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騰格里沙漠的自然資源
騰格里蒙古語為天,意為茫茫流沙如渺無邊際的天空,故名。沙漠西南部大部有植被覆蓋,主要為麻黃和油蒿;沙漠中部、南部和北部窪地里,植物生長較好。主要為蒿屬。
白刺2825萬畝,鎖陽集中分布面積1833萬畝,年採集量為500噸以上;天然苦豆籽分布面積134萬畝,資源產量40萬噸,年採集1000噸,天然沙米零星分布,年採集量約300噸。
固定、半固定沙丘主要分布在沙漠的外圍與湖盆的邊緣,其上植物多為沙蒿和白刺。在流動沙丘上有沙蒿、沙竹、蘆葦、沙拐棗、花棒、檉柳、霸王等,生長較巴丹吉林沙漠為好。在沙漠西北和西南的麻崗地區還有大片麻黃,在梧桐樹湖一帶沙丘間有天然胡楊次生林,頭道湖、通湖等地,有1949年後營造的人工林。
大片的流動沙丘幾乎不生長植物,蓋度在1%以下;半固定沙丘植被蓋度較高可達15%-20%。以沙竹、籽蒿為主;固定沙丘植物生長較密,主要是油蒿;在廣泛分布的湖盆中,由於水分條件較好,以鹽化草甸、沼澤植被為主。主要經濟植被有蘆葦、芨芨草、白刺、鹽抓抓等,蓋度20%-60%,是沙漠中主要放牧場和割草地,從流沙到湖盆腹部植物分布有一定的規律性;在沙漠邊緣的山前洪積沖積平原和沙漠內的島山殘丘及山間谷地,主要飼用和葯用植物有紅沙、珍珠、麻黃、沙冬青、霸王、藏錦雞兒、合頭藜、優若藜、刺旋花、灌木、艾菊等。在草群中混生有大量的叢生小禾草,呈現出草原化特徵。根據上述情況,今後在沙漠地區利用面仍應以牧為主,要加強保護和利用現有草場,對固定沙丘要控制放牧;對固定沙丘和湖盆建立輪牧制度;在水源較好地段,建立林草結合的人工、半人工草場。 沙漠日照豐富,最高氣溫39℃,積達286.6平方千米。熱電式太陽能發電的主要部件是太陽能集熱器。要達到發電所需要的280℃。集熱器必須是聚焦式。以中國產小型單體低壓蒸汽輪機為例,其發電功率為6478千瓦,所需的太陽能集熱器面積在45000平米。
沙漠內部無固定道路,因沙丘較小而居民點較多,東西通道常直穿沙漠而過。包蘭鐵路穿過沙漠東南緣。沙漠內部的查汗池、紅鹽池和屯池等盛產食鹽。居民以蒙古族為主,經營畜牧業,定居放牧。
2. 沙漠中有哪些礦產資源
沙漠是陸地的組成部分,只是由於土地沙化及不斷擴張,在陸地表面形成了薄厚不均的沙質覆蓋層。和海洋一樣,在廣袤的沙漠中也埋藏著極其豐富的礦產資源,沙漠本身也是一種礦產資源,它含有很高的硅成份,人造玻璃最早據說就是阿拉伯商人在沙漠中燒火做飯、取暖時發現的。
鹽灘上有很多水蒸發之後留在表面的礦物質,如石膏,鹽(包括鈉硝酸鹽和氯化鈉,和硼酸鹽)。從硼砂和其它硼酸鹽煉出來的硼,是玻璃、陶瓷、搪瓷、農業化學製品,軟水劑和西葯的一種基本成分。類似的還有沙金等。
鹽湖還伴生有天然鹼、芒硝、澳、磷、鍶等,銣、銫、鈾、釷、鐳和重水的含量也比較高。
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儲藏大多在沙漠地帶,但是這些儲藏並非因為乾燥氣候而成。在這些地區成為沙漠之前,它們是淺海,石油為海底植物形成。
3. 撒哈拉沙漠的自然資源
1、植物
撒哈拉沙漠植被整體來說是稀少的,高地、綠洲窪地和干河床四周散布有成片的青草、灌木和樹。在含鹽窪地發現有鹽土植物(耐鹽植物)。在缺水的平原和撒哈拉沙漠的高原有某些耐熱耐旱的青草、草本植物、小灌木和樹。
撒哈拉沙漠高地殘遺木本植物中重要的有油橄欖、柏和瑪樹。高地和沙漠的其他地方還發現的木本植物有金合歡屬和蒿屬(Artemisia)植物、埃及姜果棕、夾竹桃、海棗和百里香。
西海岸地帶有鹽土植物諸如檉柳(Tamarix senegalensis)。草類在撒哈拉沙漠則廣泛分布,包括下列品種︰三芒草屬(Aristida)、畫眉草屬(Eragrostis)和稷屬(Panicum)。
大西洋沿岸則有馬伴草(Aeluropus littoralis)和其他鹽生草。各種短生植物組合構成重要的季節性草場,稱作短生植被區。
2、動物
撒哈拉沙漠北部的殘遺熱帶動物群有熱帶鮎和麗魚類,均發現於阿爾及利亞的比斯克拉(Biskra)和撒哈拉沙漠中的孤立綠洲;眼鏡蛇和小鱷魚可能仍生存在遙遠的提貝斯提山脈的河流盆地中。
撒哈拉沙漠的哺乳動物種類有沙鼠、跳鼠、開普野兔和荒漠刺蝟;柏柏里綿羊和鐮刀形角大羚羊、多加斯羚羊、達馬鹿和努比亞野驢;安努比斯狒狒、斑鬣狗、一般的胡狼和沙狐;利比亞白頸鼬和細長的獴。
撒哈拉沙漠鳥類超過300種,包括不遷徙鳥和候鳥。沿海地帶和內地水道吸引了許多種類的水禽和濱鳥。內地的鳥類有鴕鳥、各種攫禽、鷺鷹、珠雞和努比亞鴇、沙漠雕鴞、倉鴞、沙雲雀和灰岩燕以及棕色頸和扇尾的渡鴉。
蛙、蟾蜍和鱷生活在撒哈拉沙漠的湖池中。蜥蜴、避役、石龍子類動物以及眼鏡蛇出沒在岩石和沙坑之中。撒哈拉沙漠的湖、池中有藻類、鹹水蝦和其他甲殼動物。生活在沙漠中的蝸牛是鳥類和動物的重要食物來源。沙漠蝸牛通過夏眠之後存活下來,在由降雨喚醒它們之前它們會幾年保持不活動。
3、礦產
20世紀50年代以來,沙漠中陸續發現豐富的石油、天然氣、鈾、鐵、錳、磷酸鹽等礦。隨著礦產資源的大規模開采,改變了該地區一些國家的經濟面貌,如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已成為世界主要石油生產國,尼日成為著名產油國。沙漠中也出現了公路網、航空線和新的居民點。
金屬礦物在經濟上相當重要。阿爾及利亞擁有幾個很大的鐵礦,茅利塔尼亞西部的伊吉爾山(Mount Ijill)的儲存量也相當可觀;埃及、突尼西亞、摩洛哥、西撒哈拉沙漠和尼日的存儲量略遜。
茅利塔尼亞西南部阿克茹特(Akjoujt)附近埋有相當數量的銅礦石,阿爾及利亞貝沙爾(Bechar)南面有大量的錳礦。鈾則廣泛分布在撒哈拉沙漠,尤其尼日的極為重要。摩洛哥和西撒哈拉沙漠有極豐富的磷酸鹽。
燃料資源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氣。煤的來源有摩洛哥的無煙煤層和靠近貝沙爾的煙煤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在阿爾及利亞的因薩拉赫(I-n-Salah)發現石油,在埃及的沙漠西部、利比亞的東北部、阿爾及利亞的東北部都發現豐富的儲藏量。突尼西亞和摩洛哥的儲藏量則少些,查德和尼日的儲量也不多。
在撒哈拉也發現了油頁岩。阿爾及利亞的大天然氣田已開采,埃及、利比亞和突尼西亞也有小一些的天然氣田。
(3)開發沙丘資源有哪些擴展閱讀:
撒哈拉沙漠西至大西洋沿岸,北接阿特拉斯山脈和地中海,東抵紅海,南達蘇丹地區和尼日河河谷。撒哈拉沙漠可以分西撒哈拉、中部的阿哈加爾高原、提貝斯提高原和艾爾高原、以及最為乾旱的泰內雷沙漠和利比亞沙漠。其最高點在庫西山,位於查德北部的提貝斯提高原,海拔3,415米。
撒哈拉沙漠是非洲大陸最大的荒漠,南部界限為半乾旱熱帶稀樹草原,稱「薩赫勒」;薩赫勒南部為南蘇丹和剛果河盆地。薩赫勒沙漠大部分為岩漠,沙漠(被沙丘覆蓋的大片地帶)只佔一小部分。
數千萬年前人類便生活在薩赫勒沙漠的邊緣[7]。在上一個冰河時期,撒哈拉沙漠比今日要濕潤許多。超過30,000幅岩刻在此被發現,其中近一半在阿爾及利亞東南部的阿傑爾高原,描繪了河流中的動物,例如鱷魚等。此外還發現了包括非洲獵龍、約巴龍和豪勇龍在內的恐龍化石。
在公元前1600年之後,地球軸心的轉移導致氣溫上升和降雨減少,撒哈拉由此發展至今日模樣,無大面積的植被地帶,除了尼羅河河谷、小部分的綠洲以及北部高地的地中海植被。
撒哈拉地區的主要族裔群體為柏柏爾人,其中包括圖瓦雷克人部落,諸多阿拉伯化的柏柏爾群體例如摩爾人(撒哈威人)、圖布人、努比亞人、札加瓦人、卡努里人、豪薩人、桑海人和富拉尼人。
撒哈拉地區的重要城市包括茅利塔尼亞首都努瓦克肖特;阿爾及利亞的塔曼拉塞特、瓦爾格拉、貝沙爾、哈西邁薩烏德、蓋爾達耶和瓦德;馬里的廷巴克圖;尼日的阿加德茲;利比亞的加特以及查德的法亞-拉若。
4. 沙漠里有什麼
沙漠里能看到沙子、駱駝、沙鼠、蜥蜴、蠍子、響尾蛇、螞蟻、芝麻蛇、鴕鳥、大象、獅子、狼等。
沙漠主要是指地面完全被沙所覆蓋、植物非常稀少、雨水稀少、空氣乾燥的荒蕪地區。
沙漠亦作「沙幕」,乾旱缺水,植物稀少的地區。沙漠地域大多是沙灘或沙丘,沙下岩石也經常出現。有些沙漠是鹽灘,完全沒有草木。沙漠一般是風成地貌。沙漠里有時會有可貴的礦床,近代也發現了很多石油儲藏。沙漠少有居民,資源開發也比較容易。沙漠氣候乾燥,它也是考古學家的樂居,可以找到很多人類的文物和更早的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