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過地熱資源最豐富的省區是
西藏自治區是我國地熱資源最豐富的省(區)
西藏自治區地處「世界屋脊」,幅員遼闊,地勢高亢,不僅湖泊多,河流多,而且地熱資源也很豐富,有溫泉630處(眼),為我國地熱資源最豐富的省區。
自從地熱學興起以後,溫泉和熱泉被賦於地熱學的意義,它們都是地下水熱活動的地表顯示。「溫度顯著的高於當地年平均氣溫」的溫度作為溫泉的下限,就是溫泉水的溫度的標准。西藏地熱資源豐富,溫泉多,是與青藏高原的地質構造,高原的隆起有很大關系。西藏高原水熱活動帶出的巨大熱量,來源於晚近的地殼內岩漿活動。西藏自治區是一個區域性的高溫地帶,這是西藏高原出現強烈水熱活動的區域性背景。西藏高原,特別是雅魯藏布江的南北,可能是一個地熱流量高的區域異常帶,地殼花崗岩層下部可能處於熔融狀態,當它們沿著裂隙向上侵位時,在地殼的淺處滯留下來,形成一些液滴狀岩漿囊,成為西藏一些地熱田的熱源。
西藏自治區的地熱,由南向北分為四個地熱帶,即喜馬拉雅山區水熱活動帶;森格藏布——雅魯藏布江水熱活動帶;班會湖——怒江水熱活動帶;西藏與新疆交界處的火山水熱活動帶。常見的種類有溫泉、熱泉、沸泉、噴泉、間歇噴泉等,從而又形成了熱水湖、熱水河、熱水沼澤以及熱水爆炸等奇觀。
西藏地熱資源的開發是很有前途的。地熱是新的能源。尤其西藏在目前是缺油少煤的的省區。加之交通又不方便,開發利用地熱能發電,造福西藏人民,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據專家推算,西藏各地發電的潛力為:拉薩地區為447千瓦;山南地區為8萬千瓦;日喀則地區為16萬千瓦;那曲地區為2.7萬千瓦;阿里地區為9.2萬千瓦;昌都地區為0.75萬千瓦;藏語把溫泉、熱泉稱作曲燦、擦曲。位於拉薩北90公里處的羊八井地熱田,已建有3台發電機組並已開始發電,源源不斷地向拉薩供電,緩解了拉薩用電的緊張狀況。還可以醫治疾病。如今,昂仁縣、那曲縣等地的溫泉已得到了廣泛地應用,正在發揮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貳』 西藏經濟發展的優勢與劣勢
西藏經濟發展的條件與優劣勢分析
西藏偏居祖國一隅,閉塞的交通與獨特的高原環境,強烈地影響著區內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與經濟發展。
1、地勢高亢,寒冷,缺氧,人煙稀少。
西藏高原被喜馬拉雅山、喀喇昆侖山、昆侖山、唐古拉山與橫斷山四面環繞,岡底斯山與念青唐古拉山橫穿其間,海拔5500米以上地面佔19.7%,4500~5500米的佔58.0%,3000~4500米的佔16.8%,小於3000米的佔5.5%。高原氣溫很低,年均溫低於0℃,海拔3658米的拉薩大氣含氧量只相當於北京的60%左右。人口增長很慢,勞力少與低溫缺氧明顯地影響了工農業與交通運輸業的發展。
2、偏居西南邊疆,高山峽谷重阻,交通困難。
西藏遠離內地,高山,峽谷重重,交通閉塞。境內無鐵路,也基本上沒有水運,公路運輸與牛、羊馱運是主要交通運輸方式。
3、自然資源的種類與類型多,地理分布相對集中。
藏北與藏南高原的光能、風能資源豐富,年日照多在2900~3390多小時,太陽輻射量達191~192千卡/平方厘米,每年大風日一般達50~150天。江河湖泊水面大,水量多,河川遠量居全國第二位,水能蘊藏量佔全國三分之一,並且70%集中分布在東南部,湖泊集中分布在高原地帶。森林資源99%集中在東南部,草原78%分布在藏北與藏南高原,耕地面積較少,90%集中分布在南部與東部河谷地帶。已發現的礦產資源有67種,儲量較大的稀有貴重金屬礦產主要分布在羌壙高原。
4、水土資源的地區結合一般較差,影響其開發程度與利用效益。
礦產資源家底不清,已發現的稀有有色金屬礦與非金屬礦產資源遠景儲量較大,而煤、鐵與石油儲量較小。
5、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種類多,數量大,質量好,是一大優勢。
西藏野生鳥獸有500多種,有青藏高原特有的黑頸鶴、藏寒雞、藏馬雞,經濟價值較大的有沙錐、斑頭雁、赤麻鴨、綠頭鴨、綠翅鴨等。獸類資源中,藏羚,藏野驢和野氂牛系青藏高原特有的三種大型珍貴的資源動物;野生植物資源5000多種,其中經濟價值較大的或久已利用的有1000多種,包括葯材、纖維、糖類、油料、香料、鞣料等各種類型。其中,葯用植物類中比較著名的中葯材有大黃、黨參、秦艽、貝母、丹參、蟲草、胡黃連、天麻,它們多集中在藏東三江中上游地區的山原地帶。
『叄』 西藏有什麼資源優勢
西藏的土地資源、動物資源、能源資源有很大優勢。
1、土地資源:
西藏自治區土地資源豐富,總面積122萬多平方公里,其中牧草地65萬公頃;耕地集中分布在藏南河谷及河谷盆地中,東部和東南部也有少量分布,總面積達36萬公頃。西藏土地資源的最大特點是未利用土地多,占土地總面積的30.71%,可利用潛力很大。西藏天然草地面積超過內蒙古和新疆,位居全國第一,是中國主要的牧區之一。
2、動物資源
西藏已發現野生哺乳動物142種,鳥類488種,爬行類動物56種,兩棲類動物45種,魚類68種。西藏野生脊椎動物共計799種,構成了西藏的動物資源優勢。
3、能源資源:西藏能源資源主要有水能、太陽能、地熱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
水能
西藏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2億千瓦,約佔全國的30%,居中國首位,其中蘊藏量在1萬千瓦以上的河流多達365條。西藏水能資源絕大部分集中於藏東南地區,主要來自雅魯藏布江。雅魯藏布江幹流天然水能蘊藏量為8000萬千瓦,加上多雄藏布、年楚河、拉薩河、尼洋河和帕隆藏布等五大支流,天然水能總蘊藏量可達9000萬千瓦。
地熱能
西藏是中國地熱活動最強烈的地區。各種地熱顯示點有1000多處。初步估算,西藏地熱總熱流量為每秒55萬千卡,相當於一年燒240萬噸標准煤放出的熱量。西藏最著名的羊八井熱田是中國最大的高溫濕蒸汽熱田,熱水溫度為93~172℃之間,已開發為地熱電站和重要旅遊景點。
太陽能
西藏自治區太陽能資源居全國首位,是世界上太陽能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這里陽光直射比例大,年際變化小,大部分地區年日照時間達3100~3400小時,平均每天9小時左右。
風能
西藏有兩條風帶,推測年風能儲量930億千瓦時,居全國第七位。除藏東地區風能資源較貧乏外,大部分地區屬風能較豐富區和可利用區。其中藏北高原年有效風速時數在4000小時以上。
(3)西藏資源開發潛力有什麼用擴展閱讀
飲食
藏族有著自己獨特的食品結構和飲食習慣,其中酥油、茶葉、糌粑、牛羊肉被稱為西藏飲食的「四寶」,此外,還有青稞酒和各式奶製品。
藏餐:藏餐是中國餐飲系列中的流派之一,歷史悠久,品種豐富。
藏餐分為主食、菜餚、湯三大類。藏餐的口味講究清淡、平和,很多菜,除了鹽巴和蔥蒜,一般不放辛辣的調料。在食肉方面,藏族禁忌較多。一般只吃牛羊肉,不吃馬、驢、騾,尤忌吃狗肉。
酒文化:
西藏的青稞酒是用青稞直接釀成的,度數較低。藏族飲酒的禮儀和習俗比較豐富,每釀新酒,必先以「酒新」敬神,然後依循「長幼有序」的古訓首先向家中的長輩敬酒,其後家人才能暢飲。
在節日婚慶或眾多人聚會場合,飲酒一般是先向德高望重的長者敬獻,然後按順時針方向依次敬酒。敬酒者一般應用雙手捧酒杯舉過頭頂,敬獻給受酒者,特別對長者更是如此。而受酒者先雙手接過酒杯,然後用左手托住,再用右手的無名指輕輕地蘸上杯中的酒,向空中彈一下,如此反復三次,表示對天、地、神的敬奉和對佛法僧三寶的祈祝,有時口中還要輕聲念出吉祥的祝詞,然後再飲。
茶文化:酥油茶是西藏的藏族人不可缺少的飲料,做酥油茶離不開酥油、鹽和茶,酥油是從牛羊奶里提煉的奶油。藏民族飲茶時講究長幼、主客之序。客人飲茶不能太急太快,一般以三碗為最吉利。