芒硝、重晶石、菱鎂礦、銻等12種居世界第一位。
中國礦產資源分布情況如下:石油、天然氣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和西北。煤主要分布在華北和西北。鐵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和西南。銅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華東。鉛鋅礦遍布全國。鎢、錫、鉬、銻、稀土礦主要分布在華南、華北。金銀礦分布在全國,台灣也有重要產地。磷礦以華南為主。
主要礦產資源包括:
◆煤炭資源:中國煤炭儲量居世界第一位。全國已探明的保有煤炭儲量為10000億噸,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地區,以山西、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的儲量最為豐富。
◆油氣資源:主要蘊藏在西北地區,其次為東北、華北地區和東南沿海淺海大陸架。截至1998年底,中國已找到509個油田和163個氣田。累計探明石油和天然氣地質儲量分別為198.5億噸和1.95萬億立方米,列世界第9位和第20位。其中陸上石油資源量和天然氣資源量分別佔中國同類資源總量的73.8%和78.4%,已形成松遼、渤海灣、塔里木、准格爾-吐魯番、四川、陝甘寧等六個大型油氣區。
金屬礦產:
◆黑色金屬:探明儲量的有鐵、錳、釩、鈦等,其中鐵礦儲量近500億噸,主要分布在遼寧、河北、山西和四川等省。
◆有色金屬:凡是在世界上已發現的有色金屬礦在中國均有分布。其中,稀土的儲量佔世界的80%左右,銻礦的儲量佔世界的40%,鎢礦的儲量則為世界其他國家儲量總和的4倍。
截止2000年底,中國已經發現礦產171種,其中有探明有儲量的礦產157種,礦產地2萬多處。
(一)能源礦產資源 中國能源礦產資源比較豐富,但結構不理想,煤炭資源比重偏大,石油、天然氣資源相對較少。煤炭資源的特點是:蘊藏量大,但勘探程度低;煤種齊全,但肥瘦不均,優質煉焦用煤和無煙煤儲量不多;分布廣泛,但儲量風度懸殊,東少西多,北豐南貧;資源賦存東深西淺,露採煤炭不多,且主要為褐煤;煤層中共伴生礦產多。油氣資源的特點是:石油資源量大,是世界可采資源量大於150億噸的10個國家之一;資源的探明程度低,陸上探明石油地質儲量僅佔全部資源的1/5,近海海域的探明程度更低;分布比較集中,大於10萬平方千米的14個盆地的石油資源量佔全國的73%,中部和西部地區的天然氣資源量超過全國總量的一半。其他能源礦產,如地熱,油頁岩等在中國也比較豐富。
(二)金屬礦產資源 中國屬於世界上金屬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之一。世界上已經發現的金屬礦產在中國基本上都有探明儲量。其中,探明儲量居世界第一的有鎢、錫、銻、稀土、鉭、鈦,居世界第二位的有釩、鉬、鈮、鈹、鋰,居世界第四位的有鋅、居世界第五位的有鐵、鉛、金、銀等。金屬礦產資源的特點是:分布廣泛,但又相對集中於幾個地區,如鐵礦主要分布在鞍山—本溪、冀北和山西等3大地區,鋁土礦主要集中於山西、河南、貴州、廣西等省區,鎢礦主要分布於江西、湖南、廣東,錫礦主要分布於雲南、廣西、廣東和湖南;部分礦產儲量大,質量高,在國際上具有較強競爭力,如鎢、錫、鋁、銻、稀土等;許多重要礦產質量欠佳,鐵、錳、鋁、銅等礦產,貧礦多,難選冶礦多;中小型礦床所佔比例大,大型、超大型礦床所佔比例小。
(三)非金屬礦產資源 中國是世界上非金屬礦產品種比較齊全的少數國家之一,全國現有探明儲量的非金屬礦產產地5000多處。大多數非金屬礦產資源探明儲量豐富,其中菱鎂礦、石墨、螢石、滑石、石棉、石膏、重晶石、硅灰石、明礬石、膨潤土、岩鹽等礦產的探明儲量居世界前列;磷、高嶺土、硫鐵礦、芒硝、硅藻土、沸石、珍珠岩、水泥灰岩等礦產的探明儲量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大理石、花崗石等天然石材,品質優良,蘊藏量豐富;鉀鹽、硼礦資源短缺。但是,一些非金屬礦產分布不平衡,特別在沿海和經濟發達地區,探明儲量尚不能滿足本地區經濟發展和出口創匯資源的需求。
(四)水氣礦產資源 中國已查明天然地下水資源8700億立方米/年,可采資源量2900億立方米/年,地下微鹹水天然資源約為200億立方米/年。地下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勻,南方地區豐富,西北地區貧乏,地下水含水層類型地域性分布明顯,孔隙水主要集中在北方,岩溶水在西南地區廣泛分布。
中國已發現地熱點3000多處,勘查評價的地熱田298處,其中60℃以上熱水田89處。已探明地熱流體可采量166497立方米/天,相當於298.7萬噸標准煤。礦泉水資源和二氧化碳氣資源也比較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